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單元測試題二單元含參考答案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通過測試,學生能瞭解自己的學習水平,為接下來的學習提供方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高二政治單元測試題二單元

  一、選擇題
  1.太空梭在發射升空後,很快就離開地面。但是在高速執行的機艙內,航天員的身體相對於機艙來說,其位置是保持不變的。這說明*** ***
  A.事物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會運動    B.在特殊情況下,靜止不一定是有條件的
  C.在一定條件下,事物有相對靜止的一面 D.運動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2.2010年10月25日,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發生7.2級地震並引發海嘯,造成嚴重人員傷亡與財產損失。地震的發生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是因為*** ***
  A.物質與運動不可分割 B.自然界的運動規律是客觀的
  C.人類在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 D.意識不可能對事物作出超前反映
  3.2010年11月3日,據《人民日報》報道,經過3年的艱苦研究和反覆試驗,中國首例轉基因獼猴近日在雲南昆明培育成功。這標誌著中國科學家在非人靈長類轉基因動物研究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未來人類重大疾病的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堅實基礎。材料反映的哲理主要是*** ***
  ①意識是客觀存在在人腦中的正確反映 ②人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
  ③人類已認識到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④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4.新世紀、新階段,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認認真真學習、老老實實做人。這體現的認識論道理是*** ***
  A.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B.要重視意識的作用和精神的力量,抵制和克服錯誤的意識
  C.要努力樹立正確的認識,努力學習真理與科學理論
  D.認識具有反覆性
  5.2010年10月11日,我國第26次南極考察隊從上海啟程。這次行程除執行長城站、中山站的常規科學考察和後勤保障任務外,還將重點進行崑崙站和格羅夫山的內陸科學考察,任務十分艱鉅。材料說明*** ***
  ①人們要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中有所建樹,就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
  ②世界上沒有不可認識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認識的事物
  ③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
  ④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下列說法與“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所蘊含的哲學寓意一致的是*** ***
  A.心外無物          B.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C.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D.對症下藥,因地制宜
  7.內蒙古包頭市號稱“稀土之都”。然而,多年來,包頭市的稀土產業給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包頭市許多稀土中小企業無環保設施,隨意排放“三廢”,造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當地生態遭到破壞。這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
  ①自然界是客觀的,要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界和諧相處
  ②規律是客觀的,要按客觀規律辦事,否則會受到規律的懲罰
  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要積極參加社會實踐
  ④要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下面關於物質與運動的關係說法正確的是*** ***
  A.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B.思維運動的主體是精神
  C.動中有靜,靜中有動  D.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
  9.要堅持科教興國戰略,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建設創新型國家要求我們必須做到*** ***
  ①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②不斷解放思想,開拓創新,與時俱進
  ③求真務實,正確認識和把握國情 ④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一個過程,不會一蹴而就,也難以一帆風順,只要雙方把握兩岸關係的現狀、特點及規律,妥善謀劃,雙贏的目標一定會實現。這體現了*** ***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於運動和變化之中
  ②我們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改造規律,造福人類
  ③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
  ④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1.“望梅不能止渴。”從物質與意識的關係來看,這是因為*** ***
  ①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不等於事物自身
  ②在一定條件下,意識也可能決定物質
  ③觀念的東西不能代替物質的東西
  ④人腦並非意識產生的生理基礎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2.“談虎色變”是說被虎咬過的人才知道虎的厲害。比喻一旦提到可怕的事情就會情緒緊張起來,連臉色都變了,但對動物“談虎”卻不能使其“色變”。這體現的哲理是*** ***
