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逃生觀後感六百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觀看完地震逃生圖片、視訊或者科普教育館後,你們有什麼感受?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地震逃生觀後感,一起來看看。

  地震逃生觀後感作文:

  地震逃生觀後感1

  這麼遠的2008年5月汶川地震,那麼近的2015年1月楊橋4.8級地震,都在警示著地震離我們並不遙遠。“地震雖然目前是人類無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是可以從災難中將傷害降到最低”,這是金社初中行政班子的高度共識。

  繼上學期學校組織全體師生舉行了地震逃生疏散演練,12月15日,學校又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室的優勢資源,通過視訊對全校師生普及了地震逃生及自救知識。視訊中汶川地震山崩地裂的慘烈的情形,撕肝裂肺的悲愴場景,無不深深震憾著學生,在介紹地震逃生自救知識時,學生或專注地觀看,或認真做著筆記。會後的反饋,學生大都掌握了地震逃生及自救的相關知識,學校及時要求班主任在接下來的班會中要加大宣講的力度,務必使每個學生都記住,都會做。並且佈置學生寫觀後感,交學校進行評選,以完成對知識的鞏固。

  學生安全是學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暑期該校校園加固工程業已完成,校園監控系統期初安裝到位,嚴防學生乘坐無牌無證三車的工作正如火如荼的進行……這次地震逃生及自救知識的普及,使全校師生掌握了應急避震的正確方法,熟悉了應急疏散的程式。能快速、高效、有序地應對突如其來的災難,自救自護,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全校師生的生命安全。

  地震逃生觀後感2

  今天,我們學校放電影,幾個年級擠在一起,觀一部短片——《地震逃生》。看過之後,感覺自己學到了許多知識與本領。

  這部短片共分為三個部分:震前準備,震中逃生,震後救援。在震前準備中,講了學校這一方要多給學生講怎麼在地震中逃生的知識與方法,並且不定時的對學生進行地震來時的模擬演練,讓學生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另外還要不定時的對學校的建築物進行檢查,確保安全。在震中逃生這部分,講的是如果地震真的來了,我們學生不要慌亂,要迅速地有序地按老師的按排進行疏散;如果不能及時逃出去,要速度的躲到牆角或躲在課桌下,用書包護住頭,使自己能在地震中得到一點點生存的機會。在震後救援這部分,講了學校要馬上組織人與外界聯絡,並在安全地帶清點人數,及時發現失蹤學生,並通過問別的學生來確定失蹤學生的大概位置;要求低年級學生不進行救援,高年級學生在安全地帶附近進行救援,按照先易後難的順序進行;在自救的同時,與家長聯絡,安全逃離學生在家長的陪同下離開,並進行登記……

  通過看這部短片,我新收穫了許多自救逃生的知識。平時老師在班上沒少給我們講安全知識,以前總認為我們是平原地帶,遇到地震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就不願聽,可是在汶川地震後,我認識到了,這裡雖是平原,可是也有發生地震的可能,如果真的發生了地震,沒有這些知識,怎麼能保證讓自己從危險中逃離,讓自己的生命不受傷害呢?

  地震逃生觀後感3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難免會發生一些自然災害,如地震、洪水、海嘯等等。

  剛剛我在紹興科技館裡學到了很多知識,下面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地震吧!地震是地球內部物質不停運動,會產生一股作用於岩層的巨大氣力,當這股氣力積到一定程度時,會使岩層發生急劇的破裂,釋放出巨大能量產生強烈振動,這就是地震。地震分為三類:構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

  發生地震時要就地選擇開闊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亂跑,不要返回室內,避開人多的地方,避開高大建築物和高大支撐物或懸掛物。一定不要在高樓附件狹窄的衚衕裡過,天橋下躲避地震,以免被倒下的建築物砸傷。如埋在廢墟里時,收音機可以幫助我們及時瞭解災情,得到救援資訊,黑暗中手電筒可以帶給光亮和信心,吹哨子或敲擊金屬聲音,可以傳得更遠,並有效節省體力。

  地震是可怕的,但只要我們認真地瞭解它,也就不這麼可怕了,再說現在的科學越來越先進了,加強各建築物的防震度,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讓災難遠離我們吧!

