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法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訪談法是指通過訪員和受訪人面對面地交談來了解受訪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心理學基本研究方法,你們知道訪談法是怎樣解釋的嗎?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訪談法的解釋的內容,供大家閱覽!

  訪談法的意思

  訪談法interview又稱晤談法,是指通過訪員和受訪人面對面地交談來了解受訪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心理學基本研究方法。因研究問題的性質、目的或物件的不同,訪談法具有不同的形式。根據訪談程序的標準化程度,可將它分為結構型訪談和非結構型訪談。訪談法運用面廣,能夠簡單而敘述地收集多方面的工作分析資料,尤其是在研究比較複雜的問題時需要向不同型別的人瞭解不同型別的材料。因而深受人們的青睞。

  訪談法的型別

  各類訪談法。訪談有正式的,也有非正式的;有逐一採訪詢問,即個別訪談,也可以開小型座談會,進行團體訪談。在訪談過程中,儘管談話者和聽話者的角色經常在交換,但歸根到底訪員是聽話者,受訪人是談話者。訪談以一人對一人為主,但也可以在集體中進行。

  訪談法可分為結構型訪談和非結構型訪談,前者的特點是按定向的標準程式進行,通常是採用問卷或調查表;後者指沒有定向標準化程式的自由交談。

  根據訪員掌握主導性的程度,可分為指導性訪談和非指導性訪談。

  根據受訪人的多少,可分為個人訪談和團體訪談。

  根據訪談內容的作用方向,可分為匯出訪談即從受訪人那裡引匯出情況或意見、注入訪談即訪員把情況和意見告知受訪人以及既有匯出又有注入的商討訪談。

  在商討訪談中所商討的內容以受訪人為中心時,稱為當事人本位訪談;以問題事件為中心時,稱為問題本位訪談。

  作為心理學研究手段的訪談法,還可以分為訪談檢測法和訪談調查法。

  訪談檢測是指在心理學研究過程中,一邊訪談,一邊觀察受訪人,對實驗、測驗、診斷中觀察到的有關心理學問題進行檢驗。訪談調查是對許多受訪人一個個地進行訪談,進行社會心理學調查、輿論調查和態度調查等等。

  以特定問題為焦點進行詳細的訪談稱為集中訪談。這種訪談多用於一般性調查結果的整理之後對特定問題的調查。

  為了追尋受訪人更深層的東西如無意識動機或遭受過的挫折等還可作投射法訪談。這種深入到受訪人自我深層的訪談稱為深層訪談。深層訪談在臨床心理學中有廣泛的應用。

  訪談法在心理學領域中的應用,有較久遠的歷史,它幾乎是和內省法、觀察法同時出現的。

  使用訪談法進行心理學研究時,訪員都必須受過專門的訓練,學習由心理學家撰寫的訪談手冊,掌握訪談法的專門知識和技能。

  訪談法步驟

  ①設計訪談提綱。

  ②.恰當進行提問。

  ③準確捕捉資訊,及時收集有關資料。

  ④適當地作出迴應。

  ⑤及時作好訪談記錄,一般還要錄音或錄影。

  訪談法收集資料的主要形式是“傾聽”。“傾聽”可以在不同的層面上進行,包括三個層次:

  ①在態度層面上,訪談者應該是“積極關注的聽”,而不應該是“表面的或消極的聽”;

  ②在情感層面上,訪談者要“有感情的聽”和“共情的聽”,避免“無感情的聽”;

  ③在認知層面上,要隨時將受訪者所說的話或資訊迅速納入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加以理解和同化,必要時還要與對方進行對話,與對方進行平等交流,共同建構新的認識和意義。

  訪談法的注意事項

  訪談邀請時

  為了接近被訪談者,使訪談順利進行,應該注意:

  1、穿著乾淨整潔,稱呼恰如其分;

  2、自我介紹簡潔明瞭,不卑不亢;

  3、發出邀請時應熱情,語氣應該肯定和正面;

