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七律·長征》是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的一篇課文,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方法是進行課前的教學設計,小編在此整理了,希望大家在閱讀過程中有所收穫!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七律·長征》教學設計1

  [設計理念]

  新的課程理念提倡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書面文字、觀看音像資料、選擇和把握重要資訊的能力,這個能力是資訊化社會每個人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本教案依據課文自身的特點,在開發教學資源,培養學生收集、分析和處理資訊方面做出嘗試,在教材的許多疑難處,引導學生思考,補充大量相關的資訊資料,在教學中不斷豐富和生成新的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深化情感。

  [教學目標]

  1.理解詩句,體會中國工農紅軍戰勝種種艱難險阻,完成二萬五千里長徵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2.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背誦全詩。

  3.學會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詞語。

  [重點難點]

  弄懂詩中所有詞語的意思,從中領會全詩表達的大無畏精神和英勇豪邁的氣慨。

  讀出全詩的節奏和韻腳,增加對詩這種體裁特點的感性認識。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瞭解長征背景。

  教師準備:蒐集視訊、圖片等製作課件。

  [課時安排] 一教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揭題匯入,瞭解七律

  1、知道毛澤東是誰嗎?

  毛澤東是我國第一代領導人核心,是我國著名的革命家、外交家、詩人,今天我們就學習他寫的一首詩《七律長征》。讀讀課題,發現了什麼?七律是詩體名,它有什麼特點?開啟課本,數數總共幾行?每行幾個字?

  2、這樣的詩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詩的簡稱,每一首詩是8行,每一行7個字,第2、 4 、6、 8句最後一個字需押韻。

  3、關於長征,大家課前都做了預習,誰來說說。***生交流***若讓大家用一個字形容長征歷程會用?***難***長征途中紅軍歷經了許多磨難,這是一條漫漫長征路。現在再來讀一讀課題,你會怎麼讀?

  ***深情***:七律長征 ***緩慢***:七律 長征

  ***設計意圖:揭題匯入,認識詩人毛澤東;介紹長征;瞭解七律,建立知識結構。***

  二、朗讀感知,瞭解內容

  1.細讀三遍詩:

  學法滲透:有一句老話:“苦不苦,想想長征二萬五;累不累,看看革命老前輩。”請同學一定要好好地讀讀這首詩!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三遍。第一遍注意詩中的生字詞,爭取把它讀得字正腔圓。後兩遍爭取讀通順,讀出詩句內部的停頓。聽明白要求了嗎?請認真讀。

  2.指名讀詩,正音:好,誰願意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聽?你來。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詩當中的4個生字,看他有沒有唸錯。

  來,誰來給他一些建議。請你舉個例子讀給他聽聽,好嗎?

  你能再綜合同學們的建議,更好地把這首詩再讀一次嗎?

  3.齊讀:讓我們一起把這首詩讀出來。***出示,生字顯紅***

  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

  五嶺/逶迤/騰/細浪,

  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

  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軍/過後/盡/開顏。

  ***設計意圖:從有目的地自讀三遍,再到指名讀、指導再讀、齊讀,讓全體學生都能把詩讀通讀順;從詩題的味道,再到學生讀詩的味道,教師範讀的味道,學生再齊讀的味道,讓全體學生都在初讀全詩的基礎上得到了充分讀詩的機會。***

  三、自主探究,明確詩意

  1、默讀,靜思大意。

  讀得好!書讀到這兒,老師有個要求了:聯絡書上的插圖以及查閱過的各種資料,再次默讀《長征》,想一想,這首詩大概什麼意思。思考完後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說說讀懂的,提出疑惑的並一起嘗試解決。***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讀書情況。***

  2、你讀懂了什麼那句詩?***生試著說說意思***

  哪些地方還不理解呢?預設:

  ***1***a “逶迤”與“磅礴”的理解。b“騰細浪”與“走泥丸”的理解。c “雲崖暖”和“鐵索寒”意思。d“萬水千山”虛指,如“萬言千語、萬險千阻”。

  ***2***若學生提問為什麼過金沙江的時候毛澤東覺得是暖的,過大渡河的時候覺得寒呢時將第五部分提前。

  3、明確詩意:

