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理論知識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人類從事各項社會活動,都必然需要某種意義上的指揮與協調,即需要一定的管理。那麼你對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的內容,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古典管理理論始於20世紀初,二三十年代達到鼎盛。它主要包含科學管理和行政管理兩種思潮。科學管理側重於對工作和工人的管理,行政管理側重於整個組織如何構建。最早產生的管理理論是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以及韋伯的科層組織管理理論,統稱為古典管理理論。

  一、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

  ***一***泰勒

  弗雷德裡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1856~1915***出生於美國費拉德爾菲亞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泰勒愛好科學研究和實驗,具有科學研究和發明創造的才能,有良好的社會活動能力和工作能力,在一生中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早在米德維爾鋼鐵廠,他就置疑鋼鐵廠的管理效率。為了改進管理,從1880年開始,他在鋼鐵廠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系統地分析、研究了工人的操作方法與勞動時間的關係,並逐漸形成了被稱為“科學管理”或“泰勒制”的管理理論。基於泰勒對科學管理所做的傑出貢獻,他被後人譽為“科學管理之父”。

  ***二***科學管理理論

  科學管理理論專注於工人及其工作的研究。泰勒認為,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進行科學的工作分析、合理的人員選擇、建立管理合作、實施有效監督等措施。科學管理理論的核心觀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科學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勞動生產率。

  科學管理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一切管理活動都是圍繞著提高勞動生產率而有序展開的。泰勒在《科學管理》一書中強調了勞動生產率的重要性,認為科學管理的根本就在於勞動生產率,因為科學管理如同節省勞動一樣,其目的正在於提高每一個單位的產量。泰勒進行了著名的工人搬運生鐵的實驗。在實驗中,每個工人每天搬運的生鐵數量幾乎都由12.5噸增加到47.5噸,增加了3.8倍之多。泰勒對實驗進行了分析總結,認為僱主並不知道工人每天應該有多少工作量,沒有可以參照的標準作為依據,剝削是僱主關心的唯一問題。而工人普遍採用“磨洋工”的方式來逃避工作,工作效率非常低下。為了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泰勒進行了工時和動作的科學研究,即工作定額原理:選擇一流的工人,對其每一項動作、每一道工序做詳細的時間記錄,將這些時間累加,加上必要的休息時間和其它延誤時間,得出完成一定工作量的總時間,即“合理日工作量”。

  2、 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選擇第一流的工人。

  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生產活動中,只有第一流的工人才能創造第一流的勞動生產率,因此為相應的工作挑選相應的第一流的工人尤為重要。泰勒認為:不想工作的人不能成為一流的工人,每一類相應的工作都有與之相適應的第一流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就是自己願意努力工作,並且工作與之相適應的工人。第一流的工人不是天然產出的,培訓是行之有效的途徑。

  3、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使工人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械和材料,使用標準化的操作環境。

  第一流的工人只是保證較高勞動生產率的一個因素,只有第一流的工人掌握了第一流的理論和技術,在第一流的工作環境中,運用第一流的生產工具、機械、材料,才能創造真正的較高勞動生產率。即勞動生產率是與生產的標準化相適應的,即所謂的標準化原理。泰勒所進行的金屬切割實驗、生鐵搬運實驗、工具的改造實驗等都是對生產標準化的改進和完善,極大刺激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

  4、要提高勞動生產率,應該實行刺激性的工資報酬制度。

  泰勒提出的記件工資原則極大刺激了工人的積極性。其主要內容有:①通過工時研究與分析,制定相關的定額與標準。②採用差別記件制的報酬制度。即如果工人完成了工作或者超額完成了工作,就按照高工資支付勞動報酬,不僅是超額部分支付高工資,而且全部的工作量都以高工資支付;如果沒有完成工作定額,就按照低工資支付。高工資為正常工資的125%,低工資為正常工資的80%。並應根據工人的表現,適時調整他們的工作崗位,強化他們的工作技能,以最合理配置人力資源和最有效發揮人力資源潛能。③儘管不同職位和類別的工人工資應有所差異,但應按照工人的工作量來支付工資而不是工人的職位與類別。

