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的改革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5日

  計算機作為現代高科技的產物,其理論知識專業性強。並且,教師不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生接受起來有很大困難,學生普遍反映計算機理論課程太難、太枯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的改革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的改革全文如下:

  【摘要】:針對中職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和教與學的現狀,制定了適合目前中職學生的改革方案。通過對中職學校的計算機理論課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現狀的分析,結合教學實際,提出了具體措施與建議。

  【關鍵詞】

: 中職學校 計算機理論 課程教學

  計算機作為現代高科技的產物,其理論知識專業性強。並且,教師不注意教學方法的選擇,學生接受起來有很大困難,學生普遍反映計算機理論課程太難、太枯燥。筆者從中職學校的計算機理論課程的培養目標出發,通過對中職學校的計算機理論課程的教學目標與教學現狀存在弊端的分析,對中職的計算機理論課程課堂教學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與方法。

  一、中職學校計算機理論課程的培養目標。

  理論課程是基礎,只有在夯實了專業基礎之後才能在本專業有所建樹。中職學校有其自身的特點,其培養的目標是技術型人才,理論課程的開設主要是為實踐服務,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獨立思考和集體合作,進一步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對案例的分析研究積累經驗,以發展自己的創造才能,使學生全面系統地掌握計算機知識。例如程式設計類的課程,首先要使學生養成基本的、良好的程式設計習慣,懂得程式設計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程式設計方法,能夠理解程式設計所使用的各種語句,然後讓他們投入具體的程式設計工作。

  二、中職學校計算機理論課程教與學的現狀。

  1。教材、教法現狀。

  從教材大綱上來看,要麼部分教材過於陳舊,編寫的教材幾年不變,跟不上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社會職業的需求;要麼和流行軟硬體步步緊跟,年年更新,使許多學校硬體環境頻頻告急。由於計算機知識更新實在太快,如果教材跟不上知識的更新,會使學校培養的人知識陳舊,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如果教材更新速度過快,則可能由於學校硬體條件的限制,造成教材與教學的脫節,同樣達不到好的教學效果。

  從教學方法上來看,在教學方面,多年的職業教育沒有從根本上脫離普教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因此,沒有真正地體現出自身的教學特色。筆者在授課中往往有這樣的體驗,講授理論課時由於內容抽象難理解,結果一方面教師在拼命地想講明白,學生們也非常專注地想聽明白,但計算機中的許多術語、原理、命令等等總讓許多學生如墜霧裡,上機操作時不知從何下手,結果造成教師教學費力,學生學習吃力,實際效果不好的現象。

  2。中職學校計算機理論課堂教學現狀。

  1教學原則。計算機理論課程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襲著“以教師為主體”、“以課程為中心”的傳統教學觀念:教師是知識的傳遞者,教學以傳授知識為主等等。這樣的教學理念直接影響、制約了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改革創新,也打擊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2教學模式。傳統的教學方法單一、僵化,習慣於“一言堂”、“滿堂灌”,在教學的各個環節,都只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從組織內容、備課到講授,很少關注學生的反應,課堂缺乏互動,更談不到學生參與其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3教學手段。雖然目前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中,基本普及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但在課件製作的水平方面,在使用課件的尺度把握方面,還要下些功夫。

  3。中職學校學生的學習現狀。

  從生源上來看,由於普高的擴招,中職學校的門坎很低。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其文化課基礎相對較差,許多學生的學習興趣、主動性和積極性也不高。另外,中職學生大部分來自農村,由於目前農村鄉鎮中學計算機教學設施的不完備,許多學生在初中學習時還沒有接觸過計算機,更談不上操作和運用了。總的來說,中職生源文化素質不高,對計算機的認知程度也很低。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對計算機理論課程的學習都不感興趣,他們覺得理論課程枯燥、難學。他們追求的是學以致用、立竿見影的效果,尤其是家庭電腦的普及,上網熱的衝擊,使學生更加註重操作技能,而對計算機理論很少涉及。計算機理論是學生提高計算機水平的基礎,中專生沒有足夠能力認識到這一點的,於是往往會把學習計算機知識分為“有用的”和“沒用的”兩類。比如認為學習計算機系統的基本結構和原理、進位制的轉換、程式的編制等是“無用的”;對於學習製圖、網頁設計、硬體維修等是“有用的”。

  三、中職學校計算機理論課程的教學改革。

  1。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中職學校的計算機理論教學最終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因此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1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水平和業務水平。要實現教育現代化,必須培養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計算機師資隊伍,積極探索和發揮計算機在教學和教育中的作用。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師首先應不斷地充實自己,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範圍。計算機學科的特點就是“前沿”,即使是計算機專業的本科畢業生,若停留在原來的基礎上,則意味著後退。所以,選擇了計算機就是選擇了“不斷地學習”。在計算機教育這塊園地裡,要有所收穫,就必須懷著對本職工作的無限熱愛,懷著對學生強烈的責任感,投身到計算機的教育、教學研究上來。

