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通分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8日

  通分根據分數式的基本性質,把幾個異分母分數式化成與原來分數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數式的過程,叫做通分。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篇一

  “通分”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後面學習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奠定基礎。

  我覺得成功的地方有:

  一、在學生比較五分之二和四分之一 的大小後,並板書到黑板上 。會出現很多種情況,一是把分數化成小數來比較;二是化成以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進行比較;三是化成以其他公倍數作公分母來比較,還出現化成同分子分數進行比較等。我對每一種方法都好好反饋,並著中講解以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作同分母的兩種情況,確定都是通分,但是用最小公倍數比較簡單。

  二、. 概念講解的比較透徹,抓住三個關鍵字“異分母分數”“和原來分數相等”“同分母分數”,這樣學生很容易理解這個概念並掌握和牢記。不足的是最好再提點一下:“和原來分數相等指的是和原來分數的大小相等。”

  三、在合作中,培養學生的能力。知識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能力的培育卻有利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這節課中,我還十分重視對學生數學能力的培養。在理解通分的意義和方法時,我並沒有搬書上的概念,而是在學生充分觀察的基礎上去引導學生找出規律,感受規律,再用概括性的語言進行表述。以點到面,全面提高。

  我覺得不足的地方有:

  儘管在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時,我試圖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自主探索。但在實際教學中,我仍然一步步在引導學生:引導學生把這些分數轉化成同分母或同分子的分數;引導他們找出公分母可以是幾。生怕他們會偏離我的教學設計之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其實教師只需提醒學生一句,遇到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情況時,可以轉化成以前學過的知識來解決,然後完全放手,讓學生自由探索各種比較的方法,這樣才能真正啟用學生的思維火花,開啟他們智慧的閘門。

  同時在一些小的細節上,我還出現了馬虎和錯誤現象。還有在比較同分子的分數好比較還是同分母的分數好比較時,我認為分母相同的分數好比較,這一處同樣欠缺思考。應根據不同題的不同特點,採取靈活的方法進行比較。

  篇二

  《通分》這節課是在學生學完分數的基本性質、同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方法、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我認為學生要掌握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通分的方法並不難。學生完全有能力通過自學、合作交流等活動完成這節課的學習。所以,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真正只起到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作用,我認為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深入解讀文字,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創設了簡單而又有效的問題情境。

  新教材把通分的教學與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瞭解通分的意義。在教學中,我有效地運用教材中的例子,並更進一步挖掘教材,變靜止的插圖為動畫的問題情境,有效地引發學生的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和慾望,促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新知的探究活動中,為本節課學習活動的有效開展奠定了基礎。

  2、放手自主學習、注重思維訓練,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提高思維能力。

  “思維訓練是數學教學的核心”。數學教學一旦離開了這一核心,就背離了數學教學的本質。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沒有追求表面上的花哨、熱鬧,而是以學生的思維訓練貫穿整堂課,讓學生在不斷的猜測、驗證、交流、總結等一系列的思維活動中學習知識、提高學習能力。教師真正只扮演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角色。例如:在創設問題情境後,我讓學生大膽猜測哪個分數比較大,繼而用自己的方法驗證,並對學生採用的各種有效策略給予肯定,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軌跡,有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又如:在引導學生理解通分的概念時,我不急於向學生講解,而是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疑惑之處,讓學生在自學、交流中自己去發現通分的兩個基本條件,理解通分的意義。還比如:在總結通分的一般方法時,我讓學生嘗試通分後,再回憶通分時先想什麼,在做什麼?學生有了親身體驗,只需略加整理,就輕鬆地概括出通分的一般方法了。整堂課中,學生一直處於輕鬆而又緊張的思維活動中,教師沒有指令性的要求,沒有權威性的評價,我認為,這樣的課,才是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課。

  3、滲透數學思想、培養自學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是為了不教”。我認為,在數學教學中,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是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在本節課教學中,我把“教學中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作為一個教學目標,並較好地完成了這一目標。例如,讓學生自己驗證2/5與/4的大小時,向學生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出示課題後,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通過自學課本、小組交流等活動解決所提出的問題,都充分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4、面向全體、因材施教

  《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本節課教學中,我充分遵循這一教學理念,尊重個性差異,面向全體學生。如在教學中,我對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已經有辦法的同學請把你的辦法寫在答題紙上,有困難的同學有三種求助方式:第1可以向有辦法的同學請教;第2可以舉手跟老師一起討論;第3可以求助課本94頁。這樣,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並提供多種途徑讓不同的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式,真正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真正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差異。

  在本節課教學中,我也有一些比較遺憾的地方,比如,對時間的把握不夠科學等。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繼續努力,不斷探索,以期打造更加高效的數學課堂。

蘇教版望月教學反思
六年級下冊數學實際測量教案
相關知識
蘇教版通分教學反思
人教版通分教學設計
人教版通分說課稿
蘇教版雨點教學反思
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反思
蘇教版二年級品德與生活教學反思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蘇教版科學教學反思
蘇教版九色鹿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