  5、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工人和僱主都要達成一致或妥協。

  要解決工人獲得高工資、僱主獲得高利潤的矛盾,僱主和工人都應該達成一致或妥協。為了滿足雙方的願望,工人和管理部門各要注意5點。對於工人,不要圍繞工資和利潤的分配而作無休止的爭鬥;同意在提高生產的基礎上,工資提高30%~100%;放棄一切怠工的想法轉而幫助管理部門建立科學的生產方法;接受管理部門對工人做什麼、什麼時候做、如何做的安排;接受管理部門所規定的各種新的培訓方法。對於管理部門,為相應的作業制定科學的方法,以替代主觀和經驗的方法;科學而精確的確定從事每項作業的正確的時間和方法;選擇和培訓工人,合理安排工人的職位;建立一個適當的組織,接受工人實際工作以外的全部責任;同意自己也接受每項作業的科學和事實的控制,消除對工人的專斷。

  6、將計劃職能與執行智慧分開,變經驗工作方法為科學工作方法。

  科學的工作方法與經驗的工作方法對勞動生產率的影響是很大的。經驗的工作方法取決於先前自己或他人在工作中認為合理與有效的操作程式、工具使用等等,工人的熟練程度與努力程度決定了其效率。科學的工作方法是建立在科學實驗研究與分析的基礎之上的,對於有效的操作程式、工具的使用等有標準化的驗證與規定。鑑於分工的需求,工人與管理部門、技術部門、配給部門應各司其職,計劃職能和執行職能要分開進行,工人只能服從計劃部門的安排,使用科學的工作方法。

  7、實行職能工長制度。

  泰勒認為,一個工長要順利完成其職責,他必須具備智慧、教養、專門的或技術性的知識、敏捷而有力量、才能、精力、堅韌剛毅、正直、判斷力或常識、健康九種素養。由於一般人很難都具備九種素養,因此泰勒將工長的職責進行了詳細的分工,使用了八個工長替代一個工長,每一工長承擔一項管理職責。泰勒認為職能工長制有三個優點:職能工長只承擔一項職責,需要的培訓時間少;職責明確,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職能工長的職能僅限於現場的指揮操作,監督管理,低工資工人也能勝任繁雜工資,節省了企業開支。然而,由於職能工長制存在一個工人同時有多個職能工長的指揮的混亂局面,並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崇。但是職能工長制思想為後來企業管理的專業化提供了借鑑。

  8、在組織機構的管理控制上實行例外原則。

  例外原則指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把一般的管理事務授權於下級的管理人員來執行,而自己只保留對重要事務的決策權與監督權***如人事任免等***,即保持對例外事務的處理。泰勒認為,在例外的原則下,高階管理人員只接受超出常規和標準的所有例外的情況,特別好的或者特別壞的情況。

  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並不是泰勒一人的成就。在科學管理理論的產生與發展歷程中,泰勒早期的助手卡爾·巴思***Carl G. Barth***、科學管理運功的先驅之一亨利·甘特***Henry Gantt***、動作研究領域的專家吉爾佈雷思夫婦***Frank Gilbreth、Lillian M.Gilbreth***、大力宣揚和運用科學管理理論的路易斯·布蘭代斯***Louis D.Brandeis***以及倡導流水線大量生產管理技術的福特汽車公司的亨利·福特***Henry Ford***等人對其作了重要的貢獻。

  二、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

  ***一***法約爾

  亨利·法約爾***Henry Fayol,1841~1925***出生於法國資產階級家庭。他是一名工程師和工業家,是法國最傑出的古典管理理論的代表人物,也是歐洲當時最為傑出的管理運動的代表人物。法約爾的一般管理理論是管理過程學派的理論基礎,對管理組織和管理過程的職能劃分理論有重要的影響,並深刻影響後來的各種管理理論。法約爾是偉大的管理教育家,被譽為“管理過程理論之父”。

