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戰概述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合肥之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孫軍與曹軍以合肥為目標的爭奪戰。雙方於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發過五次較大型的衝突,不過數次也未有勝負。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合肥之戰,張遼戰鬥生涯中的巔峰之戰,此一戰張遼可謂威震魏吳,令孫權心有餘悸,即便是在許多年以後,張遼已經年老體病,孫權仍稱:"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①]

  《三國志·張遼傳》載"太祖既徵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於人屯合肥"。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合肥之戰發生於公元215年***建安二十年***八月,"孫權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之"。而在此之前曹操分別在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冬十月、214年秋七月、進攻過孫權,那麼曹操是在哪一次進攻孫權之後留張遼鎮守合肥的呢?

  《三國志·樂進傳》記載樂進曾"從徵孫權",之後曹操回師才"留進與張遼、李典屯合肥";而據《三國志·先主傳》記載,公元212年曹操徵孫權時,孫權曾向已入川的劉備求救,劉備在向劉璋告急時又提到"樂進在青泥與關羽相拒"。由此可知,張遼、樂進、李典等應當是在公元214年冬十月曹操離開合肥時一同被留在合肥防守東吳的。除此之外,曹操還命溫恢為揚州刺史,協助三人防守東吳。

  公元214年五月,孫權進攻皖城,張遼率軍求援不及,又馬上返回合肥守備,並馬上向遣使向曹操報告。曹操這時正率大軍征討漢中張魯,來不及救援合肥,於是寫了一封密函派護軍薛悌帶至合肥,而且在這封密函上署上"賊至乃發"四字,要求張遼等人要等到東吳進犯時才能拆開來看。

  這一年八月,也就在這封密函送到不久後,孫權就來了,"率十萬眾圍合肥"。按照曹操的要求,眾人一起拆封,閱讀了這封密函。密函的內容,是曹操對此次抵禦東吳進犯的人事部署,"若孫權至者,張、李出戰;樂守,護軍勿得與戰"。曹操要求張遼、李典出戰,樂進負責守城,薛悌不參與戰事。諸將皆不明白曹操為什麼這樣的安排,張遼大膽的說出了他對曹操這樣安排的理解:"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素與張遼關係不和諧的李典也支援了這一看法,於是作戰方案最終敲定,先戰後守。當晚,張遼便從軍中挑選了八百名志願者組成敢死隊,並殺豬宰牛大宴了一場,準備天一亮就動身大戰東吳。

  第二天一大清早,張遼便與李典一起率領著八百人的敢死隊,殺向了東吳陣營。張遼身披盔甲,手持長戟,一如既往的發揮其勇猛向前的作戰風格,率先攻進了東吳軍營中,不僅殺了數十名兵士,還斬了兩名將領級的人物。面對措手不及的東吳軍,張遼是越戰越勇,不僅奮力拼殺,還大呼自己的名字,不知不覺中衝殺到了孫權所在的中央大營。孫權對張遼突如其來的進攻毫無防備,大驚失色,周圍眾人一時間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退到高處防禦,"以長戟自守"。張遼見孫權依託高處及長戟防備,便挑撥孫權軍,"叱權下戰",孫權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先觀察清楚情勢。由於孫權居於高處,很快便發現張遼所帶領的部隊人數並不多,於是便利用自身兵力上的優勢,"聚圍遼數重"。張遼的左右見狀馬上突擊,開啟一個缺口,張遼得以帶領數十名親兵突圍出去。這時還有一部分敢死隊隊員被東吳軍圍困著,他們向張遼呼救:"棄我乎!"張遼聞聲又反衝殺進包圍圈中,並帶領剩下的人員突出重圍。

  這一戰,張遼與李典率領敢死隊從清晨衝殺到中午,作為領軍人物的張遼,表現是最突出的一個。面對張遼如此神勇的表現,《三國志·張遼傳》用了九個字來形容東吳軍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也因此,東吳軍隊士氣大跌。反過來,合肥的守軍則因此士氣大振,對張遼更是佩服不已,全軍上下一心一意修築工事,堅守城池。值得一講的是,張遼此次帶出的八百人,不是曹魏擅長的騎兵,而是步兵,曹丕在後來追念張遼、李典的詔文裡就清楚地寫到,"合肥之役,遼、典以步卒八百,破賊十萬"。

  合肥之戰意義

  合肥之戰,可謂張遼巔峰之戰。這一戰,張遼不僅功勞重大,他的才能也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他的勇猛,他的果敢都無一不得到充分展現。

  首先,對曹操戰略意圖的領會顯示了張遼的軍事才能。大戰前曹操派人帶來了合肥的防守方案,許多人對曹操要求張遼、李典出擊這一方針疑惑不解,是張遼首先理解了曹操的戰略意圖:曹操遠征在外,救援不及,所以必須"及其***吳軍***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張遼正確的理解了曹操的戰略意圖,為後來合肥之戰的取勝奠定基礎,可見,張遼在戰前已經先立一功。同時也可以看出,此時的張遼,已經具有很高的軍事才能了。

  其次,執行曹操出擊戰略顯示了張遼的果斷勇敢。先出擊後守備雖然是曹操的戰略方針,但要執行起來也是有相當難度的。第一點是兵力懸殊,當時合肥守備僅七千多人,而吳軍則是十萬之眾氣盛而來,守城尚且有相當難度,更別說出擊。第二點是諸將疑惑,在兵力懸殊的形勢下還要出擊,難怪守城諸將會對出擊的方針存有疑惑,雖然張遼有解釋過原因,但僅憑紙上談兵式的解釋是難以完全讓疑惑武將信服的。在這種情況下,張遼要執行這一戰略不僅要果斷,更需要十分大的勇氣。

  再次,兩次出戰過程都顯示了張遼一貫的勇猛戰風。第一次出戰,張遼與李典僅帶領八百人就對孫權十萬之眾發動了突擊,而且在戰鬥之中張遼是衝鋒在前,戰鬥持續了一個上午,殺得東吳人馬披靡。觀《三國志》,有幾處會對某人某戰有如此詳細的描述,可見陳壽也為當時張遼的勇猛表現所折服。而第二次出戰,雖然本傳沒有記載得像第一次那樣詳細,但從"幾復獲權"的記載字樣也可以想象得出張遼作戰時的勇猛。

  合肥之戰的勝利對曹魏來說意義十分重大,這是因為合肥是曹魏在江淮一帶極其重要的戰略要地,"自大江而北出,得合肥,則可以西問申、蔡,北向徐、壽,而爭勝於中原;中原得合肥,則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也因此,曹操對此戰中立下重大功勞的張遼倍加看重,史載"太祖大壯遼","大壯"兩字陳壽在《三國志》裡僅用了兩次,分別在《三國志·張遼傳》及《徐盛傳》,可見其分量之重。曹操又加封了張遼為徵東,公元216年***建安二十一年***曹操進攻東吳路過合肥時,還專門到沿著張遼奮戰過的地方走了一遍,每到一處"嘆息者良久"。

益州之戰的結局與影響
火燒赤壁典故
相關知識
合肥之戰概述
合肥之戰的意義
合肥之戰是怎麼回事
合肥之戰的中張遼殺了誰
合肥之戰張遼殺了誰
合肥之戰張遼殺了誰
張遼合肥之戰_合肥之戰張遼殺了誰
系統整合銷售經理的具體職責概述
系統整合專案經理的職責概述
成本合約部經理崗位的主要職責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