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黃山險的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有人覺得黃山美,有人覺得黃山奇,有人覺得黃山幻,有人卻覺得黃山險。下面就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1:黃山探險

  這一天,我來到了黃山探險。

  來到了黃山,我原本打算先上山,到了山頂再開始我的探險之旅,可是,這座山峰太陡峭了,陡壁似削,石梯陡懸,好像剛踏上去就會掉下來似的,根本到不了山頂,但我是來探險的,只要不怕困難,就會勝利。於是,我便開始了自己的“爬山行動”。但是還沒有爬到半山腰,我就已經累得汗流浹背了。往下一望,怪石嶙峋,讓人看得心驚膽戰。這時,我一不留神,踩了個空,從山坡上滾了下來。不得了!這一摔,一定會把我摔得粉身碎骨的!正在我向老天祈求保佑我平安無事的時候,我感覺好像落在了一個軟綿綿的地方。咦!難道這裡的土地也能變成棉花被?我很好奇,便站起來看,原來我落在了一匹小白馬身上。

  黃山美景在我心目中是一座很大的天國花園,但是看到的黃山美景其實比我想象的還要美:天上飄逸著純淨的白雲,山下生長著鬱鬱蔥蔥的樹,樹旁流淌著清澈見底的河水,這樣的環境讓我多想把黃山的美景全看個遍呀!黃山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用他的手臂將我帶到了山頂,讓我在白雲上看美景。於是我乘著白雲,騰雲駕霧,看到了黃山周圍的山峰,有的像蓮花,有的像火炬,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看到這麼多美景,我真為大自然的能工巧匠和鬼斧神工而叫絕!

  這一天,我來到了黃山探險。

  來到了黃山,我原本打算先上山,到了山頂再開始我的探險之旅,可是,這座山峰太陡峭了,陡壁似削,石梯陡懸,好像剛踏上去就會掉下來似的,根本到不了山頂,但我是來探險的,只要不怕困難,就會勝利。於是,我便開始了自己的“爬山行動”。但是還沒有爬到半山腰,我就已經累得汗流浹背了。往下一望,怪石嶙峋,讓人看得心驚膽戰。這時,我一不留神,踩了個空,從山坡上滾了下來。不得了!這一摔,一定會把我摔得粉身碎骨的!正在我向老天祈求保佑我平安無事的時候,我感覺好像落在了一個軟綿綿的地方。咦!難道這裡的土地也能變成棉花被?

  我很好奇,便站起來看,原來我落在了一匹小白馬身上。

  黃山美景在我心目中是一座很大的天國花園,但是看到的黃山美景其實比我想象的還要美:天上飄逸著純淨的白雲,山下生長著鬱鬱蔥蔥的樹,樹旁流淌著清澈見底的河水,這樣的環境讓我多想把黃山的美景全看個遍呀!黃山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用他的手臂將我帶到了山頂,讓我在白雲上看美景。於是我乘著白雲,騰雲駕霧,看到了黃山周圍的山峰,有的像蓮花,有的像火炬,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看到這麼多美景,我真為大自然的能工巧匠和鬼斧神工而叫絕!

  這一天,我來到了黃山探險。

  來到了黃山,我原本打算先上山,到了山頂再開始我的探險之旅,可是,這座山峰太陡峭了,陡壁似削,石梯陡懸,好像剛踏上去就會掉下來似的,根本到不了山頂,但我是來探險的,只要不怕困難,就會勝利。於是,我便開始了自己的“爬山行動”。但是還沒有爬到半山腰,我就已經累得汗流浹背了。往下一望,怪石嶙峋,讓人看得心驚膽戰。這時,我一不留神,踩了個空,從山坡上滾了下來。不得了!這一摔,一定會把我摔得粉身碎骨的!正在我向老天祈求保佑我平安無事的時候,我感覺好像落在了一個軟綿綿的地方。咦!難道這裡的土地也能變成棉花被?我很好奇,便站起來看,原來我落在了一匹小白馬身上。

  黃山美景在我心目中是一座很大的天國花園,但是看到的黃山美景其實比我想象的還要美:天上飄逸著純淨的白雲,山下生長著鬱鬱蔥蔥的樹,樹旁流淌著清澈見底的河水,這樣的環境讓我多想把黃山的美景全看個遍呀!黃山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用他的手臂將我帶到了山頂,讓我在白雲上看美景。於是我乘著白雲,騰雲駕霧,看到了黃山周圍的山峰,有的像蓮花,有的像火炬,千姿百態,奇形怪狀。看到這麼多美景,我真為大自然的能工巧匠和鬼斧神工而叫絕。