  現在我們四周,考卷這些自然景觀,都是地質運動的結果,沒有地球的運動變化,我們就看不到今天美麗多彩的世界。

  地震逃生觀後感4

  在5月12日我國“防災減災日”到來前夕, 5月9日上午,我們紅星路小學科學社團的同學們,在王老師的帶領下帶著好奇的心情和求知的慾望,來到了合肥市防震減災科普館。

  剛到科普館,同學們就被館外巨大的地球儀吸引住了,大家不停地指這指那,都想來一趟世界之旅,一進館,我們彷彿進入神奇的科學殿堂,首先便看到我國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地動儀,同學們都圍攏過來,地動儀很精美很神奇,古代就是用它來知道哪裡發生了地震,右邊牆壁上是一幅巨大的世界地圖,是我們人類共同的家園,講解員阿姨帶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她介紹了我國發生的一些有記錄的重大地震以及造成的災害,有很多的展板和模型,在“地震的奧祕”展板前,我們通過手柄操作了解地震橫波和縱波的傳播方式及岩層的破壞,在地震多米諾櫥窗展示了地震造成各種自然災害的場景,還有現代監測地震的儀器、介紹地球內部構造的視訊,最神奇的是地震體驗屋,同學們親身感受五級地震,給我們強烈的震撼。

  講解員阿姨不停地給我們講解了很多關於地震的知識,地震怎麼發生的?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帶來的災害,平時預防要做哪些準備?地震來了怎麼辦?如何自救和互救,阿姨還用沙盤演示介紹合肥地區主要的斷裂帶以及曾經發生地震的區域,要求我們不要相信地震的謠言,要相信科學。

  通過這次參觀我知道很多關於地震的知識,我們在面對自然災害時一定要做好預防,科學麵對,力爭把災害降到最低。

  防震逃生觀後感5

  今天我十分開心,因為“小牛頓”科學社團組織我們參觀了合肥市防震減災科普教育館,我們社團的小團員和家長們,在王媛媛老師的帶領下,興致勃勃地來到了位於合肥市地震監測中心的防震減災科普教育館。在那裡我們學習到了地震的基本知識,提高了我們小學生應對防震減災的能力。

  一進入科普館,就有一位講解員阿姨熱情地帶領著我們參觀。首先我們來到序廳。在序廳的左方安置著一臺張衡地動儀。它的形狀很像一個酒罈,上面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都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還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據講解員阿姨介紹,它是東漢時期的張衡發明的,是我國古代科學家創造的一項傳世傑作,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候風地動儀。如有地震發生,面向地震方向的龍嘴裡的銅珠就會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據說當時曾利用這架儀器成功地測報了我國西部地區發生的一次地震,這比西方國家用儀器記錄地震的歷史早一千多年。我很好奇地一會摸摸地動儀的身體,一會摸摸它的龍頭,聽了講解員的話,讓我對我國古人的聰明才智感到驚歎不已,內心由衷地佩服他們。

  接著,我們穿越了時光隧道進入館內,在時光隧道中,我看到了許多歷史上記載的大地震,看見了那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慘痛場景。隨後我們來到了認識體驗區。我先用虛擬翻書器瞭解了史書記載的地震知識,又參與了體驗互動模型遊戲,瞭解了地球版塊、地震波、地殼、斷層等基本知識。在地心之旅,我和幾位好朋友還通過視訊學習了地殼、地幔和地核的知識。

  最讓我興奮和激動的還是地震體驗屋的體驗。我和同學們有序排隊進入了體驗屋,觀教育視訊。這時屋內突然漆黑一片,地面先上下起伏,後左右晃動,還伴隨著電閃雷鳴。身臨其境的震撼體驗,讓很多同學害怕地叫起來。結束之後,講解員告訴我們,其實這只是模擬,真正的地震遠比這猛烈得多,殺傷力更大。只有掌握了正確的避震姿勢和避震空間,在危險來臨時才有可能死裡逃生。

  隨後調解員阿姨帶著我們來到家庭防震演練廳,教會我們如何採取正確的應急避震措施。她告訴我們,地震發生時應保持鎮定,就近避險,可暫時躲避在室內堅硬的傢俱下或內牆角處,也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較小的廚房、衛生間等地方暫避。在地震停止後應迅速撤離到安全、開闊的地方。身體採取的姿勢是:蹲下或坐下,儘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並同時抓住身邊牢固的物體。避震時要特別注意保護自己的頭部、頸部、眼睛和口鼻,用手護住頭部和後頸,或用身邊的物品,如枕頭、被褥、書包等頂在頭上。

  最後我們來到了合肥市地形沙盤前。據講解員阿姨介紹,雖然合肥市有9條斷裂帶,但合肥市發生地震的機率並不多,最大的一次地震為5.1級,5級以上的地震才會有破壞力。所以她告訴我們,不用杞人憂天,感到恐慌,更不要隨意聽信謠言。

  此次參觀,我們不僅看到了豐富多彩的影象、模型,還親自參與了互動模擬實驗,親身體驗了地震體驗屋和家庭模擬避震演練,使我們獲益匪淺。我們不僅增長了防震減災的知識,而且學會了應急避險的方法,提高了我們防震避震、應急自救的能力,增強了自我保護能力。下次如果還有像這樣的活動,我還會積極參加。

地震逃生安全教育
地震逃生真實案例
相關知識
地震逃生觀後感六百字
地震逃生和自救方法
地震逃生實用手冊
地震逃生知識問答題
地震逃生措施以及注意事項介紹
影片美麗人生觀後感
小學生觀後感作文
好先生觀後感
地心引力觀後感
地震逃生演練作文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