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人際交往文章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2日

  人際交往是一種心理上的雙向互動過程。人們通過相互交往,彼此訴說各人的喜怒哀樂,增進相互之間的思想情感的交流,在此基礎上,產生友愛互助、歡樂、依戀之情,滿足其歸屬與安全的需要。大學生之間的人際交往的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的相關資料,供您參考!

  篇1:淺析我國高校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的矛盾問題

  [摘要]人的本質屬性是其社會性,但是人類在社會交往中往往產生種種人際關係上的矛盾。高校學生宿舍應該是大學生們相處最多的空間,高校學生宿舍內部及宿舍之間的人際關係方面的矛盾也成為影響大學生生活、學習、活動的主要問題之一,同時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的矛盾問題也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大難點。筆者在總結以往工作的基礎上,查閱相關資料,分析了我國高校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矛盾問題的一般現狀、產生原因、表現形式和後果以及改善對策。

  [關鍵詞]人際關係;矛盾;高校學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

  高校學生宿舍是大學生們相處最多的空間,是他們思想碰撞、情緒交流的場所,是他們人際交往的重要場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也是校園文化的主要發源地和載體;但是高校學生宿舍內部和宿舍之間的學生人際關係方面的矛盾也成為影響大學生生活、學習、活動的主要問題之一,成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大難點。筆者在總結以往工作的基礎上,查閱相關資料,調查分析了我國高校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矛盾問題的一般現狀、產生原因、表現形式和後果以及高校宿舍矛盾的改善對策。

  一、研究我國高校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矛盾問題的必要性

  研究我國高校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的矛盾問題是避免惡性事件的基礎保障,是建設優良學風的重要保證,是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內容,是建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

  第一,避免惡性事件的基礎保障:近年來,諸如“馬加爵傷人案” 等高校學生自傷、傷人的惡性事件屢見不鮮,大多數刨根問底歸咎於學生在宿舍人際關係的矛盾問題上處理不當或不及時,因此,研究高校學生宿舍人際交往的矛盾問題,更加全面地瞭解矛盾的產生和發展,對於預防、解決和善後矛盾,有著重要的意義,從保障高校學生人身財產安全的角度也要求高度重視學生宿舍人際交往的矛盾問題。

  第二,是建設優良學風的重要保證:筆者工作和調查中發現,學生學習成績普遍較好的學生宿舍發生人際關係矛盾一般很少,學生學習成績普遍較低的宿舍發生人際關係矛盾一般較多;而發生矛盾較多的學生宿舍其成員學習成績比發生矛盾較少的學生宿舍其成員學習成績要差,也就是說宿舍學習風氣和宿舍人際關係的矛盾有類似反比的關係,那麼很好地改善宿舍人際交往的矛盾,自然有助於營建良好的學習風氣。

  第三,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內容:高校學生宿舍是學生除教室外又一集體活動較多的場所,宿舍風氣和宿舍文化成為校園風氣和校園文化的發源地和創新源,因此宿舍成為了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一大主要陣地,要營建良好的校園思想和文化氛圍,首先要確保良好的宿舍思想和文化氛圍,要保證宿舍氛圍的良好,就要盡力避免宿舍人際關係方面的矛盾發生和發展。

  第四,是建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我國中共十七大上和諧仍然是關鍵詞之一,和諧社會的建設仍是我們社會主義建設的主要議題,高校作為為國家和社會培育、輸送人才的樞紐站,和諧校園的構建也是高校各項工作開展的主要出發點和歸結點,而高校學生宿舍是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基本單元,研究和改善高校宿舍矛盾,就成為建設和諧校園、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小矛盾沒有了,大矛盾就沒有了;小環境和諧了,大環境就和諧了。

  二、我國高校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矛盾的一般現狀

  正如***同志在1937年的《矛盾論》中指出的: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每一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自始至終的矛盾運動;也就是說,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那麼我國高校學生宿舍中以各種形式表現和發展的矛盾自然也是客觀普遍存在。同樣,矛盾的另一大特性是其特殊性,也就是說不同事物的矛盾有其不同的特點,這不同的特點使其區別於別的事物;我國高校學生宿舍矛盾有其自身的特點:女生宿舍成員鬧矛盾多見,男生宿舍成員鬧矛盾後果多嚴重;矛盾起因多與日常生活和學習有關,多數宿舍矛盾由小事件演變而來;當矛盾一旦激化學生多難以理智冷靜地處理,而事後又多後悔後怕;等等。