  2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從事創造性學習活動的一種心理能動狀態,是影響知識、技能掌握和智慧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學生學習上的內在動力。教學中激勵、喚醒、調動學生的這個內在動力,是上好專業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教師在進行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帶著熱情去學習,才能使學生從主觀上願意接受計算機理論知識,才會有很高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2。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路。

  1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的理念。

  一是改變教學“滿堂灌”的形式,將知識的形成過程暴露給學生,讓學生在接受知識時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培養學生繼續學習的能力和方法,使學生獲得主動的知識。

  二是計算機理論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散性思維。因此,教學過程要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究科學的精神,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科學素質。

  三是在教學中努力培養學生先進的教育觀念,使學生形成在實踐中獲得知識的能力。素質教育重在素質的形成,而素質最終是在實踐中體現出來,計算機理論教學不能僅是理論知識的學習,而且,要加強理論聯絡實際,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發現知識的樂趣。

  2計算機理論課程設定的改革。

  一是課程內容的設定要緊貼社會的要求,把社會的需求和學生學習的需求有機統一,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職業中專學生雖然沒有高考的壓力,但面臨就業的挑戰,所以課程的設定要以社會的需求為依據,以學生的就業為導向。這裡最重要的是進行社會調查,弄清計算機專業中職學生能夠就業的崗位群,由此弄清學生所需掌握的知識和技能,並由此作為課程設定的依據。只有是有利於學生就業的課程內容設定,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二是根據中職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認知和能力水平,以及課程本身的對應關係對課程內容的順序進行合理安排,要做到先易後難,各課程之間的承接性要合理。

  三是以能力為本位進行課程內容的整合。在中職計算機中大部分課程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目的。職業中專學生的抽象思維和資料邏輯分析能力都較弱,對理論課的學習不感興趣,課堂上的理論講授效果不理想。在設計和制定專案的課程任務時,把知識點和職業中專學生不需要系統學習但需要部分掌握的內容融入其中,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參與的創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專案的實踐過程。這樣進行教材內容的整合使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內容,能將知識迅速轉化為實際能力。因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能力目標,對教材做相應的處理。

  3教學方法的改革。

  一是教學和學習方法上,採用講、看、練一體化方法和分組討論的教學方法。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或教學案例製作課件,使教學更具直觀性,深入淺出,將原來抽象、複雜敘述用生動的影象和動畫表現出來,使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要讓學生從知識的被動接收者轉變為主動參與者和積極探索者,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是教學的組織形式上以實訓基地現場教學為主,儘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結合實際,使教學和實際真正融為一體。平時面對實物和實際進行教學,實習或業餘時間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為學校、老師、同學乃至社會進行計算機應用與維護方面的服務。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和市場調查,讓學生認識市場、瞭解市場,瞭解當前的市場技術水平和行情,瞭解將來的工作崗位的工作內容和要求,提高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綜合素質。

  4改變計算機理論課程的教學評價方式。職業中專學生綜合素質差,學習內驅力弱,認知水平和能力弱都是教師要面對的現實,承認這個現實但不是意味著就要採取遷就的策略。希望通過降低要求,提高合格率,讓學生得到成功的刺激,提高學習積極性,並不能產生教師所期待的效果,合格率是上去了,但差生並不由此而受到成功的鼓勵,好學的學生卻抱怨學到的東西太少了,如此,教學質量並沒有多大的提高。

  經過反思,筆者意識到,求知慾源於對知識本身的興趣,滿足這種動機的是知識的實際獲得,而不是外在的刺激。這種不但不能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刺激,反而在某種程度上使學生的自尊受到傷害,還使一些本來學習動機就弱的學生產生了僥倖的心理。因此,筆者考慮對於以能力為目標的科目,如計算機硬體維修、計算機程式設計語言等,評價上以日常成績為主,分為不同的作業或專案,以完成其中的百分比為成績,關鍵在於允許學生在本學期的任何時間內完成都可以。這樣,學生可在學習了後面的內容後重新來完成作業,在已經掌握了技能的其他同學幫助下來完成,增加了差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成功率。
 

淺談大學計算機基礎改革論文
淺談計算機的硬體維護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模式的優化對策論文
關於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的調查分析論文
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理論課程教學的改革論文
職校計算機應用課程淺議論文
淺談高校計算機理論教學的幾點建議
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究論文
計算機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論文
學校計算機機房的維護論文
淺談企業內部計算機系統對企業管理的作用及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