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方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語文綜合性學習有利於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應該積極提倡”。下面是小編為你搜集到的。

  

  一、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原則

  要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首先應該把握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原則,這些原則應當有:

  1、知識性原則

  語文綜合性學習,應該具有語文學科知識的顯著特徵,應該是以語文課裡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為基礎內容,應該是為了促進學生靈活運用語文課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而精心創設的具體的活動。由於語文學科自身涉及的內容多、範圍廣,我們在講知識性原則時,不宜狹隘理解,我們要十分重視語文知識的綜合運用,儘可能在綜合性學習中傳遞一些新知識,新資訊,以拓寬學生視野,擴大知識領域。

  2.活動性原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當知識與積極的活動緊密聯絡在一起的時候,學習才能成為孩子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種能力都是在相應的實踐中發展起來的。綜合性學習應以“活動”為主,學生通過觀察、閱讀、朗誦、寫作、動腦、動手、動口等,可以把學到的理性認知轉化為實踐才能,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鞏固和加深對書本知識的理解,從而增長才幹,優化個性。

  3、自主性原則

  綜合性學習主張給學習者有原則的自由,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作出符合自己心願的選擇。從活動的設計到活動的開展,教師的作用是從旁幫助指導一,“導而弗牽”,既不是不管不問,放任自流,也不是事事關心,包辦代替。教師要讓學生在活動中有較大的自主性,讓他們儘可能獨立思考,獨立體驗,獨立活動,在自學、自得、自理中,經受各種實踐的鍛鍊,培養獨立性、自覺性、創造性以及各種能力,為個性的自由發展提供廣闊的天地。

  4,趣味性原則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並趨向某種事物所特有的傾向性。興趣是入門的嚮導。綜合性學習應以激發兒童的學習、鑽研的興趣為著眼點,使學生喜歡活動,樂意參與活動。無論是目標設計、題目擬訂、內容安排、形式選擇、情境創設、效果評價都應體趣味性,達到寓教於樂、啟智於動的目的。這樣才能創造趣味盎然的環境,才能吸引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投入,才能喚起他們的遐想和創造,培養他們的興趣特長,發展他們的智力和能力。

  二、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對整個教學系統的規劃,是教師教學準備工作的組成部分。目前,我市不少學校已經或正在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的積極探索和實踐。我認為在設計語文綜合性學習、對整個教學系統進行規劃時,有必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目標設計應從整體考慮

  語文綜合性學習在進行目標設計時,應該從整體考慮。這裡所說的整體包括這樣兒個部分:1悽注意教育性。綜合性學習設計首先要考慮到教育性,要寓教於樂,不是為了活動而活動。2要注意知識性。綜合性學習設計要結合學生學過的語文知識進行深層次、廣範圍的開掘、拓展,注意能力的培養,情感的陶冶,學習的內容不宜多、雜。一般情況下,只需圍繞一二個知識點拓寬、拓深就可以了。③要注意趣味性。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形式、情境、目標應從趣味性原則出發,注意引發孩子的好奇、好勝、好學之心。4}要因地制宜。設計還應從本校、本班的實際條件出發,注意自身的特點、學生的特點、活動內容的特點,靈活地開展活動,設計出有時代特色的綜合性學習活動。

  2、活動內容應體現層次特點.

  成功的綜合性學習設計應該十分注意在內容上體現層次特點。這裡所說的層次主要是指活動內容上的由淺入深,由低向高的發展,在不同的層次之間有適當的坡度。前蘇聯心理學家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就是要求學習內容有一定的難度。當學習的內容和要求與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不完全一致時,對於動員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為有效。綜合性學習有適當的坡度,一定的難度,可以使學生在活動中始終有種跳起來摘果子的快感。他們不會因為活動內容的層次太低而覺得乏味,也不會因為活動的難度高而望而卻步。一位二年級老師在開展以《謎宮探寶》為題的綜合性學習時,分別設計了猜謎語,看圖選擇謎底,聽錄音判斷謎底,比賽搶答謎底,看漢字編謎語,較好地體現了層次性,小朋友自始至終有一種積極的情緒。