  三、我國高校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矛盾的產生原因

  第一、高校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古語有云:“人以類聚,物以群居”,差異太大或者太多的人聚集在一起,必然會引起這樣那樣的摩擦和矛盾。大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家庭經濟狀況、個人興趣愛好、生活習慣和細節等方面。其中,家庭經濟狀況的不同導致大學生個體消費觀念的不同,消費的不同及其容易引發學生們的面子問題,成為宿舍矛盾的潛在引發點;個人興趣愛好的不同導致學生們沒有共同話題,“話不投機半句多”;生活習慣和細節的不同大多是矛盾爆發的直接原因,其中尤以作息時間的不同最為突出,其他諸如打水、打掃衛生、物品歸置等等一些細小常見的事物也能成為導火索。

  第二、缺乏溝通:當學生們因為或大或小的事情產生分歧時,往往不能夠很好的疏導溝通、及時地商榷解決,問題積少成多、積小成大時,便以大矛盾的形式出現。

  第三、高校基礎設施欠缺:首先表現在宿舍空間有限,一般學生宿舍以四個成員左右為宜,但是隨著高校擴招,加上現在住房用地緊張,很多高校的學生宿舍都是八個成員甚至更多,宿舍成員一多,各類人際關係矛盾產生的可能也就越多;同時,高校學生宿舍是學生住宿休息的場所,沒有好的宿舍硬體條件,宿舍成員很難有好的心情基礎,也就為宿舍矛盾打下環境基礎;另外,近年來,高校學生宿舍管理由原來的行政管理功能改製為後勤實體管理的物業服務功能,學生由原來的被管理轉變為現在的被服務,這種角色的轉變使其所受的約束力減弱,學生的行為自主空間加大,矛盾衝突空間也就相應加大。

  第四、時代新問題:隨著改革開放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多新的元素融入了大學生活,也融入了宿舍矛盾這個問題中。例如,隨著通訊和計算機的發展,使宿舍網路開始普及,是否沉迷網路、何時上網、上網內容等等分歧自然引發新的矛盾;而隨著改革開放,一些性解放的思想和同性戀的現象也開始在高校校園瀰漫,學生宿舍作為休息的場所很容易成為性活動的場所,性的私密性和宿舍的公用性不可避免會產生矛盾。

  第五、其他矛盾的連帶效應:大學生在同一個校園學習、生活、活動,在其他方面的矛盾沒有解決的情況下,回到同一個宿舍或同一棟宿舍樓,難免會產生連帶效應,就宿舍的生活引發新的矛盾。

  四、我國高校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矛盾的表現形式及後果

  我國高校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的矛盾主要有以下表現形式和後果:第一,正面衝突:包括吵架、打架、鬥毆、傷害對方身體,甚至拉來雙方親朋好友加入,這種型別影響及其惡劣,很容易使矛盾升級化、擴大化、白熱化;多出現在男生宿舍,但近年來女生宿舍也常出現。第二,損害對方財物:可以表現為偷盜或損害對方宿舍生活用品、學習用品乃至手機、電腦等貴重物品;多為女生所採用。第三,詆譭、排斥對方:通過其他交際渠道散播對方的不利言談,貶低對方形象;或者拉攏宿舍其他成員,達成“統一戰線”,共同在宿舍乃至其他生活、學習場所排斥對方;女生多見。第四,採取“冷戰”形式:表現為矛盾雙方斷絕一切往來,不說話、不接觸,並且在其他場合和空間也形同陌路;多為女生所採用。第五,逃避矛盾對方:表現為凡是對方出現的場合儘量不出現,凡是對方參與的事情不參加,凡是與對方有關的事物不理會等等;女生多見。

