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地理德育計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教師們常說,在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中,做好德育計劃是自己的首要任務。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這是一份你在尋找的資料。

  ***一***

  地理教育的任務是“教書育人”,作為地理教師,我們掌握的地理科學知識是為育人服務的。因此,地理教育如何按照“以德育為核心,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來提高學生整體素質至關重要。本學期在教學方面應著重“以德育為核心,以多媒體為手段,以培養學生素質為目標”搞好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以德育為核心,充分挖掘教材中德育價值,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地理課程標準》中明文規定:地理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因此,在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價值,通過地理知識的傳授,去有意識地感染學生的心靈,使教學過程既順理成章,又具有強烈的教育作用,融德育、智育於一爐。

  二、以多媒體為手段,創設愉悅學習氛圍,提高教學質量

  現在每個班都有電子白板,使用多媒體進行地理教學,大大在改變了傳統教學的資訊傳遞方式,從常規的文字、地圖等表現知識,擴大到聲形並茂、動靜結合的各種影象來表現知識,它能啟迪思維、縮短知識傳授與反饋的過程,多向資訊交流增多。

  三、地理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運用不同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地理邏輯思維。一般而論,地理觀念的描述要運用形象思維,它主要是通過地理感性材料的描述和教師富有情感的生動講述而進行的;地理概念、地理判斷、地理推理多種材料的闡述要運用邏輯思維,其基本過程和形式是分析綜合、抽象概括和判斷推理,它主要反映地理事物的本質屬性,揭示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絡,是一種獲得地理現象規律認識的思維方式,所以它是地理思維中最重要的形式。如在講解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地震時,首先讓學生了解板塊的交界地帶,地殼活動強烈;最後使學生分析日本為什麼多火山地震。

  四、地理想象能力的培養

  想象力是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創造性地形成新事物形象的能力。在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經常運用類比法、分析法、綜合法等啟發學生進行各種想象活動,充分利用各種圖象、模型等,引導學生進行觀察,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相關的地

  理表象。如通過觀察太陽系示意圖,使學生在大腦中形成太陽及其結構的形象。再如運用學生看過的各種河流的形象,經過取捨和重新組合,形成尚未見過的亞馬孫河、密西西比河、剛果河等河流的形象。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方面要啟發學生大膽想象或幻想,同時又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和具體的點撥,啟迪其智慧,通過比喻、分析、聯絡和引伸展開想象,以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五、記憶能力的培養

  記憶力是識記和再現的能力。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記憶力,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展開:

  1. 啟發學生熱愛地理,使之樂於記憶。因此,結合教學內容開展豐富而有趣的教學活動,是培養學生記憶力的關鍵。如在進行中國地理行政區劃教學時,採用“順口溜”或“三字經”,都能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記憶效果也非常好。

  2. 依據學生的記憶特點,培養學生記憶能力。中學生的記憶以意義記憶為主,因此,對需要記憶的地理事物儘可能賦予新的意義。如我國黑龍江省的煤礦***鶴崗、雞西和雙鴨山等***都與動物有關;俄羅斯的地名後多帶有“格勒”、“斯克”等音節,荷蘭的兩大港口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均有“特丹”音節。

  3. 培養良好的記憶方法,使之善於記憶。充分聯想,把握特徵是培養記憶能力的好辦法。如地球的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可聯想到“五一節”;南亞地理特徵:三大地形區、三大河流、三種氣候和三種國家等,可聯想到“三”;我國的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的分佈猶如一個正“品”字。通過聯想使學生牢記這些地理特徵,也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如喜馬拉雅山的“高”,安第斯山脈的“長”,五大湖的“大”,貝加爾湖的“深”。亦可運用地理謎語、詩歌、假想旅遊等方法進行強化記憶。即物象是記憶的根本,聯想是記憶關鍵,理解是記憶的嚮導,諧音是記憶的竅門,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記憶能力。

  六、地理創新能力的培養

  地理創新能力主要是利用學過的地理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提出自己新穎、獨特的地理觀念、建議和設想的能力。一般在教學過程中,常用活動課本形式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在學習地圖和地球儀等有關知識後,利用乒乓球來製作地球儀。同時,利用學生熟悉的所在地城鎮佈局情況,畫出其所在地城鎮分

  布圖,在教師的指導下,幫助學生分析其所在地城鎮佈局是否合理,如不合理,讓同學們再重新畫一幅圖。不僅培養了學生對地球儀和地圖等知識的理解,而且還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

  七、以提高學生素質為目標,培養學生的地理綜合能力

  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使學生掌握系統的地理知識以外,還應注意有目的、有意識地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使學生獲得較高的發展水平,並掌握獨立思考,獨立研究的本領。在地理教學中滲透學法指導,注重引導學生學會認識自己,認識所學內容。每當學習新的一章一節的時候,都要提醒學生審視所學內容的型別、特點、性質和難度,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其次,是注重引導學生歸納、分析和整理知識,使知識系統化和層次化,有利於知識的記憶和掌握,避免一味地死記硬背。

  總之,“地理知識教育、智力和能力的培養、思想政治教育是地理課堂教學的三大任務。”在完成三大任務的同時,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方法、途徑,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通過地理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地理環境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偉大意義,進而珍惜自然、保護自然。在地理教學中,決不能僅僅傳授學科基礎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教育學生如何做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

  本學期,我任七年級一個班的家鄉教學。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地理》是研究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地理環境以及人類活動與地理環境關係的一門科學,在學習中不但要了解掌握相關的基本知識,還要懂得一些相關的育人思想。因此,地理教學在向學生傳授地理知識教育的同時,也必須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即在教學中進行德育滲透。

