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醫學類畢業論文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12日

  醫療市場競爭的日益加劇和病人及家屬的自我保護法律意識不斷加強,使臨床醫學學生動手操作機會越來越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臨床醫學的問題與前景

  摘要:中華人民共和國醫療器械註冊證是我國對醫療器械生產者、銷售者和使用者實施全面管理的基礎。根據國家對醫療器械一詞的定義可知,醫療器械涵蓋了現代醫學在人類疾病診斷、治療和康復過程中所使用的全部工具和輔助設施包括各種醫療裝置、手術器械、醫用耗材、體外試劑、病房用具和醫療工程。醫院作為醫療器械的使用者,同時對醫療器械的管理也肩負了十分重要的任務。隨著人類對健康保障要求的提高,現代醫療器械的發展程序明顯加快,導致醫院在用醫療器械的數量和種類隨之急增;同時,由於醫療器械的生產、使用、維護、維修、管理和質量控制等越來越複雜,故這一管理任務必須由醫院的某個職能部門來實施,也就是日常所說的“維修科”、“器械科”或“裝置科”等;目前,我軍正式改稱“醫學工程科”。由此不難看出該部門有了自己的學科建設方向,即“臨床醫學工程學”已被提上了議事日程。從以下幾個方面可以看出醫學工程科發展的現狀和必要性。

  關鍵詞:醫學工程;醫院管理;器材管理與維修

  1醫學工程科的現狀

  1.1醫療器械的種類和數量增多

  各醫院年度裝置採購經費逐年遞增說明了這一點,例如國內某醫院從1987年裝置採購經費僅600萬元左右,到2007年則高達6000多萬元。

  1.2醫療器械的複雜性增加

  表現為材料、生產工藝、維護和維修複雜;評估選型和採購決策困難;計量和質控要求嚴格,否則,醫療質量難以保障。

  1.3學術和管理界已高度重視該學科

  2002年11月科學出版社出版了由姜遠海主編的《21世紀高等醫學院校教材-臨床醫學工程技術》一書;2007年1月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了由楊虎主編的《臨床醫學工程教程》一書;同年,中國醫學考試網公佈了《2007年臨床醫學工程技術專業考試大綱》[內容包括:1基礎知識醫學基礎知識、自然科學基礎知識;2相關專業知識管理基礎知識、專業英語和計算機基礎;3專業實踐能力;4專業知識醫療裝置知識和醫療裝置管理]。

  2臨床醫學工程學主要內容

  2.1臨床醫學工程學基礎內容

  2.1.1臨床需求與論證

  臨床需求主要包括購新、維修及醫療器械的改造升級等,不論那一種需求,都有必要對其學術效益、社會效益及經濟效益進行全面的論證,其中學術效益是根本。就學科建設而言,可以把學術效益看作春天播種的種子,實際上也就是能否解決特定學科建設及其醫療、教學和科研的問題,同時兼顧醫院整體發展的問題;經過夏天的辛勤勞動,到了秋天你才能收穫經濟和社會效益這兩個果實。

  2.1.2選型與評估

  主要是一定要保證所採購醫療器械的技術先進性、可靠性和可維修性,為此對計劃購置的廠商的醫療器械產品要進行縱橫兩個方向的評價;同時,對醫療器械的安全防護、節能性和配套性等問題也應當高度重視。

  2007年10月國家衛生部辦公廳就城市醫療機構衛生裝備評估選型推薦了第二批32品目362種規格型號的醫療器械產品,在選型與評價時可供參考。

  2.1.3採購計劃

  醫療器械購置計劃應當有長遠規劃、中期計劃和年度計劃。制定醫療器械購置計劃應當堅持經濟性原則、有效性原則和先進性原則;其程式應當包括:1使用部門提出申請;2收集產品資訊初步彙總;3分析研究產品資訊確定方案;4擬定方案提出預算;5綜合平衡確定計劃。

  2.1.4產品標準

  醫療器械產品標準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包括有國家標準GB、行業標準YY和產品註冊標準有國產、進口兩種;國際上一些非營利專業組織的相關標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而歐盟和美國標準也往往具有較大的參考意義。