  篇2:黃山記憶

  9月初遊黃山歸來後,我醒來夢裡滿腦子都是黃山雄奇瑰麗的容顏和姿態,早想寫點文字來記錄的黃山之行,可搜腸刮肚苦思冥想也擠不出一點靈動的文字來,只好作罷,

  今天上網瀏覽QQ相簿,看到登黃山時拍攝的那一張張照片,我的心海禁不住蕩起漣漪泛起波瀾,我彷彿又一次登上黃山的石階撫摸著岩石親吻著奇鬆墜入黃山的雲海裡,那麼如醉如痴,那樣流連忘返——

  徐霞客有詩云:“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黃山以奇鬆、怪石、雲海、溫泉“四絕”稱著於世,有“天下第一山”之譽,與黃河、長江、長城一起並列為中華民族精神之象徵。黃山七十二峰,峰峰相連,傲然聳立,峻骨撐天,五座雲海,海海相通,驚濤駭浪,吞吐險峰,奇峰絕壁之上,雲海幽谷之中,黃山鬆鐵骨冰肌偉岸挺拔,奇珍異寶蘊藏山中,飛禽走獸尋歡期間。造物主以神來之筆賦予黃山雄偉秀麗、奪人魂魄的自然景觀和渾厚、迷離、瑰麗的人文景觀,說“天下美景集黃山”把她視為中華民族之魂是當之無愧的。

  我遊黃山,行跡匆匆,一日之間,掠景覽勝,卻已心旌搖曳,震撼至極,寸管拙筆,串聯瑣碎,寫成幾段文字,以資紀念。

  一、奇鬆

  黃山的松樹的確很奇。

  去過黃山的人都知道,黃山遍地是鬆,奇峰絕壁上,斷崖幽谷間,小溪深澗裡,石階小徑上,到處長滿松樹,但真正的黃山鬆卻生長在海拔在800米以上的地方,北坡的黃山鬆生長在海拔1500-1700米處,南坡的生長在海拔1000-1600米處,大多生長在懸崖峭壁奇峰巨石之上。

  自山腰一路登石階而上,仰望黃山巨石間山腰上奇峰頂,一棵棵松樹伸展著碧綠的臂膀,堅韌的屹立著,站成一種風格一種精神,展示著黃山生命的頑強和俊美。黑虎鬆、連理鬆、迎客鬆等風姿綽約儀態各異的松樹,吸引著人們的眼球,引來了不覺得讚歎。

  在遊人的隊伍中,我不甘落後,讚歎和崇拜之情自然必不可少。不過快到山頂的時候我產生了兩個疑問:一是黃山鬆的樹枝為什麼都向山腳的方向伸展?二是黃山鬆在乾涸的巨石絕壁間是如何生長的?這恐怕也要算黃山鬆的奇妙之處了!

  對於第一個問題,一路我都在想,登上光明頂後我終於想明白,也許光明頂是讓人聰明之所在吧。黃山鬆的臂膀之所以伸向山腳,是為了去擁抱和汲取陽光和溫暖,而背面由於巨石和山峰的阻擋很少照射到陽光,樹枝無法生長和延展開來,這就是“向陽花木易逢春”的道理。不過,樹枝都伸向一個方向,失去了平衡黃山鬆為什麼不倒下呢?原來,黃山鬆的樹根在巨石絕壁間扎得很高很深,向上的粗壯的根部和向下的枝條一定程度上還是保持了平衡,這就是無論是大雪紛飛中還是狂風驟雨裡,黃山鬆都能傲然挺立贏得人們讚譽的原因。

  第二個問題,從黃山回來我讀過馮驥才的散文《黃山絕壁鬆》才知道:“這些生長在石縫裡的松樹,根部能夠分泌一種酸性的物質,腐蝕石頭的表面,使其化為養份被自己吸收。為了從石頭裡尋覓生機,也為了牢牢抓住絕壁,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風的撕扯與摧折,它們的根日日夜夜與石頭搏鬥著,最終不可思議地穿入堅如鋼鐵的石體。”讀完這段話,我被黃山鬆頑強的生命力震撼了,這種百折不屈的精神,這種傲骨穿石的氣概,怎能不讓我們敬仰和膜拜呢!

