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課後評議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範文。歡迎閱讀。

  一:

  吳老師這堂課執教的內容是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教科書高一年級 Module 1 Dying to be thin.從執教老師的說課中可以得知本堂課的性質是一堂閱讀新課。該堂課的重點是通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訓練進一步提高其表達能力,提升“健康觀”。學生通過初中階段的學習,已經樹立了基本的健康觀念。而本堂課的目標正是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活動,具體分析三篇與“減肥”有關的E-mail,從學生對文章中心思想的歸納得出對“健康”的正確認識。 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方面,吳老師通過對課標、教材以及學情的認真分析確定了本課的三維目標。教學目標完整、準確且科學性強。在讀前,老師用PPT展示圖片即4個身材勻稱,笑容燦爛的明星並詢問學生這些明星是否Looking Good.學生豪不猶豫的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但其實他們已經暴露了大眾“以瘦為美”的審美偏差。當然此時老師並沒有指明這種偏差。而是繼續深入,從“人為什麼會變胖?”和“如何減肥”方面啟發學生進行討論。此時,學生已經能大致瞭解到本堂課的主題。但並沒有發現老師已經在為後面揭示正確的審美觀及健康觀做了鋪墊。單是一個匯入,已經能夠看出老師設計的縝密心思。到了讀中,老師啟發學生猜測題意,知道學法。第一封E-mail從指導讀法,到引導歸納填表,再到幫助學生複述。期間通過結構式PPT圖片設計拉出知識層次,幫助學生大膽開口表達,樹立信心。第二篇E-mail採用精讀教學,著重細節閱讀,從更細的方面進行歸納總結,提升對學生能力的要求。第三篇E-mail採用問答法,

  通過老師提問推動閱讀。此時學生回答已經不再有任何幫助,他們必須通過閱讀前兩篇E-mail學到的方法組織自己的語言進行回答。能力要求再次拔高,學生進行口頭作文的訓練。三篇閱讀完成後,老師用練習進行鞏固,題型直指高考,實用性強。最後,老師的教學由書本回歸生活,再次展示一組與“讀前”的“身材勻稱,笑容燦爛”的明星完全不同的“身材肥胖,但笑容依然燦爛”的明星。首尾呼應,揭示“Feeling Good”比 “Looking Good”更重要的主題。學生的審美觀和健康觀在此時得到了昇華。由此這堂課達到高潮,可謂非常精彩。 教學結構與教學方法方面,老師主要採用“鏈條式”的教學結構,層次分明,環環相扣,有始有終。以問答法和任務型教學法穿插教學。注重智慧培養。不過,這樣單一“鏈條式”的教學必須以學生精準的回答為前提。聽課中我們不難發現,吳老師執教的這個班級中,語言能力較強的同學往往能近乎完美的命中目標答案,即使語言能力較弱的男同學,命中率也相當的高,這些都成為了老師順利推動課堂程序的條件。所以,如果在更大的班級,或是學生語言能力水平差異較明顯的班級。當學生說出的答案並非正確答案或靠近正確答案時。這種“鏈條式”結構如何發展下去就成了一個問題。在這一方面,執教老師並沒有給出一個滿意的回答。事實上,當有學生說出其他不一致的答案時,老師也只是一味強調標準答案,忽略不計。有時候還自己進行搶答。 教師素養與教學技能方面。教師教態自然大方,指示語和問題用語表達清晰。老師對問答法運用自如,流暢。

  學生學習效果與教學效果方面。整堂課學生都在感興趣的氛圍中學習,活動參與度大,效果明顯。 總而言之,這是一堂構思縝密,精心設計的非常優秀的閱讀新課。

  二:

  蔣老師這堂課執教的內容是仁愛版七年級英語下冊Lesson 89.從執 教老師的說課中可以得知本堂課的性質是一堂複習課。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已經識記了一般現在時的結構以及“可數名詞、不可數名詞”的概念。本堂課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創設各種情景,引導學生在交際中運用,使其理解以及儘可能掌握已學知識。 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方面,蔣老師通過對課標、教材以及學情的認真分析確定了本堂課的三維目標。教學目標完整、準確且無科學性錯誤。在課前,老師將上堂課的知識要點即本堂課所要運用的句型通過板書的形式寫在黑板上。這樣做不僅彌補了上節課可能由於時間問題導致的學生對所學知識層次感認識模糊的不足,同時也為本堂課節約了時間。在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方面,老師堅持傳授知識與能力培養相結合,通過創設不同的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語境中去運用目標語言。尤其是從學生英語對話的銜接度、流暢度以及語速方面可以看出老師平時對學生口語能力的訓練是嚴格而且有效的。情感目標方面:“通過了解同學的生活方式來增進友誼,樹立健康觀念。”是一個很好的設定。不過,老師在引導學生評價他人生活“好/不好”方面挖掘還有不足。事實上,除開對某些特定食物以及行為的基本是非觀念,我們倡導的“健康觀”的內涵更多是指向“適合每個個體的生活方式。”作為教育者,理應引導學生了解這一點,及時糾正學生認識上的偏差。在跨文化意識方面,某些學生“中國式”英語的表達反應出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知識點涉及不足。

