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計算機的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1日

  90後 大學生擁有較高的計算機起點水平,而高校計算機課程卻存在教學內容和環境與實際脫節、傳統教學模式落後、課程設定缺少準確定位等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城雲空間計算機應用課程建設

  摘要:大學城雲空間是目前流行的遠端教育互助平臺,具有開放性、個性化、即時性、互動性、共享性等特徵,為大學師生提供了資源共享、即時交流、自主學習、校企合作的平臺。

  關鍵詞:大學城;雲空間;課程改革;主動學習

  一、引言

  目前,計算機應用專業畢業生就業困難,原因在於其工作能力沒有達到企業的基本要求,企業所注重的是員工的發展潛力創新精神與動手實踐能力,而畢業生這些能力的缺乏,暴露出了計算機應用專業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

  一專業課程內容過多,缺少系統的資源整合。隨著IT行業多元化的發展,軟體企業對計算機應用畢業生的要求逐漸提高,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開設了大量的專業課程。這些課程知識面很廣,內容複雜繁多,教師很難在規定的課時內把需要細緻講解的地方講透,導致學生不能對所學課程有比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二教學模式更新不徹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無法發揮。一直以來,學校都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教學模式,學生則始終是一種被動學習的姿態,這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特別是像計算機這樣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技術課程,如果學生沒有學習興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不起來,則教學任務將無法實施。針對上述問題應大膽創新教學模式,引入大學城雲空間進行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

  二、大學城雲空間的優勢

  大學城雲空間為師生提供了資源共享、即時交流、自主學習、校企合作的平臺。大學城空間在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如下優勢:

  一實現教學資源共享。教師在備課的時候,會收集並整理大量相關資料包括實踐的案例專案,這些教學資料具有針對性與典型性特點,教師可以將這些資料釋出在空間上,供學生學習和參考。空間技術充分支援對話、合作、共享的時代理念,促進了資源的共享。

  二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空間為師生之間的交流提供了一種嶄新的渠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料進行主動學習,也可以把自己遇到的問題在教師空間中留言,獲得教師的幫助;同時,學生也可以對教師的教學提出自己的建議,這有助於教師提高教學水平。

  三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空間上開展教學,學生真正擁有了學習的自主性。學生進入教師的空間後根據教師釋出的學習任務參照學習方法和步驟,開啟教師空間中的相應欄目展開學習,發表自己的學習心得,在討論群組中與教師同學進行討論和交流。在這種學習環境裡,能極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基於大學城雲空間的高職計算機應用課程建設

  基於大學城網路平臺推進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建設,符合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發展要求。

  一利用大學城建立豐富的空間教學內容。在空間教學中,各種形式的教學資源都可以為教學提供靈活的服務,教師按照計算機應用課程內容建設教學資源庫。計算機應用課程較多,主要的課程包括計算機文化基礎、JAVA程式設計、JAVAWEB程式設計、C#程式設計、Android移動開發等。對每門課程進行解構和重構,並且對應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必須符合高職學生學習者特徵,形式多樣化如微課程、視訊、資源連結等等;在大學城雲空間提供與每門課程教學內容相關的豐富資源,以Java課程為例,上課之前,教師需要在自己的教學空間建立以下欄目:java概念庫、java方法庫、java原理庫、java訓練庫、java學習任務庫、java書籍庫、java專案案例庫、教學視訊資源庫、專業知識擴充套件庫、微課程等等。利用大學城雲空間可以將學生的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學生通過互網路可以隨時進行學習,同時教師也會提前佈置相應的學習任務,可以要求學生在雲空間進行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後複習等不同階段的學習需要,方便學生自主學習。通過這些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主學習能力。