  3,活動形式力求多樣新穎

  由於兒童興趣較廣泛,好奇心較強,求知慾旺盛,他們對綜合性學習的要求必然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只有以豐富多采的內容、多樣新穎的形式才能適應他們的需要,保持他們的興趣,發展他們的個性。

  綜合性學習的形式從內容上分,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專題式,一類是綜合式。前者,學習內容比較單一,從頭至尾都是圍繞一個專題進行,如《成語競賽》、《謎宮探寶》、《漫遊拼音樂園》等;後者,學習比較含蓄,如以《秋天》為題的綜合性學習,既可以安排遊戲,還可以安排剪貼、講故事,還可以再安排樂器演奏、表演等。這些內容有的與秋天有關,有的無關。但卻是在找秋大里自然出現的,也是允許的。

  綜合性學習從形式上分,類別比較多:1競賽式。拼音識字,寫字,造句,猜謎,講成語,都可以競賽,這種形式可以激發兒童的好勝心,當它和兒童的自尊心和榮譽感結合時,可以很快轉化為個體的內部動因而起作用。2情境式。可以通過假想旅遊形式,把孩子們帶進一個活動的情境,等活動結束時,再帶孩子仍走出情境,回到現實中來。3排演式。有些老師本身有導演和表演專長,在綜合性學習中先指導少數同學表演,讓大家觀摩學習,再讓全班同學參與。這在課本劇和文娛節目中是常常採用的。4遊戲式。綜合性學習中用各種各樣的遊戲貫穿始終,如“擊鼓傳花”、“貓捉老鼠”、文字遊戲等等。5嘗試式。老師在活動中指導學生嘗試編兒歌、編謎語、編課本劇、編剪報等,讓學生體會嘗試的快樂。6彙報式。這種形式是把班級中發生的好人好事、創造發明、各種成果等串聯起來,向同學們或其他人展示彙報。

  以上介紹的僅是在綜合性學習中可以參考的常用的幾種形式,實際上,綜合性學習的形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在實踐中,我們可以根據教師自身的特長,根據班級學生的特點,根據語文課所涉及的內容範圍,選擇一種適合的形式,不要盲目照搬照抄別人的活動形式。它可以以一種形式為主,但要注意穿插其他的形式。這樣,兒童才不會感到枯燥、單調、乏味,才能始終保持新鮮感。

  4;活動安排應當面向全體

  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語文教學應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在設計綜合性學習時,要注意發現每個學生的特有的興趣、愛好、特長和志趣,儘可能讓每個人的才能得到發展。在活動中,可以先讓有特長的問學參加,發揮他們的特長。與此同時,也要為其他同學的參加創造條件。全體參與開始階段可能參差不齊,隨著多次實踐,同學們會逐步提高自己的活動水平的。

  5、活動過程堅持自主實踐

  課程標準指出“綜合性學習應突出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主要由學生自行設計和組織活動”。因此,我們設計綜合性學習時,應把自主權交給學生。當然,對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多發揮一些主導作用。隨著年級的升高,我們要逐步放開,儘量讓學生自己設計、自己組織、自己動手、自己檢驗,獨立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學生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踐鍛鍊,個人的愛好、特長和個性將會逐步發展,逐漸形成。

  6、活動環境要與主題協調

  在活動過程中,環境的配合起著一種烘雲托月、強化氣氛的作用。在可能的情況下,我們要儘可能注意環境的點綴與佈置。綜合性學習的環境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座位的排列。座位的排列在活動中是有其獨特的作用的。一般的競賽活動可以像上課那樣,保持座位的穩定,也可以分成若干個組,圍坐在一起;如果是情境式、排演式、遊戲式的活動,則要騰出較大的空間,讓學生來活動。座位的不同排列可以使學生產生新鮮感,增加活動的積極情緒。