  五、我國高校學生宿舍人際交往矛盾問題的改善對策

  第一,切實落實十七大會議精神,建立更加完善的以科學發展觀、***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的德育為主的教育體系。十七大會議上,我黨將科學發展觀寫入黨章,強調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高校教育協調發展。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是: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那麼我們在對待高校學生宿舍矛盾的問題上,就要本著以人為本的思想,堅持德育為先。一要防患未然,加強教育;在大學新生入學時起就做好宣傳教育工作,通過專題講座、主題海報等渠道引導大學生們學會包容、理解他人,樹立宿舍成員的團體觀念;正常的教學生活同時有計劃地開展主題晚會、宿舍文化評比、宿舍主題臥談會等宿舍生活相關活動,為宿舍成員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培養學生正確處理矛盾的習慣。二要扼殺萌芽、及時疏導;思想政治輔導員要定時、不定時地經常走訪學生宿舍,同時安排學生黨員、幹部等學生骨幹定期反映學生宿舍中同學們的生活、學習情況,並及時發現問題,事無小事,努力將一切矛盾扼殺在萌芽狀態,及早解決相關問題,避免後續效應。從而立足高校宿舍這塊陣地,有效促進高校教育工作。

  第二,完善高校學生宿舍管理制度,科學構建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框架,做到“有法可依,獎懲分明”:一要嚴肅處理、設立警戒;一旦發生因為宿舍人際關係矛盾引發的各類惡性事件,應當本著殺一儆百、設立警戒的原則,嚴肅處理,教導學生“見不賢而思自省”。二要掛鉤獎勵、樹立典範:對於和睦團結的學生宿舍應當給與表揚與獎勵,將有無學生宿舍矛盾與“文明宿舍”、獎學金及各項獎勵掛鉤,教導學生“見賢思齊”。

  全面瞭解和掌握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矛盾的產生原因、表現形式和後果以及解決辦法,能夠更加全面和有效地開展高校學生宿舍工作,促進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提高。

  篇2:女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與心理調適

  進入青年初期的女大學生,生理髮育成熟,心理髮育趨向成熟,她們的內心深處經常會出現各種矛盾的情感體驗:開朗與憂鬱、勇敢與怯懦、內心渴望人際交往與現實中退縮回避等。在思想文化和價值評價標準多元化、科學技術一日千里的現代社會,“女大學生成為心理問題的高發人群,人際交往障礙則首當其衝”[1]。人際關係不良已成為影響女大學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給她們的心理健康、生活質量、學習效率帶來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一、人際交往對女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

  所謂人際交往也稱人際關係,是指人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交換意見、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的過程,是通過交往而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心理關係,反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良好的人際交往對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人際交往是女大學生社會化的必由之路:在與他人的交往中,女大學生學習社會角色必備的知識技能,內化社會道德規範,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生活,承擔社會角色;其次,人際交往是女大學生形成健全個性的基本途徑:認識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是一個人青年時代重要的心理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他人的評價很重要;再次,人際交往有利於女大學生交流資訊,獲得知識,開闊眼界,認識世界;最後,在良好的人際關係中,女大學生可以獲得歸屬感、安全、快樂、自信等心理體驗,促進身心健康發展。

  目前高校女大學生的人際關係狀況總體上不是很理想,石油大學***華東***“女大學生素質研究”課題組對女大學生交際問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5%的女生感到沒有知心朋友,交往困難;25%的女生經常感到寂寞和孤獨;50%的女生與同班、同宿舍的人處理不好關係,室友之間時常有敵對、憎惡的情緒,甚至極端的攻擊行為;45%的女生覺得交往面窄。[2]下面試就女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常見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尋求一些行之有效的調適方法。

  二、女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

  一***認知偏差引發人際交往問題

  1.以自我為中心。隨著自我意識的發展,女大學生會更多地把關注的重心投向自我,較多地從自身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評價他人、社會和環境。體現在人際交往中,有的在交往中不顧別人的利益和需求,以服從自己的意志為目的,自私自利,過分苛求他人。言談舉止、為人處世完全不顧別人的心理感受,稍不如意便翻臉無情或不理不睬,情緒大起大落、感情色彩濃烈;還有的交往模式尚未成熟,只與自己喜歡、合得來的人交往並要求對方順應自己的標準。以這種思維方式處理人際關係往往產生主觀臆斷、簡單化的傾向。