  ①實踐決定認識      ②意識是人腦特有的機能
  ③動物的意識水平比人類差 ④動物沒有第一訊號系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13.在魯迅看來,文化的發展“如長江大河的流行,無法遏止,假使能夠遏止,那就成為死水,縱不幹涸,也必腐敗的。”這一比喻蘊涵的哲理是*** ***
  A.事物變化無常           B.事物的運動是絕對的
  C.自然物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 D.人在自然介面前無能為力
  14.《三國演義》寫盡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沒有寫到手槍;《封神榜》寫盡了商紂宮廷的奢華,卻沒有提到網際網路、高爾夫。這是因為*** ***
  A.意識無法反映未來 B.意識活動沒有主動創造性
  C.人的意識無法把握事物的本質 D.意識的內容來源於客觀存在
  15.下圖是我國月球探測工程標誌。該標誌的創作者用韻味十足的書法線條和帶有一定象形意味的腳丫,組合成篆書“月”字,暗寓龍的傳人登月的夢想。從哲學上看,這一標誌的創作說明*** ***
  ①人為事物的聯絡是主觀臆造的 ②來源於藝術家的創意
  ③是意識能動性的充分體現   ④人為事物的聯絡具有客觀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6.“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些充滿深圳城市精神氣質的“深圳觀念”,指引和造就著今日深圳的輝煌。這表明 *** ***
  ①觀念能夠給人和社會以巨大的影響 ②觀念總是推動社會和人的進步與發展
  ③實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為和目的 ④要倡導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7.“坐看雲起時,行到水窮處。”短短十個字,就把我們帶人到一種空靈恬淡的意境中。從哲學角度看,這種意境*** ***
  A.因意識的相對獨立性而具有直接現實性
  B.必須藉助現實的景物作為載體
  C.意境的設定有時可以擺脫事物規律的制約
  D.意境創作的靈感源於作者的主觀想象
  18. “在當代中國,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本質要求,就是堅持科學發展”,“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把科學發展作為主題,第一次在五年規劃中明確提出來,標誌著對中國發展規律的認識進一步昇華。中國共產黨對發展規律的認識進一步昇華說明*** ***
  A.堅持了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B.認識對實踐有能動作用
  C.認識具有無限性  D.事物的運動是無條件的
  2010年11月1日,國務院決定在全國開展第六次人口入戶登記普查活動。早在1957年馬寅初著的《新人口論》一書中,主張實行計劃生育,避免人口的無節制增長。但他的主張卻遭到批判。53年後的今天,客觀事實證明他的理論是正確的,據此回答20~21題。
  19.53年前馬寅初的《新人口論》慘遭批判,而現在計劃生育是我國的基本國策。這一變化說明*** ***
  A.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B.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C.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D.實踐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惟一標準
  20.如果國家當時採納馬寅初的主張,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一定會相對較好。這是因為*** ***
  A一切理論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
  B.理性認識比感性認識更深刻、更全面
  C.科學理論對於人們的實踐有正確的指導作用
  D.理論只有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推動實踐的發展
  21.最近,我國有科學家採用鋁埋藏測年法的技術手段測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約七十七萬年前。此前,根據其他測年法,學術界採信“四五十萬年前”的說法。上述考古研究情況表明 *** ***
  ①有限的實踐活動對認識真理性的檢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侷限性
  ②專家公認的檢驗手段和考古結論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實踐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結論
  ④不同考古結論應不斷接受新的考古實踐的再檢驗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2.“失敗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對我一樣有價值。只有在我知道一切做不好的方法以後,我才能知道做好一件工作的方法是什麼。”從認識論的角度看,這段話表明*** ***
  A.真理是絕對的
  B.在探索真理的過程中,真理和謬誤往往相伴而行
  C.真理和謬誤都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D.真理和謬誤是無法分開的
  在黨中央領導下,內蒙古自治區成立64年來取得了輝煌成就。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得到了巨大成功。據此回答24~25題。
  23.實踐之所以能夠證明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正確性,是因為*** ***
  ①實踐正處在主觀和客觀的交匯點上
  ②實踐是獨立於我們意識之外的客觀實在
  ③實踐要受客觀事物及其運動規律的制約
  ④實踐能夠把主觀和客觀聯絡起來加以比較和對照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24. 深入總結內蒙古自治區64年發展進步的成功經驗,深刻認識實行和堅持民族區域自治的重要性,對鞏固和發展來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加快內蒙古發展的步伐,無疑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這主要表明*** ***
  A.客觀事物自身不能回答認識是否正確
  B.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C.實踐可以把人們頭腦中的觀念變為現實的存在
  D.認識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極其規律的正確反映
  二、非選擇題
