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習俗冬至吃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下面是小編給你介紹的冬至習俗冬至吃的食物,希望對你有幫助。

  冬至習俗冬至吃的食物

  餃子和餛飩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對於有著“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北方人來說,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風俗。

  喝羊肉湯

  冬至吃羊肉湯的習俗在四川地區廣為流傳。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習俗,以求來年有個好兆頭。

  湯圓,麻薯

  南方沒有北方那麼冷。冬至時也會吃一些地方特色食物,來迎接冬至的到來。比如湯圓、麻薯、酒釀丸子等。

  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冬至節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的歷史沿革

  冬至吃餃子

  冬至過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十分重視。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漢朝以冬至為“冬節”,官府要舉行祝賀儀式稱為“賀冬”,例行放假。《後漢書》中有這樣的記載:“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後省事。”所以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軍隊待命,邊塞閉關,商旅停業,親朋各以美食相贈,相互拜訪,歡樂地過一個“安身靜體”的節日。

  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現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

  冬至吃餃子來歷

  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


冬至節氣帶字圖片大全
水電維修承包合同樣本
相關知識
立冬有哪些習俗可以吃什麼
夏至的習俗應該吃什麼
夏至的習俗應該吃什麼
小寒習俗適合吃什麼食物
立春的習俗養生吃什麼
冬至習俗冬至吃什麼
冬至男人養生吃什麼
冬至女人滋補吃什麼好
冬至各個地區吃什麼
冬至男性養生吃什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