  二利用大學城空間實現基於工作能力培養的教學方法。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在於精講多練,並且要求動手實踐為主突出技能訓練。為了在大學城雲空間實現學生的能力培訓。首先,教師根據每門課程的特點,將教學內容進行模組化處理。以JAVAWEB課程為例,可以將其分為WEB基礎、客戶端技術、伺服器端技術和綜合專案實戰模組。接著對每個模組細分成一些典型工作任務釋出在大學城空間,比如可以將客戶端技術模組分為HTML網頁設計、CSS設計、XML應用、JavaScript應用等,每個工作任務都是與實際工作能力相關聯,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完成典型工作任務的過程中熟悉相關基礎理論知識,運用所學的知識自主地分析案例並給出相應的方案。

  三利用大學城空間構建多元化的考核制度。大學城空間是一個公開、平等、透明度極高的平臺,其最大的特點是資源的豐富性和互動性[4],高職院校可以很好地利用這一功能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考核制度。計算機專業課程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考核學生從課堂內到課堂外的綜合素質。為了全面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們採用工作任務考核和綜合專案完成情況考核,作為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和評價學生成績的重要依據。學生只需要將工作任務和專案的完成文件或程式碼、課堂作業上傳至空間,老師通過空間進行檢查、評優,體現了空間的公平、公開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利用大學城雲空間開展高職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為學生提供了自學、互動、互助的平臺,學生通過大學城雲空間可以提前預習、複習、不限時間和空間線上學習,大大提升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為學生的主體性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參考文獻:

  [1]樑繼華,黃白紅,陳益元.基於大學城空間“六段式”教學法在高職課程中的探索與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58.

  [2]李世琴,張梅,徐蕾.基於大學城空間的高職實用英語開放式教學模式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課程教育研究,20158.

  範文二:計算機應用專業嵌入式技術教學改革

  摘要: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過程中,嵌入式技術為各行業網路化和智慧化資訊控制和處理髮揮了重要的作用。為了給社會提供更多優秀和專業的嵌入式技術人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專業應進行教學改革,從而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知識。本文主要研究教學改革的具體計劃,以及提出建設專業教學實訓平臺的教學改革方法。

  關鍵詞:教學改革;嵌入式技術;計算機應用專業;高職

  前言

  嵌入式技術是計算機應用專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作為網路化和智慧化資訊處理的重要平臺,在軍事、航空航天、資訊通訊、工業控制、手持式裝置等領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而在高職院校設定關於嵌入式技術的相關課程,對培養該技術的專業人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此高職院校進行教學改革具有重要意義。

  1.嵌入式技術的教學計劃

  1概述

  嵌入式技術具有較強的工程實踐性、理論性,在其硬體的發展歷程中主要是從8位微控制器到32位微處理器ARM,軟體發展歷程主要是從沒有作業系統到有作業系統,同時該技術具有較高的難度,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高職學生很難高效的掌握相關技術知識。因此在教學技術設計時應當結合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循序漸進的進行教學活動。關於嵌入式技術硬體方面的教學應制定微控制器原理和應用等課程,為學生更好的學習嵌入式技術有更加深入的認識。關於嵌入式技術軟體方面的教學應當設計作業系統原理等課程,使學生可以更加紮實的掌握該技術的運用[1]。

  2建立課程體系

  在掌握嵌入式技術的基礎課程之後才能學習深層次的嵌入式系統開發課程,建立適合嵌入式技術教學的課程體系,如在學習嵌入式作業系統原理、面向物件程式設計、資料結構、C語言程式設計、組合語言程式設計等軟體基礎課程和微控制器原理及開發、數位電子技術、類比電子技術等硬體基礎課程之後,學習基於Linux的嵌入式系統開發的系統開發課程[2]。

