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第一單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鞏固知識,形成技巧,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第一單元《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1、生字:菜畦qí 皂莢jiá 班蝥máo 系jì一條長繩 拗ǎo過去臃腫yōng zhǒng 攢cuán成 秕bǐ谷 盔甲kuī 錫箔bó 桑葚shèn 人聲鼎dǐng沸 腦髓suǐ 確鑿záo 蟬蛻tuì 倜儻tìtǎng 宿sù儒 收斂liǎn

  2、重點句子背記:①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雲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裡去了。② 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秕穀,棒上系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③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

  3、文學常識:選自《朝花夕拾》,是作者魯迅***原名:周樹人***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體裁***。

  4、對聯:百草園裡賞景捕鳥聽故事,其樂無窮;三味書屋習字畫畫讀課文,別有情趣。

  5、重點段落:

  課文第二段:①中心句***最能概括百草園特點的句子***: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

  ②四件趣事:找蜈蚣、按斑蝥、拔何首烏、摘覆盆子。

  ③寫吃像人形的何首烏可以成仙、美女蛇的傳說的作用:增添百草園的神祕色彩和無限情趣,突出百草園是樂園。④少年魯迅把百草園看成樂園的原因:他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的生活。

  ⑤本段文字寫景順序:由概括全景到突出區域性。

  ⑥“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蟀們在這裡彈琴”中“這裡”是指:短短的泥牆根一帶。

  ⑦小標題:五彩繽紛的樂園。

  ⑧仿寫文句。

  課文第七段:①小標題:雪地捕鳥。段意:寫冬天雪地捕鳥的樂趣。表達方式:記敘、議論。寫作特點:欲揚先抑***作用:突出孩子們愛玩的心理***。

  ②下雪後“只好來捕鳥”的原因:拍雪人和塑雪羅漢無人鑑賞。

  ③詞語解釋:鑑賞***鑑定和欣賞***、人跡罕至***少有人來***、秕穀***長得不飽滿的穀粒***、兩樣***不一樣***、不相宜***不合適,不適合***

  1.作者對百草園的生活與三味書屋中的生活有什麼不同的感受?

  明確:作者認為在百草園中有無窮的樂趣;三昧書屋的生活則是相對枯燥乏味的。文章先後寫了兩種生活。

  2.提問:本段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描寫百草園的事物?表現出了事物的什麼持點?

  明確:這段文字還運用了“比喻”、“擬人”的修辭手法。

  比喻句:“木蓮有蓮房一般的果實”,表現出木蓮果實的形態特點;“如果不怕刺,還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攢成的小球”,表現了覆盆子形狀顏色的美麗。

  擬人句:“油蛉在這裡低唱”,“蟋蟋們在這裡彈琴”,表現出這兩種昆蟲鳴聲的悅耳。

  3.默讀課文第7段,同時找出寫捕鳥方法的動詞,分析使用這些動詞的表現力量。

  明確:作者用“掃、支、撒、系、牽、看、拉”等一連串的動詞,清晰、準確地寫出捕鳥的全過程,表現了兒童好動的性格,對捕鳥的喜好。

  4.朗讀第9段,三個“也許是因為……”這一段字裡行間流露了一種什麼感情?

  明確:這一段用猜測、疑問和無可奈何的語氣,表達了童年的魯迅告別百草園時既無奈又戀戀不捨的感情。

  5.三味書屋的陳設是怎樣的?字裡行間流露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我”對三味書屋和先生的印象又如何呢?

  明確:三味書屋的陳設單調、沉悶。其沉重、壓抑的顏色,與百草園中的“碧綠”“紫紅”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屋裡的陳設就更單調了,只有匾和畫兒,不象百草園中的生機勃勃。 “我”對三味書屋的主人——壽鏡吾先生是很尊敬的,說他是“本城中極方正、質樸、博學的人”。

  

       第一單元《爸爸的花兒落了》

  1、生字:雞毛撣dǎn子 驪lí歌 花圃pǔ 抽屜tì 徘徊pái huái

  2、重點句子背記: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難得是歡聚,惟有別離多。

  3、文學常識:《爸爸的花兒落了》選自《城南舊事》,作者是臺灣作家林海音。

  4、線索:主線是爸爸愛花,副線是畢業典禮。

  5、重點段從“快回家去!快回家去!”到課文結尾:

  ①文中暗示爸爸即將去世的句子: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

  ②“石榴樹大盆底下也有幾粒沒有長成的小石榴”與下文“瘦雞妹妹還在搶燕燕的小玩意兒,弟弟把沙土灌進玻璃瓶裡”相照應。

  ③爸爸是一個嚴厲而不失愛心的人。“爸爸的花兒落了”一語雙關,既指夾竹桃的敗落,又象徵天性愛花的爸爸離開人世,花***夾竹桃***作為線索貫穿全文。

  ④寫弟弟妹妹在玩是為了反襯“我”已經長大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了”原因:A這裡就屬你大了;B爸爸的花兒落了。

  ⑤“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是景物描寫,烘托出悲涼氣氛,為下文交代爸爸去世做鋪墊。

  ⑥“爸爸的花兒落了”,但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原因:在爸爸愛的澆灌和孕育下,我變得成熟而且堅強。

  1.“花”在全文結構中起著怎樣的作用?