  2.1.5集中招標採購

  可參考《招投標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以及各級管理部門的相關規定。

  2.1.6安裝、除錯與驗收

  1安裝與除錯:主要內容一是使用環境的技術要求;二是安裝除錯的程式驗收合格後進行;參加安裝除錯的人員要做好安裝除錯的各項準備工作;對大型裝置安裝除錯、使用和維修人員進行技術培訓;除錯時要按照說明書進行;除錯過程中操作人員要多操作,多熟悉,儘快安排“考機”;安裝除錯完成,儀器能夠正常運轉,應予簽收;醫療裝置的保修。2驗收:一是驗收前的準備工作:包括:驗收資料的準備;驗收人員和部門的準備;制定驗收方案;建立驗收記錄和驗收報表;做好輔助裝置的準備;驗收工具的準備;對於進口醫療裝置需申請商品檢驗;對於進口計量裝置需申請計量檢定。二是驗收的程式:包括:開箱;清點;查驗外形;檢查機內元件;重點檢查精密易碎部件;在驗收過程中,所有與合同要求不符的情況都應當做好有關記錄並拍照、錄影以備索賠。

  2.1.7維護與維修

  1維護:一般指週期性地對特定的醫療裝置進行的預防性維護PreventiveMaintenance,PM,這一系列週期性的科學維護工作主要包括:①操作效能測試及調整;②電氣安全測試;③外觀、控制部件及內部清潔、潤滑、更換易耗元件。2維修一般可分成下面三種情況:①保修:新機帶的,或新機過保後買的,過保後買的則可能採購成本非常高,且服務情況也無標準可言;②自修:一般大型裝置較難,主要由圖紙、密碼和備件供應所引起;③第三方維修:目前,醫療器械維修的社會化問題已被提上了議事日程,雖成本較低但風險較大。

  2.1.8報廢

  要確定標準的技術鑑定程式和分級審批程式。

  2.1.9資訊和檔案管理

  1按國家《醫療器械分類目錄》進行資訊的收集和歸檔;2將醫療器械分為:醫療裝置、手術器械、醫用耗材、體外試劑、病房用具和醫療工程,在此基礎上進行分類建檔、管理,管理原則是按I、II和III類進行,以確保醫療質量。

  2.1.10計量

  加強醫學計量監督管理是衛生法規建設的主要內容,也是提高醫療水平、促進醫學技術發展的必要手段。醫院應將計量工作納入年度工作計劃,加強法律、法規等檔案的宣傳教育,增強法制觀念,對於計量檢定不合格的裝置應嚴禁使用,強制檢定器具損壞修復後必須進行計量檢定。對於裝置陳舊老化、超過使用年限,經計量檢定不合格的裝置應進行報廢處理;對超過使用年限,但計量技術指標仍然合格的裝置應縮短計量檢定週期,確保使用裝置的良好執行。

  2.1.11不良事件監測與報告

  醫療裝置不良事件是指獲准上市的、合格的醫療裝置在正常使用情況下發生的導致或可能導致人體傷害的任何與醫療裝置預期效果無關的有害事件。傷害事件分一般傷害與嚴重傷害。嚴重傷害的含義是指下列情況之一:1危及生命;2導致機體功能的永久性傷害或機體結構永久性損傷;3必須採取醫療措施才能避免的永久性傷害或損傷。

  2.2臨床醫學工程學要求

  前面簡述了臨床醫學工程學的基本內容,隨著醫院的發展,對該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1醫療器械質量安全控制的基本原則是:標準是基礎,計量技術是手段,醫療器械的質量安全是目的。內容包括:①例行強檢;②驗收檢測新裝置;③狀態檢測日常工作之一;④穩定性檢測日常工作之二;⑤維修後檢測日常工作之三。2充分發揮醫療器械的現有功能的基本原則是:用技術和管理手段保障裝置正常和有效執行。3積極改進醫療器械的現有功能的基本原則是:應用新技術新方法優化現有效能。4積極開發醫療器械的新功能的基本原則是:應用新技術新方法拓展其新的應用領域。5醫療器械的臨床試驗。

  上述要求,往往受人員水平、硬體條件和管理水平的影響,有一定難度,但通過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夠達到的。

  2.3臨床醫學工程學高階階段內容

  為滿足醫院醫療、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對臨床醫學工程學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即設計或開發新裝置、新器械和新耗材。是該學科的努力方向。

  3臨床醫學工程師的知識結構

  臨床醫學工程師是該學科的主體,其知識結構與任何其他學科的基本成員一樣,也是所謂的“金字塔”結構,即以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知識為基礎,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知識則是該學科的應用基礎,而本學科特有的知識如前述是橋樑,藉此過渡到解決臨床各學科提出的各種應用問題。

