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教育畢業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隨著地理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越來越受到老師們的重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論初中地理教育中的激勵手段

  摘要:本文將初中地理教育中的激勵手段與素質教育的要求相結合,通過對不同激勵措施在各種情況下教學效果的分析,探討了如何合理、靈活、有針對性地選取正向或負向的激勵手段,來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內在素質,從而提高初中地理教育之水平。

  關鍵詞:素質教育 正向激勵 負向激勵

  素質教育已經成為當前教育教學的核心。一般來說,學生的素質包括內在素質和外在的素質。內在素質主要是學生對自我,人生,以及周圍人和事的看法和意義,而外在素質就是學生所取得的成績以及外在的行為。根據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素質教育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態度和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因此,初中地理教育的關鍵,也應當是以培養學生的內在素質為主,促進其形成積極學習和生活態度,讓他們主動的去學習,從而實現提高其初中地理成績。

  合理有效的激勵手段是初中地理教育質量的保證

  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是提高學生的內在素質。為了提高學生的內在素質,促進他們地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必須要有合理的激勵手段。總的來說,不同的激勵手段按性質其可以分為正向激勵和負向激勵。正向激勵是通過鼓勵,褒獎等手段對學生的特定行為進行正面強化,使人以一種愉快的心情繼續其正確的行為,並進一步調動其積極性;而負向激勵則是通過批評,懲罰等手段對學生的某種錯誤行為進行負方向的強化,以防止此類不當行為的發生。因此,素質教育要求初中地理老師能夠在不同的情況下,靈活合理的運用正向和負向激勵,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內在素質,從而推動其外在素質的不斷改進。

  積極合理的正向激勵體現了素質教育的精神

  素質教育的核心在於培養學生的內在素質,提高其地理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其中自我實現排在最高,在此之前是被尊重的需求。而所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際上是學生追求自身價值,達到自我實現的一種外在體現。因此,要想促進學生的積極主動性,首先要滿足他們被尊重的需求。故而,簡單的負向激勵簡容易打擊學生的自尊,甚至造成一些極端的心理,比如自卑和逆反心理。而這就違背了素質教育的本意。因此,教育者應當慎用負面激勵,同時積極的採用合理的正向激勵手段,尊重學生,不失時機的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和成就的快樂,從而激發初中學生地理學習的熱情。

  正向激勵為主,負向激勵為輔

  積極合理的正向激勵能更好的促進和培養學生的內在素質,從而全面的提升初中地理教學的成果。然而單純的正向激勵並不能完全解決初中地理教學中的全部問題。有時候,過多的正面激勵會讓學生產生驕傲自滿的心理,使得問題惡化。此時,就應該採用一些負向激勵的手段,控制其過分膨脹的驕傲和虛榮心。但負向激勵要把握尺度,更要把握時機,要做到“對事不對人”。同時也應加之一些合理的正向激勵,來減少和沖淡負向激勵對學生的打擊。

  激勵要有合理的針對性

  不同性質的激勵手段在初中地理教育中的合理應用,其要點在於激勵的針對性。所謂針對性,指的是要在合理的時機,有所指的褒獎或批評學生特定的好或壞的行為,而不是泛泛的、模糊的、沒有特定物件的抽象的獎勵或批評。要在學生完成某個好或則壞的行為後,不失時機的合理的去採用正向的或則負向的激勵措施。同時,在激勵學生之前,必須收集足夠的資訊,瞭解事情的本質,然後再作出合理的激勵行為。在沒有充分了解事實的基礎上,光憑主觀就充忙的作出不合理的激勵,其後果將是可怕的。試想一下這種情況:如果A同學在初中地理考試中抄襲了B同學的答案,因此出現了雷同卷。但由於A同學平時成績較好,所以就主觀判斷是B同學抄襲了A同學,因此對B同學進行批評和處罰。其後果將是非常嚴重的:B同學由於受到不公正的處罰,很可能會產生逆反心理,對老師對同學產生不信任感。而A同學的作弊行為沒有受到負向的控制,將可能形成一種賭徒心態,繼續其欺騙性的行為。完全可以說,一次錯誤的激勵,其後果將是十次正確的激勵也彌補不起來的。因此,在採用激勵手段,特別是負向激勵手段之前,一定要充分收集資訊,正確的瞭解事實,讓激勵具有合理的針對性。

