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登山的技巧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隨著健身意識的不斷增強,朋友們紛紛加入了戶外登山的行列。登山的時候有什麼技巧?讓小編來告訴你吧!

  戶外登山小技巧

  上山:上體放鬆並前傾,兩膝自然彎曲,兩腿加強後蹬力,用全腳掌或腳掌外側著地,也可用前腳掌著地,步幅略小,步頻稍快,兩臂配合兩腿動作協調有力地擺動。

  下山:上體正直或稍後仰,膝微屈,腳跟先著地,兩臂擺動幅度稍小,身體重心平穩下移。不可走得太快或奔跑,以免挫傷關節或拉傷肌肉。

  坡度較陡時:上下山可沿“之”字形路來降低坡度。必要時,也可用半蹲、側身或手扶地下山。

  通過滑苔和冰雪山坡時:除用上述方法外,還可使用鍬、鎬等工具挖掘抗、坎臺階行進,或用手腳摳、蹬、三點支撐、一點移動的方法攀援爬行。

  通過叢林,灌木時:應注意用手撥擋樹枝,防止鉤戳身體,對不熟悉的草木,不要隨便攀折,以防刺傷,並儘量選擇好的路線。

  通過亂石山地時:通過亂石浮石地段,腳應著落在石縫或凸出部位,儘可能攀拉,腳踏牢固的樹木,以協助爬進。必要時,應試探踩踏石頭,以防止石塊鬆動摔倒。

  攀登技巧:攀登時手腳要緊密配合,保持身體重心的穩定,不斷觀察、試探攀登點的牢固適用性。欲借草根或樹枝攀登時,應先穩住重心試著用力拉動,以免因草根樹枝突然鬆脫造成危險。

  徒手攀登時三點固定攀登法三點固定攀登法三點固定攀登法三點固定攀登法:即利用崖壁的凸凹部位,以三點固定一點移動的方法攀上崖壁。攀登時,身體俯貼於崖壁,採用兩手一腳固定,一腳移動或兩腳一手固定,一手移動的姿勢,利用手摳、拉、撐和腳蹬等力量使身體向上移動。

  繩索攀登:兩手握住繩索,使身體懸起並稍提腿,用兩腿內側和兩腿外側夾住繩索,隨著兩腿夾蹬繩索,兩手交替引體上移。或兩手伸直直接握緊繩索,腿腳兩下垂,兩手交替用力向上引體,攀至頂點。

  拔繩攀登:是指固定繩索的上端,用腳蹬崖壁手拉繩索引體上移,攀登方法是,上體稍前傾,繩索置於兩腿間,兩手換握繩索交替攀拉上移。同時,一腳蹬崖壁,另一腳上抬準備蹬崖壁,用手拉、腳蹬的合力使身體向上移動。

  繩索攀越:是固定繩索的兩端,身體橫掛在繩索上攀越山澗、小溪等障礙物的方法。橫越時,兩手前後握繩,腹部微收,一腿膝窩掛住繩索,使身體仰掛在繩索下面,臀部稍上提,兩臂彎曲90 °。前移時,後握手前移,異側腿由下向上向內擺動,並將膝窩掛於繩上。當一腿膝窩掛上繩索時,另一腿離開繩索懸擺。兩臂、兩腿依次協調配合,交替向前移進。

  撐越壕溝:將杆一端插入溝底固定,並斜靠在石壁上緣約在70 °,撐越時,快跑幾步至握杆點投影線後,兩手上下分開握緊撐杆有力手在上。同時,一腳快速而有力地蹬地起跳,使身體向前上方躍起並懸掛於撐杆一側,兩臂借身體向前擺動的慣性力將杆向前推移,身體隨杆擺過垂直面後,兩腿前擺,下握手向後推撐杆,身體前傾,屈膝緩衝著地。

  立姿跳下:立於崖壁邊緣,兩腿彎曲稍分開,身體前移,兩腳稍用力蹬崖壁邊緣,向下跳落,以前腳掌先著地,隨著屈膝緩衝。

  懸垂跳下:身體背向跳落方向,屈體下蹲,兩手摳住崖壁邊緣,身體下移,兩腿依次下伸,使身體懸垂,並略向左右移,左右手下移扶壁,手腳同時推蹬崖壁轉身跳下,腳掌先著地,隨著屈膝緩衝。

  登山安全要領

  1.不要站在懸崖邊擺酷,這樣其實是給自己增加風險,要知道這時如果一陣大風吹來,你真的不一定能穩得住腳。

  2.手裡除了登山杖,不拿水壺或相機,手機等走路。

  3.儘量不要一個人登山,隨隊出行時也要避免一個人落單。

  4.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向下蹦,很傷膝蓋的。挪下來的姿勢雖不好看,卻保護你的膝蓋。

  5.如果你是新驢,儘量跟著老驢或手持對講機的人後面;如果你是女性,儘量跟在兩個男性之間走。

  6.上坡的時候,要與前面的人保持至少五米的距離,並保持高度警惕性。

  7.下山的時候,身體要側向山坡下山,保持側身姿勢。下陡坡時須根據坡度的不同採取不同的姿勢,低於45度大於30度的坡度採取下圖左邊的坐式下降法更安全;大於45度小於60度的陡坡採取下圖中間的側身下降法最安全;超過60度的陡坡須採取下圖右邊的背身下降法最安全。

  8.兩支隊伍撞車時,讓路的一方,一定要在道路的內側,同時重心降低。超越的一方,一定要面朝讓路者,有可能的話最好借力。

  9.不要背向懸崖休息,在懸崖邊時,也不要從別人後面經過。否則,他起身或後仰,會把你擠下懸崖的。

  10.不要隨意飲用野外的水源,不要亂吃野果。

  11.午餐不要吃得太飽,否則,你會出現氣短胸悶等症狀。

  12.登山不看景,看景不登山。

  13.登山前,主動問一下領隊的電話,存在你的手機上。

  14.自己的揹包裡面,帶上一根10米左右的繩子。

  15.養成剔乾淨腳下泥土的習慣,登山鞋底的防滑紋很深,如果泥土太多,就會失去防滑的作用;同時,也會把崖壁踩得滑滑的,給後面的驢友增加了攀爬的難度。

  16.能用繩,就不要徒手;能挪下來,就不要蹦;能繞過去,就不要爬上去,能走現成的路,就不要自己開路。

戶外登山的小技巧
戶外登山護膝知識
相關知識
戶外登山的技巧
戶外登山的小技巧
戶外攀巖的技巧
登山的技巧
戶外登山的注意事項
戶外登山的好處簡單分析
戶外攀巖的技巧詳細講解
秋季戶外野炊的技巧詳細講解
秋季戶外野炊的技巧詳細講解
戶外登山時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