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例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4月28日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小學生生理、心理髮展的規律和特點,運用心理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小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小學生身心全面和諧地發展和整體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課程,“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理念撲面而來,它比過去的教育教學更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喜怒哀樂,更關注人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更關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更關注學生的尊嚴。這意味著,今後對老師的要求不僅是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應當成為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員,承擔起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務。

  關鍵字:心理健康 讚揚

  隨著社會經濟和文化的迅速變革,成長中的兒童、青少年將面臨日益增長的社會心理壓力,他們在學校學習、生活和社會適應方面必然會遇到種種困難和挫折,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心理問題。如何幫助今天的兒童青少年提高心理素質,健全人格,增強承受各種心理壓力和處理心理危機的能力,以迎接明天的社會嚴峻挑戰等這些問題,得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也在中小學校中得到廣泛的重視和開展。但是,在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有一些我們值得反思的現象。

  一、重治療,輕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有兩大方面的功能:一是矯治,即防治心理疾病,保持心理健康。二是發展,即是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開發學生的潛能,促進其全面發展。在實踐中,有些老師僅僅著眼於矯治的層面,只為少數有問題或適應有困難的學生提供服務,注重補救性工作,忽視了對正常學生的輔導。如,發現某某同學情緒不穩定、某某同學愛說謊、某某同學有自卑感教師才開始矯正、補救。有時,教師只把學生的心理狀態分為正常狀態常態和不健康狀態或病態變態,而忽視了當中的灰色區域——不平衡狀態偏態,以至於籠統分類,“一刀切”。

  其實,從效果來看,如果到了學生心理偏常或心理有障礙的時候才來補救,矯正和治療,工作的難度就大,花的時間和精力也多,效果還不一定顯著。因此,我們必須明確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標在於使學生正常健康地發展、成長、成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是發展學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維護學生心理健康,而不是重點放在心理出現問題的學生的矯正和治療方面。總而言之,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要有防重於治的新理念。

  二、重個別,輕團體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學校經常會投放相當多的人力物力資源去設立“知心姐姐信箱”、“心聲信箱”、“聊天室”等形式的專案。這些都屬於個別輔導形式,其優點是針對性強,但對於整體來說,效率還不算很高,也無法滿足眾多學生的需求。因此,團體教育應受到重視。

  從進行方式分,心理教育可以分為團體教育和個別教育兩類。團體教育,是指團體為學生提供一個現實社會生活的縮影,以學生班組為單位實施系列的教育方案。通過團體人際互動作用的方式,使學生能在團體中獲得正確的觀念,獲得更多的學習和生活經驗,並在安全、信任的氣氛中去嘗試學習或進行自我調整,改變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態,以促使學生形成適應社會、適應生活的心理素質。團體教育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社會發展造成激烈的競爭,日益加深人們之間的疏離,由此而產生的各種心理疾病通過團體的支援和溫暖可得到較好的消除。因此,我們要清楚地認識到:學校教育的最終目標不是隻注重個別教育去消除每個學生的個別差異,相反地,應該是更普遍地使用團體教育進一步促使每個學生獨特的個性與才能的最充分顯示和最完美髮揮。

  三、重說教,輕疏源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經常會出現較為被動狀態:往往是出現了嚴重問題,再去做“亡羊補牢”之舉。只詢問症狀,就事論事,做泛泛的說服教育工作,只在具體問題上做表面文章,不去追求問題的來龍去脈。“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因此,只能受到表面的“症狀緩解”效果,很難根治。

  為此,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我們應以科學的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解決問題。另外,還應把心理教育滲透、貫穿於各育和各科教學中。學校各育、各科教學均應當以素質教育的總目標為依據,結合各自教育、教學的內容與要求特點,建立相應的心理素質培養目標,充分把握其中富含的心理教育因素,使各育、各科教學過程和心理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做好有關方面的工作:1、普及心理衛生知識,提高家長的心理素質。2、注重教師的心理保健,讓每一位教師都擔當起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的重任,加大心理健康的力度,真正把學生從“心理不健康”的狀態中解救出來。3、重視心理健康課的教學,提高學生的免疫力。

  四、重差生,輕優生

  差生出現的“自卑、人際關係緊張、人格偏差、學習障礙”等是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由於“光暈效應”,優秀生往往因為學習優秀而“一優遮百醜。”老師們如果細心地觀察一下,在勞動過程中,最敢於做最髒最累活的學生中,學習優秀生所佔的比例是極少數的。其實這裡可以隱性地顯示出:知識素質與良好的人格品質不一定成正比的。

  在“群星捧月”的獨特條件下,要知道優秀生在讚揚中成長,在崇拜中學習,很容易形成“自大”、“脆弱”、“嫉妒”、“任性”、“虛榮”等不良心理。一旦離開那些優厚的條件,就極容易出現心理障礙。因此對優等生心理健康教育忽視不得。

  隨著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這不僅僅需要專業的心理輔導員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更需要其他各科老師結合本學科特點,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方法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兩者有機結合,確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使學生的人格得到和諧發展,為適應未來的社會需要在能力上和心理上作好準備。使他們真正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大學生網路消費心理淺述論文
心理學在管理中的應用論文
相關知識
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關於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例文
淺析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有哪些
標明參考文獻的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總結範文
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參考
淺析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