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2日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理應被國人傳承下去。那麼在課堂上,教師不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一

  新的學期又來臨了,國學教學也面臨著挑戰。以傳統文化來薰陶學生,以古典之美來陶冶學生,在校園中形成良好的風氣。四年級傳統文化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古詩詞,我們將把重心放在對詩詞的誦讀上,選擇優秀的詩歌辭賦,採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把地方課程上成一門學生喜歡上,積極學的課程。

  一 教學目標

  全面提升學生的古典文化素養,初步瞭解古代大詩人的生平行跡。

  通過詩詞教學進行閱讀積累,培育審美情感,塑造健康向上的人格。

  二 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以古代詩歌,辭賦為主,從唐詩宋詞及元曲中選擇一些著名詩詞人的作品,集中表現詩人憂國憂民的道德品質,體現各個時代的不同社會風貌。如杜甫的心憂國家,李白的豪邁不羈,陶淵明的平淡與醇美,蔡文姬的蕩氣迴腸等等。

  教學內容分成不同的專題,並不侷限體裁,表現形式。每週圍繞一個專題來進行教學,如父母親情,真摯友情,懷古等,大力鼓勵學生在課外查詢資料,對課堂學習進行補充,進一步討論交流,甚至可以視具體情況開展延伸活動。

  三、 教學重點

  詩詞教學的重點在於反覆誦讀,蘇東坡說過:“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學中對所學詩詞選擇性地要求學生背誦、朗讀。我們將幫助學生用各種方法進行記憶,進行朗誦比賽,鼓勵學生多背多讀。同時,對詩詞的朗讀也進行專門指導。

  四、具體安排

  唐詩專題***3課時***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儘管離現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許多詩篇還是為我們所廣為流傳。

  宋詞專題***3課時***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於樑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通過柳永和蘇軾在創作上的重大突破,詞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儘管詞在語言上受到了文人詩作的影響,而典雅雕琢的風尚並沒有取代其通俗的民間風格。

  元曲專題***1課時***

  元曲的興起對於我國民族詩歌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有著深遠的影響和卓越的貢獻,元曲一出現就同其他藝術之花一樣,立即顯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它不僅是文人詠志抒懷得心應手的工具,而且為反映元代社會生活提供了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嶄新的藝術形式。

  走進蔡文姬專題***1課時***

  通過閱讀書籍尋找資料,使學生了解蔡文姬的生平,大致明瞭蔡文姬在詩歌上所表現的藝術。瞭解歷史上傳為佳話的“文姬歸漢”的故事。朗讀主要作品《悲憤詩》,《胡笳十八拍》。

  走進陶淵明專題***1課時***

  通過閱讀書籍尋找資料,使學生了解陶淵明的生平,大致瞭解陶淵明在詩詞上的表現藝術。瞭解田園生活是陶詩的重要題材,因此後人稱他為“田園詩人”。

  走進李白專題***1課時***

  通過閱讀書記尋找資料,使學生了解李白的生平,大致明瞭李白在詩歌史上詩仙的地位,用一個個小故事來激起學生的興趣,並感受中國歷史上最為富饒美麗的唐代生活。朗讀一些李白詩歌。

  走進杜甫專題***1課時***

  通過閱讀書籍、尋找資料,使學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大致明瞭杜甫在詩歌中對於詩歌的語言非常重視,他把中國古典詩歌語言的表現力提高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三孔專題***3課時***

  通過了解三孔,曲阜的孔府、孔廟、孔林,統稱“三孔”,是中國曆代紀念孔子,推崇儒學的表徵,以豐厚的文化積澱、悠久歷史、巨集大規模、豐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學藝術價值而著稱。因其在中國歷史和世界東方文化中的顯著地位,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被世人尊崇為世界三大聖城之一。知道孔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文化名人。

  長江專題***2課時***

  長江發源於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峰西南側。幹流流經青海、西藏、四川、雲南、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蘇、上海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於崇明島以東注入東海。全長6300餘公里,比黃河長800餘公里,在世界上僅次於尼羅河和亞馬孫河,居世界第三位。流域180萬平方公里。

  長江三峽,中國10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40佳旅遊景觀之首。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奉節的白帝城,東到湖北宜昌的南津關,是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段峽谷的總稱,是長江上最為奇秀壯麗的山水畫廊,全長192公里,也就是常說的“大三峽”。

  篇二

  新的學期開始了,我的教學專業也改了,有英語教學轉為教地方課程教學,面臨挑戰,為了使學生喜歡上地方課程,也為了能更好地有序地開展教學,特制定地方課程教學計劃如下:

  一、教材的選擇。

  《傳統文化》 :

