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中秋有哪些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7日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之一。

  俗語道:“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皓月當空,清風徐來,人們在月光下品敬吃月餅,演奏南曲,寄託著對旅居異地親人的思念。關於吃“月餅”,民間有種種傳說,有一說是唐明皇遊月宮時,帶著象徵著圓月的甜餅到仙境中去。還有一說是元末朱元璋借用月餅傳遞起義的訊息。

  浦城縣女子穿行南浦橋,吃求長壽。建寧中秋夜俗以掛 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中秋,兒女多於拜月時請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臨,竹筐會自己搖動,以其搖動的次數來卜吉凶。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控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祕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來自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韃子訊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福州中秋習俗

  在中秋節,廈門人除了賞月,吃中秋月餅外,還有一種自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臺灣時流傳下來的“玩會餅博狀元”的民俗活動,頗為有趣。中秋會餅每會63 塊,大小不同,共分為 6 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每人輪流將 6 個骰子擲入碗中,根據投入碗裡的骰子點數領餅, 以最終奪得“狀元”為幸運。三百多年來,這種充滿樂趣的活動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廈門的餅店餅廠在中秋節前後都會大量生產這種會餅上市供應。

  眾人團聚玩會餅博狀元,這是廈門人過中秋的獨特風俗。據說在300多年前鄭成功據廈抗清,鄭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於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於是與當年駐紮在今洪本部33~4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拼搏。

  戲餅以“會”計算,一般一“會”以四五人為宜。“會”餅模仿科舉制,設狀元餅最大的一個、對堂榜眼餅二個、三紅探花餅四個、四進進士餅八個、二舉舉人餅16個、一秀秀才餅32個。這是象徵古代四級科舉考試。古代府級考試及第的童生稱秀才;鄉試省級考中者稱舉人;在京師禮部會度及第者稱貢生;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稱進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俗稱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額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點 狀元,既看才,又看貌,還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試,狀元為孫曰恭,明成祖覺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將他降為第三名,將第三名的邢寬易改為狀元。這說明狀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輩,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實學,所以廈門會餅中的“三紅”質量特別好,寓意在此。

  一套會餅共63塊,是根據“三多九如”而來的,三和九是我國民間的吉利數。

關於中秋節的習俗
臺灣地區流行的中秋習俗有哪些
相關知識
福州中秋有哪些習俗
中秋有哪些風俗習慣
蘇州冬至有哪些習俗
溫州處暑有哪些習俗
貴州過年有哪些習俗習慣
山東立秋有哪些習俗
寧波立秋有哪些習俗
杭州夏至有哪些習俗和飲食習慣
蘇州白露有哪些習俗
蘇州白露有哪些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