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銀行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會計處理方式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9日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資金實現了大規模的迅速流動,效率就是金錢,資產證券化業務應運而生,清晰銀行業對該業務的會計處理是加強金融市場監管的關鍵。

  一、資產證券化概況

  信貸資產證券化是銀行業金融機構作為發起機構,將信貸資產信託給受託機構,由受託機構以資產支援證券的形式向投資機構發行受益證券,以該財產所產生的現金支付資產支援證券收益的結構性融資活動。其實質是將缺乏流動性但預期能夠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轉變為可在資本市場上轉讓和流通的證券,為發起人轉移風險、創造信用、提高金融資源配置效率。

  20世紀70年代以來,信貸資產證券化已成為國際資本市場上發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種金融創新產品。在西方國家資產證券化多年的實踐中, 已產生了資產證券化業務會計確認問題的一系列財務會計準則,目前,在我國資本市場下,探索和開展信貸資產證券化對推進金融市場建設具有積極意義。2005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開發銀行和建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並於2005年12月和2006年4月共發行了130億元資產支援證券,在銀行間債券市場交易流通。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政策框架和風險防範機制。《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會計處理規定》的公佈,為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多個參與機構的會計處理問題的規範掃清了障礙。

  二、銀行資產證券化會計處理

  當前我國資產證券化實踐中銀行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最多,發展最為迅速。在信貸資產證券化眾多的參與主體中,銀行作為發起人參與了證券化交易的構造、SPE的設立,對轉讓資產提供內部信用增級,並以服務人的身份對基礎資產提供服務等,下面將從發起人的角度分析銀行的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

  我國目前採用風險報酬分析法為主,金融合成分析法為輔的會計處理原則。國際上的會計處理分為:風險報酬分析法和金融合成分析法。我國早期採用的是風險報酬分析法,隨著資產證券化的不斷髮展,確認風險報酬的實質性轉讓越來越困難,我國開始採用風險報酬分析法為主,金融合成分析法為輔的會計處理原則。對於資產轉移是否終止確認,應該首先判斷資產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的轉移程度,根據其不同的轉移程度採取不同的確認方法。對於金融資產的風險和報酬已經轉移和尚未轉移的,用風險報酬分析法進行確認;對於仍保留重大風險和報酬的金融資產,用金融合成分析法進行確認。

  我國資產證券化的會計計量標準是公允價值計量。發起人通過轉讓資產,獲得了現金和一些新的資產和負債,同時也可能保留了部分基礎資產上的權利或負債,對於資產證券化過程中產生的新的資產和負債,以及損益的確認,我國採納了公允價值作為資產證券化會計計量的標準。因此,資產證券化會計確認的關鍵是對於發行人獲得的新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按照公允價值進行初始計量。對於資產轉移中因為未放棄控制權等原因未終止確認的資產,仍以賬面價值予以計量。

  發起機構對特定目的信託具有控制權的,應當將其納入合併會計報表。我國合併財務報表準則中規定的合併範圍也是以控制為基礎予以確定,可見我國對於SPV的合併要求與其他子公司是沒有區別。另外,發起機構未終止確認所轉讓信貸資產,或者按繼續涉入信貸資產程度確認某項資產的,應當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按照規定作出披露。銀行作為發起機構在《信託公告》中應披露包括但不限於以下有關基礎資產池的內容:設為信託財產的貸款合同編號;上述貸款的筆數、本金餘額;上述貸款借款人所在地區、行業分佈情況,包括貸款筆數及佔比、本金餘額及佔比資訊。

  三、國家開發銀行首例abs淺析

  國家開發銀行“2006年第一期開元信貸資產支援證券”當期計劃發行總量為57.2988億元,其中優先A,B檔及次級檔證券分別為42.9741 億元10.02729億元4.29714億元,加權平均年限分別為1.79年3.35年,4.29年 其中優先A,B兩檔債券固定面值,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發行,次級檔通過定向方式發行。

  首先,判斷金融資產是否轉移。從“2006年第一期開元信貸資產支援證券”的發行說明書中我們可以判斷,該信貸資產支援證券所涉及到的金融資產符合CAS23中規定的第二種情形:

  1、金融資產轉移給另一方 在信託財產交付日2006年4月28日,國家開發銀行向SPE交付57億信貸資產;金融資產轉移給另一方。

  2、保留收取金融資產現金流量的權利國家開發銀行將作為本次證券化過程中的“貸款服務機構”履行信託財產的管理權,即有權收取貸款本息。

  3、有義務將收取的現金流量及時支付給最終收款方作為“貸款服務機構”,國家開發銀行需要按照合同規定,將收取到的貸款本息劃付至信託財產資金賬戶。該賬戶即為SPE的獨立賬戶也即實質上的最終收款方。

  其次,判斷金融資產轉移的型別。CAS23將金融資產轉移分為整體轉移和部分轉移兩大類。“2006年第一期開元信貸資產支援證券”案例中,轉移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為截止4月28日資產交付日的57.2988億元,轉移而收到的對價為此次的實際發行額57.2988億元,這裡由於涉及轉移的金融資產不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故不存在直接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累計額。以上分析表示,國家開發銀行此次證券化操作記入當期損益的金額為0。此次轉移為整體轉移。

  最後,相關會計處理。2006年第一期開元信貸資產支援證券符合終止確認條件,因此在信貸資產轉移日國家開發銀行應做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存放同業 XXX公允價值

  貸:金融資產 XXX賬面價值

  金融資產轉移收益 XXX公允價值-賬面價值

  在信貸資產轉移後,國家開發銀行行應在資產負債表日對已確認資產可能發生的減值損失予以確認,應作如下賬務處理:

  借:資產減值損失 XXX

  貸:貸款損失準備 XXX

證券投資畢業論文
證券投資基金髮展對銀行業的影響與對策
相關知識
試論銀行資產證券化業務的會計處理方式
銀行資產證券化案例
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介紹
信貸資產證券化業務
資產證券化成功的事例3個
信貸資產證券化關注的問題
信貸資產證券化關注的問題
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與資產證券化分析
信貸資產證券化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淺析我國信貸資產證券化法律規制現狀分析及改革建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