  2環境的佈置。環境佈置在情境式、排演式、遊戲式、彙報式的活動中是不可少的。在教室裡,前後黑板可以配合活動主題進行裝飾,四周可以適當點綴,如《找秋天》,可以在牆壁上掛一些與主題有關的秋景,而《小編者的聚會》則可以在牆壁上懸掛一些手抄報,起到烘托主題的作用。

  3服飾的打扮。適當的服飾打扮可以幫助學生很快進入角色和情境。由於各校的條件有別,由於綜合性學習要經常進行,綜合性學習中的服飾打扮應講究神似,不必追求形似。例如:扮演動物的只要戴一個頭飾即可,扮演人物的可根據年齡適當打扮。

  4道具的製作。道具在活動中有時也能起到穿針引線、激發情趣、活躍氣氛的作用。道具的來源可以從學校找,可以讓學生從家中帶來,有的還可以發動小朋友自己製作。如《拔蘿蔔》裡的大擴卜,《小貓釣魚》中的魚竿、小魚都可以做出來。道具製作應力求簡單、實用。

  5音樂的烘托。在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儘可能地把音樂引進綜合性學習中。音樂能起到渲染氣氛、陶冶情操、烘托主題的作用。所選音樂應當與所表達的主題、情緒相一致、相協調。這些音樂可以播放、可以演奏,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演唱。

  7、活動節奏應注意張弛有致

  心理學告訴我們“人的大腦在過度疲勞時會引起記憶下降,情緒煩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頭暈、失眠等現象”。綜合性學習需要活動,但是活動也要注意張弛有致。如果綜合性學習內容安排得過多過密,超過了學生的承受能力,學生就會感到疲勞,活動就不能產生積極的效果,常常是欲速則不達;如果綜合性學習內容過於稀疏、鬆散,節奏過於緩慢、拖沓,學生的積極情緒就很難調動。綜合性學習的安排應該注意張弛有致,這樣才對兒童的身心有利,才能較好地實現綜合性學習的目標。

  8,活動銜接儘量自然流暢

  綜合性學習也需要前後銜接,自然流暢。上一個活動與下一個活動之間應該有過渡,有內在聯絡。至於有的老師前面提出要求,後面忘記落實、照應更是綜合性學習的大忌,應引起注意。

  9、師生之間應保持氣氛和諧

  師生之間的人際關係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在現代教育中,提高活動效果,實現活動目標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一個教師如果沒有正確對待學生的態度和情感往往會對活動過程、活動效果產生重要的影響。一個神情嚴肅、不苟言笑的教師在活動中往往很難與學生溝通,寓教於樂的目標自然很難實現。一個態度和藹的老師常常對學生飽含著信任和期待,善於體察學生的情感脈搏,與學生打成一片,共同享受活動過程中的各種樂趣,活動效果自然非常明顯。

  小學低中年級的學生喜歡他們的老師戴上頭飾,同他們一起活動。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則希望他們的老師能用民主的、平等的態度同他們一起討論、設計活動,並讓他們有自主表現的機會。

  為了使活動的氣氛和諧,教師的要求要明確而具體,便於學生按規則按要求進行自主活動。在組織活動時,教師的評價要注意客觀、公正、公平,一旦發現偏差和錯誤要及時糾正,防止和克服學生間出現的不服氣、不愉快、不和諧氣氛。

自考英語二複習計劃
綜合性語文學習方案
相關知識
語文綜合性學習的設計方案
如何開展有效語文綜合性學習
五年級上冊語文綜合性學習手抄報
中考語文綜合性學習答題技巧
初中語文綜合性學習答題技巧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複習資料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複習資料
網路環境下創新性學習的設計和實踐論文
有關研究性學習的實施方案
六年級語文上冊綜合性學習手抄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