  就這樣,黃山鬆站立著戰鬥著抗爭著,有的如決勝千里的領袖在沉思,有的似屹立潮頭的弄潮兒在搏擊巨浪,有的若飄逸灑脫的文人賢士在揮毫潑墨,朝陽下晚霞中,飛雪間暴雨裡他們始終在挺立著,挺立成一幅水墨畫,站立成一種精神,久久地久久地烙印在一個民族的根部。

  二、怪石

  黃山的岩石的確很怪,不僅怪在能長松樹,更大的程度上是因為造型奇特。

  黃山奇峰,拔地而起,綿延數百里,硃砂色的、丹紅色的、紫褐色的山峰犬牙交錯前擁後簇高矮參差。每座山峰的岩石都各具情態獨領風騷,有的像飛禽,有的像走獸,有的具有仙風道骨,有的貌似傳奇人物,或大或小,都形態別緻,爭相競秀,意趣無窮,讓遊人駐足流連,無意離去。

  有的山峰其實就是一個突兀而起巨石。鰲魚峰遠看如巨大的鰲魚匍匐前行,峰前的幾塊石頭,遠觀狀如海螺獅,相映成趣,形成“鰲魚吃螺螄”、“老鰲下蛋”的景觀,鰲魚峰峰背上又有龜形大石,被人們戲稱“鰲魚馱金龜”。古人有詩云:“東海有巨鰲,何年飛到此;人行穿魚腹,沾衣溼玉髓。”說的就是遊人登鰲魚峰時汗溼衣襟的情景。有“黃山第一峰”之譽的蓮花峰,崖壁陡峭,氣魄雄渾,中央主峰突兀而起,周圍小峰簇擁,宛若初開的蓮花,仰天怒放,頗為壯觀。登上峰頂,如置身雲霄,江河一線,雲天一色,俱在遠眺之中。在晴朗的日子,可以東望天目,西瞻匡廬,北窺九華與長江。雨後初晴,四面八方的雲海盡收眼底,無比壯觀。明代吳悵曾有詩讚曰:“一種青蓮吐絳霞,亭亭玉立淨無瑕。遙看天際浮雲卷,露出峰頂十丈花。”除此之外,老人峰、仙桃峰,筆鋒等大峰自然別有情致,也是黃山極品景緻。

  那些小的岩石,也玲瓏精巧,值得玩味。“猴子觀石”上的“猴石”、“鰲魚吃螺螄”中的“螺螄石”等,塊石大小均在3米以內,如雕如塑,妙趣橫生。有的怪石因觀賞角度改變,景緻隨之變化,具有移布換景的奇趣,如天都峰側的“金雞叫天門”,由天門坎再回首東望,石景變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門溪旁的“喜鵲登梅”,若從皮篷的***處觀之,則又變成了“仙人指路”,從迎客鬆通往蓮花峰的路上,有一塊石頭居然像早期的大哥大手機靜靜地躺在松樹的綠蔭下,據說大家都稱之為“松下”。這些岩石個個巧奪天工,或形似,或神似,惟妙惟肖,妙趣橫生,讓遊人歎為觀止。

  有些石頭,造型之奇特詭異,讓人匪夷所思。有個叫飛來石的景觀,形態之奇特,令人驚歎!一塊高12米,寬8米,厚1。5至2。5米,重約360噸的巨石,竟然穩穩當當地豎立在一塊長約12-15米,寬8-10米的平坦岩石上!兩大岩石之間的接觸面很小,上面豎著的石頭似乎從天外飛來,所以取名“飛來石”。真是鬼斧神奇,天造地設,不禁讓人唏噓不已。

  黃山怪石遍及峰壑巔坡,或兀立峰頂或戲逗坡緣,或與鬆結伴,構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畫卷。在不同天氣不同角度,遊人們可以領略“近看成嶺側成峰”的詩意畫面,一定能夠體悟到“人在畫中游”的感覺來。

  三、雲海

  黃山看雲海,須得有緣人。

  許多人為了觀看黃山雲海,登上黃山後就在房費昂貴的北海賓館住下來,第二天一早登光明頂或者北海觀看雲海,但大多抱憾歸。

  黃山雲海景觀的出現,大多在冬春季節,當夜間氣溫低到一定程度或者下雨,山間積聚了大量的水汽,早上天氣放晴氣溫升高時,山間的水汽升騰起來,形成雲霧,在諸峰之間瀰漫開來,就會形成雲海。這時,如果站在高山之巔俯首雲層時,看到的是漫無邊際的雲,如臨於大海之濱,波起峰湧,浪花飛濺,驚濤拍岸,氣象萬千,蔚為壯觀。