  2.建設專業教學實訓環境

  1教學平臺的構建

  教學平臺的處理核心應採用Intel高效能的PXA270處理器,還應當選用原始碼開放的Linux作業系統作為平臺的作業系統,教學平臺的硬體模式應設計為功能板與核心板相結合,功能板應包括各種外圍介面和器件,如儲存卡介面、音訊和視訊介面、攝像頭介面、USB介面、RS232介面等外圍介面;核心板應具備全部最小系統執行所需的硬體,如電源控制模組、CLPD、SDRAM、Flash、CPU等硬體,保證在接入5V電源的情況下可以單獨通電作業,同時為了完成除錯工作和程式的下載等還需要設定乙太網介面、串列埠、JTAG介面。通過有機結合功能板與核心板,從而構造完整的應用系統,同時該系統還應當具有較強的處理能力、較低的功能消耗、較小的體積等優點。在平臺軟體環境的設計方面有時不能夠直接通過硬體平臺來設計,這時就需要採用其他的方法,如將編譯和編輯目標板的Linux檔案系統、核心、載入程式以及系統開發工具安裝到宿主機上,安裝之後通過將需要的軟體下載到目標板上進而執行該軟體系統。通常將這種開發方式稱為交叉開發,交叉開發的模型為由宿主機生成目標核心映像檔案系統通過各種連線方式下載到目標機上形成核心映像。而實現Linux作業系統在開發板平臺上的執行主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保留Linux作業系統的基本功能配置,通過壓縮和裁剪的方式將不重要的功能模組去掉,從而在保證其所需功能能夠實現的基礎上為嵌入式系統節約更多的儲存空間。二是將Linux核心所需的硬體進行鍼對性的移植,對部分和硬體直接接觸的程式碼進行修改,例如Bootloader,保證平臺上的軟體可以在開發板上正常執行[3]。

  2教學內容的設計

  嵌入式教學的實訓內容設計應採用具有CSM通訊模組、觸控式螢幕、音訊、USB攝像頭、通用的網路功能、IO功能等功能的PXA270實驗平臺。利用這些功能模組設計相應的教學實驗,使學生對嵌入式系統的基本功能可以有更加深入的瞭解,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嵌入式技術的積極性。具體的教學內容可設計為在學習Linux作業系統移植和嵌入式交叉環境架構方面設計檔案系統製作實訓、核心編譯移植實訓、Boot-Loader編譯移植實訓、Makefile編寫使用實訓、常用命令以及工具實訓等課時訓練;在學習驅動程式設計時可設計關於USB驅動配置實訓、IO口驅動實訓、驅動程式結構實訓等內容的教學任務;在學習基於QT程式設計應用開發和QT移植時,可以設計Web-server的移植和網路通訊實訓、USB攝像頭實訓、串列埠通訊實訓、QT移植實訓等教學內容;在最後嵌入式綜合專案實訓的時候可設定基於Webser-vice的數字糧倉監控系統、嵌入式Linux系統開發流程和一般設計教學內容等。根據具體的學習情境設計不同的教學內容,利用教學實訓的方式,有機的結合教學實踐與理論知識,將抽象的理論知識轉為具體的實踐活動,從而提高學生嵌入式技術的實際開發能力[4]。

  3.總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高職計算機應用專業嵌入式技術教學改革的研究,從中可以瞭解到根據嵌入式技術制定相應的教學實訓計劃和教學內容,以此來將複雜和難度較大的嵌入式技術以更加簡單的教學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可以掌握更加堅實的嵌入式技術知識,提高其實踐操作能力,從而為社會提供更加專業、優秀的嵌入式技術人才,為社會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鄒霞玲.當前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改革創新探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1,36:9571-9572.

  [2]沈瑛,朱衛華,鄒國平.高職計算機專業嵌入式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1,21:185-186.

  [3]史樑,董麗莎.高職院校嵌入式系統與應用專業教學改革模式探索與研究———以《嵌入式系統概論》課程為例[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02:100-102.

  [4]李娜.高職計算機應用技術專業網頁設計課程改革初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12:146-147.

關於計算機的小論文
對計算機網路的認識論文
相關知識
關於計算機的論文
關於計算機的小論文
關於計算機的畢業論文範文參考
關於計算機的個人求職信範文
關於計算機的學習計劃
關於計算機的安全知識資料
關於計算機的作業系統
關於計算機的謎語
關於計算機的求職信
關於計算機網路的論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