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陶淵明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3日

  在國內外大多數讀者心目中,陶淵明是完美的人格偶像。小編整理了一些,有興趣的親可以來閱讀一下!

  篇1

  說到陶淵明,人們就會想到《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和《歸去來兮辭》,還有那令人嚮往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神仙般生活。人所共知,他是一位偉大的詩人,留有膾炙人口的傳世名篇,他還帶有一種濃厚的唯心思想——“心遠地自偏”。

  要談陶淵明,就不得不落俗套,談東晉舉賢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權貴,門閥制度極其嚴酷的社會環境。的確,“舉賢不出士族”對於貧寒人家的子弟是很不公平,但陶淵明不同,他的曾祖父是東晉的開國元勳陶侃,他的祖父、父親均作過太守,他的家庭環境不知道比他曾祖父當年好出多少。陶侃的出生是地地道道的下品,他家境窮苦,父親早死,靠母親拉扯長大。當大戶人家的子弟範逵來訪,就有了“陶母剪髮”的佳話,陶侃的家境可見一斑。之後有了範逵的推薦,使得他從“江湖只遠”到“廟堂只高”。但到了洛陽後的陶侃並不受重視,連有識人之稱的宰相張華都不將他放在眼裡,儘管在與陶侃談話後覺得他的確不一般,但也並不重用他。就是這麼個到處碰壁的陶侃,抓住歷史時機,憑藉軍事才華,成為東晉的開國元勳,還差一點兒再次使“金陵王氣黯然收”。

  作為陶侃後人的陶淵明,雖說少年時代過的也是“自餘為人,逢運之貧。簞瓢屢罄,希谷冬陳。”的日子,但他也有“大濟於蒼生”的雄心壯志。既然如此,為什麼先作江州祭酒,不久,因“不堪吏職”便辭官而歸,之後州府召他任主簿,他不肯就職,在家中閒居了六、七年呢?難道在家賦閒就可以實現“大濟於蒼生”的雄心壯志了!也許是他覺得這官銜太小,不足以實現自己的抱負,也罷。那三十六歲時,作荊州刺史桓玄的僚佐,不久,又辭官歸隱。四十歲時,出任鎮軍劉裕的參軍,後又作建威、江州刺史劉敬宣的參軍,四十一歲辭歸又是為何道理?仍是這些職位不足以令他安身?想他曾祖當年,在廬江太守張夔手下,乾的盡是苦差使,這樣的人,能不得到上司的賞識嗎?而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向鄉小兒”解綬辭官卻是一種消極的表現!不知歷代的騷人墨客,怎會對此稱道不已?試想,一個懷著“大濟於蒼生”這樣崇高理想的人,會隨隨便便放棄一個又一個的從政機會,“解綬辭官”就是為了不為五斗米折腰這麼一個個人的原因?那我可以說,陶淵明所謂的雄心壯志都是假的,他只是一個自私的人,想到的只有自己罷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句話很對,當時的陶淵明雖不能兼善天下,卻可以兼善一方——至少他還是個彭澤縣令,民之父母。官場的確黑暗,可不能因為要遠離這些黑暗而拋棄了自己的志向。“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陶淵明這樣的只能算是小隱——真正的“隱”是用自己潔淨的身軀去為自己的理想奮鬥,去為國家獻力,以心靈的潔淨洗去黑暗的汙濁!

  篇2

  “靖節先生”、“真正的隱士”、“士大夫的精神歸宿”,一直都是我所聽到的讚美之詞,對陶淵明的評價向來是極高的,他沒有像秦檜一樣受盡世人的唾罵,也沒有像曹玄德一樣所受褒貶不一。自古就有李白“何時到慄裡,一見平生親”的仰慕、杜甫“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的欣賞和白居易“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的敬仰。在老師的“諄諄教導”和諸多名家的極力讚譽之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便順利成章的成了一代又一代學子筆下最美的田園生活。

  又是陶淵明的一篇名作——《歸去來兮辭》,卻引發了我的另一番感慨……

  小序中說道:餘家貧,不足以自給。因此去做彭澤縣令,後面有提到一句“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單單是這兩句,我就有些疑問了,既然說“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那有為什麼聽別人的勸告入仕呢?“性本愛丘山”又何必在乎家貧?“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所表現出的不為形式所累的精神追求此時就屈服於物質的貧乏了嗎?就連苦中作樂的精神也無影無蹤了?

  按照我的理解,“家貧”只不過是他為自己“慼慼於貧賤,汲汲於富貴”找的藉口而已,畢竟是受過儒家思

  篇3

  “靖節先生”、“真正的隱士”、“士大夫的精神歸宿”,一直都是我所聽到的讚美之詞,對陶淵明的評價向來是極高的,他沒有像秦檜一樣受盡世人的唾罵,也沒有像曹玄德一樣所受褒貶不一。自古就有李白“何時到慄裡,一見平生親”的仰慕、杜甫“此意陶潛解,吾生後汝期”的欣賞和白居易“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的敬仰。在老師的“諄諄教導”和諸多名家的極力讚譽之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便順利成章的成了一代又一代學子筆下最美的田園生活。

  又是陶淵明的一篇名作——《歸去來兮辭》,卻引發了我的另一番感慨……

  小序中說道:餘家貧,不足以自給。因此去做彭澤縣令,後面有提到一句“親故多勸餘為長吏,脫然有懷”。單單是這兩句,我就有些疑問了,既然說“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那有為什麼聽別人的勸告入仕呢?“性本愛丘山”又何必在乎家貧?“環堵蕭然,不蔽風日;短褐穿結,簟瓢屢空,晏如也”所表現出的不為形式所累的精神追求此時就屈服於物質的貧乏了嗎?就連苦中作樂的精神也無影無蹤了?

  按照我的理解,“家貧”只不過是他為自己“慼慼於貧賤,汲汲於富貴”找的藉口而已,畢竟是受過儒家思

  
的人還:

九年級上冊作文描寫我眼中的曹操
以我眼中的陶淵明為話題九年級作文
相關知識
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陶淵明
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李清照
初二上冊第六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陶淵明
初三上冊語文第六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陶淵明
初三上冊第六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曹操
初三第五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陶淵明
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作文寫我讀書我快樂
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作文寫我愛讀書
九年級上冊語文第六單元作文寫我眼中的魯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