  4、以適當方式消除被訪者的緊張、戒備心理,有時應主動出示身份證等檔案。

  應對拒絕訪談時

  1、應有耐心;

  2、不要輕易放棄;

  3、搞清拒絕的原因,做相應的對策。

  在實施訪談時

  1、使受訪人有輕鬆愉快的心情訪員當然也應如此;

  2、創設恰當的談話情境;

  3、不使受訪人感到有社會壓力;

  4、應具備正確的預備知識;

  5、應具備細緻的洞察力、耐心和責任感;

  6、不對受訪人進行暗示和誘導;

  7、對相同的事情會從不同的角度提問;

  8、能如實準確地記錄訪談資料,不曲解受訪人的回答。

  訪員偏差

  由於訪員技術水平低而使訪談的內容和結果不實,這稱為訪員偏差。產生訪員偏差的最直接原因是:

  1、訪員對受訪人有偏見;

  2、訪員想要受訪人作出某種回答而產生的期望效應;

  3、訪員進行暗示或誘導性提問。

  由訪員偏差所得到的資料,已失去了科學研究的價值。

  訪談的技巧

  談話遵循

  避免只憑主觀印象,或談話者和調查物件之間毫無目的、漫無邊際的交談。關鍵是要準備好談話計劃,包括關鍵問題的準確措辭以及對談話物件所做回答的分類方法。也就是說要事先做好如下準備:

  1、談話進行的方式;

  2、提問的措辭及其說明;

  3、必要時的備用方案;

  4、規定對調查物件所做回答的記錄和分類方法。

  往往出現的問題是,訪談時總想跳過制定談話計劃這一步進入具體實施階段,事先準備不充分,因而不能收到預期效果。一個不願思考問題、不善於提出問題的人,在研究工作中是很難有成功的希望的。

  收集材料

  對其經歷、個性、地位、職業、專長、興趣等有所瞭解;要分析被訪者能否提供有價值的材料;要考慮如何取得被訪者的信任和合作。另外,在訪談時要掌握好發問的技術,善於是洞察被訪者的心理變化,善於隨機應變,巧妙使用直接法--開門見山,間接法等。

  談所提問題

  要簡單明白,易於回答;提問的方式、用詞的選擇、問題的範圍要適合被訪者的知識水平和習慣;談話內容要及時記錄。記錄也可以用類似下列表格整理談話材料。

  做好調查

  如,為了使被訪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於溝通,消除誤會隔閡,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關係。研究者還要注意自己的行為舉止,其中關鍵是以誠相待,熱情、謙虛、有禮貌。有時訪談的失敗正是在於溝通不夠。

  為防止被調查者出現反應效應,可先用非正式談話溝通感情。

  召開調查會

  至於如何開好調查會,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要選擇好物件。參加調查會的人數不要太多,一般參加人數以6至12人為宜;參加成員要有代表性、典型性;參加者在學歷、經驗、家庭背景等各方面情況儘可能相近。事先要了解一下與會者的個人問題,避免觸及個人隱私而適成被動局面。

  第二,擬訂好問題。問題設計要具體,如有可能,可事先發給每人發言討論提綱,讓他們事先做好準備,並約定好開會時間和地點。臨開會前應追發一個通知。

  第三,要創造一個暢所俗言的氣氛。座談會要按計劃進行,目的明確,中心議題要集中。視具體情況 ,也可根據調查課題的需要臨時提出提綱上沒有的問題,讓與會者作答。

  重要的是要創造一個暢所欲言的氣氛。討論中若發生爭執,如果爭執有利於課題的深入,支援爭執下去;爭執與結論無關,要及時引導到問題中心上來。主持人一般不參加爭論,以免堵塞與會者的思路。主持人應以謙虛平等的態度,詼諧親切的語言,爭取與會者的合作。

  點選下頁檢視更多訪談法的特點相關內容

放射性的名額解釋
房地產銷售的名詞解釋
相關知識
訪談法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感染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國際組織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風險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風骨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現象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福利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負債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加密技術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
供給的名詞解釋定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