  2.把友誼過分理想化。女大學生在交往過程中有將朋友過於理想化的傾向,把朋友的一切言行都以“我”為參照物。與人交往,希望對方是自己的“翻版”,主觀武斷、獨斷專行地要求對方擁有與自己相同的愛好、個性。不尊重朋友的隱私和個人空間,認為朋友之間事事都該通報,似乎朋友有事不跟自己通氣,就是不忠、不夠朋友。希望交往不帶任何雜質,常常以理想的標準衡量對方,一旦發現對方某些不好的品質就深感失望。用如此理想化的標準去專橫地要求朋友,結果只能適得其反。中國有句極富哲理的話叫“物極必反”。生活中,任何過頭的東西都會走向它的反面。朋友之間的交際也是如此,過往甚密,反而容易出現裂痕,而把握適中的度,才能使朋友間的友誼成為永恆。

  ***二***情緒因素引發人際交往問題

  1.人際交往中的自卑與恐懼。自卑是自我情緒體驗的一種形式,是個體對自我認識的態度體驗,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能力或品質評價過低,輕視自己,擔心失去他人尊重的心理狀況。人際交往中女大學生的自卑心理表現為自我評價低、心理承受能力弱、行為退縮、瞻前顧後等。特別需要注意的是有一類隱性自卑的女大學生,她們自尊心非常強,對外界刺激特別敏感,但給人的表面印象卻是孤傲、清高、難以接近,實際上這是對自卑心理的掩飾,是一種害怕受到傷害的自我保護。心理上消極的自我暗示,是自卑心理的主要來源在人際交往中,有自卑心理的女大學生,不滿意自己的能力、個性、外貌等,在自設的精神壓力下陷入困境,過度恐懼失敗使她們往往會迴避與人交往,其結果是由於孤獨而導致行為怪僻、偏執、遊離於人群之外。更有甚者,產生社交恐懼心理,如果不及時調整,也許就會漸漸發展成心理疾病——社交恐懼症。患有社交恐懼症的女大學生常有一些極端行為表現:如不能與陌生人見面、害怕別人的視線、不敢與異性溝通、不能在公共場所講話、無法與老師做正常的交流等。在恐懼、焦慮情緒出現時,還伴有心慌、口乾、出汗、心跳劇烈、面紅耳赤、呼吸困難等軀體症狀。這些都嚴重影響女大學生的身心健康和日常學習生活。

  2.人際交往中的嫉妒。嫉妒是在人際交往中,因與他人比較發現自己在才能、學習、名譽等方面不如對方而產生的一種不悅、自慚、怨恨甚至帶有破壞性的行為。其特點是:對他人的長處、成績心懷不滿,看到別人表現出色不甘心,總希望別人落後於自己;經常拿別人的長處來折磨自己,卻不注意自己比人優秀的地方;沒有競爭的勇氣,往往採取挖苦、譏諷、打擊甚至不合法的行動給他人造成傷害。女大學生大都具有較強的好勝心、上進心,這是應該肯定的。但有些女生內心深處總希望自己高人一等,遇事斤斤計較,心胸狹窄,不能容忍他人優於自己,也不能包容他人的錯誤,對強於自己的同學或冷嘲熱諷,或不予理睬、針鋒相對,甚至產生散佈謠言、詆譭他人的念頭,從而導致人際關係緊張。

  3.人際交往中的猜疑。所謂猜疑心理,是一種由主觀推測而產生的不信任的複雜情緒體驗。人們在交往過程中大都免不了猜疑,只是程度不一。猜疑過度的人處處神經過敏,事事捕風捉影,對他人失去信任,對自己也同樣心生疑竇,損害正常的人際關係,影響個人的身心健康。猜疑心理產生的原因主要有錯誤的思維方式、個性中缺乏自信、對交往挫折的自我防衛等。猜疑心理是女大學生人際交往的蛀蟲,影響人際關係的和諧。

  ***三***個性缺陷引發人際交往問題

  1.以忍讓順從維繫友情。社會交換理論認為,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本質是一個社會交換過程,通過交換滿足彼此的需要,保持與環境的平衡。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進步,這種利益平衡的功利性觀念逐漸深入人心。體現在女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就是希望無論是物質上的還是精神上的付出,都能得到回報,以獲得心理上的平衡。某些性格懦弱、有自卑心理的女大學生過分服從並取悅別人,不敢表達自己的見解、主張、需要,一味退讓,委曲求全,過度壓抑真實自我,沒有自己為人處世的基本觀點和原則。這種為維繫友誼的被動利益付出,會使女大學生煩躁、敏感、心理失衡,從而產生心理問題。

