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北師大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3日

  不管什麼時候,學習七年級歷史知識都不晚。學習要有三心,一信心,二決心,三恆心。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一***

  1、目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發現於雲南省元謀縣的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京周口店的原始人類,距今約70萬—20萬年。

  3、北京人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但已經能直立行走,上肢基本具備了現代人的特點,這些變化說明勞動在從猿向人的進化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4、北京人已經學會使用天然火。北京人會製造和使用石器***舊石器時代***,過著群居生活。

  5、半坡聚落位於陝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約6000多年,是黃河流域的代表。半坡居民是最早種植粟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還發明瞭彩陶,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

  6、河姆渡聚落位於浙江餘姚河姆渡村,距今約7000年,是長江流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是最早種植水稻的居民,普遍使用磨製石器,住的是幹欄式的房屋。

  7、炎帝號稱神農氏,是中華原始農業和醫藥學的創始人。

  8、 炎帝、黃帝部落結成聯盟,形成了後來華夏族的主體。

  9、炎帝和黃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

  10、通過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的辦法,稱為“禪讓”。堯、舜、禹是通過禪讓制度繼承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的。

  11、禹的主要功績是治水,他採用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結合的方法治水,取得了成功,被人們尊稱為“大禹”。

  12、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國家。他的兒子啟繼承父位,開始了“家天下”的歷史。從此,王位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13、夏朝最後一個國王桀,奢侈殘暴。約公元前1600年,商部落首領湯起兵打敗了桀,建立商朝,定都在亳。約公元前130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遷到殷後,商朝統治穩定下,史稱“盤庚遷殷”。因此,後代又把商朝稱為殷。

  14、商朝最後一個國王是紂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經牧野之戰滅商,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史稱西周。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鎬京,殺死周幽王,西周滅亡。

  15、公元前21世紀比公元21世紀早4100年。

  16、西周為了加強對各地的統治,實行分封制。在王位繼承上,實行嫡長子繼承製。

  ***1***分封制的主要內容有:

  ①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個諸侯,稱為“授民授疆土”;②規定了受封諸侯拱衛王室的義務。

  ***2***分封制的主要作用有:

  加強了周王室與各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絡,密切了同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係,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交流。

  17、夏商西周社會以血緣親疏關係區分尊卑等級,主要有貴族、平民和奴隸三個等級。

  ***1***貴族包括周王、諸侯、卿大夫和士,構成統治階級。

  ***2***平民是農業和手工業生產部門的主要勞動者。

  ***3***奴隸主要來源於戰俘和觸犯刑法的罪徒,毫無人身自由。

  18、夏商西周國家統治人民的兩種手段:軍隊、刑法的暴力鎮壓和思想上的禮儀教化。

  1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洛陽***,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和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兩個時期。

  20、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

  ***二***

  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春秋時期鐵器牛耕***戰國開始使用兩牛牽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廣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個體生產成為可能。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新興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

  ★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主張執照現實需要改變治理國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舊。

  原因:富國強兵內容:集權:編制戶口,加強刑罰;推行縣制;

  富國:獎勵生產;承認土地私有;統一度量衡;

  強兵:獎勵軍功

  成敗:一場改革的成功或失敗的標準,不在於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於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商鞅最後被處死了,但變法取得了成功。因為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意義***。

  啟發:改革措施要正確、改革應順應歷史潮流等。

  甲骨文與青銅器

  ★商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銅、錫、鉛的合金。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第十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孔子:儒家學說創始人。《論語》

  思想家:仁、禮。提倡為政以德。教育家:創辦私學;有教無類;獨立思考;因材施教。

  ★百家爭鳴:墨家:“兼愛”“非攻”。法家:“法治”,加強中央集權。

  儒家:“民貴”“君輕”。道家:道法自然。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發展。

  ★出現原因: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鎮興盛,傳統的社會秩序受到猛烈衝擊。在各國競相改革的風潮中,擁有文化知識的士人四處遊說、講學,極大地開闊了視野,促使了他們獨立思考和創造性地探索。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湧現出一批做出了開創性貢獻的學術大師,形成了思想領域中百家爭鳴的局面。

  ★損害公物/治理班級: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能及時解決問題是最好的方法;說服教育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懲罰不是萬能的,只是解決問題的輔助手段。三者都有合理的成分,但都不是絕對有效的,不應該互相排斥、互相對立。不同的方法適用於不同的物件,不同階段不同方法發揮的作用不同。

  ★韓非的法家思想在戰國時期最有用:戰國時期,我國處於奴隸制進一步崩潰和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在這種形勢下,韓非子提出的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後必勝今;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法治”等思想符合當時歷史發展趨勢,又符合封建統治者建立中央集權的需要。秦統一前後的許多措施,就是韓非子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三***

  秦帝國的興亡

  ★秦的統一: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六國無力抵禦秦國的攻勢。

  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後兼併韓趙魏楚燕齊。建立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都咸陽。

  ★秦的滅亡:公元前209年夏,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國曆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公元前207年,項羽鉅鹿之戰。劉邦攻取咸陽,秦朝滅亡。

  公元前206—202年,楚漢之爭。劉邦建立漢朝,都長安。西漢開始。

  ★秦統一背景:⑴戰國以來,統一成為大勢所趨。⑵商鞅變法以後,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⑶秦採用了有效的軍事策略——連橫破了六國的合縱。長平之戰後六國再無力抵禦秦的攻勢。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統一意義:⑴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⑵秦統一後,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⑶秦王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強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絡,這些措施沿襲了兩千多年,為我國的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

七年級下冊歷史知識結構圖片
川教社歷史七年級下冊知識點回顧
相關知識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北師大版
湖南七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
初中八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初中八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人教版
北師大版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
北師大版九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
初中一年級歷史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歷史下冊複習題北師大版
初一下冊政治知識點總結北師大版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