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語文教學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教學設計是七年級語文教師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淺談如何引領學生“智慧”地學習語文

  論文摘要:淺談如何引領學生“智慧”地學習語文

  論文關鍵詞 引領 學生 智慧 學習 語文

  資訊時代,母語教育有兩大要務須完成:資訊的共享性,要求目前的母語教育須提升學生對語言規律的把握能力;社會的娛樂化和文化的快餐性,要求母語教育須幫助學生構建必要的語言系統。然而,當下一線的母語教育,卻面臨諸多層面的壓力和困惑:如何才能提升學生對語言規律的把握能力?如何才能幫助學生構建必要的語言系統?怎樣才算是抓住了語文教育的本質?怎樣才能使提高語文考試質量與提高學生語文素養之間不產生矛盾?

  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訓,這就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且要引導學生“智慧”的學習語文。我們語文教學,不單單是教學生知識,更多地是教他們怎樣去理解知識、運用知識、創新知識。於是,我就如何激發學生“智慧”的學習語文做了以下的嘗試:

  第一步,讓學生在生活中廣泛汲取知識,學會積累。

  朱熹曾說:“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語文源於生活,離開了生活,它就成了無本之源、無米之飲,生活的源泉、時代的資訊與學生的思想也最容易溝通,所以除讓學生博覽群書外,老師要還學生一個完整的多彩的生活,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生活,如爬山、訪問等,因為書本的儲蓄和生活體驗的積儲同等重要。

  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這樣學生才有話可說。可要求學生寫觀察日記,記錄豐富多彩、變化無窮的生活,為寫作積累充足的素材。為學生開出課外閱讀書目及適合他們的報章雜誌,幫助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計劃並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如在書中圈點批註,要求學生堅持寫讀書筆記,摘抄出精彩的內容,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經過這樣的指導與訓練,學生慢慢將生活與寫作聯絡了起來,畢竟作文不是空船,它承載著思想和情感,艙內必須有真貨和新貨。有了足夠的認知和感性材料的積累,加上一定的語言表達技巧和材料加工技巧,學生就有了讓作文之船自主自由遨遊的可能,它將在想象之帆指引下駛向一片蔚藍無邊的世界。

  第二步,運用聯想和想象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想象是指在原有的記憶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形象的一種心理活動。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智力進化的源泉,沒有想象力不可能有創造。”的確如此,對文學而言,可以說沒有想象,就沒有美感,而想象的起點往往又是聯想***由一事物到另一事物的心理過程***,故要求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對文章進行創新性的思維,乘上想象的翅膀體會文學的美。

  在學《山居秋暝》時,學生對“空山新雨後”的理解始終有些困難,縱觀全詩來看,此山並不空,有樹、有月、石、有水、有人,但作者為什麼要說它“空”呢?這時我引導學生聯絡王維此時已隱居的生活背景,物流管理畢業論文這兒的“空”就不是尋常意義上的物空,而是禪空,是詩人內心已達到一種虛空狀態,全詩就籠罩在一個“空”的氛圍裡。在此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去想象“明月松山照,清泉石上流”這聯千古名句所展現的畫面美:那輕柔的月光,那黝黑的松林明暗交錯中恬淡的舒展,那淺淺的清泉,在青石上緩緩流淌的從容,無一不釋放出一種絕世的空靈美。但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我們看不到一點作者的主觀情緒流露,一切在作者看來都是外在之景,或者說這本身就是純客觀的自然之景。這樣通過想象讓學生學會揣摩詩中之景以及詩歌表達的意境,把有我之景與無我之景結合起來,縮短詩的時空感。美在詩歌的誦讀中,自然而然傾瀉。

  看來學生是可以想象的,能夠想象的。學生愛讀精美的詩詞,在學《如夢令》時,學生們更是口不擇言地描繪出青年李清照的服飾,表情動作,並設定了相關的各種映襯背景表現人物的心情。有學生說小時侯她就特痴愛“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每每讀到這幾句,眼前就閃現出一個為花而喜,為花而悲、為花而醉、為花而嗔不食人間煙火的柔美女子,在那片綠肥紅瘦的掩映下流露出淡淡的醉人之美。想象絕不單是一個“美”字所能囊括的,通過想象,我們看到了五柳先生悠然的仙姿,嘆止的遺風;看到了太白神奇的酒量,浪漫的情懷;放翁之雄放淒涼;易安居士之飄逸悽苦;徐志摩之柔情沉重……想象,引領我們去穿越時空,重新去度量人類,再識生活之美。