  只可惜這樣的景象很少有人看到,我卻算是有點幸運的人。

  登黃山那天一早,7點左右我們從賓館出發,至景點後從雲谷寺乘纜車至白鵝嶺,從白鵝嶺經北海步行至光明頂時大約上午11是左右,然後從光明頂下來經天海至蓮花峰。在去蓮花峰的路上,晴好的天氣突然變化,如絲如絮的薄霧在山間飄蕩起來,如同天上的仙子在舞動著裙襬,慢慢地慢慢地霧氣越來越濃越積越厚,至蓮花峰時,氤氳而來的雲霧已經瀰漫了山裡的溝溝壑壑吞沒了滿山的黃山鬆。站在蓮花峰上往下看,只見漫天的雲霧隨風飄移,時而上升,時而下墜,時而回旋,時而舒展,變化奇特,景象萬千。漸漸地,雲霧愈加濃厚,茫茫雲海不斷翻滾不斷升騰,似乎要吞噬和淹沒黃山諸峰。諸峰似乎有些膽怯,不斷退讓,忽隱忽現模糊之間看起來宛若漂在雲海上的數十頂硃砂色的、丹紅色的、紫褐色的草帽。

  置身這亦真亦幻的山峰,眼觀高低沉浮波濤洶湧的雲海,我們彷彿到了飄渺朦朧虛幻的仙境,似乎一伸腳就可以踏上雲端,飛天而去。站在這動靜虛實高低沉浮的關節點上,你才會理解黃帝、浮丘公、容成子為什麼會在此成仙,清人吳應蓮為何留下“望中洶湧如驚濤,天風震撼大海潮。有峰高出驚濤上,宛然舟揖隨波漾。風漸起兮波漸湧,一望無涯心震恐。山尖小露如壘石,高處如何同澤國。”的詩篇,什麼是“天人合一”的絕佳境界。在這裡還有什麼心事不能放下!還有什麼煩惱不能忘卻呢!

  能在黃山觀雲海,做一個有緣人,幸甚!

  四、挑夫

  黃山的挑夫的確讓人崇敬。

  黃山奇鬆、怪石、雲海等自然景觀固然讓人如入仙境給人以震撼,而黃山的挑夫會讓你回到現實,看到生存的堅毅和艱難。

  黃山諸峰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其中“蓮花峰”“光明頂”“勝蓮峰”“天都峰”四大高峰海拔都達到1800米。雖然黃山峰峰相通,都開鑿了石階路,但大多逶迤曲折,陡峭險峻,極難行走,一般遊人上山、下山走個來回,就會汗流浹背溼透衣衫,腰痠腿痛,筋疲力盡,小腿肚子像灌了鉛塊一樣的沉重,以至於兩腿沉沉,寸步難行。很難想象,一個人身負重物該如何在這樣的路上行走!

  據說由於黃山山高峰險,黃山景點的建築如賓館、觀景臺、廁所等都是飛機空運材料上去修建的,景區的開發耗費了大量的物力財力。其他的日常用品煤氣、柴油、米麵、水果、零食等都是靠人力肩挑上去的,這些人就是黃山的給養運輸者——挑夫。

  在上山和下山的路上,我碰見了好幾個挑夫和抬滑竿的人。他們的年齡大約都在30歲左右,或膀大腰圓,或清瘦矍鑠,但都穿著背心露著臂膀,一邊的肩上搭著一條毛巾,一邊的肩上挑一根扁擔,扁擔兩頭的用繩子捆著植物油、米麵、果蔬、煤氣等日用品,一手拿一根架扁擔的木杖,低頭看路,躬身走在黃山彎曲陡峭的山道上。走累了,就停下來歇息,把前面的貨物落在石階上,用手中的木杖支撐住扁擔的後部,待保持平衡後,他們把身子往外一抽,用手扶著扁擔,就可以站在原地歇歇腳擦擦汗。稍歇息後,他們先用肩挑上扁擔,再拿掉木杖然後又穩步上路了。由於長期上山、下山挑重物,日積月累,挑夫們的肩膀上、脊樑上都磨出厚厚的肉繭,如果脫下鞋,他們腳下的老繭也一定厚得驚人吧!

  除了專門給山上運輸給養的挑夫外,還有些挑夫拿著扁擔、繩子蹲在上山下山的半道上,遊客的揹包、食品拿不動了,只要付20元小費他們就會幫你挑一程。遊客體力不支或因病出現暈厥嘔吐無法繼續前行時,就需要坐滑桿原路返回或下山。一個滑桿坐一個人,需要兩個人抬,如果遇到身型胖大身體較重的遊客,就得有3-4人來抬,待遊客坐穩後,他們一前一後肩扛著滑桿就上路了,他們抬不動了,半道上就會有接站的輪流把遊客抬到目的地,不過,據說坐滑竿的費用還是挺高的。

