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簡單黑板報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重陽節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敬老節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廣泛的社會影響力。那麼關於重陽節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重陽節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重陽節黑板報圖片:

  重陽節黑板報圖片1

  重陽節黑板報圖片2

  重陽節黑板報圖片3

  重陽節黑板報內容1:

  重陽的源頭,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呂氏春秋》之中《季秋紀》載:“九月命家宰,農事備收,舉五種之要。藏帝籍之收於神倉,祗敬必飭。”“是日也,大饗帝,嘗犧牲,告備於天子。”可見當時已有在秋九月農作物豐收之時祭饗天帝、祭祖,以謝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動。

  漢代,《西京雜記》中記西漢時的宮人賈佩蘭稱:“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雲令人長壽。”相傳自此時起,有了重陽節求壽之俗。這是受古代巫師後為道士追求長生,採集藥物服用的影響。同時還有大型飲宴活動,是由先秦時慶豐收之宴飲發展而來的。《荊楚歲時記》雲:“九月九日,四民並籍野飲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會,未知起於何代,然自駐至宋未改。”求長壽及飲宴,構成了重陽節的基礎。

  重陽節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儀式。

  作為古代季節星宿標誌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隱退,《夏小正》稱“九月內火”,“大火”星的退隱,不僅使一向以大火星為季節生產與季節生活標識的古人失去了時間的座標,同時使將大火奉若神明。

  在古代,矇昧的古人對火總有莫名的恐懼,因而也常常敬畏和祭拜火神,並認為火神的休眠意味著漫漫長冬的到來,因此,在“內火”時節,一如其出現時要有迎火儀式那樣,人們要舉行相應的送行祭儀。古代的祭儀情形雖渺茫難曉,但我們還是可以從後世的重陽節儀中尋找到一些古俗遺痕。如江南部分地區有重陽祭灶的習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見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絲馬跡。古人長將重陽與上巳或寒食、九月九與三月三作為對應的春秋大節。漢劉歆《西京雜記》稱:“三月上巳,九月重陽,使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與重陽的對應,是以“大火”出沒為依據的。

  隨著人們謀生技術的進步,人們對時間有了新的認識,“火歷”讓位於一般曆法。九月祭火的儀式衰亡,但人們對九月因陽氣的衰減而引起的自然物侯變化仍然有著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舊傳城,雖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釋。

  重陽在民眾生活中成為夏冬交接的時間界標。如果說上巳、寒食是人們渡過漫長冬季後出室暢遊的春節,那麼重陽大約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將隱居時的具有儀式意義的秋遊,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陽“辭青”。重陽節俗就圍繞著人們的這一時季感受展開。

  重陽節的起源據說是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后害死後,她身邊的侍女也受到牽連並被趕出皇宮,流落到民間,嫁給了一個貧民。由於她在宮中每年都過重陽節,節日期間插茱萸、飲菊花酒等,以求長壽,所以嫁人之後,她在這一天還是照著宮裡的規矩過重陽節,人們聽說後紛紛效仿,於是這種習俗在民間就廣為流傳了。

  重陽節黑板報內容2:

  醉花蔭

  李清照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銷金獸。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看過此黑板報的人,還:

中學生元旦黑板報
教師節手抄報板塊
相關知識
重陽節簡單黑板報
初中重陽節漂亮黑板報的設計圖片
初中重陽節漂亮黑板報設計圖片
初中重陽節漂亮黑板報設計圖案
初中重陽節漂亮黑板報設計圖文
初中重陽節漂亮黑板報設計
初一重陽節漂亮黑板報設計
重陽節漂亮黑板報設計
重陽節敬老黑板報內容
雙九重陽節主題黑板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