  ***二***一般管理理論

  一般管理理論對西方管理理論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他認為管理理論是指得到普遍承認的,是經過普遍的經驗檢驗的和得到證實的有關管理的原則、標準、方法與程式的一個體系。法約爾對經營和管理做了區分,強調管理教育,提出了著名了14條管理原則。

  1、經營與管理

  法約爾認為“經營”與“管理”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經營”是指導或引導一個組織趨向於一個目標。它可以分成技術、商業、財務、安全、會計與管理六種活動。而“管理”只是這六種活動之一,並由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五種要素構成。盧瑟· 古利克***Luther Gulick***等人將法約爾的五項基本管理職能進一步拓展為七項職能,基本涵蓋了現代管理活動的主要內容:計劃***Planning***、組織***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揮***Directing***、協調***Co-ordinating***、報告***Reporting***和預算***Budgeting***,即“POSDCORB理論”。

  2、管理教育

  法約爾強調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認為人的管理能力就像技術一樣,可以首先在學校中獲得,然後再在車間中獲得,管理能力是可以通過教育獲得的。他還認為可以通過建立一定的管理理論來改善管理教育狀況,並推動管理的發展與運用。

  3、管理原則

  法約爾根據自己的管理經驗提出了14條管理原則。這14條管理經驗主要強調指揮鏈、權力分配、紀律、公平、效率、穩定等方面。

  ***1***勞動分工。技術、管理等職能都要進行專業化分工。

  ***2***權力與責任。法約爾將權力分為正式權力和個人權力。正式權力依賴於管理著的職務與地位,個人權力依賴與個人的管理素質。個人權力和正式權力總是可以相互補充。

  ***3***紀律。紀律是員工和企業之間的互動規則的協定,是企業順利發展的保證。紀律的以尊重而非恐懼為基礎,紀律的狀況取決於員工的道德水平。

  ***4***統一指揮。為了避免秩序紊亂,一個下屬職能接受一個領導的指揮,這是永久的、普遍的法則。

  ***5***統一領導。組織中只能有一個領導和一項計劃,這樣才能保證統一的計劃、統一的指揮和統一的執行。

  ***6***服從集體利益。個別利益要服從整體利益,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個人或組織利益,並要正確處理利益衝突產生的情感問題。

  ***7***人員報酬。人員報酬以儘量滿足雙方的要求為基本原則。

  ***8***集中。集中是相對於勞動分工而言,並且是一種必然的規律。集中的目的是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9***等級系列。從企業的最高層到最基層建立起來的一種上下級關係,反映科權力執行線路和資訊傳遞的渠道。為了保持等級系列和提高資訊傳遞的效率,法約爾設計了稱為“法約爾橋”的“跳板”。

  ***10***秩序。法約爾認為秩序是按照事物的內在聯絡事先很好選擇其恰當的位置。即為企業的順利發展安排合適的職位及為職位選定合適的人。

  ***11***公平。公平產生於公道和善意。只有關注工人的公平願望,滿足他們的公平需求,才能發揮工人最大能力,促進企業的順利發展。

  ***12***人員穩定。企業人員的變動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可以通過適當的機制來調整。

  ***13***首創精神。應該儘可能的發展和激勵員工的首創精神,這是企業發展的巨大推動力。

  ***14***集體精神。不可忽視企業內部建立健康和諧的團結關係對企業的推動作用。

  4、管理要素

  法約爾認為管理活動主要由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五項要素組成,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這五項基本的職能。

  ***1***計劃。良好的計劃應該具備統一性、連續性、靈活性、精確性等特點,他決定著組織未來的行動和發展方向。而良好的計劃制定者也必須具備對人進行管理的藝術、經濟性、勇氣、領導人員的穩定、專業能力、處理事物的一般能力等才能。包括列出必須要完成事物所要採用的方法。

