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便祕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便祕是臨床常見的複雜症狀,而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乾結、排便費力等。必須結合糞便的性狀、本人平時排便習慣和排便有無困難作出有無便祕的判斷。如超過6個月即為慢性便祕。

  病因

  便祕從病因上可分為器質性和功能性兩類。

  1.器質性

  1腸管器質性病變 腫瘤、炎症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腸腔狹窄或梗阻。

  2直腸、肛門病變 直腸內脫垂、痔瘡、直腸前膨出、恥骨直腸肌肥厚、恥直分離、盆底病等。

  3內分泌或代謝性疾病 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低下、甲狀旁腺疾病等。

  4系統性疾病 硬皮病、紅斑狼瘡等。

  5神經系統疾病 中樞性腦部疾患、腦卒中、多發硬化、脊髓損傷以及周圍神經病變等。

  6腸管平滑肌或神經源性病變。

  7結腸神經肌肉病變 假性腸梗阻、先天性巨結腸、巨直腸等。

  8神經心理障礙。

  9藥物性因素 鐵劑、阿片類藥、抗抑鬱藥、抗帕金森病藥、鈣通道拮抗劑、利尿劑以及抗組胺藥等。

  2.功能性

  功能性便祕病因尚不明確,其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

  1進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纖維素或水分不足,對結腸運動的刺激減少。

  2因工作緊張、生活節奏過快、工作性質和時間變化、精神因素等干擾了正常的排便習慣。

  3結腸運動功能紊亂所致,常見於腸易激綜合徵,系由結腸及乙狀結腸痙攣引起,除便祕外同時具有腹痛或腹脹,部分病人可表現為便祕與腹瀉交替。

  4腹肌及盆腔肌張力不足,排便推動力不足,難於將糞便排出體外。

  5濫用瀉藥,形成藥物依賴,造成便祕。

  6老年體弱、活動過少、腸痙攣導致排便困難,或由於結腸冗長所致。

  3.分類

  便祕按發病機制主要分為兩大類:慢傳輸型和出口梗阻型。

  治療

  1.一般治療

  便祕患者需根據便祕輕重、病因和型別,採用綜合治療,包括一般生活治療、藥物治療、生物反饋訓練和手術治療,以恢復正常排便生理。重視生活治療,加強對患者的教育,採取合理的飲食習慣,如增加膳食纖維含量,增加飲水量以加強對結腸的刺激,並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如晨起排便、有便意及時排便,避免用力排便,同時應增加活動。治療時應注意清除遠端直腸內過多的積糞;需積極調整心態,這些對獲得有效治療均極為重要。

  2.藥物治療

  1容積性瀉劑 主要包括可溶性纖維素果膠、車前草、燕麥麩等和不可溶性纖維植物纖維、木質素等。容積性瀉劑起效慢而副作用小、安全,故對妊娠便祕或輕症便祕有較好療效,但不適於作為暫時性便祕的迅速通便治療。

  2潤滑性瀉劑 能潤滑腸壁,軟化大便,使糞便易於排出,使用方便,如開塞露、礦物油或液狀石蠟。

  3鹽類瀉劑 如硫酸鎂、鎂乳,這類藥可引起嚴重不良反應,臨床應慎用。

  4滲透性瀉劑 常用的藥物有乳果糖、山梨醇、聚乙二醇4000等。適用於糞塊嵌塞或作為慢性便祕者的臨時治療措施,是對容積性輕瀉劑療效差的便祕患者的較好選擇。

  5刺激性瀉劑 包括含蒽醌類的植物性瀉藥大黃、弗朗鼠李皮、番瀉葉、蘆薈、酚酞、蓖麻油、雙酯酚汀等。刺激性瀉劑應在容積性瀉劑和鹽類瀉劑無效時才使用,有的較為強烈,不適於長期使用。蒽醌類瀉劑長期應用可造成結腸黑便病或瀉藥結腸,引起平滑肌的萎縮和損傷腸肌間神經叢,反而加重便祕,停藥後可逆。

  6促動力劑 莫沙必利、伊託必利有促胃腸動力作用,普盧卡比利可選擇性作用於結腸,可根據情況選用。

  3.器械輔助

  如果糞便硬結,停滯在直腸內近肛門口處或患者年老體弱、排便動力較差或缺乏者,可用結腸水療或清潔灌腸的方法。

  4.生物反饋療法

  可用於直腸肛門、盆底肌功能紊亂的便祕患者,其長期療效較好。生物反饋治療可訓練患者在排便時鬆弛盆底肌肉,使排便時腹肌、盆底肌群活動協調;而對便意閾值異常的患者,應重視對排便反射的重建和調整對便意感知的訓練。訓練計劃並無特定規範,訓練強度較大,但安全有效。對於盆底功能障礙患者,應優先選擇生物反饋治療,而不是手術。

  5.認知療法

  重度便祕患者常有焦慮甚至抑鬱等心理因素或障礙的表現,應予以認知療法,使患者消除緊張情緒,必要時給予抗抑鬱、抗焦慮治療,並請心理專科醫師協助診治。

  6.手術治療

  對嚴重頑固性便祕上述所有治療均無效,若為結腸傳輸功能障礙型便祕、病情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但手術的遠期效果尚仍存在爭議,病例選擇一定要慎重。在便祕這個龐大的病症群中,真正需要手術治療的還是屬於極少數。

有效預防脫髮的食物介紹
養生的方法都有什麼
相關知識
什麼是便祕症狀
什麼是便祕
吃什麼治便祕是最有效的食療方法
淘寶裡什麼是便民服務
淘寶什麼是便民服務
人為什麼會便祕呢
什麼是文祕文祕工作職責
孕婦為什麼會便祕
人為什麼會便祕
為什麼會便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