兒童經典教育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故事,很多時候能讓我們學到一些大道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伯樂是我國古代最善於識別馬的人,他擅長相馬的名聲家喻戶曉。

  有兩個人慕名從很遠的地方來到伯樂身邊,拜伯樂為師,專門學習相馬的本領。伯樂將自己識別馬的訣竅講給他們聽,同時又帶他們四處實踐,觀察、識別各種各樣的馬。

  這一天,伯樂帶著這兩個人一起到趙簡子的馬廄裡去看馬,要他們說出其中愛踢人的馬來。其中一個人仔細觀察了一會兒,指著一匹馬說:

  “這就是一匹愛踢人的馬。”

  另一個人則用手去摸馬的屁股。他連續摸了三遍,這馬依然站在那裡,不僅沒有踢人,甚至連一點焦躁不安的反應也沒有。

  那個人見馬很馴服,覺得很難為情,他以為自己看錯了。摸馬的人見他對自己正確的看法產生了動搖,便對他解釋說:“其實你並沒有看錯。這匹馬的確是一匹踢人的馬。我摸它的時候,它沒有踢我,是因為這馬受了傷。它的肩部疲塌,是筋骨勞損的表現;前腿膝關節腫脹說明這馬失過前蹄。而馬在踢人的時候,通常要舉起後腿,這時,馬全身的重量全部落在前腿上。一匹肩部和前腿膝關節受了傷的馬難以承受自己身體的重量,所以後腿抬不起來,它也就難以踢人了。你善於識別踢人的馬,可是卻不善於發現馬身上的傷痛。”

  這篇寓言告訴我們,無論是相馬、看人,還是判斷其他事物,都要全面地瞭解情況,注意分析各種現象之間的內在聯絡,否則將會得出錯誤的結論。

  篇二

  春秋時期,宋國大夫戴盈之在一次同孟子的談話中,談到了如何治理國家的事。孟子提出了民眾的疾苦問題,除了災荒給百姓造成的困苦外,捐稅對百姓的負擔也是很重的。他們談著,談著,戴盈之也承認了這一事實,並且表示:願意取消部分捐稅,但是真正取消這部分捐稅今年還不能實現,要到明年才能取消,今年只能夠減輕部分捐稅。孟子聽了戴盈之的講話後,沉思了一會兒,他知道戴盈之只是口頭上表示要取消捐稅,並不是真正的願意取消部分捐稅。孟子為了勸說戴盈之,便講了一個故事:

  有這麼一個人,他每天都要偷鄰居家的雞。鄰居後來知道了是他偷的雞,對這個人的意見特別大。有人去勸告這個偷雞的人說:“偷盜行為是可恥的。你這樣每天偷別人家的雞是不道德的行為,應該及早改正。從現在起,你再不要偷別人家的雞了。”這個偷雞的人聽到後卻回答說:“好吧,我也知道這不好。這樣吧,請允許我少偷一點,原來每天偷,以後改為每月偷一次,而且只偷一隻雞,到了明年,我再不偷就是了。”

  如果知道了偷盜是不合乎禮義的事,就應該迅速停止偷竊,痛改前非,為什麼非要等到明年呢?

  這篇寓言故事諷刺了那些明知道自己錯了,卻故意拖延時間,不肯及時改正的人。

  篇三

  伯樂是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有名的相馬能手,他的相馬技能是天下有名的。

  在伯樂暮年之時,有一回秦國國君秦穆公召見他時間他說:“您的年紀也很大了啊!在您的後輩人中有誰能夠繼承您尋找千里馬呢?”伯樂回答道:“對於一般的良馬,它的特徵很明顯,是可以從其外表上、筋骨上觀察得出來。而那天下難得的千里馬呀,看起來它與一般的好馬差不多,論其特徵,也是很難捉摸,好像是若有若無,若隱若現。不過,千里馬奔跑起來,又輕又快,剎那間從你眼前一閃而過,不一會兒遠馳得無影無蹤,讓人看不到飛揚的塵土,尋不著它奔跑的足蹄印兒。我的兒子們都是才能低下的人,對於好馬的特徵,我可以告訴他們,對於千里馬的特徵,那隻能意會,不可言傳,僅憑自己相馬的經驗來判斷,他們是無法掌握的。不過,在過去同我一起挑過菜、擔過柴的人當中,有一個名叫九方皋的人,他的相馬技術很高,的確不比我低,請大王召見他吧。”秦穆公便召見了九方皋,叫他到各地去尋找千里馬。

  九方皋到各處尋找了三個月後,回來報告說:“我好不容易為大王您尋找到了一匹千里馬。不過,那匹千里馬眼下正在沙丘那個地方。”秦穆公問:“那匹馬是什麼樣的馬呢?”九方皋回答:“那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秦穆公於是派人去取,卻是一匹黑色的公馬。這時候秦穆公很不高興,就把伯樂叫來,對他說:“你該怎麼說呢?太不中用啊!你推薦的人連馬的毛色與公母都分辨不出來,又怎麼能認識出千里馬呢?”

  伯樂這時長嘆一聲說道:“想不到他識別馬的技術竟然高到這種地步了啊!這就是要高出我千倍萬倍乃至無法計算的長處了。像九方皋看到的,是馬具有的精神和機能,他看馬時,眼裡只看到了馬的特徵而不著馬的皮毛,注重它的本質,去掉它的現象;他只看那應該看到的東西,不去注意那不該注意的東西;他審察研究時,只注意那應該審察研究的方面,拋棄了那不必審察的方面。九方皋相馬的價值,遠遠高於千里馬的價值,這正是他超過我的地方啊!”等到把那匹馬從沙丘那地方牽到秦穆公和伯樂面前時,大家一看,果然是名不虛傳的、天下少有的千里馬。

  這篇故事啟發我們:看問題時要有所捨棄才有所專注,同時要將獲得的感性材料去偽存真,去粗取精,這樣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質。

  

有關亭字的謎語
歷史教師教育敘事
相關知識
兒童經典教育故事
經典兒童睡前教育故事
兒童經典勵志故事精選篇
中國兒童經典勵志故事大全
兒童經典的小故事大全
兒童道德教育故事
兒童寶寶教育故事文字版
兒童寶寶教育故事推薦
班主任經典教育故事
陶行知的經典教育故事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