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蘇教版教學反思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語文教學反思是語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可預料情況發生進行的反思以及根據學生學習效果調整教學計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案例,供大家參閱,希望對你有幫助!

  二年級語文蘇教版《梅蘭芳學藝》教學反思

  《梅蘭芳學藝》一文講述了梅蘭芳起初被師傅認為不是唱戲的料子,但他通過勤學苦練,最終成了聞名中外的戲劇大師的故事。這篇課文的文眼就在“勤學苦練”。重在讓學生體會梅蘭芳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就並不是輕而易舉的,勤學苦練可以彌補天生的不足,只要付出努力就能收穫成功。“勤學苦練”一詞概括而抽象,如何使二年級的兒童對其產生真切的體驗和深切的感悟呢?我採用模擬生活情境和聯想生活情境兩種方式,化抽象為具體形象。

  在教學中,我著重讓學生通過朗讀自己感悟,在講到重點字詞的時候,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去感受梅蘭芳的“勤學苦練”。在初讀課文時,讓學生自己找出難理解的字詞,通過理解重點字詞,進而理解全文,體會文章的主旨。我在課件中設定了一些活動的字詞,讓孩子們置換角色,像梅蘭芳一樣去“緊盯”、“注視”,從而產生“苦”與“累”的真切體驗;再讓兒童想象、猜測梅蘭芳練功的時間,有學生說是一年,有學生說是四年,當我告訴他們梅蘭芳整整練了十年時,學生都禁不住“哇”地叫起來。梅蘭芳“勤學苦練”的形象便在其頭腦中鮮活、豐滿起來。不需要太多語言,學生便能意會到文章的文眼。孩子們在這一直觀形象、生動活化的過程中不僅領會了詞義,更受到了情感的薰陶和感染,同時也積累了聯絡生活來理解課文這一寶貴的閱讀經驗。

  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兒童是用形象、聲音、色彩和感覺思維的。”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就是在頭腦中把語言文字還原成客觀事物,從而獲得主觀感受的過程。教師就要有意識地引入生活情境,把語言文字變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

  二年級語文蘇教版《夕陽真美》教學反思

  課文《夕陽真美》是蘇教版小語第三冊的最後一篇,語言生動形象,讀起來給人一種“詩畫合一,身臨其境”的美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點描繪了夕陽西下時天地間壯麗而富有變化的景色,勾勒了一幅幅變化多樣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陽美景圖。

  本文寫了夕陽西下的美麗景象,分為太陽西斜、夕陽下沉、夕陽落山後的三種景象。全文語言優美,描寫細膩。

  夕陽的美表現在豐富多彩的顏色:深藍的天空、漲紅的夕陽的臉,被染成黃色、紅色、紫色的雲,燦爛的霞光,披者夕陽餘暉的西山,滿面紅光的爺爺。夕陽的美也表現在它西下時把“連綿起伏的西山”和“遙遠的天邊”渲染、天地相融的“壯麗”。

  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用簡練的語言交代了什麼時間,誰去幹什麼。幹什麼呢?“看日落”。這與題目《夕陽真美》相照應。

  課文的三至五自然段是本文的重點,寫了夕陽的美麗。讓我感覺夕陽如同一位婀娜多姿的姑娘,她的腳步輕盈而飄逸。不信,你看,起初太陽西斜,接著慢慢往下沉,最後是輕輕地走向西山的背後。她是如此的文靜。文靜之餘又有些羞澀,她先是收起了刺眼的光芒,然後圓圓的臉漲紅了,最後離開時,臉變得更紅了。而這位美麗的姑娘每走一步,都給周圍的“觀眾”帶來美的享受。不信,你瞧,當她西斜時,天空、西山都顯得更壯麗,當她慢慢往下沉時,身邊的雲都變了色,當她走向西山的背後,遙遠的天邊又收穫了霞光。