  ***1***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紅軍不怕萬里長征路上的一切艱難困苦,把千山萬水都看得極為平常。

  ***2***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綿延不斷的五嶺,在紅軍眼裡只不過是翻騰著的小細浪,而氣勢雄偉的烏蒙山,在紅軍看來也不過是腳下滾過的小泥丸。

  ***3***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金沙江兩岸懸崖峭壁,滔滔江水拍擊著高聳入山崖,給人以溫暖的感受;大渡河上的瀘定橋橫跨東西兩岸,只剩下根根鐵索,使人寒意陣陣。

  ***4***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更加令人喜悅的是翻過了千里積雪的岷山,個個笑逐顏開。

  四、深入探究,感悟體會***10分鐘***

  1.體會“遠征”。

  這裡有段資料,讓咱們特別留意一下這段話中的這幾個資料。***引讀***在短短一年時間裡,

  紅軍穿過了——11個省

  翻過了——12座大山

  跨過了——24條長河

  行程——二萬五千裡***點選課件出示紅軍長征路線圖***這就是紅軍走過的行程二萬五千裡的長征,如果把這條線路拉直,那就跨過了半個地球呀。用文中的一個詞來說就是——遠征。

  2、透過資料我們明白“遠征難”,那毛澤東是如何透過這56個字告訴我們遠征難呢?你從哪裡知道?

  ***“五嶺逶迤”“烏蒙磅礴”“金沙水拍”“大渡橋橫鐵索寒”“岷山千里雪”等。******播放長征途中的課件***1934年10月,毛澤東率領8.6萬紅軍,踏上了漫漫的長征路。這一路走來,除了偶爾巧渡金沙江的喜悅外,更多的是面隊飛奪瀘定橋的那種驚心動魄。在紅軍過草地的時候,他們幾乎已經彈盡糧絕,他們吃的是草根和樹皮,腳下是吞噬他們生命的沼澤地。在紅軍走過這漫長的征途的時候,八萬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這一切都讓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這段征途的“難”。

  面對這樣重重的困難,紅軍有沒有被嚇倒?***沒有***

  用詩中的一個詞來說——不怕***師板書:不怕***

  指導讀:堅定地說——不怕

  鏗鏘有力地說——不怕

  3、是的,不怕,因為他們堅信勝利就在前方,堅信一切困難都將被踩在腳下。這一切讓你感受到了什麼?***無所畏懼、豪邁、樂觀……***

  4、現在我們再來讀讀這首詩。

  5、看著地圖,讀著毛澤東的詩,我們感受了 “遠征難”。但是,作為紅軍的領路人,作為人民的領袖,毛澤東僅僅是在向我們介紹“遠征難”嗎?***不是***他還想表達什麼情感?從哪知道?

  預設:A從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中體會出毛澤東還想表達紅軍不怕長征的艱難與危險。

  生: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中的不怕與只等閒***板書***

  師:什麼對他們來說只等閒?在紅軍的眼裡,那逶迤的五嶺、磅礴的烏蒙山只不過是什麼?***那磅礴的烏蒙山也只不過是一個滾動的小泥丸;那逶迤的五嶺只不過是大海里的一個細浪而已。***

  從這兒咱們感受到,詩人毛澤東還想告訴我們不怕,帶著這樣的感受來一起讀一讀這句詩。

  B從“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中體會到他們到達之後的喜悅心情,你能感受到他們為什麼而喜悅?

  讓我們帶著這份喜悅的心情齊讀這兩句。

  ***設計意圖:透過遠征難且不怕,讓學生體會到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同時也給學生提供了自主鑽研文字的空間。***

  五、探究重難點

  1、自由讀全詩,想想還有哪裡不太明白?***交流***

  2、“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兩行詩中,詩人用了一對反義詞,能不能找出來?***板書:暖寒***為什麼過金沙江的時候毛澤東覺得是暖的,過大渡河的時候覺得寒呢?咱們先來了解當時的兩個故事?

  3、課件出示巧渡金沙江的故事,生自由讀。

  如果你是其中一員,回想我軍巧計渡江,你會怎樣?這個“暖”字,正是軍民一家親的暖,是不費一兵一卒取得勝利的喜悅。就讓咱們把笑容掛在臉上,一起再體會體會。齊讀。

  4、可是為什麼過大渡河的時候,詩人要用一個“寒”字呢?