  篇2

  淺談臨床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

  摘要:醫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我國醫學生創新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這一主題,揚州大學醫學院從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修訂、四級聯動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專案及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等多方面構建了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促進了醫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教學實踐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應支援學生參與科學研究,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應增強學生科學實驗的成效。2008年由教育部和衛生部聯合頒佈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也要求醫學院校必須將科學研究活動作為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採取積極、有效措施為學生創造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與條件。因此,醫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經成為我國醫學生創新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大力開展醫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是醫學院校構建適應時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手段。

  揚州大學是一所省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高度重視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提出了“以機制為保障,以基金為平臺,以專案為抓手,以競賽為導向,以普及為目標”的工作思路,大大促進了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工作的發展。醫學院是大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綜合性大學的優勢,我院圍繞大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這一主線,從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四級聯動的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專案及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等方面採取了全方位的建設措施。經過近幾年的努力,逐步構建了適合醫學生學術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著力加強醫學生科研方法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人才培養方案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的綱領性檔案,是高校育人思想和辦學理念的集中體現。為了適應經濟社會和高等教育發展對人才培養提出的新要求,打造具有揚州大學特色的本科教育,我校於2014年開始了新一輪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根據醫學教育的特點和本科醫學教育標準,我院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在堅持教學改革和創新傳統的基礎上,通過構建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強化創新實踐教學及設立創新學分等多種措施,加強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科研方法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

  1.1整合和優化課程體系,構建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

  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是由多種課程構成的體現人才培養模式及教學模式的結構框架。在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我們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了整合和優化。重點是將臨床醫學專業相關的學科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選修課三大課程群重新進行分類整合,新的課程模組包括學科基礎課、專業課、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及專業特色課程。其中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由臨床醫學導論、醫學文獻檢索、醫學統計學、醫學倫理學、預防醫學、醫學科研方法和循證醫學七門課程組成[1]。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這些課程的開設從第一學年開始,貫通於本科5年之間的10個學期。如臨床醫學導論和醫學文獻檢索在課程群中處於基礎性地位,可以在第1至第3學期基礎醫學階段開課,其次是醫學統計學、預防醫學、醫學倫理學和衛生法學,安排在第4至第5個學期開課,而醫學科研方法和循證醫學均需以醫學專業知識和其他醫學方法學知識為基礎,所以在第6學期及以後開課。醫學科研方法和創新思維課程群的構建,使所有的學生在接受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等醫學專業課程培養的基礎上,得到系統的醫學方法學課程的培訓,從而實現醫學研究與臨床工作中各種問題與醫學科研方法和技術的對接,通過綜合運用醫學科研方法及創新思維多門課程所傳授的知識與技能,分析和解決更為複雜的問題,提升科研創新能力。

  1.2創新實踐教學體系,著力強化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為了強化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我校在2010年培養方案修訂時即將各門課程內的實踐內容單列為一門獨立的實驗課程,極大地提高了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在2014年培養方案修訂的過程中,繼續秉承增加實踐教學課時這一理念,適當壓縮授課的總學時,特別是理論課學時,繼續增加實踐教學學時數,給學生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用於開展課外科技和社會實踐活動。臨床醫學專業培養方案修訂後,實踐教學學時數佔總學時數的比例近30%,大大增加了學生動手的時間和機會。在實踐教學的內容上,在原有實驗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繼續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和自主性實驗的比例,並著重提高綜合性和自主性實驗等教學環節的質量和效果,加強過程考核,不斷培養學生科學研究和創新能力。

  1.3實施創新學分制度,切實提升醫學生創新能力

  在培養方案修訂的過程中規定了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所必須獲得的總學分。除了在培養方案規定的課程學習可以獲得相應的學分外,學校還實施創新成果獎勵學分制度。學生獲得的創新獎勵學分可作為任選課的學分,也可作為超修學分。創新成果的認定範圍包括公開發行的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市級以上學術會議獲獎論文,在省級及以上學科競賽中獲得的獎勵,發明創造獲得的市級以上科技獎勵或國家專利,研究成果或發明創造被社會有關部門採用取得較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每項創新成果可獲得獎勵1-3個學分,多項創新成果獎勵的學分可以累加。學生根據教務處的要求填報獎勵學分申請表並提供創新成果的證明材料即可獲得相應的學分。創新學分制度的實施,使學生認識到高等醫學教育並不僅侷限於培養方案中規定的課程學習,也不受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的限制,學生還具有發揮其創造力的發展空間,激發了自身的創新意識。同時讓學生認識到,要獲得創新獎勵學分,必須積極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實踐活動,才能獲得相關的創新成果。