  2.過分依賴他人。有的女大學生在交往過程中可能對某一個人很依賴,也可能非選擇性地依賴任意一個人。過分信賴依賴物件,凡事言聽計從,唯唯諾諾,完全失去了自我,目的是想從所依賴的物件身上獲得源源不斷的支援與庇護,而自己卻從來沒有給對方心理支援。這種關係的結果是使被依附物件有一種束縛感,甚至會成為負擔,並且產生想擺脫這種關係的強烈願望,最終導致親密關係的破裂。許多心理脆弱的女大學生難以承受這種打擊,出現心理衝突,影響了心理健康。

  ***

  四***能力欠缺引發的人際交往問題

  部分女大學生缺乏社會交往能力,不善於把握人際交往原則和使用人際交往技巧,在與他人溝通交流中,容易造成誤會或隔膜,從而影響正常人際交往的進行。

  三、女大學生人際交往問題的心理調適針對女大學生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調適:

  ***一***培養良好個性品質,建立理性認知觀念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個性和人格的含義相同,都是指一個人在一生漫長的歷程中,所逐漸形成的、表現為穩定的和持續的心理特點及行為方式的總體。”[3]氣質、性格是人格的重要組成部分。氣質是指一個人在心理活動和行為動作方面的動力特點,性格一般被理解為個人對現實的穩定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大學生交往中的人格因素是指以氣質為生物基礎,以性格為外在表現,在各種心理過程中經常地、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心理特點。”[4]氣質型別無好壞之分,性格則有利弊區別。大學生是否具備良好的個性品質直接影響其身心健康水平,女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品質包括:客觀全面的自我評價、積極穩定的情緒特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主動靈活的適應能力等。

  認知是指個體通過心理活動***如形成概念、知覺、判斷或想象***獲取知識、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即對作

  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資訊加工的過程。這是人最基本的心理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維和語言等。在個體認知過程中,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資訊,經過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在的心理活動,再進而支配人的行為。認知有理性認知和非理性認知兩種情況。非理性認知常常是個體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根源。女大學生在人際交往過程中易受非理性認知觀念的影響。

  在高校,可以通過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講座,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公益社團,利用網上論壇、自辦報

  紙、雜誌、櫥窗、校園媒體等多種渠道宣傳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組織心理健康知識競賽、現場諮詢、宣傳月、心理素質趣味運動會、素質拓展、團體心理輔導等活動,使心理健康觀念深入人心,幫助女大學生優化心

  理素質,使之能夠全面悅納自我,不用“理想自我”去苛求“現實自我”,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個性和認知障

  礙,樹立良好的自我意識、準確的自我定位、有意識的自我管理。

  ***二***開展人際交往技巧訓練,提高交往能力

  1.加強對女大學生人際交往技巧的教育和指導,培養樂於交往,保持良好人際關係的能力。為了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化解人際衝突,提高社會適應能力,人際交往技巧必不可少,例如以誠待人、與人為善,學會換位思考;溝通時要坦誠,接納彼此的看法,並積極地傾聽對方所表達的資訊;彼此的要求和請求合情合理;培養幽默感,給予對方適度的真誠讚美;主動關心對方的成長與幸福;尊重他人的自由與適度地自我肯定等。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並努力付諸於實踐是人際交往成功的必要渠道。

  2.有針對性地開展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團體輔導的特點是通過為成員提供彼此交往、相互作用的機會,使成員增加自我認識、自我肯定,促發積極交往行為。大學生交往能力訓練輔導團體的優點是:為參與者提供一個寬鬆的活動空間和氛圍,使他們在共同的交往情景中彼此瞭解、彼此關愛並相互影響,通過一系列的心理互動過程,發現問題,探索自我,學習經驗,促進個人成長和交往能力的提高。利用團體心理輔導對女大學生進行人際關係訓練,目的是使女大學生開放自己、接納別人、內化經驗,促進自我發展、掌握交往技能、處理交往衝突,形成新的人際交往理念和交往行為。

