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的優美散文摘抄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5日

  優美的散文作為一種極有魅力的文學體裁,一直在中學語文課本中佔據著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內容,希望對你有用。

  篇一:人生的內涵

  只有眾多音符,才能奏出美妙、雄壯的交響樂,一個音符,即便有獨到的藝術,奏出的音樂總是乏味單調的。

  ———題記

  在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有千萬種步伐,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事,有不同的物。

  一個人做的事好與壞,需要別人評價;一個人生活的快樂與平淡,需要別人點綴;一個人想得到別人的信賴,需要自己先付出努力。

  富人並不是很快樂的,因為他得不到別人的關心與信賴,他不能融入大眾的愛。

  窮人並不是很悲傷的,因為他得到了別人的同情與關懷,他融入了大眾的愛。

  要想得到別人的一點愛,就必須先去愛別人一點;要想得到別人的一絲情,就必須先給別人一絲情。

  我們平等地來到這個世上,沒有富人與窮人之分,沒有純潔與狡詐之分。是因為人的心靈的改變,有了善良與邪惡,有了富人與窮人。

  人生就是這樣,不然怎麼有坎坷與曲折的道路,有拼搏與奮鬥的意志;有悲傷與激情的感觸。

  想得到別人的喜歡,何不把自己的身份降低一些;想得到別人的笑語,何不把屬於自己的和別人分享一些;想得到別人的信賴,何不把自己的真心坦露出來。

  只要你不拒絕小草的卑微,希望的田野不會拒絕你放飛的夢想。

  只要你不拒絕雪山的巍峨,聖潔的雪蓮就不會拒絕你內心的純潔。

  只要你不拒絕一步一個腳印的平凡,誘人的光輝就不會拒絕你對他們的擁有。

  只要你不拒絕幫助別人的誠心,善良的人們就不會拒絕他們對你的喜歡。

  不是幸福之神不肯光顧於你,而是幸福在你身邊徘徊時,你沒有很好呵護他們。

  不是別人對你不理睬不喜歡,而是你用金錢的面具將自己罩住,使別人感覺不到你的善良之心。

  當你改變了生活狀況時,不要試著改變別人的心態,要試著把自己改變,要使自己和別人心心相印。

  人生的內涵,與時俱進,試著改變自己的缺點去善待別人,別人就不再會覺得有什麼隔膜,你就會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喜歡。

  篇二:一路快樂縈繞

  賈平凹曾說道:“人的一生,苦也罷,樂也罷,得也罷,失也罷,更要緊的是心間的一泓清泉裡不能沒有月輝!”

  而我想說,人的一生更要緊的是心間的蒼穹裡不能沒有快樂!快樂是憑柵南望,衣袂飛舞。

  五斗米謂何?闢一處靜境,覓一方清池,待到深秋悲寂寥,眾人皆愁我獨笑,尋壁南山,“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瘦山下,秋菊旁,幽徑中,淵明心懷淡泊,抱擁寧靜,點點快樂濡染著脣邊,化作夢中呢喃。

  快樂是忘掉煩憂,流浪遠方。

  虎嘯狼嗥,任爾東西南北風,也吹不歪青蓮心靈蒼穹中的明月,拋卻貴妃端硯御手調湯的顯赫,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青蓮一襲青紗,手牽白鹿,高一腳,低一腳,踏著迷離的月光遁入青山秀水中。

  山野靜寂,月兒相隨,快樂的哼唱在晚風中糾纏,飛舞,飄遠……

  快樂是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宵小誣陷,貶謫荒涼,“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揮一揮衣袖,不帶走功名利祿錦衣玉食,東坡用肩膀擔起“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的社稷大任,修大堤,緩災役,將真我交織成快樂奔騰的旋律。

  皓月當空,他端起觥籌,一飲而盡,全然忘了鬢角的銀絲,微露歡顏,快樂如千百年前釀造的杜康,涓涓滴滴地沁入心底。

  正如臺灣作家林青玄所說:“生命的歷程,就像寫在水上的字,順流而下,想回頭尋找的時候總是失去了痕跡!”快樂亦如此,你無須刻意尋找,它就縈繞在一路走來的天地。

  也許它如一盞清馨的龍井,溫和而悸動;也許它如一盞飄飛的碧螺春,清寒而空靈;也許它如一盞芬芳的桂花茶,沁心而熱烈……

  但請別讓它揮霍掉那夢囈般的香氣,趕緊蓋上茶蓋或深吸一口,讓絲絲快樂填充胸腔,蔓延到四肢百骸,洗濯著歲月留下的苦澀……

  篇三:夜之孤月

  “月!”一個“月”字脫口而出。孤寂、淒涼卻上心頭。好一個冰涼寒心的月字,好一個孤寂悽清的夜晚。

  舉頭望明月,突如其來的孤單陣陣襲來。

  我輕聲詢問:孤獨的嫦娥啊,此刻你在孤冷的月宮做些什麼?在想后羿嗎?在開啟承封的記憶嗎?想當初你們的生活過得是何等的幸福美滿,而如今卻落到了各居一方的地步,彼此都承受著孤獨和相思的煎熬。都是靈藥惹的禍,你後悔過嗎?這麼多年你在月宮閉門思過得怎麼樣了?

  孤獨的氣氛總是給人壓抑的感覺。

  看著那輪在高空懸掛的月亮,我忽然發現它似乎也不如平常的活潑愛動。緩緩的,漫無目的的在夜空徘徊。因為今天是中秋節。所以它也孤單嗎?也許吧。

  月孤單了就以徘徊的方式來消磨時間,那我孤單的時間又用什麼樣的方式來打發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時間啊,就像流水一去不返,但時間彷彿就停留在了這一刻——中秋節。世間高興與快樂都被凍結了麼?我幾乎找不到熱鬧遺留的半點痕跡,留下的只有孤單與落寞。整個夜空、整個世界只有孤單。

  “孤”從何來?是因為月的孤獨?可我怎麼也想不明白,月要孤獨的時間是很豐富的。可為什麼偏偏就選擇這一夜呢?是嫦娥她激發孤獨感的降臨?還是她看不慣別人因為團聚而興奮,不甘心自己獨守月宮的孤獨。因此,將月調得更大、更圓?還是她……

  也罷,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月之孤獨卻賦予了詩人的無限靈感。

  自古詩人多孤傲,孤傲必孤獨。於是,李白呤出了千古名篇《月下獨酌》。你看他“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很想排譴一下胸中積鬱,可是“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知音難覓,怎不感到孤寂,怎能不醉。

  蘇東坡的人生失意,也就借酒發揮,對月傾訴“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我欲乘風歸去”又恐“高處不勝寒”。每讀蘇公此詞,我總會不免的一笑:在月下即使是發一通牢騷,竟也能發出如此美妙的詩意來。試想,如果沒有了這些與月色相關的千古文章,中國的古文化將枯燥成何等模樣?

  至今,中國老百姓歷來都鍾情著月亮,每年八月十五月最圓,這一天是名副其實的月亮節***即中秋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人人看月亮、吃月餅。

  拿著一個難以哽咽的月餅,終於我走進了那間連月也不願光顧的屋子裡…
 

高中經典文言文故事
高中經典詩歌朗誦稿
相關知識
高中生的優美散文摘抄
有關初中生的優美散文欣賞
關於初中生的優美散文
關於初中生的優美散文欣賞
關於初中生的優美散文欣賞
描寫冬天的優美散文摘抄
有關古風的優美散文摘抄
關於愛情的優美散文摘抄
關於冬天的優美散文摘抄
畢淑敏的優美散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