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現場急救常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普及創傷急救知識是減少傷亡,預防事故擴大,提升企業效益的重要手段。是建立和諧礦區,樹立良好企業形象的基本保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第一篇:燒傷之急救化工企業常見

  燒傷是指熱力、化學、電流等引起的一種常見外傷。主要作用於面板,甚至深部組織的損傷,使機體失去了防禦細菌入侵的屏障。燒傷常見原因: 熱力燒傷、化學燒傷、電燒傷、放

  射線燒傷,以前三種最為常見。

  一、 熱力燒傷:由熱液熱水、熱粥、熱湯、熱飼料等、熱灰、蒸氣、高溫金屬 固態、液態熱壓傷及火焰等致燒傷。

  1、燒傷深度分類:目前採用三度四分法,即Ⅰ度燒傷、淺Ⅱ度燒傷、深Ⅱ度燒 傷、Ⅲ度燒傷。其主要臨床表現為:

  Ⅰ度燒傷:面板起紅斑,燒灼痛,一般2-3天症狀消失,3-5天癒合,脫屑後無疤痕。

  淺Ⅱ度燒傷:面板起大水泡,基底部為紅色,劇痛,2周左右癒合,不留疤痕,有色素沉著。

  深Ⅱ度燒傷:一般不起水泡,或有較小水泡,基底部為紅白相間,疼痛,3-4周癒合,多留疤痕。

  Ⅲ度燒傷:創口表面為蒼白、焦黃或焦黑色,痛覺消失,3-5周焦痂分離後需植皮修復,遺留疤痕。

  2、急救措施:燒傷病人的現場急救是燒傷治療的起始和基礎,正確的處理將對以後的病程產生十分重要的影響。熱力燒傷急救原則為:衝、脫、泡、蓋、送。 衝:用冷水沖洗,可以控制區域性的病理生理過程,減輕區域性損害,減輕疼痛。 脫:在冷水沖洗之後,立即脫去被熱液浸漬的衣物,使熱力不再繼續作用。 泡:脫下被熱液浸漬的衣物後,再繼續冷水沖洗、浸泡。水溫越低、效果越好,一般在15oC以下,持續時間越長越好,一般不少於30分鐘。但水溫和時間也應結合季節、室溫、

  燒傷面積、傷員體質而定。氣溫低、燒傷面積大、年老體弱,就不能耐受較大體表範圍的冷水沖洗。

  蓋:在送至醫院就診前,創面用無菌敷料覆蓋,沒有條件的也可用清潔布單或被服覆蓋,儘量避免與外界直接接觸。

  送:經過現場急救之後,為使傷員能夠得到及時系統的救治,應儘快轉送醫院,送醫的原則是儘早、儘快、就近。

  3、常見燒燙傷現場急救:

  a、中小面積燙傷急救:以冷水療法效果最好。其可減輕或緩解疼痛外,還可迅速降低創面及其皮下溫度,防止熱力對組織的繼續損害;有效地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減低組織胺的釋

  放,從而減輕水腫,以及減低區域性新陳代謝率及氧耗。方法為用溫度較低的冷水對燙傷部位進行浸泡、沖洗或溼敷,一般可採用自來水或井水。四肢創面常用浸泡或沖洗法,軀幹、頭

  部則用衝淋或溼敷。時間一般為30-60分鐘,水溫越低、冷療時間越長,止痛效果越好。但在冬季水溫應以病人可以耐受、脫離水源後創面灼痛感減輕緩解為宜。沖洗過後的創面不可隨意塗抹牙膏、醬油、鹼粉、紅汞、龍膽紫、童子尿等,其後果往往適得其反。

  b、火焰燒傷急救:應迅速脫掉燃燒的衣服,切忌奔跑、呼喊、以手撲火,以免助火燃燒而引起頭面部、呼吸道和手部燒傷,應就地滾動、或用棉被、毯子等覆蓋著火部位。適宜水

  衝,以水滅火,也可跳進附近水池或河溝內滅火;不適水衝的,用滅火器。創面處理仍以冷水療法。

  二、 化學燒傷:是指由某種化學物質直接刺激、腐蝕面板,或其化學反應熱導致的面板組織急性損傷。化學物對區域性組織的作用機理有氧化作用、還原作用、腐蝕作用、原生質毒、脫水作用與起皰作用。

