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幼兒園生活化教育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幼兒的教育,必須從幼兒的生活出發,讓幼兒能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周圍的人、事、物及其關係,真正做到“在生活裡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淺談幼兒園生活化教育》

  摘 要: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張。“教學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以社會為主體、實踐為中心、教育與生活密切結合,將社會活動引入我們的教育活動中,實現教育生活化。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和實踐。讓幼兒園的課程生活化,遊戲化,會更適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生活教育的內容博大無比,是動態的,也是全面的,由此而開展的教育是有利於受教育者的終身的。

  關鍵詞:生活即教育;社會活動;生活;實踐;生活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16-145-01

  生活教育理論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張。是對杜威教育思想的吸取和改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教育即為“經驗改造”,這個理論包括“生活即教育”。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中心是“社會即學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學校與社會關係問題上的具體化;“教學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學方法問題上的具體化。生活教育理論是一種不斷進取創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論,它體現了立足於中國實際,“去謀適合,謀創造”的追求。陶行知認為:“生活教育是以生活為中心之教育。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陳鶴琴曾說:“大自然大社會是活教材活老師,幼兒可以在生活中獲得活生生的生活經驗。”以社會為主體、實踐為中心、教育與生活密切結合,將社會活動引入我們的教育活動中,實現教育生活化。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和實踐。我們將如何在幼兒園中實現教育生活化呢?

  一、將社會活動引入到我們的教育活動中,實現教育生活化

  教育即“生活”、“生長”和“經驗改造”,教育能傳遞人類積累的經驗,豐富人類經驗的內容,增強經驗指導生活和適應社會的能力,從而把社會生活維繫和發展起來。廣義地講,個人在社會生活中與人接觸、相互影響、逐步擴大和改進經驗,養成道德品質和習得知識技能,就是教育。教育與生活原是一家,我們要重視兒童生活本身的教育,實行教育生活化,使生活成為課程資源,讓教育融入生活之中。生活就是教育的內容,只要善於捕捉,就會發現“生活處處皆教育,教育處處為生活”。

  讓幼兒園的課程生活化,遊戲化,會更適合幼兒的身心發展。在幼兒生活中找教育,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教育內容,並注重教育內容的生成。生活的一切都是孩子學習的課堂,包括幼兒一日活動的方方面面。在幼兒的教育活動實施過程中,常會發現新的活動線索,無論是生活常規的培養,還是智力的發展,都需要教師根據孩子們的活動,充分調整教育思路,認真備課,得以進一步的豐富延伸。

  1、選擇孩子感興趣的內容。捕捉孩子興趣,選擇適合幼兒的教育內容。幼兒對世界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他們的生活經驗。因此,教育內容生活化是引發幼兒主動學習和探究的重要前提與條件。對幼兒來說,最有效的學習就是興趣。因此,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興趣並擴充套件成教育內容,促使孩子主動探究。比如:孩子們對植物的生長很感興趣,我們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設定種植區。選擇種植容易觀察的蒜,各種豆子等,做好觀察記錄,和孩子共同探索植物的生長過程。

  2、選擇孩子生活中隨處可見、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例如:在“過新年”的主題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瞭解中國的傳統民俗,我們和幼兒一起蒐集資料:鞭炮、燈籠、春聯、門神、剪紙……,還組織幼兒一起佈置新年牆飾,一起用糖紙包糖果,讓孩子親自參與包餃子,吃餃子,到各班去拜年等。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實踐不斷提高自己對“年”的認識能力和思考能力。清明節組織孩子去烈士陵園掃墓,獻上親手製作的小白花,也一併獻上我們的真誠和感恩的心;母親節開展半日活動讓孩子們瞭解母親節的來歷,知道母愛的偉大;懂得珍惜親情,學會感恩。

  3、選擇具有時代進步意義的內容。比如和孩子一起討論“宇航員怎樣吃飯、洗澡?”通過視訊,圖片等方式讓孩子知道他們用袋子裝食物吃,吃牙膏一樣的東西,吃壓縮餅乾,把食物做成衣服穿在身上餓了就撕一塊吃。身上背個水袋裝上管子洗澡,可以乾洗,鑽進像洗衣機一樣的浴缸裡洗澡,在太空浴場洗……和孩子在交流與討論中愉快學習。激發了孩子的求知慾。

  二、家園共育,實現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1、請家長帶孩子多旅遊。增長孩子的見識,回到幼兒園可以一起交流。“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通過遊覽,。“求新、求知、求樂”,陶冶情操,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孩子會更加直觀的認識社會,瞭解社會,增長知識。通過交流又能促進幼兒語言的發展。

  2、充分利用家長資源。開展“家長進課堂”活動。比如:請是醫生的家長來幼兒園給孩子講如何保護牙齒,讓孩子更有興趣的學習;組織半日活動――環保服裝秀,請家長和孩子利用廢舊物品製作服裝,製作過程中孩子既理解了什麼是環保,也增強了和家長的感情,表演過程中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

  三、延伸活動的開展有利於實現生活化教育

  在幼兒一日生活中滲透生活化教育,幼兒感興趣的是具體生動的教育現象,他們的學習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在洗手時教育幼兒節約用水;吃飯時學習自我服務,愛惜糧食;睡覺時學會自己脫衣服穿衣服、相互幫忙、安靜入睡、不影響別人的良好習慣!

  早期的教育知識,應是與幼兒生活緊密相聯的活生生的具體現象。幼兒的教育,必須從幼兒的生活出發,利用幼兒身邊的人和事,以適合幼兒的方式,去組織教育活動,讓幼兒能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周圍的人、事、物及其關係,真正做到“在生活裡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讓我們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真正實現幼兒教育生活化!

  參考文獻:

  [1] 虞永平.為了生活了解生活利用生活.早期教育,2001,11.

  [2]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2001.

  [3] 讓“自然”成為幼兒教育的重要元素.,2012,05.

  [4]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教育部,2012,09.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論文
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論文
相關知識
淺談幼兒園生活化教育論文
幼兒園的安全教育論文3篇
小學生活化教育論文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狀況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論文
淺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教學論文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文獻
幼兒藝術音樂教育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