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創業史讀後感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10日

  《創業史》這部鉅著蘊藏著作者柳青14年農村生活的豐厚積累,表現了我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程序中的歷史風貌和農民思想情感的轉變。那創業史的讀後感怎麼寫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創業史讀後感,希望你有所收穫。

  創業史讀後感篇一

  陝西是個盛產現代作家的地方,柳青、陳忠實、路遙、賈平凹,個個都是聲名遠播的大作家,這幾個作家當中,早年我最先讀過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這兩部小說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所以,我最欣賞路遙了。

  最近,在一本雜誌上讀了路遙多年前寫的一篇文章,裡面提到了,他最喜歡的作品是柳青的《創業史》,就因為路遙的這一句話,我就決定要好好讀一讀《創業史》了。

  其實,在涉及人生道路選擇的時候,我們都會提到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這句話就出自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這句話出現在這部小說的第15章,背景是,喜歡樑生寶***小說的主角***的改霞,準備離開蛤蟆灘,投身到大城市西安的工廠裡,這樣的一個選擇,使得這兩個情投意合的戀人最終沒能結合到一起。

  好多年前的初中語文裡,也有一篇《樑生寶賣稻種》的文章,那時候知道,這篇文章選自柳青的長篇小說《創業史》,文章中對樑生寶去郭縣賣稻種,在火車站過夜,省吃儉用的描寫,讓人過目難忘。讀完了《創業史》,我也終於知道,這個情節出現在小說的第5章,可以說,這一情節,應該是《創業史》這部小說寫的最精彩的章節之一了。

  我是用了一個多月的零散時間,才斷續讀完這部35萬5千字的長篇小說的。

  作家柳青原名劉蘊華,陝西吳堡人,1936年發表處女作《待車》,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種穀記》《銅牆鐵壁》***小時候,我看過這部小說的連環畫***,代表作就是我剛讀過的《創業史》第一部。

  《創業史》第一部的故事,始於1953年的春天,止於這一年的冬天,寫合作化的互助組時期,蛤蟆灘的形形色色的人物和社會情況,小說塑造了樑三老漢、郭世富、郭振山、改霞、素芳、王二直槓、高增福、栓柱、歡喜、任老四、姚士傑、孫水嘴等一大批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讀完這部小說,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說景物描寫非常出色,這種細膩的景物描寫隨處可見。作家用細膩的筆觸,深情地謳歌讚美自己所生活的時代,寫景的同時,不忘為烘托人物服務的宗旨,比如,在第21章,素芳被自己的堂姑父誘姦的時候,作家寫道:

  “這時候,母馬繼續曳著磨子,很認真很嚴肅地在走著。榆樹、椿樹和楸樹枝頭的小鳥們,繼續在歌唱著。在這崇高的世界上,二十三歲的素芳,不幸的女人,受到她出生以來第二次打擊。她的堂姑父,無論在神氣上還是動作上,一下子變成另外一種人,他怎麼還不如在場的禽獸呢?”

  這一場景描寫,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讓人讀後深受感染和教育。

  總之,讀完柳青的《創業史》,真的是受益匪淺,同時也終於了卻讀這部偉大作品的願望了。

  創業史讀後感篇二

  一、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大無畏精神。

  樑生寶組建了互助組,富農和一些黨員都在看笑話,他們不相信一個老貧農撿來的兒子會辦成這樣的大事。樑生寶沒有被困難嚇倒,也沒有去找這些富農借貸,甚至最後這些富農出組他都沒有阻擋。他走了另外一條路,他組織這些貧僱農一起去終南山割竹子,雖然出了一點意外,一個人的腳被扎傷了,但是他們依然按期完成任務,掙了一大筆錢,最後辦好了互助組,退組的人又都回來了。

  我們工作中、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事,就是當我們去幹一件事的時候,旁邊總是有很多人說長道短,更有一些人在看我們的笑話,他們希望我們幹不成,希望我們失敗、倒黴,最後的結果是不如他們。

  其實,讀完《創業史》我們就會受到啟發:為什麼不學學樑生寶呢?生活中、工作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比如要買房錢不夠,職務提升後擔心自己幹不好等等。在各種各樣的困難面前正確的態度是迎難而上,不要指靠任何人,所有問題都要自己去想辦法解決。幹事的時候也不要太在意別人的嘲笑,當然還要像樑生寶一樣時刻警惕別人惡意的破壞。任何成功都得來不易,都是在小心謹慎和刻苦自勵中完成的。當然,還要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樑生寶就是把生命都交給了集體,交給了事業後才什麼事都向前衝,無所畏懼,最終終於用事實說服了觀望者和破壞者,給了大家一個交代。