  ***1***來看一看這段錄象。***師播放課件***

  ***2***寫話: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感到了什麼?如果說暖是喜悅的心情,那這個寒指的是什麼?

  是啊,每當毛澤東回憶起飛奪瀘定橋的場面時,感到的是膽戰心驚,是寒徹骨的悲痛。帶著你的感受讀一讀。

  5、男女生分讀,體會詩人不費一兵一卒就取得勝利的喜悅和感受詩人的痛心。

  6、師***引讀***:1935年10月,毛澤東同志親筆寫下了這首詩,並且親自在八千戰士面前朗誦了這首詩。七律長征—— 齊讀全詩。

  7、嘗試背誦

  7、小結:如今“長征”已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頻頻使用的一個詞語, 那就是要不停步,要前進,前進,更前進。恰如我們學習的長征,萬里長征只邁開了第一步,同學們任重而道遠。

  ***設計意圖:此環節多處及時為學生提供視訊,創設直觀情境,容易使學生如身臨其境,產生共鳴。***

  六、佈置作業,延伸繼續

  1、課外閱讀《沁園春 雪》***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清平樂六盤山》《憶秦娥 婁山關》

  2、寫一寫對長征的認識和感受。

  ***設計意圖:得法於課內,得益於課外,拓展學生的視野,使語文走向生活。一堂課是結束了,但那僅僅是學生學習的中點,而不是終點。拓展性作業的設計將這堂課的句號改成了省略號,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讓他們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認識那些感人至深的情感,或許能給他們帶來一生的啟迪。***

  [板書設計]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七律·長征》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了3個生字,會寫3個生字。正確理解下列詞語:只等閒、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雲崖暖、鐵索寒。

  2、理解詩意,感受毛澤東及其中國工農紅軍大無畏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薰陶。

  3、有感情地朗誦全詩,感受詩的節奏和韻律,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含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難點:通過重點詞句體會紅軍戰士的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準備]:

  1、學生查詢有關長征的資料並自學生字詞;2、收集有關毛澤東所寫的詩詞。

  [課前預習]:

  1.課前佈置學生查詢有關資料,瞭解長征的相關知識,上課時講述你所瞭解的長征。

  2.藉助工具書及註釋讀懂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情匯入,解題。

  1、師:回顧那段崢嶸歲月,二萬五千里長徵,譜寫了多少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蹟;二萬五千里長徵,造就了多少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二萬五千里長徵,又留下了多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力量。那麼,如此豐富深厚的歷史內涵,在長征即將結束的前夕,一代偉人毛澤東寫下了詩史上這首著名的七律《長征》。風雲歷史,濃縮成一首詩。今天我們就順著偉人的筆跡,去觸控長征的風景。

  ***教師板書課題:25七律.長征***

  2、解釋“七律”。***七言八句,頷聯、頸聯對仗工整***。

  二、初讀,整體感知。

  出示閱讀提示***請一位學生讀,明確要求***:

  1、自由朗讀詩歌,注意把詩讀通順,力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初步把握朗讀的節奏和感情。

  2、指名學生讀,正音並檢查生字:逶迤 磅礴 泥丸 岷山。

  3、剛才在讀詩歌的時候,哪兒些字詞的意思你不太明白,你可以提出來。誰來幫助他解決這個問題?***預設:等閒、逶迤、騰細浪、磅礴、走泥丸雲崖、三軍、盡開顏。隨著我們深入學習,我想對“暖”“寒”這兩個字的含義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4、再讀讀這首詩,想想:這首詩寫了什麼?***紅軍長征,遇到了各種艱難險阻,最後取得了長征的勝利。***哪句話看出來:紅軍/不怕/遠征/難, 萬水/千山/只等/閒。理解著句詩。只等閒:平平凡凡的小事。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詩歌描寫紅軍長征歷經的千難萬險,表現了紅軍不畏艱難、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

  三、品“萬水千山”體會“遠征難”。***等閒小事有哪些?讀著讀者,你彷彿都看到了那些畫面了.*** 這首詩為我們具體展示了哪幾幅紅軍長征途中威武雄壯的“徵難圖”?你最欣賞其中的哪幾幅圖?為什麼?

  萬水千山:泛指,形容山無數,水無數,困難多,艱險多。

  A那麼紅軍戰士們渡過了哪些河呢?請你在詩中找出來。

  金沙***金沙江***,大渡***大渡河***。

  誰來讀一讀寫水的詩句。

  B、紅軍渡過了金沙江、大渡河,又越過哪些山呢?