  2依託“國家-省-校-院系”四級科技創新訓練專案體系,培養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

  為激發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實驗能力,從2007年起教育部在全國高校啟動了“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隨後,各地方及各高校也陸續推出了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江蘇省教育廳也出臺了相關檔案,規定從2007年起每年在省屬高校中遴選1000個大學生開展實踐創新訓練計劃專案。揚州大學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工作,學校相繼出臺了《揚州大學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管理辦法試行》、《揚州大學關於“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專案管理規定》、《揚州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管理辦法》、《揚州大學關於實行學生創新成果獎勵學分的暫行規定》、《揚州大學“挑戰杯”競賽獎勵辦法試行》、《揚州大學大學生學科競賽獎勵辦法》等檔案,構建起國家、省、校配套銜接的制度保障體系,使大學生開展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有章可循,有力促進了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的開展。

  為了加大對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活動的扶持,學校從2004年起即開始設立了揚州大學大學生學術科技創新基金。同時,學校還對獲准立項的國家級、省級創新計劃訓練專案,按照1∶1配套經費資助,對獲准立項不資助的國家級、省級專案亦參照同等級別專案進行配套資助。我院在國家、省及校級科技創新專案基礎上頒佈並實施了《揚州大學醫學院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管理辦法》及《揚州大學基礎醫學實驗教學中心開展探索性實驗的暫行規定》,以基礎醫學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依託,開設了院級大學生探索性實驗訓練專案[2]。探索性實驗專案每學年開展一次,首先是面向學院教師徵集大學生探索性實驗專案,專案可以來源於教師的科研專案,也可以是實驗課程的改革專案。學生根據自願的原則,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報名參加相關的實驗專案。學生的選拔和推薦由院學工處和指導老師共同進行。學生的選擇主要考慮到專案的實施需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知識,同時也儘可能不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故原則上選擇二年級及以上、學有餘力、對科研感興趣的學生。

  為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每個專案由3-4名學生共同參與。專案的實施週期一般為一年。專案實施結束後需要撰寫結題報告,並由主持人進行結題彙報[2]。院級探索性實驗專案的開展為校級、省級及國家級科技創新專案的申報創造了條件,在此基礎上啟動校級、省級及國家級創新訓練專案的申報工作,並將其中的優秀探索性實驗專案優先推薦為校級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專案,報送學校進行省級及國家級創新訓練專案的遴選。經過多年來的實踐,我院逐步形成了國家、省、校、院系四級相結合大學生實踐創新專案聯動機制,成為我院醫學生學術科技創新活動的紮實載體。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專案是推動醫學生科技創新工作的有力抓手,通過科技創新訓練專案的實施,可以為醫學生建立一個很好的平臺,將其所學的理論知識真正有效地轉化為實踐活動,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科技創新訓練專案的完成過程強調的是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創新性及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利於醫學生自主地進行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訓練,不斷提高其自身的綜合素質。

  3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為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提供助力

  本科生導師制是源於英國牛津大學的一種教育制度,是在師生雙向選擇的前提下,聘請具有較高思想道德和業務素質的教師擔任本科生的指導老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專業輔導、生活指導、心理疏導的學生管理和教育指導[3]。近年來,在借鑑國外高校教育模式和管理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我國以北京大學、浙江大學為首的一些本科院校也開始實行本科生導師制。揚州大學早在2000年即開始在部分學院實施本科生導師制,我院也制定並頒佈了《揚州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導師制實施細則》,率先在臨床醫學專業學生中進行了本科生導師制的試點[4]。

  臨床醫學專業吳登雲實驗班是我院教學改革試點班級,該班級的學生是通過自願報名,結合學業成績、英文測試及綜合素質考核等進行了層層選拔。根據導師制實施細則,在吳登雲實驗班中我們從入校第1學年起實施全程本科生導師制。首先在全院教師中進行本科生導師的遴選,要求導師必須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師德高尚,關心學生的成長和成才。其次要求有碩士或博士學位,具有中、高階職稱,同時還需具備較高的專業水平及較強的科研能力,對科研業績突出或具有科研專案的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的教師予以政策傾斜,優先擔任本科生導師。師生之間採用雙向選擇的原則。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和興趣挑選自己敬佩的導師,導師再對入選的學生進行面試後決定是否接受。為了保證導師制的質量,規定一名導師只能帶教2名學生。導師的職責主要內容有:思想引導、選課指導、學習輔導、心理疏導、科研訓練或臨床技能指導、社會實踐指導、創新能力培養、論文報告會指導、就業指導等[4]。