  二、胸懷寬大,態度誠懇的去處理人際關係。

  我身邊有很多人在工作中都性格鮮明,愛憎都表現在臉上,仔細觀察你會發現,他們的朋友圈子很狹窄,因此他們獲取的資源和資訊都有限,這些東西都把他們囿於一個狹小的圈子裡無法長大。其實,我們在處理人際關係時,也可以學學樑生寶。

  樑生寶給人的印象是實在,這個印象使得很多人相信他,願意跟著他幹。他對人的態度一是不發生正面衝突,二是不排斥有性格缺陷的人,三是敢用一般人眼中的“壞人”。第一條我們經過鍛鍊可以達到;第二條就有點難度,因為這樣的人相處起來或者用起來很費勁、很操心;最難的就是第三條,樑生寶把國民黨炮兵隊長白佔魁吸收入組後組員、群眾、家人一片反對聲,而且白佔魁還在組裡犯了一點錯誤,但是樑生寶沒有捨棄他,依然幫助他,直到把他也變成先進分子。

  我在一次培訓課上聽到一個小企業老闆給老師提的問題是:“我們為什麼留不住大學生?”老師讓他詳細說明時他解釋了一大堆大學生的問題,總的意思是現在的大學生不好伺候。老師說,這個問題的根源在你們企業,如果公司有前途,有豐厚的薪水誰會辭職?是啊,現在的小企業出現了兩個極端,一是給企業中的外來人員製造困難,下逐客令;二是根本招收不到空降兵,吸引不來外來人才。讀讀李斯的《諫逐客書》你就知道這樣的企業做不大。所以,與人相處的方法第一個要有誠懇的態度,第二個要有寬大的胸懷,這兩點,無論個人還是企業都適用。

  可惜,《創業史》還有兩部沒有完成,柳青就去世了。不過,我覺得《創業史》就像維拉斯的雕塑一樣完美,雖然她是殘缺的,但是給我們大腦中的印象卻是完美的。

  感謝《創業史》,感謝柳青,永遠懷念他。

  創業史讀後感篇三

  作者柳青是一個真正瞭解農民、熱愛農民的人,創業史讀後感。為什麼會提到作者?因為我相信只有真正和農民生活在一起並且深入瞭解的人才能寫出如此的小說。

  主人公樑生寶,是中國50年代的農村社會主義創造者!會這樣說是因為他的自強不息、勇於奮進和堅持不懈。生寶是一個世代貧農的兒子,他年幼喪父,後來在一個災荒嚴重的年頭隨母親流浪到渭河南側的下堡村。緣份使該村村民樑三老漢成了他的繼父,之後,他們父子二人在渭河平原上開始了他們艱苦的創業。

  人常說: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必有遠見,而樑生寶就是這麼一個人。他十三歲就給呂二財主家打長工,兩年後便用五塊大洋買了呂老二家半死的牛犢,回家後他母親和樑三老漢都責備他太沖動,可他卻說:“爹,你那是個沒出息的想法,今輩子也創不起業……”後來,小牛犢果然長成了壯牛,生寶也種出了好莊稼。

  但真正讓生寶站起來的是中國共產黨。互助組、合作社那時候在廣大剛剛解放的新農村是燈塔一樣的新生事物,所以有很多人不認同,可是結果告訴大家是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的現實可能性和歷史必然性。路就在前方,所以生寶才能領導一大群農民進山砍竹子,才能推廣新法育秧,才能得到大家的認可。

  柳青曾說:“要知道,好多歷史事件,都是逼出來的,譬如,不搞五年計劃,不一定會有糧食市場緊張;糧食商人不搗我們的亂,不一定在一九五三年實行統購統銷;不實行統購統銷,互助合作不一定會一下子結束逆水行舟的階段而快馬加鞭。歷史巨人的腳步並不亂。沒有上帝!是辯證法同志決定:舊勢力在滅亡以前囂張和瘋狂,讓它刺激我們,逼使我們很快地發動消滅舊勢力的鬥爭,義無反顧!”就因為在困難無路可走時還相信前方有路,所以才會激起群眾的憤怒,開闢新的道路。

  我們是新時代的年輕人,有新思想,但仍不能忘前輩辛辛苦苦的努力。在困境中,不能忘記前方的路。

  人生的道路是漫長的,但關鍵處僅有幾步,特別是人年輕的時候。
 

創業史讀後感

白楊讀後感
小說鄉土的逃離與迴歸讀後感
相關知識
柳青創業史讀後感
創業史讀後感作文3篇
創業史讀後有感
創業史讀後有感
儒林外史讀後感範文高中
青春之歌讀後感作文
青銅葵花讀後感作文
二十四史讀後感怎麼寫
青蔥歲月讀後感精選
青蔥歲月讀後感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