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的歷史簡介

General 更新 2024年06月01日

  常熟,簡稱虞,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蘇州市代管縣級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常熟地域內行政區域劃分始於唐代。《吳地記》稱:常熟“管鄉二十四”,其後集又載“常熟縣十二都”。宋代,常熟境內設9鄉,鄉下設都、裡、村。元代改裡為圖。清代中期,易鄉為場,以場統都,以都統圖。清末民初,實行市鄉制,常熟境內劃為4市31鄉。民國十八年***1929年***,縣以下實行區鄉制,以區統鄉。民國二十三年,鄉以下推行保甲制。其間,區鄉劃分幾經變更。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重新調整區劃。1957年撤區,由縣直轄各鄉。1958年各鄉建辦人民公社,實行政社合一體制。1961年劃出14個公社和常陰沙農場,歸屬新成立的沙洲縣***即現張家港市***。1983年政社分離,仍為鄉建制,鄉以下為行政村。是年常熟撤縣建市,設一個市屬鎮、33個鄉、3個場。1985年10月繼福山撤鄉建鎮後,各鄉陸續改建為鎮。繼1992年12月城郊、琴南兩鄉併入虞山鎮後,1999年6月以來,先後又有梅李鎮、趙市鎮、珍門鎮合併為梅李鎮,王市鎮、福山鎮、周行鎮以及市棉花原種場合併為海虞鎮,碧溪鎮、滸浦鎮、吳市鎮、東張鎮合併為碧溪鎮,辛莊鎮、楊園鎮合併為辛莊鎮,董浜鎮、徐市鎮合併為董浜鎮,支塘鎮、任陽鎮、何市鎮合併為支塘鎮,沙家浜鎮、唐市鎮合併為沙家浜鎮,王莊鎮、冶塘鎮合併為王莊鎮,練塘鎮、張橋鎮合併為練塘鎮,古裡鎮、淼泉鎮、白茆鎮合併為古裡鎮,虞山鎮、藕渠鎮、興隆鎮、謝橋鎮、莫城鎮、大義鎮合併為虞山鎮,虞山鎮現設琴湖、方塔、興福、虹橋、謝橋、莫城、大義7個管理區。

  據1988年發掘的常熟境內最早原始文化遺址錢底巷新石器文化遺址證實,早在5000多年前,就有人類在常熟這方沃土聚居生息。

  夏、商時期,常熟地域為揚州屬地。商末***前11世紀***周太王古公父之子泰伯、仲雍讓國南來,建勾吳古國。武王滅紂後***前841年***,封仲雍曾孫周章為吳王,立吳國。常熟地域時為吳國北境。

  東周元王五年***前471年***,越滅吳,常熟地域隸于越。顯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滅越,常熟地域隸於楚。

  秦統一中國,實行郡縣制,常熟地域屬會稽郡吳縣。

  西漢景帝前元時期***前156~前150年***,常熟地域上首次設虞鄉建置,仍隸於會稽郡吳縣。

  東漢永建四年***129年***,會稽郡浙江以西另設吳郡,虞鄉隸於吳郡吳縣。其時,常熟地域內又增設南沙鄉,並在該鄉置司鹽都尉署,開常熟地域史設吏治之先河。

  三國鼎立期間,虞鄉、南沙鄉同屬東吳吳郡吳縣。

  西晉太康四年***283年***,“分吳縣之虞鄉立海虞縣”***《宋書·州郡志》***。隸於吳郡,此為常熟地域設縣之始。

  東晉元帝初年***317年***,以海虞縣北境僑設郯縣、朐縣、利城縣,為南東海郡。東晉鹹康七年***341年***,南沙鄉升為南沙縣。是時,常熟地域並存海虞、南沙兩縣。

  南北朝時期,南齊永泰元年***498年***,海虞縣北境設海陽縣,隸於晉陵郡。樑大同六年***540年***,以南沙之地置常熟縣,縣治之地設南沙城***即今福山***,是為常熟縣名之始。常熟之名取“土壤膏沃、歲無水旱”,“原隰異壤,雖大水大旱,不能概之為災,則歲得常稔”之意。

  樑天監六年***507***,置信義郡,郡治南沙。以土地肥沃年年豐收,南沙更名為常熟。

  隋開皇年間***581年***,廢信義郡及所轄海陽、前京、信義、海虞、興國等五縣併入常熟,縣治設於原南沙城。

  隋開皇九年***589***,廢晉陵郡,升常熟建常州。

  唐武德七年***624年***,常熟縣治移至海虞城即現之虞山鎮,隸於吳郡。

  五代十國期間,常熟屬吳越國,是吳越國的北方邊界。

  宋代,常熟屬平江府。

  元代元貞元年***1295年***,常熟縣升為常熟州,隸於平江路。

  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復降為縣,隸於蘇州府。

  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常熟縣東境置昭文縣,兩縣治同城。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攻佔常熟、昭文,兩縣同屬蘇福省。同治元年 ***1862年***,太平軍退,兩縣仍隸於蘇州府。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是年11月,常熟、昭文兩縣合併為常熟縣。

  1949年4月27日,常熟解放。同年5月析常熟城區置常熟市,餘為常熟縣。

  1951年,常熟市隸於蘇南行政區蘇州專區。

  1954年11月,常熟市升為江蘇省轄市。

  1958年4月撤常熟市,仍統一為常熟縣。

  1983年3月撤縣建市,以縣境設常熟市。

  常熟簡介

  常熟,簡稱虞,因"土壤膏沃,歲無水旱之災"得名"常熟",是一座千年古城,蘇州市代管縣級市。常熟市東北瀕長江,東南鄰太倉,南接崑山市、蘇州市相城區,西連江陰市、無錫市錫山區,西北與張家港市接壤。

  常熟地處江南水鄉,素有"江南福地"的美譽,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國際花園城市。

  常熟是中國大陸經濟最強縣級市之一 ,位於中國縣域經濟、文化、金融、商貿、會展和航運中心的前列 。中國"區域經濟強縣統籌發展組團"成員。2010年人均GDP突破2萬美元。常熟還是中國國家生態市之一,生態建設事業發展良好。常熟風景優美,沙家浜·虞山尚湖旅遊區為5A旅遊區。

 

  的人還:

1.常熟歷史文化

2.2016年常熟市初一歷史期末試卷

3.有趣的歷史話題

4.蘇州市2016八年級歷史下學期期末試卷

5.中國飲食歷史典故

6.2017年江蘇免費景點

五代十國的科舉歷史
五代十國楚國的歷史沿革
相關知識
常熟的歷史簡介
日本溫泉的歷史簡介
夏洛騰堡宮的歷史簡介
義大利麵的歷史簡介
安徽的歷史簡介
楚國的歷史簡介
于謙的歷史簡介
刀耕火種的歷史簡介
衛玠的歷史簡介
夏朝的歷史簡介