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與投資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投資理財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多,證券投資市場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證券公司財務與會計處理中風險識別及應對

  0 引言

  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是指公司在財務活動中,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使得賬務管理出現偏差,致使公司存在遭受經濟損失的風險[1]。自深圳特區證券公司開始試辦以來,我國證券公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金融市場上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近幾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證券行業加大力度進行業務創新及轉型,在監管層放松管制和鼓勵創新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證券行業釋放出巨大的發展活力,證券市場獲得了迅速發展。證券行業業務範圍不斷擴寬,產品型別日益豐富,資產規模持續提升,盈利能力和資本實力不斷增強。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證券公司面臨著巨大的觀念衝擊、市場衝擊、業務衝擊、人才衝擊和技術衝擊,證券公司間的競爭更加激烈,整個證券市場能否健康快速發展成為普遍關注的問題。證券公司面臨著諸多財務風險,比如淨資本規模較小,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差,收入結構不均衡,業務同質化嚴重,公司業績很容易受股市行情影響等等。

  如果公司沒有有效的識別財務風險並且採取有效的財務風險防範措施,那麼將極其不利於證券公司的健康規範發展。隨著市場的透明化、資訊化、監管手段的完善化及法規化、證券市場的國際化,證券公司必須積極應對證券行業的發展要求,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機制以面對來自各方的危機。財務風險是一種很重要的不容忽視的風險,而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管理是財務風險管理基礎,因此,如何規避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成為公司加強管理核心問題之一。

  1 研究綜述

  在發達資本市場,在證券公司風險管理方面的研究已趨於成熟。我國作為新興的資本市場,證券市場的發育還不是很成熟,在證券公司風險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對較晚,尚處在理論探討與經驗借鑑的階段。隨著市場的不斷髮展,研究開始重點關注於證券公司的風險管理。劉恩祿、湯谷良1989第一次系統論述了財務風險的概念、特徵及原因,探討了企業該如何管理財務風險[2]。

  一些學者對證券公司的風險來源、表現形式和特徵等進行了相關研究。畢秋香等2002按照證券公司的風險來源以及風險的特徵,將證券公司所面臨的全部風險劃分為五大類,即市場風險、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操作風險和法律風險,並且針對每一個風險的具體成因進行了歸納[3]。曾嶸2006根據證券公司的不同業務型別將風險主要分為四大類,分別是證券經紀業務風險、承銷業務風險、自營業務風險和其他業務風險,同時具體研究了每項業務具體面臨的各種風險,例如對於證券經紀業務風險而言,又可將其分為經營風險、操作風險、業務拓展風險和IT技術風險等。

  部分研究主要從證券公司內部控制的角度研究其風險控制。陳共炎2005從會計控制的角度研究了證券公司內部控制問題。他首先分析了我國證券公司會計制度演進的狀況,然後總結了影響我國證券公司會計資訊質量的因素,並結合一些證券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最後提出應當通過建立集中管理的財務制度提升證券公司會計的完整性和真實性,以充分發揮會計在風險控制中的作用。

  馮玉明2006通過對上市公司2008年財務資料的實證分析,認為加強內部控制可以有效防範企業的財務風險。王學峰2007結合內部控制的國際慣例和中國證券公司的實際情況,從證券公司內部控制體系建設的必要性、證券公司內部控制體系的構成要素及控制目標、控制主體及層級、控制客體與範圍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為我國證券公司構建了較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張璽2013針對我國證券公司存在的風險管理問題,提出要完善資訊披露制度、建立以淨資本為核心的監管體系、加強行業信用評級制度管理、建立健全證券從業人員的監督機制。段麗巧2013分析了金融企業財務風險的成因,從財務內部控制環境、財務管理職務配置的優化等方面提出加強內部控制的對策。

  一些學者重點關注了證券公司財務風險,並對其特徵進行研究,提出了切實可用的風險管理辦法。許明波2005通過分析證券公司財務風險的基本特徵和財務風險,設計了全面、系統、邏輯一致的風險識別和評估的指標框架及風險動態監測框架[10]。孟祥霞2007從理論研究角度出發,認為應注重基礎理論,加強財務風險管理組織架構和管理模式研究,強化財務風險文化、風險管理教育和財務風險管理責任觀。俞邵峰2013對證券企業財務風險的界定與特徵以及證券企業財務風險的主要表現形式展開分析與探討,並有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加強證券企業財務風險控制與管理的有效舉措與建議[12]。

  但是,相對於其他大多數企業而言,證券公司的資料很難獲取,尤其是財務方面的資料,更是缺乏,這給證券公司財務風險管理方面的研究帶來較大困難。證券公司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管理方面的研究較少,而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是財務管理風險的基礎,決定了證券公司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尤其是一些證券公司希望通過在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方式進行融資,更是要保證財務與會計處理的真實行與合規性。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論和實踐意義,結果可以為我國證券公司的財務與會計處理的風險管理提供借鑑。

  2 我國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的現狀

  國內關於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的研究比較細緻,涵蓋了財務印鑑管理、發票管理、銀行存款管理、涉稅、會計檔案管理和實物資產管理七個方面,落實到了實務中可能出現的具體問題上面,並給出了較為詳細的解決方案,這對於證券公司日常賬務處理有非常大的借鑑意義。

