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芪的功效和作用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我們都知道黃芪是味保健功能強大的中藥,很多名人都喜歡用黃芪泡水喝,但對於黃芪真正的食用方法你又知道多少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學習,希望能幫到大家。

  北芪的基本介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北芪是一味非常不錯的中藥材,北芪又叫做黃芪,南方的大多數朋友經常把這味藥稱之為“北芪”,主要原因就是由於黃芪的出產地是在我國北方的原因。這種藥材的特徵主要是以根粗長和質感綿顏色為黃白色,味道偏甜的為上上品,這是一款益氣補血的良藥。北芪的功效與作用非常的廣泛,今天,專家就給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

  北芪的味道甘甜,性溫和,它主要的功效就是補氣養血,是生活中我們常常用到的補氣養血的藥材。北芪除了有很好的補氣血的功效以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功效,範圍涉及的比較廣泛,適合婦科、兒科、外科治療。

  北芪的功效與作用

  1、補脾益氣

  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症,以及脾虛洩瀉,久瀉脫肛等。北芪的補氣力強,善補肺氣,可以治療肺虛氣短,聲低懶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症。常配黨蔘、白朮、淮山、炙甘草同用。用蜜制後的北芪補益力更強。

  2、 固表止汗

  用於表虛自汗。北芪補氣之中而有外達之性,故能補氣固表以止汗。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較好。臨床上通過不同配伍,能治療各種汗出症;同助陽藥配伍,治陽虛自汗;同補氣藥配伍,治療氣虛自汗;同滋補藥配伍,治陰虛盜汗。若氣血不足,外受風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藥中配伍黃芪,能鼓舞陽氣,補益汗源,使其發汗,所謂“黃芪有汗能止,無汗能發”就是這個道理。這時宜生用。

  3、益氣昇陽

  用於氣虛下陷之症。中醫認為臟器的下垂是由於中氣下陷之故,北芪善於益氣昇陽,可治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腎下垂以及氣虛血脫的崩漏等症。中醫用補中益氣湯治療臟器下垂各症,補中益氣湯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補氣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陽。這時宜蜜制後用。

  4、利水消腫

  用於氣虛水腫,常配白朮、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均有本品。多用於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5、 託瘡排膿

  用於氣虛癰疽久不潰破,或潰後久不癒合,常與黨參、肉桂同用。取本品補氣健脾,能促進膿皰的早潰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膿生肌作用。

  北芪的功效與作用今天咱們就介紹到這裡,對於癌症的治療,北芪也是功不可沒的,病人在做化療的時候用上北芪的話,可以收到更明顯的治療效果,還可以一定程度的減輕患者在放化療的時候出現的不良反應,保護患者的正常細胞。

  黃芪和北芪

  黃芪是中藥名,而北黃芪或者北芪只能說屬於處方名。

  因為品質好的黃芪主要產於黑龍江,內蒙古,和山西等地。所以醫生為了強調黃芪的產地往往會在處方中用北黃芪內蒙古、黑龍江所產的黃芪或者西黃芪山西所產渾源為中心所產的黃芪等名稱。因為現在黃芪主要是栽培品,且多認為山西所產優於內蒙古、黑龍江所產。因此可以理解為西黃芪優於北黃芪。 但不論是西黃芪還是北黃芪均屬於正品黃芪,品質都屬於比較優良的,均屬於黃芪佳品。從實際藥效上考慮不會有太大區別。

  史料記載

  《本草綱目》中釋名為:“耆長也,黃耆色黃,為補者之長故名。”陶弘景說:“第一齣隴西,今甘肅東南部洮陽今甘肅臨潭色黃白甜美,今亦難得,次用黑水今四川黑水宕昌今甘肅岷縣之南者,色白文理粗,新者亦甘而溫補。又有蠶陵白水今四川北部者;色理勝蜀平者而冷補”。蘇敬恭說:“今出原州今寧夏固原及華原今陝西耀縣者最良,蜀漢不復採用,宜州四川茂汶縣寧州甘肅、陝西的東西邊界者亦佳。”

  《藥物出產辨》記載:“正芪產區分三處;一關東,二寧古塔,三卜奎,產東三省,現時山西大同、忻州地區,內蒙古及東北所產者為優。”《山西通志》也記載“山西大同所產黃芪,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由此可見我國古代黃芪正品的產地有從甘肅、四川向寧夏、山西過度的情況。綜合古今本草的產地和形態的考證,並參考《證類本草》中“憲州黃芪”,可以認為古代正品黃芪是蒙古黃芪和膜莢黃芪。

鮑魚的功效和作用
保健醋的功效和作用
相關知識
北芪的功效和作用
北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配伍禁忌
四物湯加黃芪的功效和作用
北芪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北芪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黃芪的功效和作用
黃芪的功效和作用有哪些
中藥黃芪的功效和作用及食用方法
中草藥黃芪的功效和作用
蜜黃芪的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