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源於同一母體,共同構成了現代會計系統的有機整體。兩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補充。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論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

  摘要: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是現代會計的兩大分支。二者目標不同,目標之間還存在著衝突一所用的方法不同,且互補性差。但隨著會計資訊化的發展與企業經營的實際需要,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也出現融合的需要與趨勢。為此,可以在財務會計中引入變動成本法,或者通過實施以經濟增加值理念為基礎的財務管理系統、決策機制及激勵報酬制度,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結合起來。

  關鍵詞:管理會計,財務會計,財務管理,融合

  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是現代會計的兩大分支。兩者共同構成了現代會計體系的有機整體,並相互制約、相輔相成。隨著會計資訊化的發展與企業經營的實際需要,會計體系也正在發生一些轉變,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之間的融合已然成為一種潮流和趨勢。本文對此問題進行了一些探討,並提出兩點具體的建議。

  一、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區別

  管理會計又稱內部報告會計,是指以企業現在和未來的資金運動為物件,以提高經濟效益為目的,為企業內部管理者提供經營管理決策的科學依據為目標而進行的經濟管理活動,主要包括成本會計和管理控制系統。

  財務會計則是指全面、系統地核算與監督企業已經完成的資金運動,為企業投資人、債權人和政府有關部門提供企業的財務狀況與盈利能力等經濟資訊為主要目標的經濟管理活動。

  會計在誕生之初就是以服務於企業內部經營管理為目標的。從本質上來說,會計是一種管理活動。在資本主義制度發展初期,由於企業規模較小,企業的內部聯絡簡單,外部經濟環境也不復雜,同時企業主既是所有者又是經營者,有相關利害關係的利益主體較少,因此,企業對預測、決策和控制的要求不高,核算過去經濟事項的會計就已能滿足企業的需要。會計所提供的資訊的主要目的就是滿足企業主和少數債權人的需要。

  進入19世紀末,隨著全球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股份公司已經成為佔支配地位的經營組織。股份公司的出現,使企業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同時使企業規模日益擴大,企業負債進一步擴大,與企業有利害關係的債權人越來越增多。這些情況必然使得投資人和債權人對會計資訊提出不同的要求,以進行有效的投資決策和信貸決策,來保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可見,財務會計產生的目的就是向外公正地提供有關會計資訊,以保護各有關利益主體,主要是投資者和債權人的經濟利益。

  傳統會計發展為對外的財務會計之後,會計並沒有喪失對內提供管理資訊的功能。相反,隨著科技的發展及在生產中的應用,隨著企業外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不但使人們無法直接、簡單地根據過去的所得與所費之間的因果關係來推斷將來的結果,尋找最有利的經營方案,甚至都難以把握過去的所得與所費的因果關係。因此,傳統會計對內提供管理資訊的功能不斷髮展,形成了管理會計這一會計分支。管理會計的理論和方法都表明,其他各種利益主體的需要都是企業主的成本,從根本上來說,管理會計只為企業主所追求的最大稅後利潤服務。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在發展過程中各自形成了鮮明的特點。財務會計的特點主要是:為企業外界與企業有經濟利害關係的各方服務;面向過去已發生的經濟業務,通過計賬、算賬和報賬來解釋並提供相關的資訊,主要受公認的會計原則或統一的會計制度的影響,核算程式固定,憑證、賬簿和報表一般都有規定的格式和統一的賬務處理程式l精確性程度要求很高,必須十分準確,提供的是系統性、連續性和綜合性的財務資訊。

  管理會計的特點主要是:服務物件是企業內部的各級管理人員;面向未來,利用有關資訊來預測企業前景,參與決策、控制和評價等企業經濟活動,受到改善經營管理活動決策的成本和效益的關係的制約,一般不受固定的會計原則的制約;核算程式不固定,可以根據不同企業的需要自行設計;技術方法靈活多樣,日益依託於運籌學、統計學和計算機資訊科技的發展提供的資訊都是部分的或是有特定管理需求的資訊。

  總之,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目標不同,目標之間還存在著衝突。所用的方法不同,且互補性差。正是這些原因,近百年來,會計被分為兩個獨立的系統,從現實經濟活動中按各自不同的方法進行資訊加工,以滿足各自不同的目的。