  但是國內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風險研究缺乏理論指導。研究內容都是從微觀層面著手,以上研究問題雖然較為全面,但是並不能涵蓋財務與會計賬務處理的方方面面,並且多從實際問題出發, 並不能對整個證券行業具有理論指導意義。

  其次,研究缺乏普遍性。國內的研究多從某一個證券公司的角度出發,分析該公司存在的問題,所以研究處於“各自為政”的狀態。這樣雖然各個公司能夠處理好自身問題,但是該公司的經驗不能對其他公司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研究缺乏共性。

  再次,缺乏全面的風險控制體系。研究內容較為分散,多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風險並沒有一個全面的控制體系,導致在財務與會計的日常處理中通常是出現了問題才能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這樣將會把證券公司置於一個風險較大的環境中,風險控制十分被動。

  3 我國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的識別和應對

  3.1 我國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的識別和應對思路

  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管理是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只有真實準確的財務資訊才是管理層決策的有力支援和有效依據,才能夠滿足外部客戶的需求。針對上述研究不足,本文認為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改進:

  第一,研究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的理論基礎。應當跳出微觀層面的研究,從巨集觀角度出發,深入瞭解證券行業的財務風險,找到解決問題的理論支撐,對於現有問題及未知問題都具有普遍的理論意義。

  第二,總結研究證券公司面臨的風險問題的共性。公司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財務人員缺乏風險意識,未嚴格執行公司財務管理制度,公司內部財務監督缺位等方面的因素。這些原因具有普遍性,研究應當針對整個證券行業,並非某個證券公司的某些財務與會計風險問題。因此,應當總結風險問題的共性,結合理論基礎,形成一些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風險控制對策。

  3.2 風險識別

  本文通過查閱文獻,並對我國幾個規模和市場影響力較大的證券公司及其營業部進行走訪調查,總結出證券公司財務與會計日常處理主要風險如表1所示。

  4 結論及建議

  4.1 結論

  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管理是財務管理工作的基礎。只有真實準確的財務資訊才是管理層決策的有力支援和有效依據,才能夠滿足外部客戶的需求。擁有完善的內部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控制機制是保證證券公司成長的關鍵。

  本文通過總結分析國內證券公司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控制的研究成果,發現證券公司財務與會計處理普遍存在七種一級風險:財務印鑑管理風險、發票管理風險、銀行存款風險、涉稅風險、會計檔案管理風險、實物資產管理風險和經紀人賬務處理風險。上述風險分別對應若干個二級風險,並針對各個風險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建議。

  4.2 建議

  應當建立事前預警、事中控制、事後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將對於風險的把控時間提前,提高應對風險的主動性。

  具體來說首先應該建立風險預警系統。通過風險預警可以儘早發現並識別公司面臨的各種財務與會計處理風險,並對風險程度進行大致的評價,為中期的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做鋪墊。其次應當嚴格公司財務規章制度,明確職權分工,明確財務責任,對財務人員進行專業培訓,提高財務人員風險意識及控制風險的能力。最後,應當強化內部控制與監督,完善風險的控制及規避,總結風險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案的經驗教訓,為以後處理由此類風險帶來的問題提供借鑑。

  篇2

  淺析金融證券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及其措施

  1證券市場監管的概述

  證券市場監管是指證券管理機關運用經濟的、法律的以及行政手段,對證券的募集、發行和交易等行為進行監督與管理,來約束證券投資機構的行為。通俗來講,證券市場監管就是對證券市場的一切經濟活動和活動參與者的行為進行監督與管理。證券市場將是市場監管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經濟學作為理論基礎,通過維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市場秩序,來保護證券市場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從而促進證券業的健康發展。

  2金融證券市場監管的意義及其原則

  2.1金融證券市場監管的意義。

  1可以幫助維護證券市場的秩序。為了確保證券交易和發行的順利開展,國家首先要採用立法的方式允許部分中介人和金融機構在國家允許的政策範圍內取得買賣證券的基本權益。但是在現有經濟條件的基礎上,市場上存在著壟斷、欺詐、操縱交易、哄抬股價等問題。因此,需要做好證券市場活動的監督檢查工作,嚴厲查處非法的證券交易活動,對一些正當的交易進行保護,保護證券市場的秩序。

  2最大限度的保障投資者的利益。為了使投資者能瞭解市場動向,以避免其在投資中受到較大風險的衝擊,國家相關部門可通過採取相關立法程式或者管理手段督促籌資者定期向投資者公開證券方面的相關資訊以及經營狀況,使各項資訊都透明化與公開化。此外國家相關部門還應組織專門的領導小組對籌資者的信用等級進行測評,對欺瞞行為或是扭曲事實等行為要嚴厲打擊,並制定相關法律進行約束與制裁,使證券投資市場持久、有序的發展下去。

  3增強證券市場執行機制的有效化。增強證券市場的監管力度一方面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取證券市場的有效資訊,另一方面還能為投資者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與技術指導。要使證券市場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有效的資訊,需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一是擁有一套高科技、現代化的資訊裝置系統不可或缺;二是嚴密的科學資訊網路體系;三是專業能力強的技術管理人員。