  1、燒傷創面特點:

  a、酸燒傷創面特點:強酸與面板、粘膜接觸後,可使組織蛋白凝固,形成一層痂皮。臨床上以痂皮的柔軟度來判斷燒傷的深淺,淺度燒傷者痂皮較軟,深度者較韌,往往為斑狀皮革樣痂皮。

  b、鹼燒傷創面特點:由於燒傷後面板組織壞死和皮下脂肪的皂化,創面呈現為粘滑或肥皂狀的焦痂,周圍組織因燒傷較淺而呈潮紅色,可見有小水皰。

  2、急救措施:酸、鹼或其它化學物質造成的燒傷,均應迅速脫去被浸漬的衣物,並用大量清水長時間衝冼,以達到稀釋和除去創面上存留的化學物質的目的。在儘快脫衣中,同時也要注意保護,不要讓浸透有化學物質的衣服接觸到未被燒傷的面板,使燒傷面積增大。用水沖洗要注意水量要大,時間要足夠長,因為有些化學物質遇水會產熱,如果水量不足,散熱不充分,反而會附加熱力燒傷。對酸、 鹼類燒傷,一般不主張用中和的方法,還是提倡用水沖洗。如果無禁忌和耐受問題,大量水沖洗時間不應少於2小時,有條件的用PH試紙測試,沖洗到PH值為中性。

  3、特殊燒傷現場急救

  a、生石灰燒傷: 應先用乾布或軟毛刷將生石灰擦除乾淨,再用大量水沖洗,以避免生石灰遇水產熱加重燒傷。

  b、磷燒傷: 無機磷的自燃點低,如果暴露於空氣中,很易自燃,所以現場用大量清水沖洗外,應儘可能除去可見的磷顆粒,然後用溼布包扎創面,使磷與空氣隔絕,防止繼續燃燒。注意不能用任何油質的敷料包紮創面,以避免磷的溶解與吸收,導致更為嚴重的磷中毒。

  c、眼部化學燒傷急救: 用流動水緩慢沖洗眼睛20分鐘以上,淋水時輕輕用手指撐開上、下眼瞼,並囑傷員眼球向各方轉動。如不合並顏面嚴重汙染或灼傷,亦可採取浸洗,即將眼浸入水盆中,頻頻眨眼。切忌揉擠眼睛,不要往眼部塗抹油性藥物。

  三、電燒傷: 分為人體直接與電接觸的電擊傷和電弧或電火花燒傷。

  1、電擊傷:

  a、係指人體與電源直接接觸後電流進入人體,電在人體內轉變為熱能而造成大量的深部組織如肌肉、神經、血管、骨骼等壞死。在人體體表上有電流進出人體時造成的深度燒傷創

  面。其臨床表現為早期出現昏迷、呼吸暫停和脈搏消失。

  b、急救措施:急救人員應立即關閉電源,或用不導電的絕緣物如木棒、竹竿使傷員脫離電源,切記不可用手拉傷員或電器、電線,以免急救者觸電。急救的重要方面是對心肺功能的維護,對呼吸心跳停止的病人,應立即進行有效的口對口人工呼吸和體外心臟按壓。見心肺復甦術

  2、電火花、電弧燒傷:可按熱力燒傷原則進行現場急救。

  四、燒傷伴合併傷時現場急救:在燒傷急救中,對危及病人生命的合併傷,應迅速給予處理,如活動性出血,應給予壓迫或包紮止血。開放性損傷爭取無菌包紮和保護。合併顱腦和脊柱損傷者,應在注意制動下小心搬動。合併骨折者,給予簡單固定。

  第二篇:心肺復甦術

  在通常狀況下,一旦大腦缺氧達5-6分鐘,即可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為此,對於心臟猝死的病人,必須分秒必爭,進行現場“心肺復甦術”,這是挽救病人的關鍵。

  一、判斷心臟猝死的主要依據 : 1、病人突然暈倒、神志喪失或先有短暫抽搐;

  2、呼吸停止、頸根部摸不到血管博動;3、面色蒼白或發紫;4、瞳孔散大。

  二、心肺復甦方法: 將病人立即放平在地上或木板上,取出口腔中的假牙等異物。先在病人的心前區用拳擊打數下;然後搶救者將雙臂伸直,右手根部放在病人胸骨上2/3與下1/3交界處,左手平放在右手背上,利用雙肩和上身的力量同時向病人的脊柱方向擠壓,擠壓力量以將胸骨壓下3-4CM深為宜,每分鐘以 80次的速度進行;按壓心臟的同時,還要進行口對口呼吸。方法是:操作者一手在病人頸後抬高頸部,另一手捏緊病人鼻孔,然後吸口氣,將口對準病人的口,徐緩、均勻地吹入。

  如一人搶救,按壓心臟次數與口對口吹氣的比例是15:2;如二人同時操作,則一人按壓心臟5次,另一人口對口吹氣1次。心肺復甦要堅持不斷地進行,一直到復甦成功或病人死

  亡。

  三、復甦成功的指標是:1、病人開始躁動或掙扎;2、大血管能摸到搏動,面板青紫好轉;3、病人本身出現呼吸.這時可與急救中心之醫護人員配合,繼續救治或送往醫院進一步診治。