  以上這些都是再現想象,即在藝術欣賞和表演藝術家的由文學指令碼到舞臺形象的再創造過程中,審美反映和審美創造主體要受到被欣賞物件和提供再創造基礎的文學指令碼的規範和約束,要“忠於”被欣賞物件的基本的審美屬性和審美價值,而我們最終要培養學生的是創造性想象,雖然二者都如劉勰所說的“既隨物以宛轉屬採附聲,亦與之而徘徊”,達到“物”與“心”相結合。不同的是,創造性想象的成果可以不受藉以加工、改造和創造的感性材料的自然狀態的約束,它所追求懂得是既不同於原始材料甲,又不同於原始材料乙的更高、更理想的昇華形象,即一種“流連永珍之際,沉吟視聽之區”的浮想聯翩的境地。

  第三步,引導學生走進創造想象的天空

  我用典型例子開始了引導:

  《約翰·克里斯朵夫》中有這樣一段精妙的創造想象***他嬰兒時***:在家裡,坐在地上,把手抓住腳,他才決定草毯是條船,地磚是條河,他相信走出草毯就得淹死。別人在屋裡走過的時候,全不在意,使他又詫異又生氣。他扯著母親的裙角說:“你瞧,這不是水嗎?幹嗎不從橋上過?”所謂橋是紅色地磚中的一道道溝槽。母親理也不理,照樣走過了。他很生氣,好似一個作家在上演他的作品時看見觀眾在臺下聊天。很細膩的讓讀者看到了嬰兒充滿偉大神奇創造力的想象天地。

  接著,我通過作文指導來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學生作文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字眼“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我的思想飛向了天際,***宇宙、繁星等***”“我夢想著……”這些應該說都有想象。但這些想象有些落套。為了讓想象更有生命力,我帶領學生們一起嘗試筆耕的辛酸,一起交流經驗,一起咀嚼語言,於是我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讓學生質疑、求證、修改、推斷、否定,在昇華中自然醞釀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我曾拋給學生“樹”這個話題,讓學生從分析材料構成的因素入手進行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思索,展開想象,進行立意訓練。

  學生立意如下:

  ①綠葉對根的情義或樹高幹尺也忘不了根***對祖國、家鄉、母親的讚美***

  ②在前人種的大樹下乘涼的同時不要忘了為後人種樹。

  ③增強環境憂患意識,保護環境。

  ④十年樹木,百年樹人。

  ⑤要做一棵遮風檔雨的大樹。

  ⑥生命之樹常青。

  ⑦“人要臉、樹要皮”放下面子才是真***不能把面子與尊嚴混為一談***。

  ⑧紮根知識的土壤,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⑨給點陽光,朽木也可雕也。

  於是,一篇篇富有個性色彩的文章問世了:“我不是一棵黃桷樹,因為我沒有她那堅強不屈、頑強拼搏的精神;我也不是一棵銀杏樹,因為我沒有她珍貴的果實,高大的外形。其實我只是一棵不知名的小樹,也許它叫賈柯樹吧”、“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驕傲,無名的小樹也有,它熱愛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它已經活過、拼搏過,它已經為這個世界獻出了它的一片綠,哪怕人生留下了一點點遺憾也已然是幸福”、“一個清王朝覆滅了,一棵代表清王朝權利的樹倒下了。即使再大的權威,到最後也是一場夢。”通過一系列激發學生想象作文的訓練,我發現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塊璞玉,經過老師的打磨必能放射出智慧的光芒。

  與此同時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進行相應的訓練。詩詞賞析課上,有學生根據李清照的《如夢令》展開想象,進行加工和再創造,寫出了自己的體驗:

  如夢令 摘花

  重慶57中初2010級4班 鍾力

  春季百花綻開,

  蝴蝶翩翩舞來。

  春光無限精彩,

  輕摘 輕摘

  唯有花香還在。

  如夢令 往事

  重慶57初中2010級4班 陽蘭

  常記往事如風

  苦心只是難懂

  現今追憶起

  自責 自責

  不懂父母用心良苦

  有了想象興趣的學生,膽子放開了,開始自由輕鬆地操作,這時教師的任務便是和學生一起摸索“新穎想象”之路。我常找來一些邏輯思維方面的材料,特別是讓學生訓練擴散思維,逆向思維。有一次秋季的午後,我指著太陽問學生:“這是什麼?”開始學生覺得莫名其妙,不就是太陽嗎?我引導學生可展開想象,盡你所能地想象你認為世上最美的事物。有的學生說:是溫暖;有的說:是顏料;論文有的說:是心靈;有的說:是愛;有的說:是理解;有的說:是和平;更有一個說:它是萬紫千紅的春天,是人類走過黑暗、冰冷後的豔陽天。創造想象在不期遇中誕生了,美在這一瞬間凝固。如同太白的“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將進酒》***;蘇東坡的“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杜甫的“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贈花卿》***等一樣,無不傳達著驚人的想象,閃耀著人類的智慧之光。

  讓我們用人生的智慧測量語文的體溫,用語文的智慧駕御生活的激情吧!因為語文的終極土壤是一樣的,它的名字就叫智慧。不管身處何方,城鎮還是鄉村,只要我們深深紮根於這片土壤,長出的植物,必定是茁壯的!