  ***三***指導運用心理防禦機制,提高抗挫折能力心理防禦機制是指個體受挫後為維護自己的身心健康,用自己的方式把受挫時產生的否定情緒自我解決,減少內心的衝突和不安,保證心境安寧的過程。防禦機制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消極的的防禦機制有:被動攻擊、壓抑、替代、退行、投射、否認等;積極的防禦機制有:需要補償法、積極昇華法、幽默法、合理宣洩法等。正確運用積極的心理防禦機制通常可以起到緩解心理挫折、減輕焦慮情緒的作用。女大學生遇到問題通常容易採用消極、不成熟的防禦方式,這些方式雖然能夠幫助人暫時擺脫內心的痛苦,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要加強有關心理防禦機制的宣傳教育,幫助女大學生對人際交往挫折做出正確歸因,培養理性思維能力,引導女大學生以積極的、成熟的防禦方式取代消極的、不成熟的防禦方式,促進交往能力的提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篇3:大學生人際交經探析

  一、人際交往是大學生成長與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 成部分 任何人都生活在社會群體中,人與人交往是必然的。 在社會心理學上,人際交往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從動態 的角度說,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的資訊溝通和物品交 換,從靜態的角度說,人際交往是指人與人之間已經形成 起來的關係,即通常所說的人際關係。良好的人際關係不 僅意味著大學生在校園內的健康成長,同時也為他們走向 社會、進行角色轉換,進一步社會化作必要的心理、行動上 的準備。

  1.人際交往是大學生自身成長的需要

  人類的交往是人的一種本能行為,任何人都需要與他 人進行交往以獲得心理上的滿足。大學生正處於個性成熟 期,正常的人際交往對於瞭解和豐富自我,促進身心健康是 很重要的。美國人本主義t3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要層次 理論把人類需要由低階到高階按序排列為:生理需要、安全 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其中交往需要、 尊重需要、自我實現需要是人類所獨有的。交往需要是指 一個人願意與他人接近、合作、互惠,並發展友誼的需要,它 是精神需要的重要內容。在大學生個人成長過程中,交往 需要是很迫切的。也是個體心理正常發展的必要條件。青 年期的大學生希望被人接受、理解的心情尤為迫切。德國 學者斯普蘭格說:“在人的一生中,再也沒有像青年時期有 那樣強烈地渴望被理解的願望。沒有任何人像青年那樣處 在孤獨之中,渴望著被人接受和理解。“人際交往是心理健 康發展的必要前提,良好的人際交往是大學生肯定自我價 值,促進身心健康的一種需要。 善交往者,往往能在人際交往中獲得很多。人在不斷 擴大自己的社會生活範圍,接觸更多人和事物的同時能正 確認識自己、接受自己。只有在交往中,我們才能更好地認 識自己和他人,通過他人的反應、態度和評價,發現自己的 長處與不足,找出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才能合理定位自己, 才能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從而發展自己,完善自己。一個 人與人交往越多,生活經驗越豐富,接觸的方面越廣泛,對 自己的瞭解和評價就會更客觀、全面。同時,人只有置身於 活動中,在不斷與人交往中,才會動腦思考,才會有問題解 決,從而鍛鍊和提高記憶力、思維力,甚至有所創造。人在 交往中還會學會更好地與人相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現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往往不敢交往、不願交往、不善交 往,嚴重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他們的綜合素質提 高。如果長期缺乏交往,過於自我封閉,或常有不正常的交 往,都會產生心理問題,嚴重的會導致個性變態,極不利於 個體自身發展。

  2.人際交往是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人是社會的人,相互交往是必然的。人際交往是大學生社會化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人要想在社會中生活,就必須學會適應環境,學習社會長期積累起來的知識、技能和行為規範,掌握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本領,獲得和發展 自己的社會性。隨著個體年齡的增長,這個社會化由外在教化轉為個體內化,而內化的幾種形式***模仿學習、主觀認 同、認識加工、角色扮演***是離不開實際活動的,離不開人 與人交往的。有些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缺陷與偏差, 不能正常交往,是不能很好實現個體社會化的。諸如畢業 後,有的人在工作中盲然不知所從,不會與人交往,有的感 到社會很陌生,難以適應等等,結果造成心理上一些障礙: 學生不單把書本上的東西放到生活中檢驗,還要從生活中 學到好多書上學不到的東西,與更多的人正常交往,很好地 適應社會、改造社會、健全自身。美國社會心理學家W .巴 克說:“人離不開人,他要學習他們、傷害他們、幫助他們、 支配他們,總之,人需要與其他人在一起。“人際交往在歷 史發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個體社會化中佔重要地 位。現代社會對人才的交往能力要求愈來愈高,人際交往 能力已成為現代人才的重要素質之一。大學生只有參加到 活動中,正常交往,才能獲得和發展自己的社會化。

