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範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4日

  提出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要求我們黨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繼承發揚革命精神和優良傳統,傳承好理想信念的紅色基因。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了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紅巖精神是在黨中央的領導下,以周恩來同志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在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初期風雨如磐的鬥爭歲月中錘鍊形成的革命精神。這種精神之所以冠名“紅巖”,是因為南方局的駐地叫“紅巖村”。

  紅巖精神的科學命題

  1985年10月14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主席、原南方局領導成員鄧穎超同志重返重慶紅巖村,深情回顧當年的革命歲月,題寫了“紅巖精神永放光芒”。紅巖精神由此正式冠名,傳揚開去。

  1991年4月16日,任中共中央後第一次視察重慶,他瞻仰了紅巖革命紀念館,親筆題詞:“發揚紅巖精神,沿著老一輩革命家開創的道路奮勇前進。”2002年5月,同志再次視察重慶,發表了重要講話,指出:“風雨如磐的革命歲月,培育和形成了紅巖精神。紅巖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紅巖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全黨全社會要大力弘揚紅巖精神,使之成為我們在新世紀繼續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強大精神力量。”這段論述,充分肯定了紅巖精神在黨和民族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指出了它的時代意義和對全黨全社會的巨大作用。

  2002年10月黨的十六大召開前夕,胡錦濤同志到重慶考察工作時作了重要講話,強調“要繼承和發揚偉大的紅巖精神,牢固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利益觀,自覺抵制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真正做到一身正氣、一塵不染,以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和人格力量影響和帶動群眾”。這是在新形勢下黨中央對繼承和發揚紅巖精神的偉大號召。

  中國革命精神中的紅巖精神

  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歷史孕育過一系列偉大的革命精神,在井岡山時期,我們黨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成功地探索出“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奉獻了井岡山精神,其核心是“從實際出發,敢闖新路,努力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的政治勇氣”。在長征路上,我們黨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克服了千難萬險,實現了戰略轉移,奉獻出長征精神,其核心是“不畏艱險,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英雄氣概”。在延安時期,我們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飛躍,確立了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的指導思想,奉獻了延安精神,其核心是“實事求是,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在西柏坡時期,我們黨完成了對國民黨政權的戰略決戰,完成了全黨工作重心從農村到城市的轉移,奉獻了西柏坡精神,其核心是“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兩個務必”的執政鏡鑑,成為中國共產黨執掌政權並不斷探索執政規律長期執政的偉大起點。

  與這些輝煌勝利與偉大精神同樣彪炳史冊的是,以周恩來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在抗日戰爭時期的大後方,在極其險惡的環境裡,奉獻了偉大的實踐成就和光輝的精神成就。

  在實踐方面,南方局創造了為新中國奠定政治基礎的偉大業績:堅持政策的堅定性和策略的靈活性,維護國共合作,推進抗戰向前發展,為實現和平民主團結而奮鬥;創造性地貫徹執行黨的統戰工作方針,最大限度地爭取中間勢力,開拓統一戰線新格局;開展國統區抗戰進步文化運動,造就革命文化大軍;突破國民黨外交壟斷,開展國際交往,為新中國外交工作奠定基礎;全面加強黨的建設,把國統區黨組織建設成為堅強的戰鬥堡壘。

  在精神方面,南方局培育形成了光耀千秋的紅巖精神: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為爭取抗戰勝利和為新中國奠定政治基礎的時代使命;剛柔相濟、鍥而不捨的政治智慧;“出淤泥不染、同流不合汙”的政治品格;以誠相待、團結多數的寬廣胸懷;善處逆境、寧難不苟的英雄氣概。紅巖精神充分體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崇高思想境界、堅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和浩然革命正氣。

  因此,紅巖精神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從而豐富了與中國共產黨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而建立的豐功偉績相輝映的精神寶庫。

  紅巖精神與延安精神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創造了兩大革命精神。延安精神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高度昇華,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精神的繼承和發揚,是中國共產黨人全新精神風貌和崇高思想境界在那一時期的集中體現。紅巖精神則是中國共產黨在曲折發展中走向成熟的時代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以全國性的政黨公開走向國統區的政治舞臺的重要表現,是中國共產黨從“山溝”走向世界政治大格局的開端。紅巖精神與延安精神具有同一性和繼承性。

  首先,它們都是我們黨一貫指導思想和宗旨在這一時期的具體表現。它們的本質都是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它們都是我們黨在政治上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黨在幼年時期,曾犯過右的和左的錯誤,脫離實際,脫離群眾,所以屢起屢僕,屢仆屢起。遵義會議以後,我們黨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才有長征的勝利,才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才有延安精神的形成。周恩來等到重慶,帶來了延安精神,帶來了實事求是的作風,特別是克服了黨在白區工作中的一些錯誤,模範地執行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了大後方的大多數群眾。我們黨走向成熟,其中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團結多數,統一戰線”。因此,紅巖精神是黨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現,是對延安精神的繼承。