  我觀察過,不論是挑夫還是抬滑竿的人他們走路都走得很穩,不急不忙,一步一個腳印,在這逶迤陡峭的山路徐徐前行。而我們這些遊客,毛毛躁躁,腳跟不穩,一段路下來,已是腰痠腿痛,每當這時我就會想到那些挑夫來,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的穩重和堅毅。其實,我們的人生之路何嘗不需要挑夫的精神啊!這樣一想,我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黃山挑夫的穩重堅毅讓我終生難忘。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從山頂至山腰越往下走,景點的日用品食品價格就越低,一根黃瓜在山頂買10元,再往下是8元、5元,在山腳就是3元了,這裡買的不是黃瓜,而是挑夫的辛勞和汗水,越往上走他們付出的汗水越多,東西的價格自然就貴了。

  返回的路上,我坐在山腳路旁的石頭上歇息,一個下山的挑夫也坐在我旁邊休息,他問我們有沒有吃的東西給他一點,我的包裡只剩麵包和餅乾了。我拿出來遞給他,他說這就不用了,他希望能有些流體食物解解渴解解乏,我愛莫能助,就和他攀談起來。一談才知道,這些挑夫一天上一趟山能掙一百塊,上山之前從家裡吃完飯,直到把東西送上山後返回家才能吃飯,而且他說他到山下後還要坐1個小時的大巴車才能回家。看著他黝黑瘦削的面孔,聽著他虛弱的喘氣聲,我心裡一陣酸楚,這些樸實憨厚的挑夫實在太難了。

  不過,他們能挑起黃山的給養,能挑起黃山日出,能挑動黃山之魂,也著實讓人敬佩讓人震撼!

  黃山一日,觀世間之壯觀,讓我目不暇接,大開眼界,感受到了“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魄和豪邁,心靈深處又一次受到了滌盪和震撼,無奈文筆笨拙,詞不達意,只好擱筆收紙作罷。

  但是,大美黃山還會銘刻在我的記憶裡,我還會在夢中還會擁抱她親吻她!

  篇3:黃山遊記

  黃山雄踞安徽南部,它山體獨特,玲瓏巧石,千姿百態,有著泰山的雄偉,華山的陡峭,衡山的煙雲,廬山的飛瀑,雁蕩山的怪石,峨眉山的清涼,是我國著名的山嶽之一。

  我是坐車去黃山的,車子駛進郊區後,一路上雖見山峰連綿起伏,但都平淡無奇。不料剛轉過一個大彎,眼前的景色突變,好象頃刻間拉開了巨大的帷幕。只見那裡峰林如海,闢地摩天,危崖土兀,幽壑縱橫,美不勝收。

  到了黃山腳下,我們休息了十分鐘後,開始了艱難的旅程。我們一路上,爬爬停停,好不容易爬到玉屏樓,只見一棵高大挺拔的松樹聳立在岩石縫中,它的樹幹中部伸出的兩大側恰似一位好客的主人在揮展雙臂,歡迎四方的賓客。導遊介紹道,這是迎客鬆。過了玉屏樓,我們繼續出發,剛走幾步,幾個隊員一屁股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不走了,喘著氣說:“真是累壞我了,早知道不來了。”隊長鼓勵地說:“堅持就是勝利,黃山的美景還在前頭,不走了多可惜啊!你們走不動,我背也要揹你們上去。”他們被隊長的一番話打動了,立刻站了起來,繼續上路了。途中我們經過了黃山第一險一線天。爬一線天時,真可謂是頭頂烈日,腳踏寒冰。要時刻注意著腳下的冰,不然一不小心就會掉下去。我們一個推著一個,終於到達了黃山三大主峰之一光明頂。我撫摩著刻著字的石碑,不禁想起《倚天屠龍記》裡張無忌的明教聖地。

  從光明頂往下看,漫天雲霧悄然而至,穿行於山巒之間,隨風飄移,時而上升,時而回旋,時而舒展,由而展現雲海,雲海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現身時,好像滔滔白浪,淹沒時,深谷溝壑,只露出峰尖,像一座座島在海中沉浮,轉眼間,又波濤起伏,浪花飛濺。望著遠處的群山,我不禁吟起杜甫的詩“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回家的路上,我們都回味著黃山的勝景。黃山它雖沒有富麗堂皇的廟宇,也沒有巨集壯觀的禪院宮苑,全憑自己毫不雕飾的天姿國色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難怪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遊罷黃山後,發出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讚歎。

  

即將到來初二作文
寫黃山的文章
相關知識
寫黃山險的文章
寫映山紅的文章
描寫黃山鬆的作文
描寫山水的文章精選
寫山水的文章
描寫山水的文章
描寫山峰的文章
描寫山村的文章
大作家寫給老師的文章
寫貓和狗的文章一千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