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重症病房護理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2日

  重症護理是急救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能。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重症監護病房患兒心理分析與臨床護理干預

  【摘要】 目的 研究重症監護病房ICU患兒心理分析與臨床護理干預效果。方法 144例ICU接受治療的患兒, 對其進行心理分析, 採用針對性護理模式對患兒進行護理。對護理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護理前分離性焦慮89例, 控制感喪失55例, 恐懼 144例;護理後分別為21、14、70例。護理前後患兒在分離性焦慮、控制感喪失、恐懼方面進行比較,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給予ICU患兒具有針對性的護理, 能夠有效的緩解患兒出現的不良心理, 可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關鍵詞】 重症監護病房;患兒;心理分析;臨床護理干預

  患兒入住ICU後需要對其進行24 h的監護, 患兒需要承受與父母分離的痛苦, 並且還要受到疾病對身體造成的不適, 從而導致ICU內的患兒容易產生不良心理, 對將來的治療、護理、預後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1]。此次研究2013年8月~2014年8月本院ICU接受治療的患兒144例, 對其進行心理分析, 採用針對性護理模式對患兒進行護理, 從而研究ICU患兒心理分析與臨床護理干預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本院ICU接受治療的144例先天性心臟病住院的患兒。其中男92例, 女52例, 年齡2個月~13歲。所有患兒中90例嬰兒, 20例幼兒, 17例學齡前兒童, 17例學齡期兒童。採用訪談、調查及行為觀察法對ICU患兒進行心理分析。調查發現89例患兒為分離性焦慮[2], 臨床表現為哭鬧、煩躁不安、對陌生人有牴觸情緒、用身體或語言攻擊陌生人;55例患兒為控制感喪失[3], 臨床表現為退化性行為, 拒絕、反抗接受治療及護理;144例患兒為恐懼, 臨床表現為哭泣、扭動身體、尖叫、罵人、打人、肌肉僵硬等。

  1. 2 心理護理方法

  1. 2. 1 緩解患兒分離性焦慮 由固定的護士對患兒進行照顧, 給予患兒整體護理。患兒入院後, 護理人員及時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 瞭解患兒日常的生活習慣、性格、飲食習慣等。護理人員採用語言與非語言交流方式與患兒進行交流, 與患兒建立信任關係, 在日常護理中應關心、體貼、愛護患兒, 注意保護患兒的自尊心, 多與患兒進行情感交流。在護理工作中嚴禁對患兒進行訓斥、恐嚇及強迫。為使患兒能夠儘快的適應醫院環境, 應儘量滿足患兒情感方面的需求, 根據實際情況改變患兒家屬探視的時間和次數。但是在對患兒進行探視時應穿隔離衣、帽、口罩等, 做好相關消毒隔離工作。

  1. 2. 2 緩解患兒控制感喪失 增加患兒的日常活動時間和活動空間, 根據實際情況可減少對患兒肢體的約束。在患兒日常生活作息規律的基礎上再安排對患兒進行治療和護理。鼓勵患兒做一些穿衣服、洗臉等力所能及的事情。可在患兒所居住的病房牆壁上懸掛卡通畫等, 增加對患兒的感官刺激。

  1. 2. 3 預防和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在對患兒進行治療和護理時, 操作應儘可能輕柔, 從而減少或避免對患兒造成疼痛和不適, 可通過轉移患兒注意力的方式對患兒進行吸痰、靜脈穿刺等出現疼痛感的操作。

  1. 2. 4 轉移患兒的注意力 可在病房內播放輕鬆舒緩的音樂或者患兒喜愛的動畫片等, 用來轉移患兒的注意力, 改善患兒的治療心情;其次, 醫護人員可為患兒營造一個舒適、充滿童趣的病房環境, 在病房內貼上暖色調桌布, 並擺放充滿童趣的飾品等, 以消除患兒的焦慮害怕情緒, 減少治療阻力。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護理前後患兒分離性焦慮、控制感喪失、疼痛反應等心理行為地的變化。

  1. 4 統計學方法 採用SPSS19.0統計學軟體對資料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採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分離性焦慮89例, 控制感喪失55例, 恐懼 144例;護理後分別為21、14、70例。護理前、後患兒在分離性焦慮、控制感喪失、恐懼方面進行比較,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小結