  二、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融合趨勢及兩點建議

  隨著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企業要想獲得長足的發展,必須保證決策行為的正確性,而決策行為的正確與否在很大程度取決於會計資訊的有效性。企業對實用、高效的管理會計體系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同時,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都是會計管理系統的組成部分,都是為維護權益、提高效益這一會計根本目標服務的。因此,近年來,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出現了融合的趨勢。許多學者認為,藉助於計算機資訊科技與網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將融合成為一個全面核算與全程管理有機結合的管理核算型會計系統。

  而為實現上述目標,筆者提出兩點具體建議實施途徑:

  1.在財務會計中引入變動成本法,能夠促進二者的銜接與溝通。

  變動成本法,也稱直線成本法稱,是指在企業常規的成本計算過程中,以成本性態分析為前提條件,只將變動生產成本作為產品成本的構成內容,而將固定生產成本作為期間成本,並按貢獻式損益確定程式計算損益的一種成本計算模式。由於變動成本計算可以提供企業生成的每一種產品的變動成本資料,這為分別確定它們的貢獻提供了便利條件,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管理會計中的盈虧臨界分析和量本利分析,從而為正確進行成本計劃、控制和經營決策提供了更有價值的資料。此外,變動成本負責還便於與標準成本、彈性預算和責任會計等直接結合,在企業成本計劃和成本控制的各環節發揮作用。因此,在財務會計中引入變動成本法,能夠使得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更易於銜接和溝通。

  2.通過實施以經濟增加值理念為基礎的財務管理系統、決策機制及激勵報酬制度,將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結合起來。企業每年創造的經濟增加值等於稅後淨營業利潤與全部資本成本之間的差額。其中資本成本包括債務資本的成本,也包括股本資本的成本。

  在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會計報表的資訊加工處理過程中,從賬戶設定到對內對外的報表資訊彙總、分析、管理的整個過程中,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依靠的是同一套資訊加工處理系統。各類賬戶資訊兼顧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資訊,即在以經濟增加值為核心的會計資訊處理系統中,可以同時產生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需要的資訊,從而解決了傳統管理會計面臨的資訊成本問題。此外,藉助於計算機資訊科技,會計資訊可以適時記錄並進行差異分析,克服了傳統管理會計面臨的資訊相關性問題。由於該系統同時滿足了傳統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需要,也就沒有必要再區分管理會計和財務會計了。

  雖然目前在我國還沒有增值表的有關準則,但作為一種不同於三大會計報表的新的報表,增值表有它不可替代的優越性。它可以先作為一種補充的報表在一些企業中先進行實踐,在經過不斷完善之後,再製定規範準則,以適應會計的發展趨勢。

  毫無疑問,要使用經濟增加值方法,需要有一個高效的管理體系。大中型製造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一般具有嚴格的管理體系,會計電算化程度較高,有良好的企業內部環境能夠接受和實施這種管理方法,並且這些企業在激烈市場競爭中也有提高管理水平的壓力。因此,在大中型企業和高科技企業中比較適合使用經濟增加值方法。相比較而言,小型企業使用經濟增加值方法的資訊成本較高,同時它們發展的重點一般在於擴大生產和開拓市場,對提高內部管理水平的需要不是很高。因此,小企業不一定適合使用經濟增加值方法,但仍然可以編制經濟增加值表以報告企業委託責任的履行情況。

  參考文獻:

  [1]徐玉德,黨英,卜會良: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研究[J],財經問題研究,200212

  [2]陳工孟:管理會計前沿[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3]張翼:國際管理會計發展綜述及展望[J],管理科學文摘,200510

  [4]李繼培:管理會計真相[J],新理財,20101

  [5]齊海燕:財務會計改革需要完善的幾個問題[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02

  [6]張豔:淺談對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幾點認識[J],現代經濟資訊,201024

  >>>下頁帶來更多的

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論文
關於管理會計應用的碩士論文
相關知識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論文
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的論文
財務會計與財務審計的比較論文
財務會計與財務審計的比較論文
企業財務管理目標與財務核心能力探討
淺析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
管理會計與財務管理的區別與聯絡
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區別與聯絡
大專會計財務畢業論文
談政府會計改革與註冊會計師業務拓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