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鑑賞論文摘要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3日

  音樂鑑賞是人們對音樂作品進行藝術審美的一種特殊精神活動,其主體是具體參與音樂欣賞的人,鑑賞的過程是主體對審美物件的一種特殊的審美觀照。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一***

  淺論高中音樂鑑賞教學的創新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下,高中音樂教學擺脫了原來沉悶、沒有生機的教學氛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歡快、輕鬆和愉悅的教學新氣象。高中音樂教師要根據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究、實踐和創新教學方式,確保讓高中音樂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和有效。本文闡述了高中音樂教學中鑑賞教學的實施策略和注意事項。

  關鍵詞:高中音樂 鑑賞教學 創新

  ***二***

  淺談中國民族音樂鑑賞

  摘要:音樂是洗滌靈魂的聖水,是陶冶情操的甘露,是培養完整人格的瑰寶。就樂器而言,笛之清脆,簫之深沉,鍾之清脆悠揚、磬之明亮清越,馬頭琴之柔和,胡琴之優美,嗩吶之嘹亮,古箏之典雅,琵琶之錚錚然,無不令人擊節讚賞。本文從民族音樂鑑賞的修身養性之功談起,說到音樂鑑賞關鍵在於培養學生的審美創造的能力,詮釋了正確鑑賞與理解音樂、提高音樂修養的價值,最後以《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鑑賞品析結尾。本文旨在對民族音樂鑑賞進行探討,教海茫茫,一漚之窺,點滴之見,含毫渺然,商榷同仁,敬請匡誤。

  ***三***

  淺談大學生詞調音樂鑑賞教學

  摘要:“詞調音樂”是中國古代文人們的抒情詩體音樂。南宋姜夔詞調音樂的鑑賞教學步驟與要求為:在音樂分析部分應著力把握“詞調音樂”的節奏特點與曲調特點;在文詞鑑賞部分應注意該長短句歌詞的創作背景、句度長短、韻位安排、主要創作手法、詞體結構佈局及其藝術情境;在合成分析鑑賞環節應注意該“詞調音樂”作品的文體結構與音樂結構的構架特點、曲調與字聲的合律關係等;最終應從詞調美學的高度品鑑具體的詞調音樂作品。

  以下是小編帶來的關於音樂鑑賞的論文,希望能幫到您!

  淺論高中音樂鑑賞教學的創新

  摘要:在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下,高中音樂教學擺脫了原來沉悶、沒有生機的教學氛圍,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歡快、輕鬆和愉悅的教學新氣象。高中音樂教師要根據新的教學理念,不斷探究、實踐和創新教學方式,確保讓高中音樂教學變得更加靈活和有效。本文闡述了高中音樂教學中鑑賞教學的實施策略和注意事項。

  關鍵詞:高中音樂 鑑賞教學 創新

  1 音樂教學要堅持“以音樂為本”的原則,進行學科的綜合教育

  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把音樂知識向更廣闊的知識面延伸,並與其他學科進行適當的知識綜合。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審美視野與知識,而且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化素質。但是,在學科綜合的過程中,教師一旦沒有把握好尺寸,不但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會使音樂教學偏離主題。

  例如,教學高中音樂教材中《高亢的西北腔》,在欣賞歌曲《上去高山望平川》和《腳伕調》時,教師與學生談論大量的西北民族習慣、服裝特點、節日禮儀等問題,雖然達到了學科間綜合的教學目的,但是大量歷史問題的傳授就會使音樂教學缺乏音樂知識性。雖然這樣的音樂教學更豐富多彩,但是卻有一些主次不分的感覺,這樣的學科綜合在音樂教學中是不可取的。

  在音樂教學中,學科間知識的綜合教學要“以音樂為本”,在以注重音樂行為和知識的前提下,將相關的知識恰當、適量地傳授給學生。音樂教學中的學科綜合必須以音樂為載體,以豐富的音樂教學為指導進行學科的綜合性學習。這樣才能真正體現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學科之間知識的綜合。

  2 引導學生成為音樂鑑賞的主體

  高中生是一群已經有獨立思考能力和獨特見解的學生。在他們的心中,自己已經是成年人,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因此,我們就不能再採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即“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而是要讓學生成為音樂課堂的主人。音樂鑑賞教學能夠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和進行。