  其次,它們雖同時產生於抗日戰爭這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但所處的具體環境又不同,這就使得紅巖精神較之延安精神既有共同的時代特徵、精神實質,又有具體內涵和獨特個性。延安精神產生在抗日根據地,而紅巖精神則產生在國民黨統治的中心城市。在這既是染缸又是虎口的重慶,要“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汙”,沒有堅強的無產階級黨性是絕難做到的。這就決定了紅巖精神所獨具的鮮明個性,是中國共產黨在適應城市政治鬥爭,在應對城市複雜環境中加強黨的建設,抵制各種腐朽思想侵蝕的過程中產生的。從這一角度講,紅巖精神所蘊含的豐富內涵使其在當代依然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篇2

  中國共產黨的歷史是一部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的奮鬥史,也是革命精神不斷弘揚發展的歷史。開展對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研究,不僅要解決其學科內涵問題,也要明確其歷史定位問題。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實踐中形成了很多具有各種具體表現形態的革命精神,有的在各個階段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座標。在20世紀90年代,研究者多將革命精神歸納為三種,即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進入新世紀以後,又將西柏坡精神納入其中。近年來,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更多的研究者把蘇區精神和四大革命精神並列在一起。但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史的完整性和科學性來考察,現有的五種革命精神說還是沒有完整反映中共建黨以後整個大革命時期的精神狀態史。筆者認為,紅船精神可以作為中共創黨初期及大革命時期的革命精神的歷史座標,與井岡山精神、蘇區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一起,成為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最光輝、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革命精神。

  紅船精神: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

  紅船精神產生於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開展創建黨組織活動的全過程,蘊含著整個建黨初期開展革命活動所體現出來的革命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紅船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革命精神的歷史起點,而紅船精神的提出則使中共革命精神史與中共黨史在時間序列上實現了一致性。2005年6月21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同志在《光明日報》發表了《弘揚紅船精神 走在時代前列》一文,明確紅船精神就是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是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堅定理想、百折不撓的奮鬥精神,立黨為公、忠誠為民的奉獻精神,將紅船精神提升到中國革命精神之源的高度。中國共產黨的締造者們的建黨活動和革命實踐,充分體現了這種走在時代前列的精神,他們開天闢地、敢為人先,用最先進的理論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使一個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舊中國走上了一條光明大道。

  井岡山精神: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開路先鋒

  井岡山精神是黨在領導井岡山軍民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中培育和形成的一種革命精神。2001年5月,同志在視察江西時對井岡山精神的內涵作了精闢概括: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井岡山精神的核心特徵是敢闖新路。大革命失敗以後,中國的革命應該走什麼道路,這是一個擺在中國共產黨人面前的迫切而重大的問題。蘇聯的革命經驗不能照搬,馬列主義又沒有現成答案。在白色恐怖的包圍中,依靠弱小的革命力量,革命先輩們建立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闢了一條中國革命的勝利道路,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燎原之火。這正是堅持發揚勇於開拓、敢闖新路的革命精神的鮮活反映。

  蘇區精神:建立政權、執政為民的重要實踐

  同志在紀念中央革命根據地建立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80週年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我們要始終大力弘揚蘇區精神,推動創先爭優,不斷開創各項工作新局面。在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中,在建立紅色政權、探索革命道路的實踐中,無數革命先輩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以堅定信念、求真務實、一心為民、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爭創一流、無私奉獻等為主要內涵的蘇區精神。以此為標誌,蘇區精神成為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並列的中共革命精神歷史座標。蘇區精神的核心特徵是一心為民,我黨倡導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工作作風,正是從中央蘇區時期開始形成的。毛澤東同志曾在全國二蘇大會上提出,我們應該深刻地注意群眾生活的問題,從土地、勞動問題,到柴米油鹽問題一切這些群眾生活上的問題,都應把它提到自己的議事日程上。正是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蘇區各級黨政軍幹部自覺踐行一心為民的宗旨,關心群眾生活、真心為群眾著想、積極為群眾謀利益,形成了影響深遠的蘇區幹部好作風。

  長征精神:革命英雄主義的恢弘篇章

  同志曾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60週年大會上對長征精神作出過概括,他認為長征精神就是把全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堅信正義事業必然勝利的精神;就是為了救國救民,不怕任何艱難險阻,不惜付出一切犧牲的精神;就是堅持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精神;就是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精神;就是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同人民群眾生死相依、患難與共、艱苦奮鬥的精神。長征無論在中國軍事史上還是在世界軍事史上都是獨一無二的偉大壯舉,是一部氣壯山河的英雄史詩。長征中,紅軍所表現出來不畏千難萬險,不怕流血犧牲,頑強拼搏,敢於勝利的革命英雄主義,已經突破了時空界限,深入人心,不僅在中共革命精神史上,而且在人類精神史上樹立了一座豐碑。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

重陽節專題演講稿
傳承紅色基因優秀演講稿範文
相關知識
黨員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5篇
黨員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基層黨員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領導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範文
幹部關於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
幹部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範文
關於學習系列講話增強看齊意識發言稿範文
關於黨員弘揚革命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