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在日常生活中,立夏是很特別的一種節氣,是夏季裡面的第一個節氣。在立夏的時候,天氣會漸漸變熱,氣溫會漸漸上升,人們開始進入夏天。那麼立夏吃什麼食物好呢?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立夏過後,便是炎熱的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人們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託著祈福保平安的願望。如在立夏日吃蛋拄意為“支撐”心,吃筍拄腿,吃豌豆拄眼。?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蛋

  立夏吃蛋,不僅能經受“疰夏”考驗,還能帶來生活圓滿。立夏有吃蛋的習俗,能預防暑天常見的食慾缺乏、身倦肢軟、消瘦等苦夏症狀。雞蛋,性平,補氣虛,有安神、養心的功能。

  立夏茶

  為迎接立夏,我國江西一帶還有立夏飲茶的習俗,說是不飲立夏茶,會一夏苦難熬,在立夏的那一天,婦女們要聚集七家的茶葉,共同烹飲,說是立夏飲了七家茶,可以保證整個夏天不會犯困。

  立夏羹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tuo,一腳跨過河”。立夏前後常有大風出現,名“龍王暴”。立夏日發東風,俗以為有水災,諺謂“立夏東風雨漣漣”。立夏日打雷,日後必多雷雨,諺謂“雷打立夏,三天來一下”。

  君踏菜

  寧波人立夏還有吃君踏菜的傳統,君踏菜是立夏前後上市的一種時令蔬菜,據說吃了君踏菜後夏天不會生痱子,面板會像君踏一樣光滑。

  麥蠶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腳骨筍

  立夏吃“腳骨筍”,是寧波特有的習俗。並不是菜市場現在在賣的所有筍都能用來做“腳骨筍”的,最好是野山筍或者烏筍。吃“腳骨筍”的重點在於形狀,煮之前將筍拍扁,切成4釐米左右的一段,形同腳骨,吃了才能“腳骨健健過”。

  七家粥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

  立夏飯

  舊時立夏節,寧波鄉間用赤豆、黃豆、黑豆、青豆、綠豆等五色豆拌白粳米煮成“五色米飯”,稱之為立夏飯。現在寧波城鄉部分家庭依舊保留這種古風,只是立夏飯的料改成了另外五種食物:蠶豆、大豆、竹筍、芥菜,外加醬肉或鹹肉,叫五樣米飯。

  面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麵餅和春捲三種。

  烏米飯

  烏米飯取烏飯葉子又名精青葉擠汁浸糯米蒸飯而成。據說,立夏吃烏米飯,不會疰夏,能祛風敗毒,烏蚊子不敢叮咬。

  黑米飯糕

  黑米飯糕也是寧波傳統的立夏點心之一,是將烏樹葉搗爛泡水後,用烏樹葉汁泡糯米使其染色變黑,再將泡好的黑糯米加糖蒸熟後手工壓制成糯米糕,吃起來有一股淡淡的烏樹葉香味。

  三鮮

  立夏嘗三鮮又稱為“立夏吃三鮮”或“立夏見三新”。三鮮一般又分為“地三鮮”、“樹三鮮”和“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有櫻桃、枇杷、杏子一說是青梅、杏子、櫻桃。水三鮮即海螺、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

  立夏以後飲食原則是“春夏養陽”,養陽重在養心,養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製品、雞肉、瘦肉等,既能補充營養,又起到強心的作用。平時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糧,可增加纖維素、維生素B、C的供給,能起到預防動脈硬化的作用。

  各地立夏的不同習俗

  上海

  立夏節,上海郊縣農民取麥粉和糖製成寸許長的條狀食物,稱麥蠶,人們吃了,謂可免"疰夏"。用立夏時青嫩的草頭和入米粉,油煎成餅,叫做"攤粞",為上海和浦東地區人民所喜食。還把糖梅子、酒釀、鹹蛋等作為當令食品,稱為時鮮,取以嘗口,稱嘗"三新"。

  無錫

  無錫民間歷來有立夏嘗三鮮的習俗:

  三鮮分地三鮮、樹三鮮、水三鮮。地三鮮即蠶豆、莧菜、黃瓜一說是莧菜、元麥,蠶豆,也有說是莧菜、蠶豆、蒜苗;樹三鮮即櫻桃、枇杷、杏子一有說是梅子、杏子、櫻桃,也有說是梅子、櫻桃、香椿頭;水三鮮即海螄、河豚、鰣魚一說是鰣魚、鯧魚、黃魚,也有說是鰣魚、銀魚、子鱭魚。其中以嘗地三鮮最為普遍。有的地方還有立夏吃黴豆腐的習俗,說吃了黴豆腐就不會倒黴。