  激勵手段要靈活,溝通是渠道,理解是關鍵

  地理教學的內容是豐富的,學生的性格和背景也是及其多樣的。相同的激勵手段,不管是正向的還是負向的,對不同性格不同條件的學生都可能產生不同的效果。即是是表面上性格類似條件也相近的學生,由於不同成長環境和不同過往經歷的影響,對相同的激勵手段作出不同的反應。特別是對於當今時代,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子女更是給增加了合理選取激勵手段的難度。因此,初中地理老師一方面必須不斷學習和進步,以實現激勵手段的靈活,從而滿足不同情況的需求;另一方面則必須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和特質,知道哪些學生有自卑傾向,哪些學生有過分驕傲;哪些學生內心叛逆,哪些學生有依賴心理……並據此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的激勵手段。同時,在這一過程中,初中地理老師也必須要放開自己的心胸去理解不同背景不同性格的學生,不能因此自己個人的偏好和感覺,而給不同的學生不公正的對待。

  總之,素質教育要求初中地理老師在充分了解教材、理解學生的基礎上,用靈活的合理的激勵手段,以正向激勵為主,負向激勵為輔的,促進學生積極的主動的學習,從而全面提高初中地理教學的成果。

  參考文獻:

  [1] 李虹,素質,心理素質與素質教育,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24

  [2] 胡衛平、周蓓,動機對高一學生創造性的科學問題提出能力的影響,心理髮展與教育,201014

  [3]蔣漢通,素質教育新解,四川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6

  篇2

  淺議高中地理教學中的節水教育

  摘要: 當代社會節水教育刻不容緩,水源保護和科學利用狀況不容樂觀,地理教學工作中應當強化這方面的研究,結合高中地理教材進行補充拓展,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教學空間等方面予以創新,更好地促進學生增強節水意識。教師應當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在教學設計之中充分體現節水教育;二是在教學內容之中有機增加節水資訊;三是在教學實施之中巧妙穿插節水環節;四是在教學拓展之中兼顧節水活動拓展。

  關鍵詞: 高中地理 節水教育 教育方法

  水是生命之源,離開了水源,一切人類文明都將灰飛煙滅。當前,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保護工作面臨嚴峻形勢,特別是水資源的節約利用和保護工作,更被提上了重要議事日程。節水教育應當從學生時代抓起,筆者多年從事高中地理教學,結合教材內容,優化方式方法,潛移默化地滲透節水教育,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思想認識,取得了顯著的成效,本文做簡要論述。

  一、教學設計之中充分體現節水教育

  教學設計是教學成功組織的第一個環節,具有基礎性作用和導向性作用。教學方案設計得當,整個地理教學工作就有了鮮明的指引,各項教學流程與環節有條不紊地進行,反之,教學設計環節出現疏漏,整個教學就會陷入雜亂無章的境地。筆者在教學中強化節水意識教育,並不是心血來潮、隨意行為,而是一項系統性過程,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選擇地理教材中恰當的內容進行穿插,體現潤物細無聲的巧妙效果,這是提高節水教育有效性的重要方法。

  首先,筆者在教材內容中篩選出一批與“節水”主題相關的內容,建立在這些內容教學的基礎上,才能夠有效穿插,體現教育引導的巧妙性。如《水圈與水迴圈》、《中國可持續發展之路》、《區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黃土高原為例》、《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南水北調為例》等內容與水源聯絡較為緊密,可以在教學設計中增加節水內容。

  其次,筆者在地理教學方案設計中,設定一些引子,將學生的思維從一些相關的內容悄然轉移到節水教育上,這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抓手。

