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礎知識教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增強中、高職學校法律基礎知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以提高法律課的吸引力、感染力,是法律基礎課建設和發展的生命所在,也是法律基礎課調整、改革過程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談中職院校法律基礎知識教學

  [摘 要] 中職時代是學生生理和心理快速成熟時期,而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法律的薰陶。所以,加強中職生的法律素質教育,使中職生具備基本的法律知識,樹立正確的法律觀念,培養法律意識,做到學法、懂法、守法和用法,對中職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中職學生 法律基礎知識 懂法知法守法

  中職院校《法律基礎知識》課是中職德育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部分,設定這門課程, 對增強中等職業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 推進素質教育, 培養時代新人, 具有重要意義。把中職法律基礎知識課定位於德育課程, 它不同於其他學科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隱性課, 而是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的顯性課,它對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道德法律意識,培養學生學法守法的自覺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大多介於16歲至19歲之間,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如何抓住他們這個年齡段的特點,幫助他們完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塑造是德育課教學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向社會輸送合格的中等專業技術人才的重要保障。因此,這門課在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系中的地位是其他學科無法代替的。但是,如何改革教學方法,使這門課程講好講活,達到預期目的,很值得從教者探索和嘗試。筆者結合教學中採用的教學方法及感悟,談談幾點頗有心得的教學方法。

  一、提倡定義閱讀、重點難點思考,案例討論分析

  《法律基礎知識》是教育部規劃的教材版本, 在教材編寫上很有特點:在內容安排上與初中“法律常識”課緊密銜接;在編寫形式上圖文並茂,形式活躍,非常適合於初中畢業升人中職學生的閱讀習慣。因此,在教學時,我會安排大約8-10分鐘, 讓學生對本節內容進行閱讀和思考,在閱讀的同時,指出閱讀的重點、需要思考的難點、以及對文中“議一議”、“想一想”、“小資料”等內容的重點思考。閱讀與思考的方法,讓學生獨立進行,並準備好在後邊的教學過程中回答教師的提問。通過這一環節, 學生基本上對該節課程的脈絡層次、重點和難點內容等有一個較為清晰的瞭解, 同時也為下一階段教學過程中的進一步融會貫通打下鋪墊。

  二、結合實際,寓教於法

  法律理論一般比較抽象枯燥,教師如果只是從理論到理論,學生既難以理解課本知識,又易於厭煩疲勞,所以講授理論時適當穿插一些典型、生動的案例,具有較強的說服力,也便於學生準確牢固地掌握有關法律知識。如,在講財產所有權包括“四權”,就用具體案例加以說明:我買了一本書,我就對這本書擁有了佔有權;我將它拿來閱讀,這就是使用權;再把它出租收取租金,這是收益權;最後,我將書贈送給別人或轉賣給他人,這就是處分權。一個簡單的例子便使抽象概念具體化,書本知識形象化。

  在授課過程中,我還針對學生平時沒有機會看電視新聞,又較少閱讀報紙,對社會熱門事件不瞭解的情況,時常結合時事及最新法律報道進行講解,以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除些之外,在教學中很注重引用教材有關的新制定新修改的法律條文來為教學服務。如在講犯罪的基本特徵中關於刑事違法性的時候,“醉駕入刑”講到高曉鬆的醉駕事件,以及諸多明星的醉駕事件,通過學生關注的明星入手,提出相關法律事件,然後切入討論,讓學生就更好地把握了犯罪的特徵,同時加深了記憶。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教學中應努力創設情境,聯絡生活實際,這既可以激起學生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又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啟用學生的創新思維,更好地鞏固和理解教材中的內容。

  三、突出運用案例式教學方法,提高學生應用能力

  法律基礎知識課達到教學效果和目的一個重要支撐點, 是充分運用案例式教學。首先, 充分運用教材中例舉的案例來以案說法。在教材中, 配合每一個章節內容,教材都列舉了一定量的案例來配合教學,對於這些案例,先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來回答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然後師生共同分析和探討。還可進一步拓展, 讓學生再類舉出發生在身邊、家鄉的所感所知的典型事例,供大家思考和了解。其次,是教師要多準備一些新鮮的案例帶到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分析和思考。規劃教材雖然有諸多優點, 但有一個明顯的不足就是提供的案例滯後, 缺乏時效性。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備課時要廣採博覽、遍地拾遺地尋找和積累相關的典型事例和鮮活案例, 來充實和豐富課堂教學。直觀而富於啟發的材料, 生動的案例, 是學生消化知識、轉變情感、提高興趣的必不可少的情境。在教學中, 教師所引用的事例越貼近學生、貼近生活, 學生越感興趣, 越容易理解。事例在時間和空間上與學生接近, 就會產生近因效應, 學生思維就活躍, 理解就快, 記得就牢。這樣一來, 一方面豐富和活躍了課堂, 增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另一方面讓學生潛意識地感到法律距離我們的現實生活並不遙遠, 從而內化為無形的法律意識。