  教學結構與教學方法方面,蔣老師以學生為主體,將課堂大部分的時間交給學生,通過學生的自由發揮推動課堂的程序。情景創設勇於創新,重視啟發,注重智力與能力的培養。教學設計思路清晰,對每個進行的環節記憶牢固。教學活動圍繞教學目標,且層次分明。通過任務型教學法輔以交際法,採用活動教學模式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進行鍛鍊。不過在時間分配上尚顯不足,課堂程序略顯急促。對學生的即興發揮預料不足,對學生口語的一些不足沒有及時和科學的評價。而是過多采用“good/very good”簡單的進行話題轉移。 教師素養與教學技能方面,教師教態自然、大方,指示語表達準確,通順且邏輯性強。教師對任務型教學法運用熟練,效果明顯。 學生學習活動與教學效果方面,整堂課學生都在自由、輕鬆、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參與度大。極大提升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樹立了信心。 總而言之,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語言實踐課。

  課堂評價是一個收集、綜合和分析的過程;是瞭解學生的各項技能水平和發展潛力等資訊的過程。通過觀察學生日常課堂學習行為及課堂氣氛等資訊,使我更好地瞭解學生,理解他們的學習狀況和需要,從而做出各種各樣的決定以適應不同的學生要求,提高課堂效率。課堂評價有對個人進步的評價,有對集體學習程度的評價。例如,我教的班裡有一名男生,從入學一個多月都不開口講英語,我就想了一個辦法去讓他試著說英語,因為我是外地來的教師,廣東話很差,所以我就找機會讓他教我,通過交談,通過交談,我知道了他不說英語的緣由,是因為怕出錯,再被當眾批評,被別人笑話 。我告訴他老師永遠都不會那樣做。從此以後,他經常主動舉手發言,讀課文,我及時表揚他、鼓勵他,每每此時同學們就報以熱烈的掌聲,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的外語口語有了很大的進步。可見同學教師課堂的鼓勵評價對學生的影響是很大的。 對集體學習程度的評價也非常重要。我曾因同學們讀不齊課文狠狠批評他們,從而使他們不滿,形成逆反心理。後來我反思一下這樣的評價並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進行了逐漸調整。通過表揚和鼓勵,樹立樣板組,慢慢形成了良好的集體朗讀習慣。我感覺班集體課堂學習氣氛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調整,教師應該是學生最佳學習和活動的環境創造者。

  三:

  課堂如同一個複雜的社會場所,學生教師都是這個小小場所的成員,在不同層面上交往。教師是這一社會場所的領導人,帶著學生一起建設和營造它。建立和維持一個和諧、穩定、進取的課堂環境。這一過程不僅教師是評價者,學生也應當成為能動的評價者。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很注重學生自主評價意識的形成與培養,讓他們主動的參與自我評價和合作評價。更好的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激情。獲得學習英語的快樂情感體驗。

  我們教師每天都在進行評價,評價自己的教學、評價學生、評價教法等,無論你是否意識到你在評價,評價都在進行之中。評價的目地在於做出有利於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決定。英語學習評價依賴於多種資訊,單純的口頭回答或書面考試不能全面反映出學生學習成就。所以教師應以學生實際表現出來的技能水平和所得成果作為評價的依據,評價學生的實際行為和作品,這種評價方式叫行為表現評價。亦叫真實評價。我個人認為這種評價是最重要的,首先他重視學生創造與思考能力的開發,這些能力的培養靠長期的專題作業來完成。它是自然的學習環境中的一部分,可以在“輕鬆愉快中進行”。如我們每學完一課,我就會讓學生記住並會默寫今天所學習的單詞,運用老師所講的重點短語和句子來進行造句,利用晚自習或者課後的時間去閱讀一篇英語文章,最後再寫一篇英文版的日記,有困難的同學可以找教師或同學幫忙。 把這些都寫在自己的筆記簿中,可以作為自己的成長記錄本,大家也可以互相檢查,評價。

  總之,通過參與基礎教育英語教學評價試驗專案,我深深感到形成性評價是教學的有力推動因素。他可以幫助學生有效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激勵學生學習,幫助教師更好的反思自己的教學,願我們大膽嘗試,在工作中勇創佳績。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評價
初中英語公開課評議
相關知識
初中英語課後評議會
初中英語課後反思
初中英語課後教學反思
初中英語課後反思3篇
初中英語課後反思案例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評價
初中英語課教後反思
初中英語課前演講一分鐘
初中英語教學評價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