  文章也多處寫到花,如開頭由衣襟上的夾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結尾用“垂落的夾竹桃”迴應前文,點出爸爸已不在人間,可以看出“花”是作為線索貫穿小說始末的。

  2.這篇文章以“爸爸的花兒落了”為題,一方面指爸爸種的夾竹桃凋謝了,另一方面則點出了爸爸的離開人世。

  3.伏筆:比如開頭“我”回憶去醫院看望爸爸時,爸爸曾說:“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並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長大了,是不是?”這是一處伏筆。又如當畢業典禮的鐘聲響起後,我突然又想到媽媽爸爸,疑惑“媽媽今早的眼睛為什麼紅腫著”,是在暗示媽媽對爸爸的病情很瞭解,知道他將去世。而畢業典禮結束後,“催著自己,我好像怕趕不上什麼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趕回家去,這恐怕是一種預感。至於寫他進家門以後看到“旁邊的夾竹桃不知什麼時候垂下了好幾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樣”,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將喪父的傷痛推到極致。

  第一單元《醜小鴨》

  選自《安徒生童話故事選》,作者是丹麥童話作家安徒生,啟示:只要不懈追求,努力進取,即使身處逆境,也終能實現自己的理想。“醜小鴨”成為激勵身處逆境的人們不斷進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字詞:訕shàn笑 嫉jí妒

  1.醜小鴨之所以能成為白天鵝,是因為心中有夢,並向著夢想飛翔,命運其實沒有軌道,關鍵在於要有對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

  2.醜小鴨變成白天鵝的原因是什麼嗎?在文找出相應的語句並分析

  關鍵句子: A、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裡去才好。

  B、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高貴的鳥兒……在冬天裡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隻天鵝,就算是生在養鴨場裡也沒有什麼關係。

  D、他到非常難為情……因為一顆好的心是永遠也不會驕傲的。

  3.醜小鴨留給我們什麼樣的啟示呢?

  a、成為“白天鵝,要經過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鵝一般高貴的靈魂。”

  b、命運無軌道,三分天註定,七分靠自己。

  c、在拼搏中才能真正認識自己原來也可以變成“白天鵝”。

  四、《詩兩首》《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選自《普希金詩集》,作者是俄國詩人普希金***要求默寫***;

  《未選擇的路》選自《中外哲理詩精選》,作者是美國詩人弗羅斯特,自然界道路象徵人生道路,告訴我們:要慎重作出人生選擇。

  字詞:懷戀liàn 佇zhù立

  1.詩人在詩中闡明瞭怎樣的人生態度?請結合你感受最深的詩句說說你曾有過的體驗。

  明確:詩中闡明瞭這樣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當生活欺騙了你時,不要悲傷,不要心急;在苦惱的時候要善於忍耐,一切都會過去,我們一定要永葆積極樂觀的心態;生活中不可能沒有痛苦與悲傷,歡樂不會永遠被憂傷所掩蓋,快樂的日子終會到來。

  2.如何理解“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這兩句詩的含義?

  明確:這兩句詩道出了人生體驗中一種極為普遍的感覺。當你經歷磨難之後回想起來反而會覺得很美好。這裡詩人也是在倡導一種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

  3.思考詩中的“路”有什麼含義?

  明確:詩的表面是寫自然界的道路,實則借寫自然界的路來表達詩人對人生之路的思考。這裡其實運用的是文學藝術上常用的象徵手法。

  4.詩人雖然寫了自己所選擇的路,但重點都放在未選擇的路上。詩題也表明了這一點。既然是選擇,為什麼重點又寫未選擇呢?

  明確:這主要是為了深化主題。詩人感嘆人生有許多道路可供選擇,但一個人往往只能走一條路,而還有其它許多條路,因為人生短暫而只能放棄。人生道路的選擇帶有偶然性、隨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讓人想念,更讓人留戀。詩人不寫已選擇的道路,而重在對未選擇的道路發出感嘆,更能打動讀者的心靈,讓人更深入的思考人生的選擇問題。

  5.感悟哲理學了這首詩,你從中悟出了什麼道理?

  明確:答案不求一致,言之有理即可。譬如:人只能選擇一條人生之路,必須慎重;人生道路的選擇,不要隨波逐流,而要經過自己的思考,作出獨立自主的選擇。

  6.分清象徵與比喻的概念。什麼是象徵?象徵跟比喻有什麼區別?