  一、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 地理教材中的內容是地理教育和思想滲透的依據基礎,但是教材在編寫時,由於時間、條件的限制,對於發展中的某些現象和問題沒有開採和捕捉到,所以在充分發揮教材本身教育因素的同時,必須緊密聯絡實際深入挖掘教材,補充必要的、趣味化的材料,增強教學的感染力、吸引力和說服力。我們在聯絡實際時,決不能脫離教材懸空說教。具體內容是:聯絡黨的方針政策、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世界各國發展現狀、國內外重大的政治事件、聯絡鄉土人情等。

  二、加強鄉土地理教學滲透德育教育 家鄉是我們成長的搖籃,她是看得見、感受得到、摸得著的地方。通過親身的感受人們對自己的家鄉總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杜甫有“霜從白露起,月是故鄉明”的絕句,歌曲 中讚美家鄉的更是舉不勝舉。由此可見,愛家鄉之情人皆有之。因此,通過鄉土地理教學,可使學生深刻地瞭解家鄉、深切地熱愛家鄉,自然會萌發建設家鄉的強烈願望,而愛國之心與愛家鄉之情是息息相通,進而昇華為熱愛和建設偉大祖國的崇高理想。

  三、適當運用比較法的有效途徑 地理教學中的大量事實材料,對從中比較所得的結論,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學生易於接受,迅速改變觀念,教育效果自然明顯。但要注意,對比的事物要具有類比性。

  四、適時運用地理課外活動教育 地理學是科學的、系統的、現實存在墊片所以說地理課外活動能取得課堂教學所無法想象的德育滲透效果。地理課外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如召開有關地理的主題班會,進行旅遊觀光,時事地理報告會,參觀訪問、觀看有關的影視、錄象等都是進行德育滲透的極佳方式;

  同時還可以因地制宜開展地理知識競賽、地理活動展覽、地理牆報、校刊物、地理教具、地理標本等,在這些活動中,必須有一個或幾個素質結構完善的“導遊”來指導和講解。這個“導遊”就是我們的教師。

  五、德育滲透在教學中的計劃性、層次性和連貫性 地理教學中的德育內容廣泛而不集中,不具體,因此德育滲透要有一個全面的、系統的、有層次性的計劃。地理教師要深入鑽研教材,開發教材中思想教育的潛力。要明確每一章節德育滲透的主要內容,遵循教學原則、設計好教學程式方法,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德育滲透,同時注意不要使德育滲透“成人化”、“呆板化”要有層次階梯性貼近未成年人進行。

  使整個地理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系統連貫,循序漸進地進行。只有這樣,德育滲透才能夠收到明顯的效果,才能真正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地理知識教育、智力和能力的培養、思想政治教育是地理課堂教學的三大任務。”在完成三大任務的同時,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條件、方法、途徑,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增強學生的愛國熱情。同時通過地理知識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地理環境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偉大意義,進而珍惜自然、保護自然。

  ***三***

  要教好書首先要育好人。做為教師,做好德育工作是自己的首要任務,德育工作的實效性就是要做到入耳、入腦、入心,就是培養學生高尚人格和美好心靈。把德育與智育比做水杯與水,人們總想讓杯子裡的水越來越多,但前提是杯子要越來越大才行,所以提高學生的智育的前提就是要提高學生的德育。

  一、加強教師自身修養,提高自身道德境界

  1、加強自身學習:本學期我認真學習了《科學發展觀學習讀本》以及時時關心國家大事,認真抄寫政治筆記。努力學習教育科學理論,提高履行師德修養的自覺性。學習優秀教師的模範事蹟,“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在心中確立崇高的師德榜樣,昇華自己的師德境界。時刻以教師高尚的道德修養嚴格要求自己。

  2、同事間相互借鑑,共同提高。在一個學校裡,教師之間善於相互學習、借鑑,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這對於教師更好地開展工作和更快地提高師德修養是大有益的,因此,與同事之間相互配合,相互支援,形成良好校園工作環境。

  3、在學生中樹立榜樣作用,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處處做學生的表率,一身垂範,嚴格要求,以自身的道德素養影響著身邊的每一個學生。

  二、以學生為本,加強學生的德育教育

  作為教師不但教好書,更重要的要育人,因此,我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培養:

  1、立足學科教學學科活動滲透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現在學生通過各種不同渠道所得的耳聞目染,其思想認識也已變的逐漸複雜起來。因此作為老師,在這學期中我重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形成,關注學生的感情世界,以語文學科為教育內容,培養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2、學生德育教育的內容要落到實處,要狠抓主渠道。本學期我針對學生的不良行為,要及時引導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並進行對照。教育他們,學生只有言行一致才算得上好的道德品質。

  3、讓德育走進學生的心靈,巧抓機遇,充分利用校內外各種活動不失時機地加強對中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學生在實踐中,把道德認知自覺地轉化為道德行為。提高思想認識,淨化自己的心靈。

  4、真誠地關心學生,與學生共享甘苦,贏得學生的敬愛,師生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情誼。從而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不斷地提高學生德育水平。

  5、抓好常規管理,培養好習慣。

  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首先應從抓好平日的常規管理入手。因此,我要鼓勵他們在頭腦中形成“原來做什麼事情都得有個規矩”的意識,即形成“習慣意識”。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強化訓練。另外還要給予及時地監督、鼓勵、表揚等,使學生解行為的結果和練習的進步情況,及時給予強化。

  

七年級地理答題技巧
七年級地理備課計劃
相關知識
七年級地理德育計劃
八年級地理德育計劃
七年級地理工作計劃
七年級地理複習計劃3篇
七年級地理備課計劃
七年級地理備考計劃
期末七年級地理複習計劃怎麼寫
七年級地理複習計劃範文
八年級地理輔導計劃
上學期高一年級地理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