  找出:五嶺、烏蒙、岷山。

  誰再來讀一讀寫山的詩句。

  2.這一路長征,紅軍可謂是跋山涉水,長征從江西瑞金出發,一直到達陝北延安,這就是長征的整個路線圖。***出示長征路線圖***。

  1、“騰細浪”、“走泥丸”

  1***、說感受

  預:綿延不絕的五嶺只不過是翻騰著的細小的波浪;氣勢磅礴的烏蒙山只不過是滾動著的小泥丸。

  引導:說得真好,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2***、看圖。師板畫引導學生比較:逶迤——細浪,磅礴——泥丸。

  引導:五嶺山脈縱橫四省、綿延千里,烏蒙山海拔2300多米,氣勢磅礴。拖著病殘之軀,忍飢挨餓翻越這樣的大山,他們走了一天又一天,山是翻了一座又一座,戰士們的草鞋走破了一雙又一雙,有的戰士累倒了,有的戰士病倒了,有的戰士永遠留在了山上。但這樣的困難紅軍怕不怕?***不怕***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師生合作讀***

  ***3***、學生練讀

  引導:多麼強烈的對比呀,誰能讀出山的雄偉,細浪、泥丸的輕巧?為什麼毛主席和他所領導的紅軍會這樣看待?***革命樂觀主義******生自己練讀之後,老師引領學生分組讀。***這樣的事情在紅軍的眼裡都是小事。只因為——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4***、男女合作讀,再齊讀。

  2、“暖”與“寒”說感受→讀。

  過渡:還能從詩文中的哪些地方感受到紅軍的勇敢?

  ***1*** 請生講“巧渡金沙江”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暖”。引導:金沙江之戰,乾淨利落,快刀斬亂麻,高興呀!再讀——

  ***2*** 預答:害怕 ***這就是寒***讀

  心驚肉跳 ***這就是寒 ***讀

  毛骨聳然***這就是寒***讀

  這場戰鬥,你有什麼感受?

  預設: 慘烈、激烈***這就是寒***——你讀!

  驚心動魄 ***這就是寒 ***——你讀

  ***3***生感情讀,讀出紅軍的“不怕”

  引導: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惡戰,這一“暖”一“寒”是紅軍戰士當時心情的真實寫照。兩場戰鬥,兩種場面,心情一樣嗎?你能讀出這兩種不一樣的感受嗎?自己練一練。***分男女組朗讀***

  指點:天險逾越了,但現在回想起那場面,還叫人膽戰心驚。"暖",寫出了巧渡成功的愉快。"寒",寫出了強渡的驚心動魄,又進一步突出了"難"。這一暖一寒再現了紅軍戰士面對敵人的英勇無畏——讀;

  這一寒一暖讓我們再次感受到了紅軍把困難視為“等閒”的樂觀精神——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3、悟“更喜”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

  1***、質疑:更喜?讀讀前面的詩句,細細琢磨。***有過哪些喜?***

  2***、他們翻越了五嶺和烏蒙,他們渡過了金沙江,奪下瀘定橋,這一切他們都曾樂觀的面對,雖然如今面對的大雪山終年積雪,綿延千里,但是你可以想象到什麼?***他們依然樂觀;不放在眼裡***翻越了岷山,意味著長征即將勝利。誰不高興呢?所以,毛澤東看到的是“三軍過後——”***生接***“盡開顏”

  3***師:是啊,紅軍是英勇的,紅軍是樂觀的,難怪毛澤東會那樣豪情萬丈地讚道——讀: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

  四、總結全詩,拓展延伸。

  1、讓我們用毛主席的一段話對長征做個總結。

  2、通過這一課的學習,同學們得到什麼啟示?