  患兒的行為表現是內心世界的反應, 在對患兒的日常護理中, 應觀察患兒面部表情、動作、飲食等變化, 從而對患兒的心理反應進行及時的評估, 並根據實際情況對患兒進行護理, 幫助患兒緩解心理壓力, 提高患兒的安全感、信任感等[4]。護理是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的主題, 患兒表達能力較差, 在疾病出現變化後不能夠很好的進行表達, 因此護理人員對患兒進行護理時, 應認真履行護士職責, 從而提高對患兒的護理效果[5]。可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 給予患兒有效的心理護理, 例如使用音樂護理、童趣護理等方法, 消除患兒的恐懼、緊張等負面情緒, 提高患兒的護理治療配合度。

  此次研究對144例ICU患兒進行心理分析, 並給予相應護理。研究結果顯示, 護理前分離性焦慮89例, 控制感喪失55例, 恐懼144例;護理後分別為21、14、70例, 護理前後患兒在分離性焦慮、控制感喪失、恐懼方面進行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給予ICU患兒具有針對性的護理, 能夠有效的緩解患兒出現的不良心理。

  綜上所述, 給予ICU患兒具有針對性的護理, 能夠有效緩解患兒出現的不良心理, 可在臨床中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劉義容, 封大連, 徐義蘭, 等.重症監護病房新生兒護理不安全因素及預防措施分析.醫藥前沿, 2012, 216:49-50.

  [2] 劉霞, 唐玉紅.兒科重症監護病房患兒及家長的心理護理.國際護理學雜誌, 2014, 331:176-177, 220.

  [3] 王靜.對兒科重症監護病房的患兒進行綜合性護理的效果觀察. 求醫問藥下半月刊, 2013, 1112:251-252.

  [4] 喻小芳, 羅天女, 畢媛, 等.兒童重症監護病房家屬焦慮情緒狀況與心理護理干預.中國衛生產業, 201314:34-35, 37.

  [5] 王婷. 重症監護室患者82例舒適護理. 齊魯護理雜誌, 200915: 109-110.

  篇2

  淺談ICU護理風險干預體會

  摘要:隨著醫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專科ICU應運而生,醫療、護理風險呈現新的變化。本文通過分析ICU醫、護、患三方面存在的護理風險,歸納總結了減少護理風險的措施及體會,結合目前的醫療環境與體制進行討論,希望完善專科ICU的護理服務,降低護理風險,對建立安全的護理工作環境有所幫助。

  關鍵詞:ICU;護理風險;干預

  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專科ICU應運而生,造成現代醫療、護理的日趨專科化、精細化。我院ICU於2011年建立,它集中了先進的裝置,精湛的醫術,優質的護理服務,是全院危重病人的集中之地。護士在完成高質量、高水平、高效率的優質護理服務過程中,面臨著各種不同的護理風險。如何提高ICU護理質量、提高搶救成功率、保證護理安全、降低護理風險,我們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初步形成了一套我院ICU以病人為中心、以優質護理服務為框架的防範風險的管理模式,現總結如下:

  1 ICU存在的護理風險

  1.1 護士法律知識缺乏,法律意識淡薄,自我保護能力欠缺:隨著護理隊伍的普遍年輕化,雖然ICU護士是經過各方面嚴格考核、培訓、挑選而產生的,但均未系統學習過相關法律知識,如《侵權責任法》、《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護士條例》等等。然而長期以來,醫護習慣處於醫療服務中的主導地位,因此在實踐中更多的考慮的是如何儘快解決影響病人健康的根本問題,而忽視潛在的法律問題[1]。醫護人員預見護理風險的能力較差,出現護理風險後不能預測其後果,更不知怎樣取證,不懂得保護自己及維護醫院的利益。

  1.2 護理人員的專科知識和工作技能:ICU是危重病人密集、急救知識密集、高超醫護技術密集、現代化醫療技術和裝置密集之地。工作量大,對護士要求的標準高,護理隊伍卻存在某些技術操作不熟練、不瞭解專科護理髮展動態、對新的儀器裝置使用不熟練、對遇到的問題不求甚解等,護理難度和複雜性的增加,增加了護理風險發生的機率,護士整體素質和醫療發展及患者的期望不匹配。

  1.3 疾病的嚴重性、複雜性及發生變化的不可預見性:ICU收治的多為大型手術後患者和老年患者,多伴有多臟器的疾患,常常是牽一髮而動全域性,由於疾病的自然發展和演變而使不幸常發生在瞬間,致使患者家屬不能接受突然的變化而被誤認為發生了醫療事故。

  1.4 醫、護、患的溝通:ICU是全封閉式的管理,家屬探視有明確的時間限制,同時未設定家屬等候區,這樣在與家屬的交流、溝通上就有一些不夠方便的地方,家屬因不能隨時觀察到病人病情的變化使不信任感增加。疾病的嚴重性與患者家屬的高期望值之間存在差距,同時部分護士溝通能力欠缺,語言生、冷、硬、簡單,解釋不夠耐心、細心,這樣就造成對醫護人員的誤會加深。