  四、既教書,又育人

  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教師,既要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又要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只有兩者兼顧,才能算是合格的教師。尤其是我校現有的學生都是中職學生,正處於確立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因此,我們教師既有責任又有必要教育、引導每位學生往人生正軌上成長。課堂上筆者利用多媒體教具,穿插播放《法庭內外》等系列青少年法制教育片,影片中少年犯悔恨的眼淚,感人至深,對學生觸動頗大,使他們更好地認識到了學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

  五、處理好法制教育與養成教育的關係

  從現實來看,有些青少年違法犯罪並不是不知法、不懂法,而是由於自制能力差,所以這就涉及一個養成教育的問題。青少年正處在血氣方剛的年齡階段,幹什麼事情都喜歡講“義氣”,所以有時明知是違法的事情,但為了所謂的“義氣”,就不顧一切了。這裡有一個心智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水平低的問題,但更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養成教育沒抓好。

  法制教育單純靠課堂上的知識灌輸是不夠的,因為法律知識還沒有融入其意識,或者僅僅化為其心理層面的行為規範,於是,他就不可能產生和形成自覺行為。所以,只有努力克服長期以來“重知識灌輸,輕意識培養”的傾向,逐步樹立以培養和提高法律意識為核心的教育觀點,才能抓好養成教育。養成教育是法制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應該發揮它在法制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法律是一個國家的根本,在課堂中給學生播一顆“法”的種子,讓其明事理,知法懂法守法,這樣才是達到教育的根本。

  範文二:探究法律基礎知識在高職中的教學

  摘 要 法律基礎課設定的目的是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法律意識,是高職學生必須學習的一門課程。但是在目前的高職法律基礎課的教學中還存在不少的問題。本文就高職學校中法律基礎課目前存在的問題及改進的措施兩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 法律基礎知識 高職 問題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Explore the Legal Basics in Vocational Teaching

  WANG Yanmin

  He'nan Federation of Trade Unions Cadre School,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law is the basic course set up leg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so students' good legal sense, is a course vocational students must learn. 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legal basis for vocational courses teaching. This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legal basis vocational school courses present problems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in two ways.

  Key words legal basis; vocational; problem; measures

  在所有的高職學校中,法律基礎課都是一門學生必學的課程。它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法律意識和習慣,培養學生成為遵紀守法的良好公民。自從法律基礎課開設以來,對學生的法律意識的培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課程教學中也存在著不少的問題。

  1 目前高職學校法律基礎課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學校與學生對法律基礎課不重視

  一方面,學校對法律基礎課不夠重視。法律基礎課被高職學校定位為公共課,很多個班級的學生在一個大教室裡面上課,不能保證上課的效果。再加上,一些院校採用開卷的形式進行考試,造成學生對這門課的不重視。另一方面,高職學校很多學生認為這門課程與他們的專業一點關係都沒有,因此造成上課人數少的情況,同時,也影響了教師的積極性,導致課堂效果不理想。

  1.2 沒有正確認識到以學生為主體的涵義

  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很多教師以為自己理解了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涵義,但是在實際教學中,還是為了教師的教,而不是引導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和探究。比如,教師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後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看似是以學生為主體,但是實際上教師在課前沒有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策劃,提出的問題根本就不符合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的要求,而且在討論的過程中也沒有對學生進行指導,討論後也沒有對學生的表現進行相應的評價,於是討論直接變成了一種形式。

  1.3 學生自我價值與教學內容不能產生共鳴

  在目前法律基礎課上,教師傳授給學生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還是傳統的,統一的,固定的,這已經與現代社會的發展不相一致。因為,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學生接受知識的方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具有了自己的價值判斷標準。現有的教學模式不能與學生的自我價值觀產生共鳴,因此造成了學生對法律基礎課的不認同和不重視。

  1.4 課堂教學形式呆板單調,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法律知識理論性比較強,教材中的專業術語等不好理解,學生學習起來會有一定的困難,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形式。但是從目前情況來看,還是有很多的法律課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採用傳統的教學形式,甚至有一些教師根本在課前就沒有進行系統的備課,只是在課堂上講到哪算哪。

  1.5 高職學校中的法律基礎課的課程設定不合理

  高職學校對法律基礎課的不重視,造成課程設定不合理,課時少。在這樣的情況下,甚至還要將法律基礎與思想道德修養一起講授,使得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效果不能得到保證。教師在如此少的課時中,只能匆匆將理論知識進行講解,很多的教學計劃都不能得到實施,這也是學生法律意識淡薄,知識掌握不夠的重要原因之一。