  同時強調,本科生導師需針對學生的興趣特點,對學生進行科研指導。導師可積極指導學生開展科研活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科研能力、創新能力。指導學生積極參加科技創新和有益的社會實踐活動,進行科研課題研究,組織科研課題研討會,吸收學生充當科研助手,促使學生科研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導師制的實施為大學生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提供了助力。在醫學生學習的不同階段,導師也發揮著不同的作用。在新生入學後大一階段,導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儘快適應大學生活以及對臨床醫學專業產生熱愛和興趣,同時用高年級本科生在課外科技創新活動方面取得的成績來激發其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熱情,並創造機會讓學生能夠進入導師所在的課題組觀看其所從事的科研活動,培養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動性。到大二階段,醫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導師就可以根據自己科研課題的需要,讓學生參與科研課題組進行基本實驗技術方法的訓練。

  同時,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實際情況,導師還可以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探索性實驗專案,讓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資料檢索和文獻查詢,就某一方面的科研問題進行大學生科技創新專案的設計及申報。到大三階段,學生在科研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及技能的積累,可以結合申報的科技創新專案正式開展專案的研究工作,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導師制實施後,吳登雲實驗班的學生有近50%的學生能夠參與導師的課題組,獲得院級探索性實驗專案立項的課題組成員均有吳登雲實驗班的學生,校級、省級及國家級大學生創新訓練專案的資助中吳登雲實驗班的學生佔多數。導師制為學院紮實開展大學生科技創新工作打下了堅固的基礎,有利於科技創新專案的選苗和培養,使學生在學術科技創新中少走彎路,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

  4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實施成效與思考

  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實施激發了醫學生參與課外科技創新活動的熱情,越來越多的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從大一第二學期就進入了導師的課題組進行見習,參與課題組的學術活動,並在學長的指導下進行一些簡單的科研方法培訓。到大二階段,多數學生自發組成科研小團隊,在導師的指導下進行文獻的檢索和閱讀,並開始科技創新專案的申報。大三階段已經能夠獨立進行科研專案的研究工作。

  近5年來我院各級各類大學生科技創新專案立項數逐年提高,據不完全統計,申報的院級探索性實驗專案獲得立項85項,校科技創新基金專案獲立項153項,省級科技創新專案獲立項35項,國家級科技創新專案立項11項,600餘名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參與了大學生科技創新專案並受益。隨著大學生科技創新專案立項的增加,本科生髮表學術論文數也逐年增多,近5年共計有30餘篇以本科生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在SCI等專業核心期刊上發表。

  同時藉助於大學生“挑戰杯”競賽平臺,部分專案的成果被遴選為“挑戰杯”大賽作品併入圍,學院多次獲得揚州大學“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大賽優勝杯,其中一項作品代表學院參加了全國“挑戰杯”競賽獲得二等獎,實現了我院課外科技作品全國大賽獎項零的突破。近3年來,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考研錄取率維持在45%左右,這些學生絕大多數都有主持或參加了一項大學生科技創新專案的訓練經歷。

  醫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培養體系的構建要充分體現專業特色和學生特點,堅持從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及相關保障制度做起,與科技創新訓練專案的開展及導師制的實施相結合,將教學、科研及創新實踐活動融為一體,培養學生參與科技創新活動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鍛鍊其動手能力、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為創新型社會輸送具有創新能力的卓越醫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安力彬,於雙成,劉曉冬.基於培養醫學創新能力的醫學方法學課程體系構建[J].醫學與哲學,2013,342A:47-49.

  [2]傅奕,龔衛娟,季明春,等.開展大學生探索性實驗專案優化創新性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3:61-62.

  [3]曾凡東.對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J].當代教育論壇,2004,10:78-79.

  [4]龔衛娟,史巨集燦,鄭英,等.醫學本科生導師制在省屬綜合性大學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10:881-883.
 

臨床醫學生就業論文
臨床醫學專業畢業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臨床醫學類畢業論文範文
臨床醫學類畢業論文
臨床醫學系畢業論文
臨床醫學生畢業論文
臨床醫學的畢業論文
臨床醫學生就業論文
臨床醫學生畢業生推薦自我評價
成人本科臨床醫學生畢業自我鑑定
動物醫學類畢業論文
臨床醫學生畢業實習鑑定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