  1.5 醫院硬體設施的影響因素:ICU配有大量高階且精密的儀器裝置,在使用過程中常常會出現這樣和那樣的故障,如果護士未能及時檢查、測試這些儀器裝置,報有僥倖心理,就會在工作和搶救中出現意外,造成糾紛。

  1.6 護理人員緊缺、護理工作量大:護理人員的數量和質量難以滿足患者的逐漸提高的保健要求也是發生糾紛的間接因素之一。ICU收治的多為臥床、昏迷、氣管插管或切開、二便失禁,合併較多基礎病的老年患者,而床、護比例達不到標準要求,加之本不應屬於護士做的工作,如記帳、催款等非護理工作要完成,護理人員的工作就更加繁重了[2]。輪班頻繁、過渡疲勞,工作超負荷,壓力過大,均帶來不同的護理風險。

  1.7 護理記錄不規範:護理文書中存在一定問題,如入院接診粗疏,病史採集不準確;缺乏專科護理特點,針對性不強;不能真實反映病情的變化過程;醫生、護士的記錄不一致;頁面存在塗改及缺損等,這些都可能帶來不必要的護理風險。

  1.8 風險預案及工作流程不完善: 眾所周知,制度是保證病人、醫護人員安全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它可使護士在發生突發事件時有章可循,有條不紊的開展工作。現有的各種預案與工作流程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沒有細化。

  2 干預措施

  2.1 及時更新觀念、增強維權意識、防患於未然:由於護理服務物件的特殊性——人,首先要求護理人員應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一切工作要體現“以人為本”,牢固樹立“安全第一、質量第一”和依法施護的觀念[3]。因此,我們在最短的時間內為護士培訓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如與護理行為相關的《護士管理辦法》、《侵權責任權》、《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及監護室護士職責等,並請有經驗的護士長講課,要求每個人記筆記並進行小測驗。

  2.2 搭建溝通橋樑,加快知識更新,端正服務態度:為此我們採取的措施有:①每日護士與醫師共同查房。②堅持每週二次業務學習,護士長隨時抽查並提問相關內容。③規範護士長查房內容。④採用以老帶新,以強帶弱的模式。⑤落實“三四三”,即三心:護士耐心、病人安心、醫院放心;四勤:手勤、腳勤、嘴勤、眼勤;三滿意:醫護人員滿意、病人及家屬滿意、醫院滿意。

  2.3 加快制度跟進與創新,為護理安全保駕護航:邀請科主任參加科室的全體護士會,制定具有科室特色的工作制度、預案和流程,規範護士言行,以應對可能出現的特異性的風險及糾紛。

  2.4 護理記錄及時、真實、準確:患者有權利影印護理記錄,這對護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標準,要求我們不但確保每一班護士準確、如實記錄已完成的護理工作,護士長更應每天抽查記錄單的記錄情況,可有效彌補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有效防範護理差錯,從而降低護理風險。

  2.5 建立科室安全管理體系:建立護士長、責任組長、責任人為主體的護理安全管理體系,形成層層把關,環環相扣,各司其職,確保護理安全。鼓勵護理人員大膽談經驗、勇於揭短亮醜,以便將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

  3 小結

  3.1 通過一系列的活動,明顯規範了護士的言行及護理操作行為,使“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口號落實到了實際行動中。

  3.2 增強護士的風險意識及責任心、自律性和安全意識,改善和提高了護理質量,病人的安全得到保障。

  3.3 護理風險的有效評估和積極防範,緩解了醫護人員的工作壓力,增加了患者及家屬的信任感,降低了醫療糾紛發生的機率,同時也提升了醫院的整體形象。

  參考文獻

  [1] 張優琴,張亞娟,錢萍萍,等.舉證責任倒置後護士證據意識狀況調查及分析[J].中華護理雜誌,2004,393:201-203

  [2] 張汾萍,王利琴.淺談護患糾紛產生的原因與對策[J].山西婦幼衛生,1999;103:55-56

  [3] 張鳳清,李 珍,黃體純.護理安全的影響因素及對策[J].中華實用護理雜誌,2005,216A:67-68

關於重症病房護理方面論文
重症病房護理論文
相關知識
有關重症病房護理論文
重症病房護理論文
關於重症病房護理方面論文
重症病房護理方面參考論文
重症加強護理病房護理論文
有關血管外科護理論文
有關血液淨化護理論文
有關血液內科護理論文
有關中醫內科護理論文
有關腫瘤內科護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