  此外,為了配合節水教育的順利開展,筆者在教學設計環節還精心蒐集了大量與水有關的資訊資料,有影象、圖表也有視訊,充分滿足教學實際需求。

  二、教學內容之中有機增加節水資訊

  地理教學一定要有豐富的資訊量,增加課堂教學的厚度與深度,否則就會陷入泛泛而談的境地。絕大多數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都侷限於教材,相對於地理學科所涉及涵蓋的領域而言,教材只能夠拋磚引玉,更多時候需要教師在教學綱要範疇內自主發掘教學內容,特別是要結合教學需要,增加學生身邊的地理常識、地理現象、地理規律等方面內容,提高教學內容與學生印象感知的契合度,給學生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對教學工作的開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為了強化學生的節水教育,筆者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進行了補充與拓展,力求更加貼近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與生活感知實際,使學生更加深切地明白,水資源是寶貴的,應當節約用水、保護水源。

  例如教學《資源的跨區域調配――以南水北調為例》時,筆者補充了我國豐水地區和缺水地區的相關資料,從人均擁有水量的數字對比,到兩個地區種植業狀態、生活環境等方面的對比,使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強烈的感知碰撞。許多學生深有感慨,這些地方缺水這麼厲害。有了這樣的內容作為補充,學生對南水北調的重要性戰略意義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節約用水、保護水源等有了更強烈的感知。

  三、教學實施之中巧妙穿插節水環節

  課堂教學始終是高中地理教學的主要陣地和關鍵環節,教師強化節水教育離不開這一主陣地。為了提高節水意識教育的滲透力,教師既可以單獨進行節水意識教育,又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進行穿插滲透,做到統籌兼顧推動教育。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教學環節進行滲透,讓學生在積極探究思維的過程中受到節水意識教育。例如教學《自然資源與人類》時,筆者特地將水資源提出來和學生一起研究,從我國現有水資源的儲量、水資源的分佈和水源保護情況等方面入手,讓學生對水資源的寶貴具有了深刻認識。特別是我國人均擁有水資源在全世界處於滯後位置,更是讓學生為之一振。筆者在課堂上現場進行了“水,是寶貴的”這一主題表達活動,將節水意識教育推向了高潮。

  有學生說道:節約用水,人人有責。有學生說道:如果你不節約用水,人類的最後一滴水就是你的眼淚。學生髮自肺腑的講述,代表對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的認識,已經上升到一個新高度。再比如教學《中國可持續發展之路》時,筆者有機穿插了水資源保護和節約方面的教育,在引導學生探究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因素與推動力之後,特地提出水源保護和節約用水也是重要的方面,否則即使經濟發展速度再快,到時候沒有一片清潔的水源,人類生存環境將會受到巨大影響,這樣的影響甚至是毀滅性的,對學生強化了節水教育。

  四、教學拓展之中兼顧節水活動拓展

  對高中生強化節水意識教育,既要抓住課堂這一環節進行思想教育,又要通過生活中的一系列活動,特別是主題教育或實踐活動,強化學生的節水意識。筆者在這方面進行了充分研究,對教材內容進行延伸,以及結合學生生活實際,將節水教育滲透其中,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例如教完《當代面臨的環境問題》,筆者要求學生在課後組織開展實踐調查活動,針對家鄉水源保護、水資源利用等方面,統籌兼顧開展研究。學生在調查中感受觸目驚心,一方面是水源沒有得到充分的保護,另一方面是生產用水效率不高,進一步加劇了用水荒的情況。

  這一活動將節水教育和環境問題調查研究緊密結合起來,既拓展了課堂教學,又對節約用水和保護水源意識進行了強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另外,筆者要求學生針對生產生活中如何節約用水這一主題,從網路、書籍中查詢資料,提出觀點,在全班開展交流活動。活動中,學生蒐集到了節約用水的多種路徑,特別是農業生產和城市生活用水節約等方面,進一步開闊了眼界,增強了節水意識。

  綜上所述,節約用水當從學生時期抓起,高中地理教師應當藉助地理學科的獨特優勢,強化教育引導,讓節水意識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1]楊宗軍.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3.

  [2]陳豔霞.高中地理教學的有效性分析[J].才智,201018.

電大開放教育論文
地理學教育本科畢業論文
相關知識
地理學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化學教育畢業論文
化學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開題報告範文
中學數學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地理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
地理教育畢業論文範文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
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