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裡破釜沉舟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7日

  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幹到底。那你知道有哪些嗎?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典故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公元前209年,我國曆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後,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

  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鉅鹿***今河北邢臺市***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鉅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後,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鉅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故事詳解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

  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後,又攻破邯鄲,反秦武裝趙王歇及張耳被迫退守在鉅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於鉅鹿南數裡的棘原,並修築兩側有土牆的通道直達王離營,以供糧草。趙將陳餘率軍數萬屯於鉅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後,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鉅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裡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宋義說:“我們還是等秦軍和趙軍決戰以後再說。”他又對項羽說:“上陣跟敵人交鋒,我比不上你;要說坐在帳篷裡出個計策,你就比不上我了。”

  項羽說:“現在軍營裡沒有糧食,但是上卻按兵不動,這樣不顧國家,不體諒兵士,哪裡像個大將的樣子。”

  第二天,項羽趁朝會的時候,拔出劍來把宋義殺了。他提了宋義的頭,對將士說:“宋義背叛大王***指楚懷王***,我奉大王的命令,已經把他處死了。”

  於是將士們則擁項羽為上。項羽殺宋義的事,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隨後,他率所有軍隊悉數渡黃河前去營救趙國以解鉅鹿之圍。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俅??旄閃福?緩蟠?旅?睿?ldquo;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說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燬。這就叫破釜沉舟。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

  就這樣,沒有退路的楚軍戰士以一當十,殺伐聲驚天動地。經過九次的激戰,楚軍最終大破秦軍。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鉅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

  楚軍的驍勇善戰大大提高了項羽的聲威。以至戰勝後,項羽於轅門接見各路諸侯時,各諸侯皆不敢正眼眼看項羽。

  後來,“皆沉船,破釜甑”演化為成語“破釜沉舟”,以比喻拚死一戰,決心很大。

  項羽基本簡介

  項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下相***今江蘇宿遷西南***人,故都彭城***今江蘇徐州***,他是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與“謀戰派”孫武等人齊名。身死東城載於史書。《史記·項羽本紀》論贊中就曾點明:項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更為明確:“漢五年……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秦亡後稱西楚霸王,實行分封制,封滅秦功臣及六國貴族為王。後與劉邦爭奪天下,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公元前 202 年兵敗,在垓下***今安徽靈壁南***烏江邊自刎。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霸王”一詞源自項羽。
 

歷史上的男寵有哪些人
豬八戒啃豬蹄歇後語
相關知識
史記裡破釜沉舟的故事
成語破釜沉舟的故事
破釜沉舟的歷史人物是誰
破釜沉舟的歷史典故介紹
人人自危的主人公是誰破釜沉舟的又是何人
破釜沉舟的典故有什麼啟示
鉅鹿之戰導致項羽破釜沉舟的原因
成語破釜沉舟的主人公是誰
關於破釜沉舟的成語故事
關於破釜沉舟的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