  蘇州

  跟無錫民間對立夏吃什麼的習慣相似,蘇州地方有"立夏見三新"的諺語。“三新”指新熟的櫻桃、青梅和麥子。人們先以這"三新"祭祖,然後活人嘗食。蘇俗立夏還要吃海螄、麵筋、白筍、薺菜、鹹鴨蛋、青蠶豆。各家酒店立夏這天對進店的老顧客奉送酒釀、燒酒,不取分文,把立夏叫做"饋節"。

  鎮江

  鎮江地方有"立夏嘗八新"的食風。這"八新"就是櫻桃、新筍、新茶、新麥、嫩蠶豆、楊花蘿蔔、鰣魚和石首魚黃魚。其中鰣魚最為名貴。頭潮鰣魚是送往朝廷的貢物,二潮鰣魚被豪門富室弄去解饞,尋常人家嚐鮮吃鰣魚已是三潮過後的鰣魚了。

  常熟

  常熟地方人們立夏嘗新,食品豐盛,有"九葷十三素"的說法。"九葷"指鰣魚、鱭魚、鹹魚、鹹蛋、海螄、麋鴨、醃鮮、滷蝦、櫻桃肉和鯧鯿魚。"十三素"指櫻桃、梅子、麥蠶新麥揉成細條煮熟、像筍、蠶豆、茅針、豌豆、黃瓜、苣筍、草頭、蘿蔔、玫瑰、松花。

  浙江

  浙東農村立夏有吃"七家粥"的風俗,就是務農人家左鄰右舍互相贈送豆、米,和以黃糖,煮成一鍋粥,叫"七家粥",說是吃了這種粥,鄰里和睦,一心去夏耕夏種。杭州人每逢立夏,要烹煮新休,備了果品餅鉺,在親戚鄰居之間,互相敬茶、饋贈,叫做"立夏吃七家茶"。

  浙江民間立夏食俗有一首民謠寫道:青梅夏餅與櫻桃,臘肉江魚烏米糕。莧菜海螄鹹鴨蛋,燒鵝蠶豆酒釀糟。烏米糕的做法:用烏飯樹嫩葉揉搓後於清水中浸泡過濾,再和糯粉蒸熟,呈紫烏色,清香撲箅。

  溫州

  溫州立夏日,家家吃淮百、春筍和青梅。民間認為,立夏吃淮豆固齒,吃春筍健腳骨,吃青梅養腰,可疰夏。此時正值鰣魚上而,富者爭購,或自嘗或送入,視為海珍。普通人家為節省多吃鰳魚。

  長沙

  長沙立夏吃什麼呢?昔日長沙農家認為,立夏這天宜下雨,否則夏秋主旱。農諺謂:“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立夏不下雨,蝦公細魚一鍋煮意料塘水乾涸”。

  立夏以前應插完早稻,農諺謂“春插日,夏插時”,立夏後插的早稻比立夏前插的早稻有明顯的生長劣勢。頭一天插秧時,昔日農戶全家會到秧田邊田埂上鳴放鞭炮,稱“開秧田門”。長沙鄉間插秧有互相幫工的習俗。幫工者進屋應向主人祝賀“恭喜栽米樹”,午餐主人用鹽蛋、大魚、粉蒸肉款待。插田工於上下午各休息一次,上岸吃米酒和點心,叫“打腰餐”。插田高潮愛唱插田歌,有“插田不唱歌,禾少稗子多”之說。插田歌一般由中老年人領唱,青少年婦女應和。有時兩戶人家對唱,唱詞多為提問式,俗稱“盤歌子”。如果對方對提問不能回答,獲勝的一方主人下田向領唱者敬酒慰問,群起吆喝致謝。插田收工時,戶主向幫工饋贈熟鹽蛋、炒黃豆和大塊粉蒸肉或臘肉。

  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麴草做成的湯丸,名“立夏羹”。俗話說“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個團音tuo,一腳跨過河”。立夏前後常有大風出現,名“龍王暴”。立夏日發東風,俗以為有水災,諺謂“立夏東風雨漣漣”。立夏日打雷,日後必多雷雨,諺謂“雷打立夏,三天來一下”。

  嵊州

  嵊州立夏有鬥蛋的風俗:

  這日中午,家家戶戶煮好囫圇蛋雞蛋帶殼清煮,不能破損,用冷水浸上數分鐘之後,再套上早已編織好的絲網袋,掛於孩子頸上。孩子們便三五成群,進行鬥蛋遊戲。蛋分兩端,尖者為頭,圓者為尾。鬥蛋時蛋頭鬥蛋頭,蛋尾擊蛋尾。一個一個鬥過去,破者認輸,最後分出高低。蛋頭勝者為第一,蛋稱大王;蛋尾勝者為第二,蛋稱小王或二王。