  25.2010年10月1日18時59分57秒,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將“嫦娥二號”繞月探測衛星成功發射升空,嫦娥二號將翻開中國探月史上“跨時代的一頁”:中國探月工程將穩步由一期邁入二期。到目前我國已經成功發射了“嫦娥一號、二號”兩顆繞月探測衛星。是我國航天人尊重科學,以科學的精神、科學的理念、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機制推動工作,大膽探索創新、自強不息、勇於超越、埋頭苦幹的結果。
  結合材料,說明我國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的。
  28.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要求,今後五年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面對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必須增強危機意識,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加快構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模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深入貫徹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節約能源,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強度,發展迴圈經濟,推廣低碳技術,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運用唯物論有關知識,談談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合理性。
  29.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是人類誕生以來的兩項基本活動。表中的案例說明了實踐是認識的基礎。請概括表中左邊的材料體現的哲學道理
材料 哲學道理
示例:國務院溫家寶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的制定是根據中央深入到基層調查研究,根據基層經濟建設發展實際情況而確定的。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材料一 恩格斯說:“社會一旦有技術上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會比十所大學更能把科學推向前進。”“資產階級為了發展工業生產,需要科學來查明自然物體的物理特性,弄清自然力的作用方式。”  
材料二 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它的理論厚度是0.335奈米,只有一個原子厚。2004年之前的60多年裡,科學家普遍認為石墨烯這種純粹的二維晶體材料無法穩定存在,有些“不信邪”的科學家曾試圖製備石墨烯,都以失敗告終。2004年,海姆和諾沃肖洛夫兩位科學家在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實驗室用“機械微應力技術”製成石墨烯,同年10月對此發表了一篇論文。
材料三 “造燭為照明,求知為運用。學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種,終無收穫。”
  30.在新形勢下,全黨必須緊密結合我國國情和時代特徵大力推進理論創新,在實踐中檢驗真理、發展真理,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把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作為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抓緊、抓好。
  結合唯物論和認識論的有關知識,談談你對“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的認識。

  

  1.C 2.B 3.B 4.C 5.C 6.C 7.A 8.D 9.D 10.D 11.A 12.A 13.B 14.D 15.D 16.D 17.B 18.C 19.D 20.C 21.D 22.B 23.B 24.B
  25.①規律具有客觀性,要求我們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我國航天人尊重科學,以科學的精神、科學的理念、科學的方法、科學的機制推動工作,做到了按客觀規律辦事。②認識和利用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航天人大膽探索創新,自強不息,勇於超越、埋頭苦幹,充分發揮了主觀能動性。
  26.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從我國資源、環境所面臨的現狀和能源資源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面臨的矛盾這一實際出發作出的戰略決策。②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按客觀規律辦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尊重客觀規律,從能源資源和社會發展的客觀實際出發作出的必然選擇。
  29.材料一:①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材料二:②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
  材料三:③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30.①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發展起推動作用,這就要求我們堅持正確意識的指導。真理是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追求和發展真理。②人的認識過程具有反覆性、無限性和上升性,所以我們要不斷地追求和發展真理。③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所以我們要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④在追求真理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⑤與進俱進,開拓創新,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和永恆的使命。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六課測試題和參考答案
高二政治期中測試卷和參考答案
相關知識
高二政治期末測試題及答案
高一政治期末測試題目和答案
人教版高一政治綜合測試題及答案
深圳高一語文我心歸去同步練習含參考答案
高二政治必修四一單元測試含參考答案
高二政治單元測試題二單元含參考答案
高二政治期中測試卷和參考答案
高二政治期中測試答案
蕪湖市初二下冊政治期末測試題及答案
仙遊縣初二下冊政治期末測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