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炎症的臨床表現及治療

General 更新 2024年05月26日
       甲狀腺炎是指甲狀腺組織發生變性、滲出、壞死、增生等炎症性病理改變而導致的一系列臨床病症。
        1.急性化膿性甲狀腺炎是急性甲狀腺炎中的主要型別,但臨床較少見。大多由化膿性細菌經血或鄰近感染蔓延到甲狀腺所致,病原菌常見為葡萄球菌、鏈球菌或肺炎球菌等,亦有報道布氏桿菌感染可引起本病。梨狀窩竇道瘻常伴有本病或引起本病反覆發作。
        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多見於20~40歲女性,且以前有甲狀腺疾患,尤其是有結節性甲狀腺腫者易患本病。發病急、甲狀腺腫大、疼痛、壓痛伴發熱、畏寒、震顫、心動過速。頸部後伸、吞嚥時甲狀腺疼痛加劇,疼痛可向兩頰、兩耳或枕部放射,甲狀腺腫大多為單側,偶可雙側,質硬,並有鄰近器官或組織感染的徵象。甲狀腺膿腫形成時可有波動感。區域性面板紅、腫、痛。
        實驗室檢查可見周圍血白細胞計數升高,以多形核白細胞為主,血培養可能為陽性,血沉加快。甲狀腺掃描顯像可見區域性有放射性減低區。對反覆發生本病或頸部膿腫的患者應排除是否有先天異常,應行食管吞鋇或CT檢查,有否來源於梨狀窩的鰓囊竇道或梨狀窩竇道瘻。
        區域性熱敷,臥床休息,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根據膿液中細菌種類選用抗生素。如區域性已形成膿腫或保守治療不能使感染消退時,則應手術切開引流。
        2.亞急性肉芽腫性甲狀腺炎 一般認為本病起因為病毒感染,多數患者於上呼吸道感染後發病。發病時患者血清中某些病毒抗體滴度升高,包括柯薩奇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等。根據對 HLA的研究,一些病人可能與HLA-B35相關,本病患者可能對病毒存在易感性。近來又發現本病患者迴圈中存在直接針對TSH-R的抗體,並證實存在針對甲狀腺抗原的致敏T淋巴細胞。所以本病病因不能完全以病毒感染解釋,是否有自身免疫異常尚無定論。
        ***1***臨床表現:多見於中年女性,發病有季節性,起病時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典型者整個病期可分為早期伴甲狀腺功能亢進、中期伴甲狀腺功能減低以及恢復期。
        1***早期:早期起病急驟,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和體徵,如發熱、畏寒、乏力和食慾不振,伴淋巴結腫大。特徵性表現為甲狀腺部位的疼痛和壓痛,常向頜下、耳後或頸部等處放射,咀嚼和吞嚥時疼痛加劇。甲狀腺病變範圍不一,可先從一葉開始,以後擴大或轉移到另一葉,或始終侷限於一葉。病變腺體腫大,質硬,壓痛明顯。但有少數患者首先表現為無痛性結節、質硬、TSH受抑制,需注意鑑別。
        2***中期:本病多為自限性,大多數持續數週至數月可完全緩解,少數患者可遷延1~2年,個別留有永久性甲低。臨床上大部分病人不出現甲減期,經歷甲亢期後,由過渡期直接進入恢復期;少數病人出現甲減期,約2~4個月,甲狀腺功能逐漸恢復正常。個別病人由於甲狀腺組織損壞嚴重,進入甲減期後,不能恢復,引起永久性甲低。
        3***恢復期:症狀逐漸好轉,甲狀腺腫大及結節逐漸消失。也有不少病例,遺留小結節,以後逐漸吸收。如果治療及時,患者多可完全恢復,極少數變成永久性甲低。
        ***2***實驗室檢查:血沉明顯增高,多數超過40 mm/h,可達100 mm/h。甲狀腺功能檢查甲亢期血清TT3、TT4、FT3、FT4升高,TSH分泌受抑制,甲狀腺攝碘率降低,呈現所謂“分離現象”。甲狀腺同位素掃描可見影象殘缺或顯影不均勻,一葉腫大者常見無功能結節或一葉殘缺。
        ***3***診斷:根據甲狀腺腫大、疼痛、甲狀腺部位壓痛,伴全身症狀,發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血沉增快,血清T3、T4升高而甲狀腺攝碘率降低,呈分離現象,診斷常不難確定。本病常需要予以下疾病鑑別:甲狀腺囊腫或腺瘤樣結節急性出血;甲狀腺癌;橋本氏甲狀腺炎;亞急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4***治療:全身症狀較重、持續高熱、甲狀腺腫大、壓痛明顯者,可採用腎上腺糖皮質激素治療。
首選潑尼鬆20~40 mg/d,治療後數小時疼痛可緩解,甲狀腺腫大開始縮小,用藥1~2周後逐漸減量,療程1~2個月,但停藥後部分病人可能反覆,再次用藥仍然有效;也可合用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消除疼痛減少復發;伴甲亢時,一般較輕,不需服用抗甲狀腺藥物;如病程較長,可能發生甲減。應考慮加服甲狀腺素,直到甲狀腺功能恢復正常。