  中飯是糯米飯,飯中摻雜豌豆。桌上必有煮雞蛋、全筍、帶殼豌豆等特色菜餚。鄉俗蛋吃雙,筍成對,豌豆多少不論。民間相傳立夏吃蛋拄心。因為蛋形如心,人們認為吃了蛋就能使心氣精神不受虧損。立夏以後便是炎炎夏天,為了不使身體在炎夏中虧損消瘦,立夏應該進補。嵊諺有旺生,寓人雙腿也像春筍那樣健壯有力,能涉遠路,寓意拄腿。帶殼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們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來祈禱一年眼睛像新鮮豌豆那樣清澈,無病無災。

  沒有烏葉沒關係,可以直接來一碗鹹香軟糯的糯米飯,來告別春天。

  閩南

  閩南家家戶戶常將紅糟摻入麵條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紅糟色紅,為吉祥之色,又有發酵作用,以寓發達發財之意,而紅糟也幫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衍化至後來,紅糟即被海蝦代替,謂之“吃蝦夏與蝦閩南語同音面”。海蝦煮熟後變紅,與紅糟色同,以此對夏季之祝願。

  立夏之日,多有出嫁女兒備辦豬肉、豬肚、豬腰只、雞蛋麵線等物送給孃家老父母食用,稱為“補夏”。籍此對父母表表孝心。

  立夏的其他習俗

  秤人

  立夏吃罷中飯,有秤人的習俗。古詩云:“立夏秤人輕重數,秤懸樑上笑喧閨。”人們掛起一杆大木秤,秤鉤懸一根凳子,大家輪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秤人,一面講著吉利話。秤人這一風俗的由來,民間的傳說雖有不同的版本,但都與劉備的兒子——阿斗有關。

  立秋的時候再稱一次,看看夏季長了多少,能說明我們的身體情況的。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有病災纏身。傳說當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習俗在古時的一些地區很是興盛卻是無疑。

  喝粥

  根據當地史料記載,我國古時每年“立夏”節氣,民間形成了吃粥、掛蛋等習俗。民間傳說立夏這天喝立夏粥可保一年平平安安、無病無災,雖然只是傳說,但這種習俗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從養生方式來說,在夏季養護脾胃,最好能多進稀食,吃粥喝湯,既能生津止渴、清涼解暑,又能補養身體。煮粥時加些荷葉,味道清香,粥中略有苦味,可醒脾開胃,有消解暑熱、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煮粥時加些綠豆或單用綠豆煮湯,有消暑止渴、清熱解毒、生津利尿等作用。

  嘗新

  很多地方有“立夏嚐鮮”之俗。人們品嚐時令食物,以求健康吉祥。諸如吃櫻桃、芽筍、青蠶豆、蒜苗、莧菜、青梅等新上市的水果和蔬菜。各種各樣的蔬果都應該多吃點。

  營養學界有句話認為,“每天五蔬果,你的生命是彩色的”,吃多種顏色的蔬菜水果,所攝取的營養更為均衡。另外,新鮮蔬果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維生素C可以提高機體免疫能力,同時也有美白,抗紫外線,防止晒黑的作用。而膳食纖維則可以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祕。

  做夏

  立夏季節,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鼎邊糊又稱鍋邊糊,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

  立夏煮鼎邊“做夏”,盛行於明末清初。立夏已進入農忙旺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後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絡感情。體現福州人“金厝邊銀鄉里”的傳統美德。

  食麵食

  我國北方多種植小麥,立夏正是小麥上場時節,因此北方大部分地區立夏時有製作與食用麵食的習俗,意在慶祝小麥豐收。立夏的麵食主要有夏餅、麵餅和春捲三種。

  夏餅又稱麻餅,形狀各異,有狀元騎馬、觀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麵餅,有甜、鹹兩種,鹹麵餅的用料有肉絲、韭菜等,蘸蒜泥食用,甜麵餅則多加砂糖;春捲,用精製的薄面餅,包著炒熟的豆芽菜、韭菜和肉絲等餡料,封口處用麵粉拌蛋清粘住,然後放在熱油鍋裡炸到微黃時撈起食用。

  迎夏

  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據載,立夏這天,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郊外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硃色禮服,配硃色玉佩,且馬匹、車旗一律硃紅,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還有習俗說立夏日不迎夏,會有病災纏身。

  立夏日有忌坐門檻的說法,特別是孩子。俗傳立夏坐門坎,夏天裡會疲倦多病,且一年精神不振。如果孩童不小心坐到門檻了,就必須要坐滿七根門檻,才可解除這種禁忌。

  

立夏相關的習俗
立夏是什麼時候
相關知識
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北京立夏吃什麼_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
2017立夏吃什麼傳統食物適合養生
北方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
南京人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
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比較好
北方人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
立冬吃什麼傳統食物_你瞭解嗎
立春吃什麼傳統食物最養生
立春吃什麼傳統食物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