  二、大學生人際交往特點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大學生人際交往特點

  在大學裡,學生的人際交往無論在願望、內容方面,還 是在方式上都具有同他們的社會知識經驗相對應的特點, 主要表現在:第一,交往願望的迫切性。隨著年齡增長、知 識水平和認識能力提高、生活空間擴充套件,大學生交往願望迫 切。同高中階段相比,大學生對人際交往問題的關注程度 超過了學習,那種希望被人理解、接受的心情尤為迫切。 第二,交往範圍的廣泛性。大學生的交往不僅限於同班同 學,涉及到班級之間、系級之間、師生之問、校內外等等人 員。第三,交往內容的豐富性。相近的年齡和社會認知水 平使大學生具有廣泛的興趣、活躍的思想,他們對各種自 然、社會現象都會注意,交往內容豐富。除專業知識外,廣 泛涉及到文藝、政治、經濟、文化、歷史、民俗、日常生活 等方面。第四,交往系統的開放性。大學生求知慾,好奇 心強,易接觸新事物,加上他們來自各地,家庭狀況、生活各 異,決定了交往是一個多層次的開放系統。另外還有,交往 心理的複雜性,大學生處在個性發展期,尚不穩定,有幼稚 和浪漫的心理,也有孤獨和自閉的心理,交往中易產生很多 不健康心理。

  2.大學生人際交往存在的主要問題

  由於大學生個性因素和其所受社會環境影響的差異 性,導致了有些同學在交往中出現一些問題,給和諧的人際 關係形成造成障礙。據去年國家衛生部召開的青少年心理 問題座談會透露的訊息,大學生中16%到25.4%有心理障 礙,其中人際交往方面的困惑佔一半以上,交往成為大學生 最大心理問題。當代大學生在目前社會上一些不良人際交 往的負面影響下,加上他們本身知識結構、心理、認知能力 的侷限,使得他們在交往中存在認知、情感和人格障礙。 大學生人際交往常見問題主要有:難以和別人愉快相 處,缺少知心朋友,與他人交往平淡,與他人交往不良等,以 及由此而引起的孤單、苦悶、缺少支援和關愛等痛苦感受。 大學生在交往中往往存在種種不健康心理,如面子心理、衝 動心理、封閉心理、異性交往心理等,不良的心理和情緒使 學生陷入交往困境中。其中,封閉心理較為嚴重。由於在 高中階段只顧學習,幾乎沒什麼交往,這種長時期形成的閉 鎖交往心理使大學生很難走出狹小的交往圈。交往中有一 種難以克服的惰性,加上“三點一線”的校園生活,使得大 學生常常獨自訴說自己的想法,很少與別人交流。現在大 學生的交往困難主要表現在不會獨立生活和為人處世,不 善交往,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不懂得交往技巧與原則,有 的有自閉傾向,不易被交往,有的為交際而交際,不惜犧牲 做人的原則而隨波逐流等,易導致心理問題。大學生在人 際交往中不敢交往、不願交往、不善交往,都屬於交往心理 障礙。這些障礙有屬於認知方謠,有屬於情感方面,還有人 格方面,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正常人際交往,影響大學生的心 理踺康。