  2.1帶問題聆聽

  在瞭解一個音樂作品之前,“聽”是最關鍵、最直接的一步。學生可以通過聽覺系統感受音樂作品的節奏、情感和魅力。教師可以預先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例如這首音樂作品的節奏給人什麼樣的感覺,音樂作品表達了什麼思想感情等。學生帶著這些問題,有目的性地欣賞這首音樂作品時就會非常認真和專注。在這種全神貫注的精神狀態下學習,學生的音樂思維也會變得非常活躍。

  2.2唱音樂主題

  音樂主題是音樂作品的核心部分,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哼唱音樂主題,有利於學生正確把握音樂作品的主題形象,對其包含的思想情感也能更加準確地理解,更能在音樂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教學高中音樂教材中《飄逸的南國風》時,當學生聽完一遍歌曲《幸福歌》後,對於這首歌曲的主題有了一定的瞭解,這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哼唱這首音樂作品的主旋律,進而幫助學生學習這首音樂作品。

  2.3放飛思想,進行想象

  在學習和欣賞完一首音樂作品之後,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這首音樂作品的內容進行聯想和想象。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想的過程是學生必不可少的學習步驟,有了學生想的過程,才能鍛鍊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廣闊,更具有創造力。這也正是高中音樂的教學目標。

  3 開展課堂教學活動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使得音樂教學靈活、多變,各種形式和特點的教學方式層出不窮,令人感到興奮和愉悅。雖然這種熱鬧、多變的教學使音樂教學更具有活力和趣味,但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難免會只考慮課堂的氛圍,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狀態。例如,在音樂公開課中,隨處可以見到即興的課堂教學環節,如課堂表演、小組合作、分組討論等方式。這種合作、表演和討論是教師為了快速地實現自己的教學而設計的,由於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有時還沒來得及合作和討論就被教師喊停了。這樣的課雖然有了形式上的“熱鬧”,但是卻不能讓學生踏踏實實地投入到音樂作品的學習當中。

  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盲目追隨課程改革,使教學只有華麗的外殼,沒有美麗的內涵。在設計教學活動時,我們要適當地、恰到好處地設計和融入活動環節,並及時反思教學行為的成敗和優缺點,充分利用教材,結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抓好教學時機,讓音樂課堂既有新穎愉悅的教學形式,又有充實的教學內容。

  4 留給學生充分的想象空間

  音樂知識的獲得必須依靠學生自己的體驗,學生自己通過感知音樂的方式獲得音樂知識。所以,音樂的教學過程是學生對音樂感知、感受和領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音樂作品,讓學生被音樂感染和感化,從而更好地體驗音樂作品的靈魂。以前那些試圖給學生把音樂講明白的教學方法,到現在看來顯然是不可取的。對於同一首音樂,在欣賞時由於學生的生活背景及生活環境的差異,他們在進行想象和聯想時就有可能創造出完全不同的意境。因此,教師在音樂鑑賞教學中不能過多地對音樂內容加以詮釋,要留給學生想象和創造的空間。

  5 恰當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多媒體教學在音樂鑑賞教學中應用得非常廣泛。它能夠使音樂鑑賞教學更加豐富多彩,教學資源更加廣闊和多樣,也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音樂的情趣及主動參與音樂鑑賞的動力,從而有效提高音樂鑑賞的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為此,越來越多的音樂教師願意在自己的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媒體教學為輔助手段。但是,在熱衷這一教學手段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多媒體教學的弊端,如容易讓學生走馬觀花,容易讓教師忽略鑽研教材或把精力全部放在多媒體課件的製作上,完全忽視了教法的設計。能夠在教學中揚長避短,充分、恰當、有效地利用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我們的高中音樂鑑賞教學才能更加完美和成功。

  總之,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地反思自己的教學方式並及時改正和創新,讓高中音樂鑑賞教學能夠跟上時代和觀念的變化。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讓高中音樂鑑賞教育更加合理。

 

描寫中秋節的英語詩歌
音樂鑑賞論文開題報告
相關知識
音樂鑑賞論文摘要
影視音樂鑑賞論文
音樂鑑賞論文開題報告
音樂教學論文摘要
音樂欣賞論文範文
音樂欣賞論文參考範文
音樂欣賞論文
嬗變中的高職音樂鑑賞課探討論文
音樂鑑賞教學論文範文
音樂鑑賞教學畢業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