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災害傳染病預防控制要點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9日

  傳染病常常伴隨著自然災害的發生,因此,我們要格外注意自然災害後傳染病預防控制。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自然災害傳染病預防的控制要點,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主要自然災害傳染病危險因素特徵

  洪澇災害預防控制要點

  1.環境破壞

  洪水氾濫會淹沒農田、房舍和窪地,災區群眾常被迫大規模遷移,此外,各種生物群也因洪水淹沒而引起結構改變和棲息地變遷,可能會破壞原有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

  2.水源汙染

  洪澇災害使供水設施和汙水排放條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如自來水廠、飲用水井、廁所、垃圾堆、禽畜棚舍被淹,井水和自來水水源汙染嚴重。水面有大量漂浮物及動物屍體留,受高溫、日照的作用後,腐敗逸散惡臭。這些水源汙染以生物性汙染為主,主要反映在微生物指標的數量增加,飲用水安全性降低,易造成腸道傳染病的暴發和流行。洪水還將地面的大量泥沙衝入水中,使水體感官性狀差,渾濁,有懸浮物等。一些城鄉工業發達地區的工業廢水、廢渣、農藥及其他化學品未能及時搬運和處理,受淹後可導致區域性水環境受到化學汙染,或者個別地區儲存有毒化學品的倉庫被淹,化學品外洩造成較大範圍的化學汙染。

  3.食品汙染

  洪澇災害期間,食品汙染的途徑和來源非常廣泛,對食品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產生嚴重影響,常可導致較大範圍的食物中毒事故和食源性疾病的暴發。

  1食品原料汙染:各種食品倉庫被淹沒、受潮或漏雨,導致大量食品原料發生黴爛、腐敗和變質。田間農作物長時間浸泡在洪水中,在高溫、高溼的條件下,更易引起黴變和腐敗。

  2食品生產經營過程汙染:洪水來臨時,各種食品生產裝置、食品包裝材料、容器受到汙染,特別是在生產裝置、設施、廁所、下水道和水井同時被淹的情況下,汙染情況就更加嚴重,生產企業缺乏清潔水,導致被汙染的水又汙染食品原料等。

  3食品生產經營環境條件惡化:水中存在的各種動物屍體、人畜糞便及各種垃圾;鼠類因水淹而向食品工廠、倉庫和家庭聚集;災區群眾臨時聚居於一些高地和堤壩,人群密度很高,人畜混雜,蚊蠅滋生,災區群眾缺乏衛生防護設施,缺乏潔淨的水,以及不潔容器、炊具盛放食品等,都是食品汙染的可能來源。洪澇災害初期,常常發生一時性食品短缺,災區群眾飢不擇食,食用漂浮在水面上的死家禽家畜、魚類、貝類和其他野生動物屍體。

  4食品的運輸和儲存汙染:發生洪澇災害時,出於緊急救援的目的,臨時徵用各種交通工具運送救災食品,這些車輛大多不是食品運輸專用車,缺乏必要的防護設施,加之大雨不斷,食品極易受到汙染。此外,由於沒有合適的可供儲存食品的倉庫,大多數救災食品臨時遮蔽或堆放在帳篷內,極易受潮黴變或腐敗變質。

  5援助食品質量難以保證:大量外地運來的救援食品,由於來源渠道廣泛,食品包裝不同,儲運時間長短不一,一些外援食品遠距離運輸常會導致食品變質。鮮肉類、魚類及其熟肉、熟魚、貝類食品、冷凍鮮肉、魚類等救援食品,在缺乏冷凍、冷藏設施的條件下,微生物汙染途徑和機會多,生長繁殖快,易發生腐敗變質導致食源性疾病。

  6食品衛生管理體系受到影響:洪水氾濫時,原有的按行政區域設定的食品衛生管理網路由於力量所限,不堪重負,或因洪水導致機構鬆散,直接影響到食品衛生的管理和宣傳指導。此外在洪水期間,食品生產經營部門、集貿市場食品衛生監管失控,導致食品生產經營的衛生質量顯著下降,也是產生食品汙染的一個重要因素。

  4. 媒介生物滋生

  1蚊蟲滋生:災害後期由於洪水退去後殘留的積水坑窪增多,使蚊類滋生場所增加,導致蚊蟲密度迅速增加,加之人們居住的條件環境惡化,人畜混雜,防護條件差,被蚊蟲叮咬的機會增加而導致蚊媒傳染病的發生。

  2蠅類滋生:在洪水地區,人群與家禽、家畜都聚居在堤上高處,糞便、垃圾及腐敗的動物屍體等不能及時清運,生活環境惡化,為蠅類提供了良好的繁殖場所。促使成蠅密度猛增,蠅與人群接觸頻繁,蠅媒傳染病發生的可能性很大。