  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又一次扣題,用爺爺的話說明夕陽真美。並且與第一自然段首尾呼應。文中形容爺爺的一個詞是:“滿面紅光”,這個詞有三層意思,一是形容爺爺的健康,二是突出當時霞光映在爺爺臉上時,他高興的樣子。三是暗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望著”一詞,用得也極其貼切,爺爺看到美麗的夕陽想急於表達出來,所以他就對奶奶說了這句話。同時對奶奶的關愛也溢於言表,這一語雙關的話,也表明他們的晚年生活很充實、快樂。

  針對二年級的學生特點: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永續性差。教學時注意動靜搭配,有張有弛, 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調動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使他們投入文字所描繪的情境中。現在的教材,識字量大,怎樣在有效的時間內解決讀書、識字這個難點,我把生字教學貫穿整個讀的過程,把“讀”的訓練貫穿整個教學。通過把識字教學與理解文字、領會感情三者融為一體。

  讀書的過程就是識字的過程,就是學生積極思維,獲得情感體驗的過程。第一步,讀準字音與讀通課文相結合。第二步,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充分利用語言環境進行生字字音、字義教學。第三步是在通文入境以後,設立一個突破字音、字行的環節,以強化對字音、字形的記憶。紮紮實實抓好識字、寫字、讀書的教學。切實做到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年級語文蘇教版《美麗的丹頂鶴》教學反思

  《美麗的丹頂鶴》一文寫了丹頂鶴的美麗外形及它們每年到黃海之濱越冬的遷徙習性。文章優美,將丹頂鶴寫得栩栩如生,彷彿呼之欲出,引起讀者對丹頂鶴的喜愛,適合朗讀、欣賞。文章將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滲透于丹頂鶴的描繪介紹之中,有利於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教育。

  在這節課上,我努力引領學生進入課文,感受到了丹頂鶴的美麗。

  上課一開始,螢幕上展現了一幅潔白無瑕的丹頂鶴畫面,牢牢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全神貫注地欣賞起來。“你覺得丹頂鶴怎麼樣?”學生聽了老師的問題,這才緩緩從夢境中回到了現實:“丹頂鶴真是太美了!”“丹頂鶴漂亮極了!”……學生從直觀的圖片中一下子感受到丹頂鶴的美麗無與倫比。讚歎、驚喜……不言而喻,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究的興趣。

  課文第二自然段寫丹頂鶴的外形美,重在寫顏色。講它羽毛的“白”,脖子和翅膀邊的“黑”,頭頂嵌著的“鮮紅鮮紅”的紅寶石,表現出它的亮麗。在教學這一段落時,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說說丹頂鶴美在哪裡?學生細讀課文,找到了描寫顏色的詞語:潔白、鮮紅鮮紅、黑。我接著引導“找到了詞語,怎樣讀出詞語所寫出的美?” 教學中,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又一次次不斷衝擊學生的感官,學生每次神情專注地朗讀,美美地品嚐著文中字裡行間滲透的和諧美,美美地欣賞著丹頂鶴的姿態美。

  在一次次的美讀中,學生不斷融入對丹頂鶴的由衷喜愛之情。為了引領學生理解“引吭高歌、 展翅飛翔”,我精選了圖片,結合必要的講解,學生真正理解了這兩個詞語,並讀出了其中的味道。為了更好地落實文字語言的內化,讓學生真正理解、掌握課文內容,在感情朗讀完第二小節後,又順勢引導:你能根據第二小節的內容幫你手邊的丹頂鶴打扮一下嗎?畫畫是低年級學生的最愛,他們當然欣然同意。在塗色的過程中,學生已經把課文的語言落實為自己的語言。塗完顏色後再讓學生介紹丹頂鶴的樣子,更鞏固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體育教案怎麼寫
二年級上冊蘇教版語文教學反思
相關知識
二年級語文蘇教版教學反思
蘇教版小學二年級語文複習課教案設計
北師大二年級語文複習課教案
二年級語文看浪花教學設計
二年級語文畫雞蛋教學設計
八年級語文期中考個人反思
八年級語文期中考試的反思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學期複習資料以及練習題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詞彙複習資料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期末複習資料和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