  2.2證券市場監管的原則。

  1依法監管原則。依法治國是我國在建設現代化、民主化國家的程序中最重要的管理原則。同理,在市場監管中,首先必須做到有法可依,逐步健全我國證券法律法規;其次,依法監管還要求有法必依,加強對證券市場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2保護投資者利益原則。投資者的利益保護不僅關係到證券市場的規範和穩定,更關係到整個國民經濟的穩定增長。由於存在資訊不對稱情況,投資者相對於控股股東和證券發行中,往往處於弱勢地位,因此,需要得到重點保護。保護投資者權利,讓投資者樹立資訊,是培養和發展證券市場的重要環節和基本保障。

  3自律和他律相結合原則。監管是屬於來自外部的他律制度,但是為了促進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證券市場自律也是必不可少。自律是證券市場正常執行的基礎,國家監管和自我管理相結合的管理原則,是證券市場健康發展的保證。

  4公平、公開、公正原則。公平原則要求我國金融證券市場不可以存在歧視,所有的證券參與者都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公開原則要求證券市場具有充分的透明度,通過合理的資訊披露機制來保證市場資訊的公開化;公正原則要求證券管理機構對一切被監管的物件給予公正待遇。

  3金融證券市場監管存在的問題

  3.1相關監管部門職責不明確的問題。

  從實際監管分工而言,財政部負責國債的發行和管理,人民銀行負責核定企業債券的利率,證監會對企業債券進行上市監管等。由此可見,這樣的監管佈局分散了監管力量,加大了政策協調的困難性,在操作中也容易造成監管真空和多頭監管。

  3.2監管權力與範圍配置不合理。

  目前我國有關證券法律法規的規定方面,證券監管機關許可權配置結構明顯不合理。我國證券監管機構對違法違規行為重處罰、輕補救,往往沒有做好實現預防工作,只注重在事後進行處理。雖然證券監管機構對證券主體的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事後處罰能夠體現監管的懲罰性與嚴厲性,起到威懾作用,但是不能補救違法違規行為對投資者甚至證券市場帶來的損害。

  3.3金融證券市場中介結構監管方面的問題。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投資理財的重視程度越來越多,金融證券市場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金融證券市場中介機構的隊伍也在不斷髮展與壯大,但是存在不足的是很多中介機構在管理形式以及內容上還較為落後,不能有效處理相關問題。有的中介機構為了獲得鉅額的利潤,為企業報假賬或者提供虛假證明等以此來誤導投資者,這種行為一方面會使得消費者的財產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另一方面也會影響金融證券市場正常的運營模式,嚴重阻礙了中國證券市場的持久、健康發展。

  4加強金融市場監管的措施

  4.1加強證券市場法制化建設。

  1應在短期內真正將證券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落實到位,彌補相關《證券法》中存在的不足之處,增強政策制度在制定、實施以及處罰等方面的監管力度。

  2制定有效的監管機構管理制度體系,對證券機構所應承擔的責任以及擁有的權利要作出明確的界定。不管是在機構的設定上亦或是人員的配置上等層面都應作出明確的規定。

  3制定監管道德行為規範,用以約束相關人員的某些行為。

  4制定具體的行政複議以及相關訴訟程式,確保行政監管工作的合理化與有效化。尤其是政府部門要通過相關法律制度並結合市場發展的相關需求不斷改進與完善證券監管的法律制度,對制度中的具體細則進行逐一細化,增強監管的成效性。

  4.2創新監管理念。

  1把控市場動向。監管單位要在掌握市場規律的基礎上,對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準確的預測與有效評估,並根據當前發展趨勢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案。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還應對所指定的方案進行有效的調整與改進,以使其與當前的發展趨勢相適應;

  2為金融業務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空間。金融證券市場中風險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好風險的準確評估,不斷完善外部監督管理機制,才能使監管工作真正有效化與合理化。

  4.3建立健全全方位的證券市場監管機制。

  為了使證券市場得以健康發展,構建一套全面的證券市場監管機制至關重要。我們通過對當前政府在監管方面以及企業在管理中的不足之處進行細緻、全面的分析,尋求有效的管理體制已是大勢所趨。證券市場監管部門只有不斷創新管理理念,深化監督管理力度,使監管工作真正有效化。此外,還應發揮政府的主導性作用,將政府的監管規定的許可的範圍內,並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強對證券市場的監管力度,從而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安全效能高的投資渠道,全方位保障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5結束語

  證券市場作為我國金融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籌集資金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極大地促進了資源的合理流動和科學配置。但是隨著我國證券市場規模的逐步擴大,其監管問題日益顯露,因此必須加強金融證券市場監管的分析。

 

證券投資論文相關範文參考
證券投資的論文
相關知識
證券與投資論文
高職院校證券投資論文
應用型人才證券投資論文
中職課程教學改革證券投資論文
投資風險度量下的證券投資論文
資產配置證券投資論文
房地產行業證券投資論文
滬港通證券投資論文
基金評價證券投資論文
實踐性教學改革證券投資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