  七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論文

  一、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情境藝術

  一節課,孩子們的思維應該是愉悅地向著教學目標流動。要使教學達到這一目的,課堂上我們就必須營造出使思維朝著既定目標流動的心理環境。課堂心理環境,是教學中每一個孩子都具有某一個性特徵而表現出來的一個共同的心理現象,它包括對學習的慾望、情感、體驗和興趣等。因為文學作品一般是反映社會生活的,它具有很強的生動性、感染性和思想性,對課文的理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展開豐富的聯想與想象。因此,學習的慾望、情感、體驗和興趣等心理現象,是配合特定思維有效流動的良好心理環境。一節課能否營造出和諧、科學的心理環境,教學方法起著決定性作用。因為孩子們學習的動機源於自身內部的力量,而這種力量常常取決於對需求的滿足。

  我們在課前對孩子們的需求應做好了解。主要方法有:可通過孩子們的日記了解,還可以通過師生交流、談心、發郵件等形式瞭解,也可讓孩子們在教學過程中及時提出。例如講《羚羊木雕》時,孩子們建議:這篇課文內容不難,只是篇幅太長,不知課文的思路與結構,只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行。於是我採納了孩子們的意見,只使用了圖解的教學方法,就使孩子們輕鬆愉悅地上好了這堂課,提高了課堂實效,改變了以往枯燥乏味的課堂局面。

  二、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情感藝術

  課堂教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藝術,它以課堂為載體,以語言為媒介,通過情感的互動,使孩子們有效掌握知識,進而提高能力。從語言方面看,語言是情感交流的一種工具。我們廣大語文老師要真正提高上好每一節課的意識,只要這樣才能使教師樹立起威信,在學生內心深處建立起信任的基礎,讓孩子們認為你是最棒的。由於師生情感上做到了有效統一,孩子們都願意與你親近,都敬佩與尊重你,都願意為您爭光,您還愁教不好他們嗎?

  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匯入藝術

  課堂匯入是課堂教學中的前奏曲和集結號。好的匯入能夠調動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它就像一把開啟孩子們智慧大門的金鑰匙。因此,我們要力求匯入藝術化,為課堂教學的藝術性開啟一個良好的開端。匯入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各有利弊,我們在設計匯入時,一定要根據孩子們的身心特點,依照教學規律,結合教學重點來設計匯入。例如在課堂中,我經常使用“直觀教具”匯入法,有效激發孩子們去探討課文。初中階段的孩子,還偏重於感性認識,他們正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根據這一身心特點,在課堂上應積極採用直觀教具匯入。例如講《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一課時,我就準備了五個不同的圖形進課堂匯入新課,這樣就極大調動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出問題,一步步地引導孩子們得出答案,最後圓滿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語言藝術

  語言藝術是衡量語文教師教學素養的重要標誌。語言藝術要求我們語言要活潑、流利、動聽,能聽於耳、記於心,對孩子們具有有效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教學語言的藝術性,會調動孩子們學習語言的興趣,同時也能提高他們對教師的好感,進而樹立老師在孩子們心中的威信。我們的語言要幽默激趣,要善於傳情達意,要親切動人,要積極健康,能夠給孩子們傳遞一種積極向上的正能量。同時我們教師語言的規範性,能對孩子們正確理解與使用語言起到示範的作用,能夠使課堂教學效率大大提高。

  五、總結

  總而言之,提高課堂教學的藝術性是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的必然要求,我們廣大初中語文教師要積極創造愉悅、輕鬆的課堂環境,加大課堂教學的情感投入,注重新課匯入和教學語言的藝術性,積極充實教學中的藝術因素。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我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和感染力。

  作者:張允 單位:河北省深州市第一中學

  

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七年級語文教學案例反思
相關知識
七年級下體育教學計劃
七年級下美術教學計劃
七年級下歷史教學工作總結
七年級下歷史教學總結
七年級下生物教學總結
七年級下歷史教學設計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級下歷史教學設計
七年級下歷史教學工作小結
七年級下生物教學設計
七年級下地理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