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教學經驗交流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音樂學習的各個萬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音樂教學經驗交流能夠更好的提升音樂素養。下面是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範文篇1

  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讓我慢慢體會到,要上好一節課並不難,難的是要上好每一堂課,很多問題並不能僅僅靠一節兩節課就能解決的,是要靠平時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在細節之處慢慢灌輸你對音樂的理解,把握住他們學習音樂的正確的方向,並且能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讓孩子真正的喜歡你,這才是最難最難的。我帶的是二年級的音樂課,針對學生性格特點,每次開始上課,我都會在黑板上貼五顆星星,作為獎勵給表現最好的孩子,這一招,總會特別奏效。孩子們也特別喜歡上我的音樂課。我覺得這也是對我工作最大的鼓勵。 記得有一節音樂課學習的內容是:《認識七個唱名》。我問小朋友,你們有沒有哪位小朋友已經認識了呢?孩子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望著我。其中一個膽子特別大的孩子對我說“老師,那不就是我們數學上學的1、2、3、4、5、6、7嘛!話聽到這,我不禁大聲笑起來。說實在,我剛接觸到音樂時,也何嘗不是將這七個音樂符號認成數學符號呢?我忍住笑,換用不著遊戲的方式讓她們來認識七個唱名。首先,我帶著學生以《找朋友》的遊戲認識了”do、re、mi、fa、sol、la、si“的七個唱名。

  然後,又帶他們模仿我做手勢。但是我發現他們在跟我做手勢時,興趣不是很高。我想了又想:為什麼我不能讓他們自己來為音樂王國裡的七個小朋友都編上動作,以此讓他們自己來熟悉音的高低呢?於是我就又開始行動了起來,等我話一說出來,就有好幾個小朋友舉手說:”林老師,林老師,能讓我來試一試嗎?“還有幾個小朋友甚至離開座位來扯著我的衣角,要我叫他表演。於是,我請了一個小朋友讓他做”do、do、do“的動作,這時,我發現有很多小朋友都舉起了小手,來跟著他表演。看著孩子們的表演,孩子們掌握的很快。於是我又叫了好幾個小朋友同樣為re、mi、fa、sol、la、si這六個音編動作,看著,孩子們編的動作再加上我及時的引導,他們對這些音很快就全掌握了。

  二年級的學生已能”聆聽、分析、思考“音樂,大致能從音的高低、音的長短、速度、音量和旋律的起伏等方面去聽去想。這一時期,學生還不具備音樂術語概念,和學生的交流,要避免過多使用音樂術語,要善於將音樂術語轉化成學生聽得懂的話,多多以輕鬆快樂的遊戲來讓她們吸收要學的知識,寓教於樂,同時還要多鼓勵學生敢於表現自己。

  範文篇2

  初中音樂課與綜合性、多元化的藝術課相比,音樂課應該更強調學科本位的特點,運用音樂的手段和方法,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審美體驗能力的核心教育目標。

  在此,結合我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採取的一些有效措施,談談心得體會。

  1、 以音樂為主線,合理組織、整合教材內容

  新教材的內容編排是主題式的,如“世代相傳的民歌”、“歐洲民間歌舞音樂”等,每個主題為一個單元,劃分為音樂人文、欣賞、歌唱、創作活動、音樂常識等幾大版塊;同時,每學期的單元主題都相互對應承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當以音樂為主線,緊緊圍繞本課音樂人文的主題,把聽、唱、表演、知識等各版塊內容有機地串聯起來,使整堂課重點突出,結構清晰,情緒流暢,從而激發學生強烈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同時,注意各學期教材平行單元之間的內在聯絡,利用音樂人文的匯入、過渡與小結,回顧以前的學習內容,也為新課做好鋪墊,並激發進一步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將知識融會貫通。

  2、 抓住音樂的基本元素,把音樂的手段綜合運用於各個教學版塊

  雖然教材中每課都分為聽、唱、表演、常識、探究等多個版塊,但我們在處理版塊教學中不能孤立地使用這些音樂手段。例如在欣賞教學中,除了聽之外,加入節奏模仿、聲勢律動或歌唱;在歌唱環節中強調聽覺先導、動覺切入;用欣賞瀏覽的方式引出音樂人文或回顧小結---實踐證明,在不同的教學版塊中綜合運用各種音樂手段,都能明顯地加深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對旋律的記憶,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3、 用音樂的方式進行師生互動與交流學習

  課堂上師生交流的方式有許多種,最多的是語言交流,而教師應當善於利用音樂學科的特殊性,把握適當的機會,使用音樂的語言進行特殊的交流,使學習和互動的效果事半功倍:例如節奏模仿、歌唱接龍,不需要嘮嘮叨叨的說教與談話,讓學生跟著教師拍擊的節奏,進行即興模仿;教師唱上一句、學生接唱下一句;或者學生相互接龍;這些親切而隨性的方式,能夠鼓勵和帶動學生更積極、大膽地參與到活動中,體驗音樂的樂趣與合作的默契!

  範文篇3

  小學音樂教學我著重考慮到小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他們活潑好動,易於接受生動活潑,感染力強,富有情趣的事物。而兒童歌曲優美的旋律,鮮明的節奏,最能表現他們歡樂的心情。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努力融音樂基本技能訓練於唱、玩、敲、動之中,讓學生在喜聞樂見的教學活動中情趣盎然地學習。這樣,既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教學效果,下面談談我的教學體會:

  一、教學生學會聽音樂

  音樂學習的各個萬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簡譜的概念。

  二、利用創編旋律來提高識譜能力

  創造效能力培養應該貫穿於音樂學習的各個環節、整個過程。識譜教學中的各項內容和能力培養,都應該以即興活動的形式給學生機會,創造性地探索節奏、音響、旋律等音樂基本要素的各種變化和重新組合。在即興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敏銳聽覺、迅速反應、富有表現力的節奏感,對音樂結構、形式的感知、對音樂的形象、表現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三、表演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好動。利用他們這一特點,把表演融入教學,增加課堂情趣,無形中提高 他們的音樂素質,達到育人目的。如在教授《理髮師》一課時,我先讓學生根據歌詞內容討論,自編禮貌待客的各種舞蹈動作:請的動作;面帶微笑向顧客問好;剪髮的動作由右向左剪動,身體隨之運動;照境子的動作;伸出拇指誇獎……,最後讓學生戴上頭飾,將這些模擬理髮的動作與節奏、體態律動結合起來,在優美的旋律中有滋有味,有聲有色地唱跳,既使學生情緒歡欣飽滿,又培養了他們即興創造能力。

  四、電教滲透直觀表達,引起學生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奇性強。對生動、形象的材料感受性強,在感知時無意注意佔優勢的心理特點,利用電教聲、光、圖、色俱佳的優點新授,有時可取得意料之外的效果。講《蟈蟈和蛐蛐》時,我一邊講故事一邊指導學生看螢幕上的動畫,使課堂教學別開生面,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將學生帶入課文情境,使之成為聯結兒童情感的紐橋樑。

  音樂新課標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學理念,實施新課標,這要求我們更善於總結,經常回顧,以更好地實施教學任務。我們將會在新課標的指引下,結合實際情況去更好地開展我們的音樂教學,為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看過的人還看了:

軍訓拓展的心得體會
小學音樂教學心得體會_小學音樂教學經驗總結
相關知識
音樂教學經驗交流心得體會
教育教學經驗交流心得
教學經驗交流心得_教學經驗交流體會與感悟
小學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心得體會
學習經驗交流心得體會
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心得體會
班主任教學經驗分享心得體會
班主任經驗交流心得體會
學習與交流心得體會範文
教師指導交流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