  第三篇:切割傷之急救

  切割傷急救原則:止血、清創、包紮

  一、止血:對一般傷口只要區域性加壓包紮即可達到止血效果。對四肢大血管損傷用止血帶最為常用有效,但綁紮部位要正確,上肢一般綁在肱部,下肢一般綁在股部,鬆緊要適宜,要有醒目的標誌和上止血帶時間寫在病人身上。對手指的切割傷,採用壓迫指間血管:用另一手的拇指和食指捏緊出血的兩側注:不是手指的掌、背面,稍微用力壓向指骨,即可把行走於手指間的血管壓住,達到止血的目的。這個方法適用於各個手指、腳趾。

  二、清創:在壓迫血管控制出血之後,即根據傷口的汙染情況,進行清創,汙染明顯的用3%雙氧水或飲用礦泉水等易於找到的清潔水,沖洗去傷口及周圍的汙穢。

  三、包紮:用壓迫血管止血是一種臨時的辦法,利用這個辦法可以爭取到時間,進行必要的清創處理,但最後仍以包紮來起壓迫止血和保護傷口的作用。一般可用消毒紗布、繃帶等敷料包紮,初期可以包紮緊一點,但不能扎得太緊,以免影響區域性的血液供應,以包紮後患肢不感到“脹、麻”為度,包紮後抬高患肢以免再度出血。

  四、經上述處理,傷口仍然出血不止,可敷以“雲南白藥”包紮。若無清創、 包紮條件者,則應在採用壓迫血管止血的同時,及時到醫務室或醫院求診。

  第四篇:中暑之急救

  在高溫、高溼環境中持續工作,高溫露天作業及大量出汗未能及時補充鈉鹽,以致機體體溫調節功能紊亂所產生的一種急症。

  一、促發因素:1、水土不服2、肥胖者3、缺少體育鍛煉4、疲勞5、睡眠不足

  6、 伴發或有潛在性疾病7、過去有中暑者8、飽食後即進入高溫作業9、老人、久病臥床者、產婦、在通風不良的小室內久居。

  二、臨床表現

  1、先兆中暑:大量出汗口渴、乏力、頭昏、胸悶、心悸、體溫正常或略高,離開高溫環境,稍休息後可恢復正常。

  2、輕度中暑:先兆中暑的症狀加重,體溫38.5oC以上,並出現呼吸迴圈衰竭的早期表現。

  3、重度中暑:出現高熱、無汗、抽搐、澹妄、四肢肌肉及腹肌痙攣性疼痛、劇烈嘔吐、消化道出血、昏迷、休克等。

  三、預防及處理:

  1、預防:露天高溫作業者應戴寬沿帽;對高溫作業必須穿寬鬆、透氣衣服;多飲水富含維生素C及鹽;合理安排休息;注意室內通風。

  2、處理:先兆及輕度中暑者迅速將患者轉移到陰涼通風環境,補充清涼含鹽飲料。額部塗抹清涼油,口服人丹或正氣水等。有呼吸迴圈衰竭傾向者,靜脈滴注葡萄糖鹽水等治療。重度中暑,送醫院診治。

  第五篇:骨折、脫位、挫傷和扭傷之簡易處理

  一、骨折:骨折部位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直接壓痛或間接壓痛,一般較劇烈明顯;區域性腫脹,甚至皮下瘀斑;功能活動障礙,特別是畸形、骨擦音和異常活動假關節活動這三種特有其中一種即可診斷骨折。處理:固定患肢、固定區域性、可用夾板、自身固定法,不可隨意按摩和搬動。對腰椎骨外傷者,禁止隨便搬動傷者。要保持傷者脊椎的穩定,則3-4人協調地、儘可能水平地把傷者移到硬床板上。若施救者只有一人,也可採取“均勻滾動”的辦法。然後用布條將傷者固定在床板上,水平地抬起床板,穩步搬動到救護車上或醫療單位。

  二、脫位:最典型的特徵有:1、關節畸形2、關節盂空虛3、彈性固定,即遠端肢體被動活動時,雖可稍微活動,但有彈性阻力,去除外力後,關節又回覆到原來的特殊位置。發現脫位後不要擅自處理,隨意推拿按摩,應立即送醫院診治。

  三、挫傷和扭傷:損傷後肢體腫脹的,應適當制動抬高患肢,促使靜脈血迴流,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或早期採用冷敷,48-72小時後改用熱敷,都能促使消腫 。

被蛇咬了如何急救
事故現場急救常識
相關知識
生產現場急救常識
骨折現場急救常識
交通事故現場急救常識
事故現場急救常識
施工現場急救常識
生活中的急救常識
火災現場自救常識
觸電事故現場急救知識
現場急救安全常識
安全生產急救常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