        3.亞急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本病有兩種發病情況:產後發病型和散發型。以30~40歲多見,約2/3為女性患者。病因未完全明瞭,近年來有證據提示本病病因可能與自身免疫有關,但50%散發型缺乏自身免疫學證據,同時本病可以短期內緩解,提示可能有感染因素參與。 
       ***1***臨床表現:主要表現為甲亢,但無Graves病的突眼和脛前黏液性水腫,可有甲亢本身所致的凝視、眼裂增寬。本病甲亢持續時間短,通常在三個月以內,甲亢程度中等。體徵包括典型的甲亢體徵,甲狀腺輕度腫大或正常大小***本病散發性無甲狀腺腫***,甲狀腺無觸痛,質地較堅實。典型患者病程為甲亢期過後的一個需要治療的一過性甲狀腺功能減退期,通常1~8個月後甲狀腺功能恢復。極少數病人成為永久性甲減。本病在產後1~2個月內發病率增高。
        ***2***實驗室檢查:疾病早期由於甲狀腺濾泡的破壞,血迴圈中T3、T4明顯增高。血沉正常或輕度升高,這與肉芽腫性甲狀腺炎明顯不同。甲狀腺攝碘率下降,TSH刺激也不能使其增加。血清甲狀腺球蛋白升高,甲狀腺球蛋白抗體和微粒體抗體在80%的產後發病型和50%散發型患者中低至輕度升高,甲狀腺超聲提示瀰漫性或局灶性低迴聲,甲狀腺活檢有診斷價值,顯示瀰漫性或局灶性淋巴細胞浸潤,無肉芽腫改變,無橋本氏甲狀腺炎所見的纖維化、Hiirthle細胞,無生髮中心形成或罕見。
        ***3***診斷:本病早期表現為甲亢,血T3、T4升高,甲狀腺攝碘率降低,甲狀腺不痛,亦無觸痛等。該病容易漏診,經常把產後甲狀腺腫大或加重診斷為單純性甲狀腺腫,而忽略了亞急性甲狀腺炎的可能。因此,對於產後1年內出現的疲勞、心悸、情緒波動或甲狀腺腫大的任何婦女都應懷疑產後甲狀腺炎的可能。無痛性甲狀腺炎與Graves病鑑別的最好手段是行甲狀腺131I攝取率的測定,結合臨床表現有無後繼甲狀腺功能減低及血清甲狀腺素水平測定可以鑑別。
        ***4***治療:主要為對症治療。甲亢症狀明顯者,可用β-受體阻滯劑治療,不必用抗甲狀腺藥物,手術與同位素治療屬禁忌。甲減期如症狀持續時間延長或加重,可採用L-T4或幹甲狀腺片替代治療。
        4.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包括兩個臨床型別,即甲狀腺腫大的橋本氏甲狀腺炎和甲狀腺萎縮的萎縮性甲狀腺炎。兩者有相同的甲狀腺自身抗體和變化的甲狀腺功能,不同點為前者甲狀腺腫大,後者甲狀腺萎縮,後者可能是前者的終末期。
        橋本氏甲狀腺炎是甲狀腺炎中最常見的型別,1912年由橋本首先報道。本病多見於女性,女性患者是男性的15~20倍,各年齡均可發病,但以30~50歲多見。常見的是男性患者的發病年齡較女性晚10~15歲,不論患者的甲狀腺是否腫大,患者血中的抗甲狀腺抗體峰值比發病年齡晚10~20年。
        本病患者臨床症狀缺如。典型的臨床表現是:中年女性,病程較長,甲狀腺呈瀰漫性、質地硬韌、無痛的輕度或中度腫大,發展慢。可有輕壓痛、頸部區域性壓迫和全身症狀不明顯,常有咽部不適感。甲狀腺腫大是橋本氏甲狀腺炎最突出的臨床表現,多數為中度腫大,約為正常人的2~3倍,重40~60g;腫大為瀰漫性,可不對稱,質地堅實,韌如橡皮樣,隨吞嚥活動;表面不光滑,可有結節,質硬,在老年人易誤診為惡性腫瘤。
        實驗室檢查多數患者甲狀腺功能正常,約20%患者有甲減表現,有甲亢者不到5%。本病為慢性進行性,最終隨甲狀腺破壞而出現甲減。抗甲狀腺抗體測定對診斷本病有特殊意義,大多數病入血中TGAb及TPOAb滴度明顯升高,可持續較長時間,甚至可達數年或10多年。目前國內採用的放射免疫雙抗體測定方法,兩者大於50%時有診斷意義。B超及甲狀腺掃描對本病無診斷價值。
        本病目前無特殊治療方法。臨床確診後,視甲狀腺大小及有無症狀決定是否進行治療。如甲狀腺小,又無明顯症狀者,可隨診觀察;對甲狀腺腫大明顯並伴有壓迫症狀者,採用L-T4療法;如有甲減者,則用甲狀腺素替代治療。當懷疑本病合併有甲狀腺癌或淋巴瘤時,需採用手術治療,術後終生L-T4替代治療。
參 考 文 獻 
[1]陳光星.甲腫消治療格雷夫氏病甲狀腺腫的研究[D];廣州中醫藥大學;2000年.
[2]福建金谷科技開發有限公司 方群兵.甲魚胃腸穿孔白底板病的診治[N];中國海洋報;2001年.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後的護理
婦女普查中宮頸糜爛的護理體會
相關知識
甲狀腺炎症的臨床表現及治療
淚囊炎的臨床表現及治療方法
老年痴呆症的臨床表現與治療
近視眼的臨床表現及治療
糖尿病的臨床表現及治療
抑鬱症的臨床表現及藥物治療
眩暈症的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
低鉀血癥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
老花眼的臨床表現和治療方法
毒蕈中毒臨床表現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