  象徵:用具體的事物表示某種特殊的意義。所謂象徵,就是在文學作品中,明寫甲事物,借寫甲事物暗示乙事物,但甲事物本身作為一種表現手段,一種具體形象,也要求給予充分注意。

  比喻,用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擬想要說的事物,以便表達得更加生動鮮明。

  象徵是一種謀篇立意的手法,比喻則是一種修辭手法,象徵一般要統攝全篇,而比喻只在個別語句、語段中起作用。

  第一單元《傷仲永》

  1、熟練掌握課文翻譯。

  2、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選自《臨川先生集》。

  3、字詞:謁yè 稱chèn前時之聞 泯mǐn然

  4、通假字 :“扳”通“攀”,牽,引。

  5、詞類活用:邑人奇之***對……感到驚奇***;父異焉***對……感到驚異***;父利其然***認為……有利可圖***;賓客其父***以賓客之禮相待***;日扳仲永***每天***

  6、古今異義: 或以錢幣乞之***古義:有的人;今義:或許***文理***古義:文采和道理;今義:表示文章內容或語句方面的條理***稍稍***古義:漸漸;今義:稍微***眾人***古義:常人;今義:許多人,大家***

  7、重要詞語:傷仲永***哀傷、嘆息***世隸耕***屬於***未嘗識書具***曾經***乞之***求取***自為其名***題上***養父母***贍養***收族***團結***立就***完成***稱前時之聞***相當***得為眾人***能夠***彼其受之天也***他***受於人者***被***泯然***消失;泯,消失;然,……的樣子***通悟***通達智慧***賢於材人***賢,勝過;於,比;材人,有才能的人***受之天***先天得到的,天資;受,承受***旁近***附近,鄰居***自是***從此***環謁***四處拜訪***

  8、節奏:①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②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並/自為其名。③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不使學。⑤餘聞之也/久。

  9、閱讀理解:①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三階段:才華初露***自是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才能衰退***不能稱前時之聞***——泯然眾人;

  ②方仲永“泯然眾人”的原因:從方仲永個人情況看,是其父貪圖小利目光短淺而不使學;從道理上說,是沒有受到後天正常的教育。

  ③全文寄託了對仲永哀傷和惋惜之情。開頭寫方仲永身世,意在突出:仲永沒受過詩書的薰陶,也為下文“父利其然也……”埋下伏筆。寫仲永才華初露是為下文做鋪墊。結尾議論,畫龍點睛,深化中心,告訴我們: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更與後天所受的教育和自身的學習有關。

  ④本文按時間順序寫:仲永生五年——明道中——又七年。我們可從本文提取觀點:A方仲永事件說明了後天教育的作用大於先天的智力;B方仲永事件說明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才至關重要。

  ***1***理解幾個用法特殊的詞

  1、“即書詩四句”書:名詞活用為動詞,寫。

  2、“日扳仲永環謁於邑人”日:名詞活用為狀語,每天。

  3、“邑人奇之”奇: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對……感到驚奇。

  4、“稍稍賓客其父”賓客:名詞活用為動詞,把……當賓客招待。

  5、“父利其然也”利:名詞活用為動詞,認為有利。

  ***2***理解幾個詞語

  1、“養父母”養:贍養。 2、“傳一鄉秀才觀之”一鄉:全鄉。

  3、“或以錢幣乞之”或:有的人。 4、邑人:同縣的人

  5、“從先人還家”從:跟從。 6、“前時之聞”:以前聽到的名聲。

  7、“卒之為眾人”卒:最終。眾:普通。

  8、“如此之賢也”賢:***有***才能。

  9、“且為眾人”且:尚且。 10、“固眾人”固:本來。

  ***3***理解下列句式

  1、“不使學”省略句,省略了賓語,即“不使***之***學”:不讓***仲永***學習。

  2、“還自揚州”倒裝句,正確的語序是“自揚州還”: 從揚州回家。

  3、“受之天也”省略句,省略了介詞,即“受之***於***天”:從上天那裡得到或上天賦予的。

  ***4***問題:

  1、方仲永的天資過人,表現在哪裡?在課文中找出原句。

  明確:“忽啼求之”;“即書詩四句”;“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2、方仲永的變化經歷了哪幾個階段?

  明確:第一階段:幼時天資過人  第二階段:十二三歲時才能衰退   第三階段:又過七年後變成平庸之人

  3、方仲永由天資過人變得“泯然眾人”,原因是什麼?用原句回答。你還有什麼新的、獨到的見解嗎?

  明確:從方仲永個人情況來看,原因是其父“不使學”;從道理上來說,原因是“其受於人者不至”。

  4、最後一段作者講了什麼道理?

  明確:天資好的人,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變成普通的人,那些天資平常的人,如不接受教育,連普通人都趕不上了。

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第三單元
人教版初二歷史下冊第一單元複習提綱
相關知識
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第一單元
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第二單元
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第六單元
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第五單元
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第四單元
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第三單元
八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總結蘇教版
七年級上冊語文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下冊語文知識點
七年級下冊語文作業本答案第三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