  ***2***組織。組織是建立正規的權力結構,包括組織結構、組織活動、相互關係的規章制度、員工的招募、評價與訓練。組織部門必須具有統一的領導、指揮和行動,其責任在於尋求組織目標與組織活動所需各種資源的統一。

  ***3***指揮。指揮是為了使組織發揮最大的工作效率,與領導緊密相連。為此,指揮人員必須做到:做出決策、和工人溝通、淘汰無工作能力的人、擬定並認真執行企業和職工之間的合同、樹立榜樣、定期檢查、召集主要助手開會以統一精神、避免瑣碎事物、調動和團結員工積極性、正確評估下級等等。

  ***4***協調。協調能保證企業中的一切事務有條不紊的朝向企業和員工的共同目標進行。

  各個職能之間的協調就顯得尤為重要。

  ***5***控制。控制是檢查一切事務是否正在順利的進行。並隨時調整和修改相關的計劃、指令等,以保證企業目標的順利事項。包括向上級通報、調查、記錄、分析、研究等等。

  三、韋伯的科層組織管理理論

  ***一***韋伯

  馬克思·韋伯***Max Weber,1864~1920***出生於德國愛爾福特的一個富裕家庭。韋伯不僅對管理思想很有貢獻,而且在社會學、經濟學、歷史學上有所成就。他一生有《經濟和社會》、《社會和經濟組織的理論》等多部著作。他對管理思想的最大貢獻是“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並被後人稱為“組織理論之父”。

  ***二***科層組織管理理論

  科層組織管理理論,也做理想的行政組織體系理論,它是韋伯建立的一種規範的、理想的理論研究正規化。這種理論研究正規化認為,任何組織都是以一定的權力為基礎的,以權力為基礎,才能實現組織的既定目標。組織的基礎權力可以分為三類:理性-法律的權力、傳統的權力、超凡的權力。在這三種權力中,傳統的權力效率最低,管理只是維繫既有的傳統,領導也非正式途徑選出。而超凡權力是依據個人的情感色彩而賦予的權力,帶有強烈的個人崇拜主義色彩。韋伯認為,除了理性-法律的權力,傳統的權力和超凡的權力都不能成為理想行政組織的基礎。

  韋伯認為具備以下特點的理想行政組織體系最符合理性原則、效率原則。並且它的精確性、穩定性、紀律性、可靠性都比其它組織優越。這種高度結構化的、正式的理想行政組織體系是實用所有管理工作的最好的組織形式。

  ***1***明確的職權分工,即對組織內部的每個職能位置的權力作了具體的規定。

  ***2***組織有明確的等級系列,並對每個成員的職權範圍和協作形式作了明確規定,減少了權力之間的碰撞,提高了職員權力的行駛效率。

  ***3***職業的管理職員有固定的薪金報酬,並且多數享有養老金,管理作為職業具有明確的升遷制度。

  ***4***對人員進行考核和培訓。人員的及其職位應根據具體的需求按照相關的考核與培訓來任用。

  ***5***遵守規律和紀律。規則和紀律是任何組織進行正常運轉的制度保證,因此組織的任何成員都必須遵守。

  ***6***組織中人員的關係應該以理性為原則而不應該受到個人情感的影響,這不僅使用與組織內部,也實用於組織外部。

  在今天的教育管理領域,無論是理論的延伸,還是實踐的指導,古典管理理論思想仍然隨處可見:進行勞動分工,對學科教學人員、管理人員、教輔人員、勤務人員進行詳細的職能分工;建立權力等級序列,形成自上而下的層級式的領導方式、溝通渠道;建立標準化程式,對教學操作過程、評估過程、教育技術等作了規範;選拔先進的人才,對教師進行優勝劣汰;建立紀律,保證學校的正常執行;建立民主監督,教師和校長負責制度等等。總的看來,古典管理理論對於我們管理學校都有著重要的借鑑意義,並隨著時代的發展而發展。

 

班級管理教育隨筆
安全用電的原則是什麼
相關知識
家長如何教育孩子安全知識
幼兒教育公共基礎知識試題
四川教育公共基礎知識題庫以及答案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題庫及答案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題庫含答案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題及答案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試題以及答案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
教育法律基礎知識
教育公共基礎知識試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