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普及的現實意義
大學生群體是社會集中教學的主體,是社會發展的人才儲備力量,也是社會主流文化的傳播者和倡導者,在高校中普及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則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蒐集整理的文章內容。
一禮儀修養教育是提高學生個人品行修養,促進全面發展的根本。《大學》開篇指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即大學的宗旨就在於彰顯弘揚光明正大的品德,在於使人棄舊革新,除惡揚善,在於使人達到至善的境地,每個人都應當以修養品行作為個人立身處世的根本。馬克思主義教育觀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人的全面發展首要任務是修養品行。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是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處世理念和行為規範,使學生的言行舉止合乎禮儀的標準,合乎社會道德規範,促進全面發展。
二禮儀修養教育是完善學生人格魅力和提高自立能力的重要途徑。
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戴爾·卡耐基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只佔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禮儀修養教育可以讓學生學會有效溝通,正確處理人際關係。系而實驗表明良好的人際關,有利於營造大學生健康的心理氛圍,減少學生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出現的抑鬱、暴躁、孤獨、空虛等心理問題,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建立完善的人格魅力,提高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是國際廣泛合作與交流大環境的需要,它為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各地區形成經濟與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大環境。高校應對教學和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使學生適應多種文化交流的大環境,滿足區域經濟發展的人才需要。以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為例,學校地處廣西首府,廣西有12個少數民族,與廣東、雲南接壤,廣西海域與澳門、香港相近相通,中西文化相互影響深入,且廣西與東盟十國接鄰,身處東南亞國家文化發展和交流的集中地,因此,是個多民族文化和多國文化融合發展的地區。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立和零關稅政策的實施,廣西與東盟等國家經濟和文化相互交流更加廣泛。因此,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在人才培養方案上應注重對地區文化的瞭解,普及各國禮儀文化,使學校的人才輻射和人才服務更具廣泛性和針對性,提高學生為區域經濟發展的能力。
四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是學校安全穩定和社會和諧的保障。
禮儀教育是精神文明教育的基礎,倡導人們揚善除惡,向善向美,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和價值觀。高校推行禮儀修養教育的普及可以上學生“城於中而行於外,慧於心而秀於言”,建立良好的同學關係和師生關係,減少摩擦和不文明行為的發生,創造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為社會的和諧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加強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的實施途徑
加強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大環境需要同時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要提高大學生整體禮儀修養需要社會的重視,更需要學校系統的支援。
一國家教育政策支援。在國家重大教育政策上出臺《大學生文明禮儀指導綱要》,明確大學生禮儀素養教育的大綱和教育的內容,同時要求各高校在專業申報時,把禮儀課程納入教學培養計劃中的基礎必修類課程。各教育部門和教育機構對高校禮儀教師的培養出臺相關的鼓勵政策,鼓勵教師研究和開發禮儀文化,鼓勵開展豐富多彩的禮儀活動。
二建設優良的大學生禮儀修養學校文化。
學校文化本身具有巨大的教育意義,優良的學校文化是一種潛移默化的隱形課程,可以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學校可以通過把文明禮儀規定納入學校的規章制度和學生行為規範,開展學生禮儀競賽、演講、在學校網頁開設文明禮儀板塊,鼓勵教師開發禮儀視訊和德育教育軟體應用於教學等活動傳播禮儀文化,營造良好的禮儀文化氛圍。
三把禮儀修養教育課程納入專業教學計劃進行普及。學校把禮儀課程納入教學計劃,並作為人文基礎類必修課程開設,才能更廣泛的普及禮儀知識,讓每個學生受益。同時需要學校根據專業需要和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制定禮儀課程教學大綱,在教學和教育實施注重課程的可操作性,通過演示、視訊、情景模擬等方式提高學生對本門課程的興趣。
四培養專業的禮儀教育師資。
要提高大學生禮儀修養,專業的禮儀師資培養必不可少,學校應結合實際需要派送老師參加系統的學習和培訓禮儀教育。結合日常教學需要開發適合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禮儀類校本教材,更加針對性地開展禮儀教育,同時鼓勵老師對禮儀素養教育的研究和傳播。
五家庭教育和社群教育
大學生禮儀修養教育並不只是在學校中實施,更需要社會力量的監督和投入,家庭教育和社群教育對學生的影響也非常重要,因此教育部門和政府部門應鼓勵社群組織和開展相關的禮儀文明行為的宣傳和活動。
如何加強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