  三、加強大學生人際交往教育,培養大學生人際交往技巧

  1.加強大學生人際交往教育

  大學生人際交往教育包括人際認知教育、縫康情緒教 育、人格教育、交往知識和技巧教育。 對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教育就要從認知人手,掌握正 確的人際知覺,避免人際知覺中如第一印象、刻板效應、暈 輪效應、近因效應等各種人際偏差,同時要了解人際交往 因素***如交往目的、交往工具、交往情境***和人際吸引因素 ***如相似因素、互補因素、特質因素、儀表因素***在交往中 的作用。 對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教育還要注意到健康情緒和健 全人格的培養。教育學生要有正確的人生追求,要有寬廣 的胸襟,能夠理性的適應生活,能夠尋找身邊的快樂。還要 掌握控制、表達、發洩情緒的適當渠道和方式,變消極情感、 衝突情感為積極、健康的情感。 對大學生進行人際交往教育還要重視人際交往方法和 技巧的培養。從交往心理角度看,要積極的自我暗示:心理 學研究表明,良好的自我形象和自我認識的心態會使人以 開放的方式走向人群,使人心地坦然,很少有先入為主的防 御心理,因而言談輕鬆自如,運用積極暗示能減少不良的自 我表象,在交往中有堅定的自信。要主動、熱情地待人:“熱情”最能打動人,是對人最具吸引力的特質之一。自己 首先要愉快起來,同時對他人要感興趣。實踐表明,人們更容易喜歡那些對自己感興趣的人。要把每個人都看成重要 人物:自我尊嚴得到維護、自我價值得到承認,這是許多人 最強烈的心理欲求。交往中要讓他人保住面子,不要試圖 通過爭論使人發生改變,要去發現和讚賞別人的優點。要 堅持正確的交友原則:真誠待人,平等待人,寬容待人,求同 存異,互助互利。

  2.組織大學生參加健康向上的、豐富多采的集體活動

  人際交往是在社會關係中進行的,人的社會行為都是 在與他人與群體發生關係活動中改進和養成,從而形成良 好的交往能力。學校的共青團、學生會是學生的集體組織, 這些組織應該給學生提供健康的豐富的集體活動,如舉辦 心理衛生知識競賽、演講比賽、辯論會、團會等,開展健康的 校園文化活動及文體活動,讓同學們參與其中,培養積極交 往心理。也可利用假期和教學實踐環節深入到工廠、農村 開展社會調查,讓學生廣泛與社會接觸交往。班級是學校 教育的基本單位,學生在學校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班級裡 度過的,班級給學生的影響至深至巨,能否形成良好的班集 體影響到學生之問的交往和心理相容度。而良好的班集體 的形成涉及到集體目標的確定、幹部的培養、人際關係的建 立、活動的展開、行為規範的內化和正確輿論的形成等問 題,這些要放到具體活動中來完成,只有組織各種活動,學 生參與其中,人與人交往,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促使 人健康發展。

  3.進行大學生人際交往團體輔導

  針對大學生存在交往困惑或障礙,學校心理輔導中心應 進行人際交往團體輔導或小組輔導。小組輔導感染力強,體 驗深刻,影響廣泛,效率高,省時省力,減少顧慮,效果易鞏 固,尤其適於適應不良的人。可以採用角色扮演法,在編好 的心理劇中扮演角色,或在生活中“扮演”與原來性格不同 的角色,從而學會去與他人打交道。也可採用信心訓練法, 用來幫助性格過於退縮,經常壓抑感情,不敢表達意見和受 人欺壓而不敢抗議的人,經過訓練後使其增強信心,敢於坦 誠自然地表露自己的感情或意見。此法主要用於增強自信 心和社交能力,也稱為社交技能訓練,尤其要強化大學生在 請求、拒絕和真實表達自己的見解三方面的社交技能訓練。 也可根據情況選用其他方法,如系統脫敏法,對於矯治恐懼、 焦慮來說,是一種十分有效的自助方法,又如鬆弛訓練法,通 過肌肉的放鬆以應付情緒上的緊張、不安、焦慮和氣憤,達到 精神上的放鬆。另外,在小組中可以讓大家自由結對、互幫 互助。總之,要通過專門的心理輔導,讓原來交往困難的學 生能夠進行正常交往,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

大學十年校慶文章
大學熱愛祖國的文章
相關知識
大學人際交往文章
關於大學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文章
關於大學人際交往的禮儀
論大學人際交往的重要性
大學生人際交往與心理健康的文章
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心理障礙相關文章
網路文化對大學生人際交往有哪些影響
孔子倫理道德思想對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啟示論文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論文
大學生人際交往心理障礙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