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的慰藉讀書心得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哲學的慰藉》內容概要:受歡迎、缺錢、遭遇挫折、被瞧不起、心碎、困頓的哲學心靈良方,六個哲學家的智慧解決六種人生問題! 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現在手頭正在讀的是阿蘭.德波頓的《哲學的慰藉》。

  人變得很懶。不願多想,更不願多寫。暫且抄下一些精妙的句子,稍加評論。既可以幫助自己concentrate,也有助於思考,豈不是一舉兩得。

  關於哲學

  “儘管古往今來被稱作哲學家的思想者千差萬別他們如果聚集在一場大型酒會上,不但互相話不投機,而且很可能幾杯酒下肚就要拳腳相向,還是有可能在相隔幾世紀之間找到一小群貌略相似的人,其共同點就是忠於“哲學”一詞希臘文的原義--“愛智慧”。人以群分,把這一小群人歸在一起的共同愛好在於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們說一些寬慰而切合實際的話。”

  括號裡面的話從來就不是無關緊要的。相反有時還是最重要的話。比如上面的一段文字中,我最為欣賞的便是括號裡的一句。這是多麼有趣的想象。我相信,如果有這麼一個酒會的話,設想的結局便是必然的。

  關於哲學的本質,他認為是“就人生最大的痛苦的根源向我們說一些寬慰而切合實際的話”。對此,我深有同感。一個生活幸福的人,是很難成為一個哲學家的,所以有人說蘇格拉底成為一個哲學家是因為他有一個潑婦似的老婆。痛苦的婚姻有時會造就一個哲人。當然人生的痛苦有多種,不僅僅限於一段不美滿的婚姻。面臨人生各種巨大的痛苦,人何去何從?該怎樣才能給人繼續生活下去的勇氣?我想一個可能的選擇就是哲學或宗教。二者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給凡人各種安慰,而這安慰不是自欺欺人,而是將人世看透而產生的一種“悟”,是更智慧的人生。

  關於蘇格拉底,

  “這位哲學家寧願失歡於眾,獲罪於邦,而決不折腰。他決不因別人指責而收回自己的思想,而且他的自信不僅是出於一時衝動或者匹夫之勇,而是來自於更深層次,根植於哲學的源泉。哲學給蘇格拉底以堅定的信仰,使他面對千夫所指能夠保持合乎理性的而不是歇斯底里的自信。”

  是啊。人什麼時候能超越世俗,才是最自由最無畏最自信的狀態。

  關於常識和社會規範,

  “每個社會都有一套觀念,應該相信什麼,如何待人接物,否則就會遭到懷疑,不容於眾。這些社會規範有的是用法律條文明文規定,更多的則是在一個龐大的倫理和實踐的判斷體系中本能地遵循的,這個體系叫做“常識”,它命令我們穿什麼衣服,採用什麼樣的理財標準,尊重什麼樣的人,遵守什麼樣的禮節,以及過什麼樣的家庭生活。如果對這些規範提出疑問,就會被視為怪異,甚至故意挑釁。常識之所以被懸擱起來而不容置疑,是因為人們把它的判斷都視為天經地義,不必加以審視。”

  這段話理論上說來不難理解。聯想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種常識和習俗,也不難感慨所有社會人的不由自主。每個人身上都深深地烙上了社會和時代的烙印,想擺脫都不可能。不過這只是一個引子,引出了一大堆我兒子的常用詞古希臘人的常識規範。而這些常識規範,如祭祀,蓄奴,尚武專指男人,女人是排除在政治和公眾生活以外的,雖然怪異,到現在已演變成了“知識”。但正是現代人心裡感覺到的這種怪異,使我們開始置疑各種現代社會的各種常識。若干年後,它們也會變成怪異的知識。

  關於他人的評價,

  “如果我們做不到這樣的泰然自若,如果我們聽了幾句對我們的業績或性格的嚴厲批評就忍不住掉眼淚,那可能是因為我們相信自己正確的能力主要是由他人的讚許構成的。我們對於不受世人喜愛很在意,不僅是出於實用的理由--例如生存或升遷,更重要的世人的嘲弄似乎是一種訊號,毫不含糊地表明我們已誤入歧途。”

  “我們似乎被一種相反的傾向所折磨:每個人的話都聽,每一句不中聽的或是嘲諷的意見都足於使我們心煩意亂。我們不能反思一個最主要也是最令人寬慰的問題:這些陰暗的指責的依據是什麼?”

  蘇格底:“好意見出自對事物有所理解的人,壞意見出自對事物缺乏理解的人。”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

哲學人生心得體會
哲學的貧困讀書心得
相關知識
哲學的慰藉讀書心得
哲學的貧困讀書心得
哲學與人生讀書心得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心得範文
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讀書心得
數學家的眼光讀書心得體會3篇
數學家的眼光讀書心得體會3篇
做學生最滿意的老師讀書心得體會
做學生最滿意的老師讀書心得
中學生寒假讀書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