  3鼠類接觸增多:洪澇期間由於鼠群往高地遷移,與人接觸機會也多,有可能造成鼠源性疾病暴發和流行。

  5.易感人群的影響

  1洪澇災害導致人群遷移引起易感人群增多,由於洪水淹沒或行洪,一方面使傳染源轉移到非流行區,另一方面使易感人群進入流行區,這種人群的遷移極易導致疾病的流行。如流感、麻疹和瘧疾都可因這種遷移引起流行。其他如眼結膜炎、面板病等也可因人群密集和接觸,增加傳播機會。

  2居住環境惡劣引起易感人群增多洪水毀壞住房,災區群眾臨時居住於簡陋的帳篷之中,白天烈日暴晒,晚上露宿室外;加上營養狀況較差,使機體免疫力降低,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易於傳染病的發生。特別是年老體弱、兒童和慢性病患者更易患病。

  另外,心情焦慮,情緒不安,精神緊張和心理壓抑,影響機體的調節功能,易導致一些非傳染性疾病和慢性傳染病增加發作機會,如肺結核、高血壓、冠心病及貧血等都可因此而復發或加重。

  飲水衛生預防控制要點

  災害發生後,應將飲用水安全作為工作重點,重點解決集中式供水、集中安置點的飲水安全問題。切實保護好飲用水源,防止生活垃圾、生活汙水等引起的水質汙染;加強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引導受災群眾科學搞好環境衛生,特別是水源附近的環境衛生工作;建立水質衛生監測體系,保障供水安全。根據當地地質條件和居民安置點地理位置,科學選擇水源;根據水源情況採用必要的淨化措施;在有條件的地方儘量採用集中式供水,加強水資源排程,在缺水地區優先保證飲水,提倡飲水和生活用水分開供給;同時開展健康教育,宣傳普及飲水安全知識,大力提倡飲用開水,強化飯前便後洗手意識。

  環境衛生預防控制要點

  關鍵是做好人類排洩物、生活垃圾、醫療垃圾、遇難者遺體的正確處理,減少環境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危害。

  1.人類排洩物的處理

  在災害初期,即應當對排洩物進行處理,避免糞便直接汙染水源。

  2.生活中的固體廢棄物和液體廢棄物的處理

  在災害初期就必須建立固體廢物的貯存、收集和處理系統。並引導群眾不要隨意丟棄生活垃圾。同時,災後需為災區群眾提供必要的設施,設立單獨的洗衣洗澡區域,生活汙水池和排汙溝渠要避開飲用水源。

  3.醫療廢棄物的處理

  由於災後大量緊急醫學救援隊伍奔赴災區參與救援,需要明確醫療廢棄物的收集、處理醫療廢棄物的責任單位和人員,進行集中收集、處理。

  4.遇難者遺體的處理

  因災遇難者遺體一般不具有嚴重的健康危害,遺體的處理必須對逝者給予充分尊重;當死亡是因具有高度感染性的疾病,應儘快處理。但及時消毒,儘快處理;無法確認身份而不能馬上處理者,存放時間應儘量縮短,存放地點應遠離水源、避開人員活動區,避開低窪地。遺體處理可能是災後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要做好噴、包、捆、運、埋5個環節。

  消毒與媒介生物控制

  1.消毒

  由於傳統認為消毒是控制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災後消毒工作被有些政府部門領導和社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因此,災後過度消毒的情況較為常見。然而,一般來說,正確的飲用水消毒是必須的;必要的時候,可使用消毒劑對汙染的環境進行適當的消毒處理,改善群眾對環境衛生惡化的擔心。但災後消毒工作要避免沒有明確的消毒處理的物件,也要注意正確的處理方法和人員保護措施,開展消毒活動要注意保護環境。

  2.媒介生物控制

  要堅持監測與控制相結合,孳生地治理與藥物控制相結合,科學用藥,綜合治理的原則。首先要選擇適合本地、簡便易行的方法進行蚊、蠅、鼠的密度監測。及時彙總上報蚊蠅鼠密度監測資料,定期對監測結果分析總結。並根據監測結果,適時調整用藥頻率。當蚊、蠅、鼠數量較多時,即應採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在安置區的規劃和建設中應考慮廁所、垃圾的有效管理,對各種孳生地進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減少孳生地和蚊蠅的孳生。

  

自然災害預防
主要災害預防管理制度
相關知識
自然災害傳染病預防控制要點
關於自然災害的應急預案
有關自然災害的諺語_預測自然災害的諺語
春季傳染病預防黑板報
夏季傳染病預防知識_如何預防夏季傳染病
傳染病預防工作計劃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講座演講稿
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手抄報內容
春季傳染病預防黑板報圖片
夏季常見傳染病預防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