  師:同學們得到的啟示很大。苦不苦,想想紅軍二萬五。以後同學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不妨想想紅軍長征,一定會得到一股新的力量,讓你勇敢地戰勝它。我想,這就是我們學習這一課的最大收穫。

  3、拓展延伸

  交流所蒐集到的毛澤東的其他長征詩詞,說說毛澤東詩詞的風格。

  板書設計 :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七律·長征》教學設計3

  一、簡介背景,故事匯入。

  1、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穿越時空,回到70多年前。1934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為了粉碎國民黨的圍剿,北上抗日,從江西瑞金出發,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完成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他們爬雪山,過草地,吃盡千辛萬苦,在前後堵擊,後有追兵,缺吃舉行穿的情況下,堅持完成了全程。

  2、簡講《老山界》故事。

  3、故事中,你印象最深或最佩服的是什麼?***如此艱苦的條件下,紅軍戰士還那麼樂觀,無所畏懼***。

  4、是啊,毛主席也深有同感,在回顧長征走過的路線,不禁心潮澎湃,激動地寫了一首壯麗的詩篇——《七律 長征》。

  [設計理念:形象的技術,交代背景,把學生帶進了戰火紛飛的年代裡,感知長征路的艱辛,有助於學生理解體會本詩。故事的匯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引出本詩。]

  二、初讀全詩,正確通順。

  1、檢查讀音:逶 wēi 迤 yí 礴 bó 岷 mín

  2、指導字形:“礴”,左右結構,“逶迤”都是“”。

  3、指名讀詩,要求讀正確。

  4、全班齊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5、指導朗讀全節奏。***再讀全詩***

  [設計理念:初讀全詩,目標明確。提出朗讀要求,循序漸進,讀得有層次,要求逐步提高。]

  三、默讀全詩,討論意思。

  1、朗讀便於記憶,默讀便於思考。默讀全詩,用“?”打在不明白的詞語或句子旁邊。

  2、小小組討論交流詩中不理解的地方。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讓他們去自讀自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再討論交流,為下面體會紅軍長征精神埋下伏筆。]

  四、交流彙報,理解詩意。

  重點理解:“遠征難”、“只等閒”、“逶迤”、“磅礴”、“盡開顏”。

  [設計理念:交流彙報的過程自然地理解詩意,培養了學生的語音的語言表達能力。]

  五、理清思路,抓住主旨。

  1、詩中涉及好多山名、水名,你們能分辨清楚嗎?

  ***山名:五嶺、烏蒙、岷山;水名:金沙江、大渡河***

  2、表示山水很多,詩中用了哪個詞?***萬水千山***

  3、長征途中,紅軍被艱難險阻嚇退了嗎?難住了嗎?

  4、哪些字詞最能表現紅軍不怕遠征難?***只等閒……***

  5、五處山水都有什麼特點?

  6、如果用兩個詞形容紅軍戰士,你想用什麼?***樂觀、無畏***

  7、用自己的話說說感受最深的能夠體現紅軍戰士樂觀、無畏精神的詩句。

  重點分析:

  ①“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點撥:面對崇山峻嶺,紅軍不是愁怨和失望,而充滿昂揚的鬥志和樂觀的情緒,把很大的困難縮小縮小。運用誇張,突出紅軍戰士藐視困難的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表現了革命者的樂觀主義精神。***

  ②“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寒:a.鐵索橋寒光閃閃;b.橋下驚濤駭浪,令人心驚膽寒;c.瀘定橋之戰的驚險悲壯,驚心動魄。***

  教師激情描述:這“寒”字在紅軍眼裡不寒,因為我中國工農紅軍是一支威武之師,不屈三師。

  [設計理念:抓住“山水”理思路,抓住“不怕”悟主旨,教師適時點撥,學生全方位地理解詩句,感受長征精神。對“寒”字的理解,教者引導學生從全詩的情感基調出發,體會在紅軍眼裡“寒”字並不寒。]

  8、觀看紅軍爬雪山、過草地、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的錄影。

  9、談觀後感。

  [設計理念:直觀感受,深入體會,結合詩歌的錄影,使學生有感而發。]

  10、再讀詩,

  讀出豪邁,讀出無畏和樂觀。***指讀、齊讀***

  六、總結全詩。

  1、如果面對這些紅軍戰士,你想說些什麼?

  2、學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收穫呢?

  3、齊背全詩。

  [設計理念:通過想象說話,具體感知、理解詩歌,聯絡實際,加深體會。]

  七、佈置作業。

  蒐集有關紅軍長征中的故事、長征的詩歌,課後交流。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水教學設計
相關知識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七律長征教學設計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愛如茉莉教學設計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鄭和遠航教學設計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二泉映月教學設計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海倫凱勒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半截蠟燭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晏子使楚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楊氏之子教學設計
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絲綢之路教學設計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