  1.6 使用教材不能符合實際的教學要求

  有的高職學校為了方便,隨便拿一本別的學校編寫的教材來進行講授,有的學校則是使用本校教師編寫的教材,這些教材大都不符合實際的教學要求。教材的編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花費編寫者很大的精力和心血,既要保證內容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又要保證內容不能太深奧也不能太膚淺。本校教師編寫的教材,也有可取之處,但是一般視野比較窄,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1.7 教師不重視實踐活動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般還是採用講述的形式,對於實踐活動的關注不夠,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基本上接觸不到像模擬法庭等實踐活動。這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生實踐運用的能力。另外,很多學校其實都設有法律的實踐中心或者是援助中心,但是學生基本上都不知道這些部門的具體工作內容,甚至有些學生根本不知道這些部門的存在。

  2 針對上述問題採取相應的改進措施

  2.1 學校、教師與學生都要加強對法律基礎課的重視

  這一措施主要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第一,關於法律基礎課的定位,學校可以將其定位為公共課,但是一定不要將其看作選修課。第二,關於課堂的規模。避免好幾個班級一塊上課的模式,儘量採用小班授課制,這樣不僅有利於教師對班級的管理,還能夠引起學生對這門課的重視。第三,關於考試的形式。要改變以往的開卷考試形式,採用閉卷的形式,能夠提高學生的重視程度,從而促進其主動學習。   2.2 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法律基礎課的教學必須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這就需要教師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對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進行理解,關心學生,幫助學生。同時,要注意的是不要走到另一個極端,教師要認真研究學生的特點以及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如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婚姻法、合同法等學生畢業後即將面對的問題進行講解。

  2.3 建立平等的教與學的對話模式

  現代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放低自己的身段,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通過與教師以及其他同學進行相互討論,並從中獲得啟發。在這種模式下,一方面教師要真正尊重學生,認真聽取學生自己的意見,另一方面,教師不能強硬地讓學生接受教師自己的意志或社會主流的見解,必須要尊重學生自己在思想與文化上的不同見解。

  2.4 採用多種教學方法

  在法律課堂上,教師除了採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法以外,還應該採用多種的教學方法來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比如,教師可以採用案例式教學法。教師根據教學的內容,蒐集具有代表性的生活中的案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還要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找到課堂上的切入點,並考慮好對學生進行引導的方式,還要組織好課堂的討論。

  2.5 改善課程設定

  首先,要強調法律基礎課的獨立性,將其與思想道德修養課分離開來。其次,還要增加法律基礎課的課時,只有這樣才能使教師有充足的時間開展自己的教學計劃,也為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時間和機會。這樣也就能保證上面提到的各種教學方式的實行。

  2.6 使用質量比較高的法律基礎課教材

  首先,要想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要使用質量較高的教材,這就需要學校對教材加大重視,不能為了保護本校教師的利益而使用其編寫的不符合要求的教材,而應該進行考察後選用質量比較高的教材。其次,由於當前的教材大部分是對本科、專科、高職等學校通用的,不能體現高職的特點。因此,教師要根據高職學生自身的特點,依託於教材,進行教學。

  2.7 重視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的能力

  首先,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如模擬法庭,讓學生充當原告、被告與法官等不同的角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法制觀念。其次,教學可以帶領學生去法院、檢察院等去參觀,瞭解他們的工作內容以及辦案的過程,還可以邀請一些法官或檢察官到學校舉辦講座,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再次,向學生介紹學校的法律實踐中心或援助中心的情況,並鼓勵學生參與進來,通過實踐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

  3 結語

  法律基礎課對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必須要加以重視。針對目前課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學校和教師應該充分發揮職責,採取各種措施提高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興趣,為他們提供良好的客觀條件,並運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保證教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一傑,張豔華.高職院校法律基礎課程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研究[J].科教文匯,201211.

  [2] 劉長玲.基於有效教學理論對高職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25.

  [3] 余文華.高職院校法律基礎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實踐[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

  [4] 麻海燕.五年制高職法律基礎課教學“三貼近”的實踐探討[J].職業,201130.

法律保障體制畢業論文
電子商務法律類論文範文
相關知識
法律基礎知識教學論文
青少年法律基礎知識中學生法律常識
教育法律基礎知識
教師法律基礎知識的考試試題和答案
小學生法律基礎知識的測試題目
大學生法律基礎知識考試的試題
學生法律基礎知識考核的試題
學生法律基礎知識考核的試題
大學生法律基礎知識考試的題目
農村法律基礎知識農村實用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