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談判風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中國人對時間的流逝並不十分敏感。人們喜歡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因此在商務交往中,對時機的判斷直接影響到交易行為,二在談判中也不急於成事。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01

  中國人在洽談生意時,常常要求在本屆進行。這樣做,就能控制議事日程,掌握談判的步調。他們能夠在這個過程中仔細地觀察對方,建立一套對對方好惡的標準,並能挑起相互競爭能外商之間的矛盾。他們能使客人相信他們的誠意,期待著建立同客人的友誼,讓客人不好意思在一開始就進行一本正經的洽談。他們能使客人感到是有求於人的,因此他們常常要求客人展示其產品或裝置的效能。

  在開局階段,中國人很少提出自己對產品的要求和建議。他們總是要求對方介紹產品的效能,他們總是認真傾聽對方關於交易的想法、觀點和建議,而他們卻很少講述自己的立場和看法,在談判中,常有他們帶來的技術專家參與進來,用競爭者的產品特點來探求其產品、技術方面的資料。一旦對方提出了自己的觀點、立場,說出產品的有關特點後,談判就進入了實質性階段。在這一階段,中國人要求首先達成一般原則框架,完成這件任務之後,才詳細地洽談具體的細節。他們認為這可以避免爭吵,以便更快地達成協議。一般原則框架通常採用意向書和會談記錄的方式。中國人在談判中都有詳細的會議記錄,即使談判人員中途被撤換,中方代表仍然對以前的洽談內容瞭如指掌。在具體的細節談判中,中國人善於採用各種策略,迫使對手做出讓步。

  中國人在原則上寸步不讓,表現出非常固執的態度。在談判中,如果發現達成的一般原則框架中的某條原則受到了挑戰,或談判內容不符合長期目標,或者提出的建議與目前的計劃不適合,中國人的態度就嚴肅起來,表示出在這方面不折不撓的決心。同時,在具體的事務上,中圍人表現出極大的靈活性。例如在努力爭取達成原則性框架協議時,中國人往往表示出:當我們到具體安排階段時,什麼事都可以辦到的。

  中國人是富有耐心的。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環境,培養了他們善於忍耐的性格。與眼前利益相比,他們更願意選擇具有長遠利益的方案。中國人的耐心在商務談判中可以說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做東道主時,他們並不急於談判,而是耐心地認識和熟悉對方,並儘可能地建立起一種長久而牢固的關係。在洽談人員的組成上,中國人往往派為數眾多的洽談人員,他們之中有談判能手、技術專家、法律專家等等。由於人數多,必然延長洽談的時間。在談判中,如果對方提出的問題超過自己作決定的許可權,或自已難以回答,他們常常把這些問題帶回去,向上級請示,或者大家再進行討論,直到對這些問題有確切的把握,並能避免所有可能的錯誤。

  中國人很看重“面子”,“面子”這個詞沒有確切的定義,它常常與威信和尊嚴聯絡在一起。如果兩個你認識的人在吵架,別人都無法阻止,你走過去,對他們講了一番之後,他們不再爭吵,那麼這就說明你很有面子。在商務談判中,中國人常給對方面子,他們很少直截了當地拒絕對方的建議。同時,他們也需要對方給自己面子,地位越高的人,越講究面子。因此在談判中當你強迫對方做出讓步時,千萬注意不要使他在讓步中感到丟面子。可以說,如果你能幫助中國人得到面子,你就可以得到許多東西;反之,任何當眾侮辱或輕蔑,儘管是無意的,仍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香港於1997年迴歸中國。在此,簡單介紹一下香港人的談判風格。

  香港是國際貿易和金融中心之一,作為國際性的都市,香港深受世界各國文化的影響。中國文化是源泉,但現代西方的文化意識在香港人身上有很強的反映。香港人一方面保留了中華民族的一些好傳統,如勤勞、智慧、誠實等;另一方而經商性極強。在商業交易中,常與對方拉關係、套近乎。很多時候會變相地“行賄”。因此作為洽談人員要抵制物質誘惑,保證企業的利益不受損害。香港公司多如牛毛,很多是資本少、實力小的公司,因此要注意資信調查,謹防上當受騙。香港商人缺少長遠打算,注意眼前利益,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生變化,因此要仔細地認真地制定合同中每一個條款,以確保合同能得到確實執行。

  02

  ***1*** 談判關係的建立。中國商人十分注重人際關係。在商業領域和社會交往的各個環節,都滲透著"關係"。在商務交往中建立業務關係,一般情況下藉助於一定的中介,找到具有決策權的主管人員。

  建立關係之後,中國商人往往通過一些社交活動來達到相互的溝通與理解。這些活動通常有宴請、觀光、購物等。

  ***2*** 決策程式。決策結構和關係一樣,人的因素始終是決定性的。從某種程度上說, 中國企業的決策系統比較複雜, 改革過程中企業的型別多,差異大。企業的高層領導往往是談判的決策者。爭取他們的參與,有利於明確彼此承擔的義務,便於執行談判協議。

  ***3*** 時間觀念。中國人對時間的流逝並不十分敏感。人們喜歡有條不紊、按部就班。在商務交往中,對時機的判斷直接影響到交易行為。信奉欲速則不達,防止拔苗助長、急躁妄為。如果時機不成熟,他們寧可按兵不動,也不草率行事。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和深入,中國人的時間觀念正在逐漸加強,工作效率正在不斷提高。

  ***4*** 溝通方式。中國文化追求廣泛意義上的和諧與平衡。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面子"觀念深入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與層次,並直接影響商務談判。在商務談判中,商人不喜歡直接、強硬的交流方式,對對方提出的要求常常採取含糊其辭、模稜兩可的方法作答,或利用反問把重點轉移。

  名片被廣泛使用在商業往來中。備好自己的名片是聰明的做法。通過名片的交換,可以瞭解到雙方各自的等級地位,以便注意相應的禮節。

  在溝通過程中,一些被西方人認為是交談禁區的話題,如家庭狀況、身體狀況甚至年齡、收入等,都可以作為很好的加深瞭解的話題。不過,無論什麼話題,都要表現得謙虛有禮。謙虛是儒家思想提倡的美德。

  ***5*** 對合同的態度。傳統中國社會重視關係勝於重視法律。改革開放後,中國加強了法制建設和執法的力度,人們的法制觀念和合同意識不斷增加。中國正處於快速發展時期,大量條件發生變化後,政府和企業都可能將某些方面作些調整,從而影響事先簽訂的協議的履行。

  

中國人談判風格色彩
中國人的談判風格
相關知識
中國人談判風格色彩
中國人談判風格
中國的談判風格
英國人談判風格
美國人談判風格
韓國人談判風格禮儀
韓國人談判風格
德國人談判風格
外國人和中國人談判的要素有哪些
商人談判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