  在“經典驛站”裡,感悟我們民族語言的魅力,聆聽古代聖賢關於做人、處世的語重心長的教誨;在“人物長廊”裡,會看到,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我們中國人曾經活得多麼大氣,多麼自尊,多麼聖潔!他們的人格是多麼高尚!在“名聲追蹤”裡,會欣賞到具有濃郁民族文化氣息的山山水水,每一處風景,都有歷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足跡;在“藝術樂園”裡,你會領略到流傳了上百年甚至幾千年的中國的民族藝術……

  二、教學重難點。

  傳統文化教學的重點之一是,經常讓學生輕鬆並有韻律感的吟誦唐詩、宋詞、元曲,倡導學生先求熟讀,並初步背誦所學內容;傳統文化教學的重點之二是,在教學中,有許多品德教育滲透其中***尊敬長輩、孝敬父母、友愛兄弟等***,注重教育學生學以致用,要用實際行動體現國學的學習內容,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傳統文化教學的難點是學生正確理解所學內容;這些蒙學經典都是古文,古文與白話文相比,會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學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學生初步理解學習內容就成為教學難點,如果這些難點得到突破,將會不斷增強學生的文化素養。

  三、教學措施。

  1、教學形式多樣化。時而教師講解、時而學生講故事、時而讀書、講歇後語比賽等。

  2、注重遊戲教學。教學中要善於激發學生興趣,我將運用遊戲“對句、接龍、找寶藏、小老師”等。

  3、注重面向全體和個別差異。集體、小組、個人展示等交錯進行,使每一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提高。

  四、教學進度。

  每週一節課,大部分學生達到初步理解、會背誦的目的;五節課中會有一節複習課。讓學生更進一步的加深記憶。

  五、教學活動。

  本學期將舉行傳統文化的朗誦比賽,將以組為單位,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

  很多古文經典是永恆的真理,為了能讓傳統文化精華古為今用、重煥生機,我還要進行不斷的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與時俱進,邊學邊教,樹立活到老,學到老的觀念。將中華文化最好的經典教給孩子,逐步提升孩子的文化品位,給民族的未來播撒希望的種子。

  篇三

  一、學情分析

  我班共有學23人。他們學習習慣、生活習慣等各方面差異很大,況且,大部分學生家長忙於家事,對孩子的學習和生活關心不夠,養成了孩子自由散漫的生活作風和學習習慣。但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我發現本班大部分學生對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有了初步的瞭解。在前段時間,學生對《三字經》等的內容有了初步的背誦基礎,大多數學生對祖國的文化表現出較濃郁的興趣,藉此時機,將傳統文化精髓灌輸課堂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立志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讓學生做個具有傳統文化素養的中國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經典驛站”“名人長廊”“名勝佳境”“藝術樂園”四個單元。這一學期,我們重點學習“經典驛站”“名人長廊”這兩個部分。

  “經典驛站”:學習、瞭解中華民族傳統原創經典,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文化滋養,培養對傳統文化精髓的喜愛之情。分為三個部分《三字經》、《幼學瓊林》以及《山海經》

  “名人長廊”:學習和了解古代歷史名人,借鑑他們為人處事的方法。本章節主要介紹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歷史名人的故事。

  “名勝佳境”:瞭解黃河、泰山等名勝。在教學時,適當補充一些圖片文字和課外資料,引導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

  “藝術樂園”:步入民族文化的藝術殿堂,領略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絢麗繽紛,增強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節主要分為“歇後語”和“民謠”兩個部分。

  教材基本呈現形式為:“經典回放”***呈現原創經典中精華部分***;“溫馨點選”***借教師之口將作者的思想和教學的意圖呈現出來,提出學習依據,明確學習要求***;“活動廣角”***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探究、嘗試、交流中完成學習活動***

  本教材突出了原典性、知識性、情感性、趣味性、實踐性和地方特色,通過誦讀、感悟、薰陶、探究、交流、合作等基本活動方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文化素養的目的。

  具體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1.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特點,營造濃厚的探索實踐氛圍。

  2.以提升學生素養為目的,逐步培養其良好得到人文素養,塑造其誠信向上的民族氣節和人生信念。

  3.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究學習能力,培養其初步的探究學習能力,形成其積極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教學目標

  1.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感受傳統文化的繼承,樹立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繼承傳統文化的能力。感悟繼承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道理

  3.養成良好品德。中國的傳統文化強調自強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終目的是要培養出正直、頑強、善良、對社會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養方面,中國文化強調氣節,所謂"士可殺不可辱";強調情操,所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強調禮義,一舉一動要符合社會規範和道德標準;強調廉恥,要有所為,有所不為;強調奉獻,所謂"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強調良心,就是要時刻意識到自己是一個有道德之人,不做傷天害理事。所有這些,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仍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學習地理十大思考方法
高中英語作文大全
相關知識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教學計劃
如何正確學習中國傳統文化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心得範文
怎樣寫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體會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心得範文
大學生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意義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心得體會
中國傳統文化大學生論文
小學生中國傳統文化手抄報
中國傳統文化美學觀點在油畫創作中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